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最近從各個平臺上都能看到《中國剩女》的消息,這部由以色列導演執導的紀錄片毫不留情的撕開了當下中國女性的辛酸。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很多父母會說:我不盼望你功成名就,只期待你平安喜樂,可對30歲左右的女性來說這太難了

1.

雖然看到《中國剩女》這個標題很多女性會反感,但當你看下去你會明白很多女性都曾被這一標題涵蓋,它讓人對生活充滿怨懟而又無能為力。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35歲的華梅來自山東農村,目前在北京工作,精明能幹事業順利,但情路不順,還要被婚戀介紹人說:別嫌我說話難聽啊!你這個年紀太大了,而且你也不是美女。

如果是20多歲的女性可能站起來就走了,但是華梅沒有,沒有的背後是接下來她的擇偶標準被嫌棄太天真,甚至直接被人身攻擊你性格太硬了,沒有男人會喜歡。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即便如此,華梅還是去相親,但男子母親一聽說自己是律師直接否決了,說律師太能說,吵架超不過,沒法過日子。

既然已經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什麼要這樣為難自己,華梅的家給出了答案。

華梅父親說我沒生過兒子,但我生的女兒也比他們強,事業成功曾讓父親以她為榮,但35歲還沒結婚讓她成為父親的恥辱。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母親以身體不好脅迫,同為女性相對年輕的姐姐也各種不理解的嘲諷,她在婚戀市場的難堪,家人有一半的責任。

2.

另一位女性徐敏28歲,北京戶口,說到伴侶第一口頭禪就是我媽應該不能接受。

她的每一次戀情母親都給出過意見,最常見的一點是問男方是不是北京戶口,這樣的女性不結婚好像沒什麼,畢竟媽寶,畢竟每一份愛情都被排在了地位金錢的後面,可母親的催促和尋找從無停止。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她的愛情和伴侶讓步於父母認可,但最重要的是她也沒想到自己為什麼要結婚,在父母的庇護下,她吃穿不愁,但一涉及婚姻問題就爭吵不休。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徐敏看似活在比華梅更輕鬆的環境中,但兩人都被家庭束縛。

3.

另一位女性教授蓋琪雖然曾在這一行列,但她已經結婚,蓋琪說自己做了妥協,現在沒有單身時自由、生活沒有原來豐富多彩,但她現在更幸福。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蓋琪說我必須得在一年內完成這些事(結婚生子);

徐敏的媽媽說她再不結婚,自己和丈夫的身體情況就不允許幫忙帶孩子了;

華梅的婚姻諮詢師說,你年紀真的很大了。不管怎樣選擇,關於女性的討論好像都沒法脫離開婚姻。

4.

到了30歲,女性開始被社會審視。

很多人也像華梅一樣問出:不結婚,一切都沒有價值了是嗎?沒有人給出答案,但是關於女性過了30就不值錢的理論還在泛濫,去反駁就會有人說你年幼無知,說你女權。

但作為女性,真的沒必要被這樣的論調裹挾。

生而為人,只有自己可以定義自己,所以再有人說剩女的時候你完全可以回擊說:不是單身選擇了我,而是我選擇了單身。

高分紀錄片《中國剩女》裡的現實:被束縛的和妥協的都不快樂


正如俞飛鴻所說:“我既不是不婚主義,也不是必婚主義,單身可能是中間狀態,我覺得哪種狀態舒服就在哪種狀態下生活。

既然被束縛和妥協都讓你不快樂,那就做讓你快樂的事情好了,不管是剩女還是已婚女性,你只該活成你想活成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