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束干雏菊

一个月前,我买了两颗植物,之一有一束鲜花雏菊,本意是想要挑有香味的,结果花店老板可能喜欢似菊这样淡泊低调的花,不足十平的门店门口,除了各种我叫不出名儿品类的松柏、君子兰、仙人掌,还有一盆盆娇小的多肉。但,考虑到我是正值花店一天打烊之际去买花,也可能被剩下的就是这些,谁让他们即没有美艳身姿也不愿散发香味呢。


上周发现摆在桌上的雏菊枯萎了,原先还算入眼的蛋黄色也彻底被氧化成劣质的透明乳胶白,没什么美化摆饰的价值了。但一时也没再买花,不想让花瓶空着孤单,算了先留着吧。周三下班回家,咦,咋有股强烈的清香,难道有田螺先生?我纳着闷,伸着鼻子寻找香味的来源,惊喜居然来自桌上那束看似已然枯萎的雏菊。真不可思议。


因为当前严峻形势,各个商业区和小区都被封闭了。花也买不到了。网上买了一束干花,也是雏菊,粉白色、鲜红色、蓝红色的, 反正很鲜艳的颜色。昨天满心欢喜地收到花,包装很好看,就是花有那么点不对劲,太干了,除了花的清香没有,连植物上带的尘土味都被各种干燥技术给消除了,我努力发挥人类只对各种食物敏感而对于自然早已消失殆尽的嗅觉能力,想要嗅出点植物的味儿,阿嚏!被莫名的工业味道给刺激了。


我的一束干雏菊


我不禁后悔,花钱欣喜等待了两天买这么一束像塑料假花的东西。


看到桌上颜色褪去枯萎一周依然还在散发着香味的雏菊和被技术强行留住颜色没什么味道的干雏菊,我不禁胡思乱想,制作干花和为了留住青春美丽而疯狂在脸上动刀、打玻尿酸、拉皮、线雕拉双眼皮儿、注射肉毒杆菌人类怎么如此相似呢。突然想起看过很多励志文章,其中都有讲身边的姐妹怎样怎样励志,而他们励志都包括这样的一个环节:从读书时就努力存钱终于存够钱,最后去整容了,就嫁给了有钱人,过着贵妇人的生活。


反正我以后不会再买干花了。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becoming Jane Austen》,其中简在面对爱情和责任的选择让我触动,我一直很敬佩那些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男女角色。但很多浪漫电影中,为了渲染爱情的重要和美丽,对于选择家族或者是世俗不被承认的爱情而必须抛弃责任和更多的部分则避而不谈或者轻轻带过,故意不被观众注意伦理道德赋予的责任的轻重。


我的一束干雏菊


电影《becoming Jane Austen》是根据(美)乔·亨特·斯宾塞作家的书籍《成为简·奥斯汀》改编而成,乔·亨特·斯宾塞的书《成为简·奥斯汀》是专门对于作家简·奥斯汀的人生故事经历进行研究而写成的。


电影中的安妮·海瑟薇太美了,我自然地将其魅力带入到所饰演的简·奥斯汀身上,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欢上了安妮还是简,因为都是美丽聪明又极具才华的女性。


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一共有六部,每一部都奠定了她今天的盛名。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


简的作品,我最喜欢《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故事情节很简单,以日常生活为素材。故事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那时的英国是一个等级较为分明的国家,乡镇中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以嫁到有钱丈夫为主要任务,而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这些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讨厌他的傲慢,从而对其产生很深的误会和偏见。而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之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事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看到他对身边朋友、爱人无不倾尽全力的付出,看见了他和自己一样也是正直、感情丰富的人,终于一切误会和偏见都自然地消除了。


我的一束干雏菊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英国所处社会环境,生活在将嫁给有钱丈夫作为前生目标待字闺中的小姐们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也需要无限突破世俗的勇气。


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两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历史上的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的探索过程。


本周五,抽出一点时间,和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我的一束干雏菊

我的一束干雏菊


更多文章

好书推荐 | 娱乐至死

肖战会感谢那些维护他的声振屋瓦的粉丝嘛?

好书推荐 | 被讨厌的勇气

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