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個一年級男孩,一言不合就生氣怎麼辦?

奔跑的朵拉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要慢慢培養他的好習慣。這個你肯定知道不少。

另外我們可以給她看一些繪本故事書,那種習慣養成和性格養成的繪本書。從故事裡面孩子們會懂得一些繪本故事主人公是如何對待事情,處理事情的。

如果他總是生氣,要問清楚他為什麼生氣?告訴他如果是可以用語言交流的,我們不用生氣。

小嘴巴除了吃飯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來交流的用來說話的,就是用來說話的。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出我們生氣了,但是我們不能夠用生氣的樣子表達出來。



很好看的夜神


我的小侄子,也是一年級孩子,春節在家,也碰到過他動不動就生氣的情況,假如家長也不知道,先要耐心聽聽孩子的心聲

什麼情況下一言不合,是不是家長沒有看到他的需求,所以他才會生氣。

我小侄子,跟我、他媽、爺爺、姐姐都吵過。

比如他媽,當他有需求時,他媽沒看到,大聲一些跟他溝通,他就生氣了,孩子會說,你為什麼動不動就那麼大聲說話,只要他媽語氣溫柔下來,孩子就願意跟媽媽溝通。因為孩子是最愛媽媽的。

跟我生氣是我請他做事,他不想做,我一直磨他,他才生氣的,我尊重他,他不願意做的事,就不做,等他脾氣下來了,還會主動幫忙。

跟爺爺生氣,是因為跟姐姐打架,爺爺的一句,不要打架,勸他們分開,他就生氣了。因為他認為是在跟姐姐玩呢,因此爺爺說的不要打架,他很生氣。

姐姐經常不顧他的感受,拿他的東西,偶爾他不樂意,倆個人就生氣起來,互打。看到姐姐所做的事,體會到他的東西被姐姐搶的感受,很快能勸和。

孩子生氣不是無理的亂生氣,要看到背後的原因問題。要慢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在大人眼中,覺得再小再好玩再微不足道的原因,也不能嘲笑孩子,而應尊重孩子,告訴孩子該怎麼處理,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該如何做。

家長一定要耐心引導,孩子氣上來時,是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假如家長一直忽略孩子背後的原因,孩子可能慢慢的就不太理家長,或是脾氣更大,長大後也不懂處理這些情況。



兒童心理支持者


我感覺這種情況家長十分頭疼,慢慢失去了耐心,甚至暴跳如雷開始體罰,試圖以武力解決問題。我感覺這樣治標不治本,面對武力可能選擇暫時妥協,但內心還是十分牴觸的,就算完成作業也達不到逾期的效果。反而讓他更加反感和牴觸。我覺得多選用鼓勵的政策,孩子的攀比心還是比較強的,我覺得家長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他看看班裡其他同學的學習視頻和作業情況。讓他評價一下同學的作業質量,並指引他要不要向他們學習,想不想比他們棒,想不想收到老師的表揚。孩子的攀比心裡作祟,可能會更加認真做作業,爭取比他們要做完,甚至做得比他們好。這樣孩子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學習主動性也提高了。家長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兩個孩子在家學習,每天都有這種方法,孩子每天主動起得很早,爭取第一個完成作業交上去。



佳琪駿豪媽媽


我和我弟弟年紀相差特別大,他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就上高中。所以性格,喜好差別特別大根本玩不到一塊去,主要是因為我也不喜歡和他在一起玩。但是一放寒暑假弟弟和我都在家的情況下他就特別粘著我,讓我陪他玩,陪他看電視我自然是不願意的,所以幹什麼都很敷衍,他就會特別生氣,一生氣還要告狀這樣我就更討厭他就了,覺得爸爸媽媽為什麼要生他簡直就是給我找罪受,所以我們倆的關係一直都不好。因為他年紀小又纏人你不滿足他的要求還會告狀,所以特別討厭他,後來在一個朋友那裡瞭解到小孩子小時候都是這樣的,越是喜歡一個人也就越黏她越愛生他的氣,因為他滿心歡喜的想跟你玩而你不搭理他語氣不好他肯定會生氣啊!後來我對弟弟的態度改了很多他也就越來越喜歡我了我們的感情也好了很多。所以一年級的小朋友心智都不成熟作為大人的我們要更有耐心陪他們不能一味惹他們生氣,對之間的感情也不好!


時光安好58


可以和他做情景模式的遊戲,和他錯誤相關的,換位思考,讓他處在那個位置,有獨立思考的機會,我女兒小的時候,她一犯錯誤,晚上我就給她編一個小故事,她就會說故事裡的人或動物哪些對,哪些不對,然後我會結合她今天的錯誤進行引導,讓她明白她哪裡做錯了,換成別人那麼做,她是否接受!


love魯西西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七歲八歲討人嫌,雞狗不待見”。意思是七歲八歲的孩子喜歡頂嘴,喜歡生氣,不受人待見。其實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的一個叛逆期。

心理學家說,七歲八歲的孩子有了明確的自主意識,覺得自己已經上一年級了,是大孩子了。所以對於家長的話沒有以前那麼言聽計從,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重視。如果家長還是用以前的態度來敷衍他,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一言不合就生氣。

那麼這既然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是孩子這個年齡段的特點,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就只能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首先應該肯定孩子的成長,然後對於孩子的想法也不能再敷衍了事,要用心聆聽。我們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和孩子相處:

  • 試著和孩子做朋友,進行平等對話。

既然孩子想表達得是我長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比如做作業的時候,可以讓他選擇先寫語文還是先寫數學,反正作業都是要做的,讓他選擇,然後肯定他的選擇,他心理上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然後開心地去完成作業。

我們可以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比如出去買東西,可以問問孩子需要買什麼,讓孩子嘗試著列一張清單給我們。這樣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寫字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計劃能力。而且孩子還覺得大人尊重他的想法,他長大了。

  • 用表揚來代替責罵,學會肯定孩子的進步。

每個孩子都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肯定或者表揚,那麼我們就試著從孩子的叛逆中尋找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進步。

叛逆的孩子一般是比較勇敢的、勇於創新的。我們可以試著引導孩子的這些能力,讓他們把創新用於學習上,用於生活上。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家務活動:疊被子、洗碗等等,可以讓孩子有成就感,得到家長們的表揚。

  • 嘗試理解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的好奇心有地方得到解答。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最喜歡問很多很多的“為什麼”,然後讓家長家頭爛額地到處找答案,有時候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是無解的。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嘗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知道,讓孩子如果找到答案可以給爸爸媽媽講解。於是給孩子買了一套《十萬個為什麼》,讓孩子自己去書籍裡面尋找答案,實在找不到答案可以一起上網搜索,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一年級的孩子,從幼兒期步入兒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跨越式的進步。他們開始學習文化、學習獨立、學習技能……

也許他們叛逆,也許他們不聽話,也許他們頂嘴,也許他們因為好奇而闖禍。但是誰不是從這個年齡走過來的呢?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的叛逆期,但是沒有辦法阻止孩子的叛逆期,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夠“拔苗助長”!


多多的成長


一年級男孩一言不合就生氣

如果說六七歲的男孩對什麼事都是一言不合就生氣的話,那就不光光是獨立性格形成的簡單生理因素了。原因肯定很多,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供你參考吧!

1.家裡有脾氣急躁的人;

從小孩子身邊又脾氣急躁的長輩,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強大,看著看著就學會了。如果是這樣,解決的辦法得從長輩入手,做孩子的好榜樣。

2.孩子小的時候不是父母自己帶大的;

孩子出生後不是跟在父母身邊,到上學年齡才跟父母,環境變了,依賴的人也變了,孩子還沒適應也會表現為脾氣急躁。

3.嬌生慣養;

從小被所有長輩寵著,愛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孩子想怎樣就怎樣,養成唯我為中心的習慣和性格。所以當有人敢挑戰他的“權威”,他就跟誰急。

4.一生氣就可以達到某種目的

孩子生氣就得到什麼好處,或者達到某種目的,比如要買玩具、不想做作業、要看電視。反正就是隻要他生氣了,大人就不跟他計較而妥協,因為長輩認為他還小,長大了就懂了。殊不知,從小唯我獨尊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各種自私!少數人如父母期待的那樣懂事!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孩子18歲前性格都還沒定型,只是年齡越大改正難度也越大。7-12歲是一個很好糾正期,抓住這個黃金期,同樣能收穫一個您期待的好孩子!


桃姐說pikomonkey1


孩子比大人更容易生氣,一年級的男孩子,一言不合就生氣,是因為孩子還小,人格處於不成熟的階段,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不強,所以孩子容易生氣發脾氣。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發脾氣是心理需求的特殊表現。

當然我們不能說,因為孩子小,就放任不管,那絕對不可以的噢。


那麼面對孩子生氣發脾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父母首先要控制自身情緒,並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我們自己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聖人老子云:“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然後要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和需求,有時孩子生氣發脾氣,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獲得更的關愛。

孩子生氣發脾氣時,我們不是訓斥他,而是瞭解原因後,接納和肯定他的情緒,承認孩子具有犯錯誤的權利,孩子的情緒被肯定和接納,就會減少發脾氣的機會,從而學會自我控制和調節。

2、引導孩子自己說出生氣的感受

孩子生氣發脾氣時,往往是不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內心需求,從而通過生氣哭鬧的方式來發洩。

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待孩子情緒平穩下來,耐心地和他交流、詢問,引導他一步一步地說法出內心的想法,讓他自己通過語言、姿勢等方式表達出來。

比如:孩子因為作業不會做而生氣了,你可以耐心地說,這道題是不是有點難呢?老師講了沒有?你是不是不懂?這樣孩子就會描述自己生氣的原因了。

3、告訴孩子你會愛他所有的樣子

孩子犯錯時,你的大吼大叫,會讓他更加害怕,根本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你語調平緩地跟他談話時,讓他感受到你的愛,孩子也就不會對你有那麼的牴觸,不再害怕,此時再跟他講道理,效果就會好很多。

讓我們跟孩子一起,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緒的奴隸。

歡迎關注@紫竹媽媽:接地氣的育兒經,和你一起輕鬆聊育兒


紫竹媽媽


其實孩子的情緒化,容易發脾氣,是缺少安全感所導致的,尤其是在嬰兒期。我們可能忽略了,到了孩子有獨立性時就表現為情緒化。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解決:

1.學會尊重孩子

孩子與家長之間,雖然是長輩與晚輩的角色但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所以家長一定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位置。如果家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僅會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還會讓孩子養成任性的性格。

2.認真聽孩子講話,交流

家長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和一個人訴說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對方卻表現得心不在焉你心裡會是什麼感受?家長一定要學會認真地聽孩子把話講完,也許很多事情在你眼裡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孩子的眼裡卻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如果家長總是不能認真的聽孩子把話講完,孩子就會放棄用語言和家長溝通用自己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3.為孩子做好榜樣,用行動告訴孩子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也會不由自主模仿家長的行為,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亂髮脾氣。如果家長自己愛亂髮脾氣又怎麼能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呢?只有做家長的先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才有可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習慣。

你在孩子面前有沒有把這些做到位呢?



慧精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產生孩子壞脾氣的原因很多,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您家裡是否有脾氣不太好的成人,會影射給孩子,尤其是媽媽和爸爸有脾氣不好的情況。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看待孩子慢的會催促進而形成孩子愛發脾氣的性格。另外愛催促的父母也很少去表揚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喜歡錶揚,越表揚越來勁。越批評也越來勁。只有父母是一個穩定的情緒才能給孩子帶來好的脾氣。

其次,孩子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也有愛發脾氣的問題。爺爺奶奶是比較寵孫子的,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脾氣比較隨性。父母再對待這樣的孩子要嚴格,制定一定的規矩,同時要多溝通。

最後,是孩子確實是急性子的性格。有些孩子確實有些急脾氣,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並積極正確,最主要是耐性的引導他才能獲得孩子的認可,從而協助他改變愛發脾氣的問題。

之前不發脾氣而到了一年級愛發脾氣的孩子可能有點焦慮,出現焦慮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其實說明成績差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他不知道如何解決產生的愛發脾氣,對這種問題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正確面對學習成績差的方法。

其次,學生在學校和朋友相處不太融洽,這個問題家長可以從側面觀察孩子交友情況。必要的時候舉辦一些“同學會”幫助孩子建立健康快樂的交友環境。並多教授孩子一些交友的小方法,並正確的看待和處理交友關係。

然後,部分學生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點分離焦慮(孩子離開媽媽就哭),從而形成壓力產生了愛發脾氣的性格。對這種問題家長朋友可以多給孩子建立信心,鼓勵她勇敢大膽一點。並多帶孩子外出旅遊增加見識和自由活動來提高自信。必要的時候可以適當參加一些比賽。或許讓學生的班主任表揚孩子的進步。等

關於一年級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及解決辦法差不多就是這麼多了,不知道大家覺得還有那些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