在古代,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很多我們常見的詞語,其實拆分開來,兩個字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思,也存在一定的區別。

比如皇帝這個詞拆分開,皇指的是三皇,而帝指的是五帝。再比如寺廟,寺是指偏向朝廷設立的機構,而廟主要是指民間的廟宇,而今天我們要來說的是墳墓。

墳墓,我們經常連起來說,但是墳和墓之間也是存在一定區別的,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所謂墳,土之高者謂之墳,可見墳就是風土,對於墳來說,本意為高出地面的土堆,不過在後來墳也是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在古代,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

與之相對應的是墓,墓為照玉金之風影也,從字形上來理解的話,墓這個字是上莫下土,直接的意思就是在黃昏時刻下葬,從而入土為安,因為木與太陽一起隱沒,古墓葬不壘墳頭,正所謂墓而不墳,就是埋葬死人之後不做標誌。

在古代,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

所以對於墳和墓來說就比較好區別了,墓一般是平的,不高於地面,而墳呢是在墓上還堆起一個土包以做標記,經過歷史的漫長變遷,墳墓二字連在一起,逐漸指的就是埋葬死人的墓穴和上面的墳頭的意思。墳和墓的相同點都是埋葬死人的地方,而且現在一般連用並不做太大的區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古代歷史上的墳墓,還有冢和陵的稱呼,這又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來說冢,冢本身的意思是高而大的墳墓。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家冢,所以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般的墳墓是無法稱為冢的,冢是用來稱呼古代的諸侯貴族等有身份人的墳墓,比如曹操的72疑冢。

在古代,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

最後我們來說陵,陵則是專指帝王、諸侯的陵墓,比如秦始皇陵,明朝皇帝的明十三陵等。

在古代,墳、墓、冢、陵有什麼區別?

此外,比較特殊的是,對於歷史上作出重要貢獻的孫中山先生,其墓葬被稱為中山陵,與此相對應的是袁世凱的後人希望將其墓葬稱為袁陵,不過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所以最後改名袁林而被稱作林的目的是很特殊的,面積也不小,它的面積僅次於陵,能夠埋到林裡面的人在活著的時候一定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他們的墳墓又不能稱之為陵,所以稱之為林,像曲阜孔林這裡就是偉大的孔聖人埋骨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