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被反殺,荊軻是不是一個高手?

皮卡Giao


看了下面的一些回答,某些觀點的確值得保留。

不過我認為,單純從記載的史料上講,荊軻並不算是一個高手,大抵只是一個些許勇武的謀士。

一、荊軻其人。

要看荊軻其人,首先看文獻中是如何介紹荊軻的。《史記·刺客列傳》中寫道:

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
徙於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其後秦伐魏,置東郡,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荊軻嘗遊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
荊軻遊於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荊軻雖遊於酒人乎,然其為人沈深好書,其所遊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

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荊軻的兩大特點:讀書和擊劍。他以劍術遊說衛元君,結果衛元君沒有用他;他與蓋聶(歷史上有名的劍客)論劍,結果被蓋聶用眼神嚇走了;他與魯句踐爭吵,結果自己消無聲息的離去。他到了燕國,與高漸離結伴,深感英雄無用武之地,相互慰藉。

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得出,荊軻是一個文化水平頗高,冷靜處事,急切地想要有所作為,理想遠大但劍術一般的人。因此,單純從武力上說,算不上高手,不然蓋聶也應該會惺惺相惜了。

二、刺殺班底。

荊軻刺秦王,如此驚天的刺殺行動,那麼他策劃的班底有哪些人?主刺人員——荊軻,副手——秦舞陽。既然我說荊軻是一個謀略大於劍術的人,那秦舞陽呢?

《戰國策》中有記載: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

年紀僅僅十二歲就敢殺人,並且旁人還不敢直視,可見秦舞陽的可怕。另外,這裡還要插一句,《荊軻刺秦王》中描寫的,秦舞陽見秦王而色變,其實並不是他害怕,而是臉變色是秦舞陽獨有的特色!

《刺客列傳》謀士田光對燕太子丹說的一段話:舞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便說明秦舞陽是因為憤怒而臉色發白,絕對不是因為膽小怕事,沒見過世面。由此可見,秦舞陽是一個勇猛的副手。因此,刺殺班底的搭配是恰到好處的,即:智慧的荊軻+勇猛的副手。這就好比我們玩三國志,出兵打仗的時候要均勻武力與智力一樣。

三、刺殺過程。

最後我們來看看荊軻刺秦王的具體過程。

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
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擲秦王,不中,中銅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

原文描寫了刺殺的過程,主要有三個階段。

1.圖窮匕現,即荊軻拉著秦王的衣袖,用匕首刺殺。這裡就有疑問了,如果是成熟的刺客,知道自己刺殺了秦王后,肯定也是難以活著出去。因此,一般的刺客絕對是同歸於盡做法,拉衣袖這種大概率要逃脫的手段其實不甚高明,要是我,肯定是撲上去刺。

2.秦王環柱,即荊軻追著秦王環著柱子刺殺。這裡也有疑問,秦王長年居於宮殿,雖然不知道他的身體狀況如何,但畢竟養尊處優。如果荊軻是一個高手,那麼追追一個長年閒賦的男子應該不是難事。可是,實際情況不但追不上秦王,而且被醫官的藥囊打中了。

3.荊軻被刺,即荊軻被秦王斷手並刺死。這就有意思了,雖然秦王的劍長,但是如果荊軻是絕對的高手,相信比武也應該不會那麼快分勝負。這就好像我們普通人,以刀劍的長短來區分武力的高低,不值一提。

因此,從荊軻刺殺的過程也可以看出來,他確實不是一個劍術高手。

最後,對於荊軻,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擁有遠大理想的謀士,或者謀劃者。春秋戰國之時,士為知己者死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後人敬仰。


會跳高的豬


荊軻一生就做過刺殺秦王一件大事,之前他就是一名周遊列國的劍客而已,與各國武林高手談武論劍,好像也沒有因為他的武藝超群得到過任何人的認可。史料也沒有記載他有過任何絕世武功,比如在榆次與蓋聶談論劍術時讓蓋聶批評了一頓,因為他的武學理論有很多不足之處。後來在邯鄲與魯勾踐談論搏局的路數,又讓魯勾踐給訓斥了一頓,可見他雖然有劍客的身份,但是沒有因為劍術而出名。我就尋思著他怎麼敢接這麼大的一單任務去刺秦王呢?雖然他是一個沉穩、有膽識的俠士,有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心理素質,但光有這些不夠呀,還要有大導演張藝謀先生在《英雄》裡的“無名”所具有的十步一殺絕技,只靠一身俠肝義膽是難以勝任如此艱鉅的任務,所以在接近秦王時已經都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又讓秦王掙脫還轉了幾個圈,在秦王宮殿裡上演了一出貓抓老鼠的遊戲。折騰了半天后又讓秦王拔出寶劍把他殺了,如果我早生上幾千年,絕對不會讓他去的。

再說說荊軻的那個搭檔,名叫夏舞陽,小時候和幾個同伴玩耍時沒注意把隔壁家的孩子給弄死了,從此一舉成名,就成了人們心中的大英雄,就連燕國的太子也認為他是一名勇士,遂把他拜做上賓,好吃好喝給供養起來,後來再沒聽說過他上陣殺敵之類的英雄事蹟。

燕國派荊軻刺秦王時,還要給他帶一名助手,經過千挑萬選,最後選中了夏舞陽,因為此行就是要去殺人,他的履歷資質都符合要求,所以就與荊軻一起上路了。我估計他倆在路上一定仔細琢磨過如何刺殺秦王的細節,根據任務分配帶上各自的物品,據史記裡的記載,荊軻帶著裝有樊於期人頭的盒子,夏舞陽拿著藏有匕首的地圖。我們可以明確他兩的任務分工,由荊軻首先打開盒子分撒秦王的注意力,乘其不備由夏舞陽抽出匕首來刺殺秦王,計劃看來倒是周密可行,但是萬萬沒想到夏舞陽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被秦王宮莊嚴肅穆的陣容給嚇的兩腿發軟、渾身打顫,這位大英雄就此敗下陣來,最後所有的任務只能由荊軻一個人來完成,再加上他武藝平平,最後命喪秦王殿裡。

刺殺秦王可不是小孩子玩過家家的遊戲,那是在高手林立的皇宮裡鬥智鬥勇的生死搏殺。沒有經過千軍萬馬、血肉橫飛的疆場歷練,單憑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夏舞陽本來應該是個好苗子,小時候有殺人的勇氣,如果後期再加以實戰培養,訓練成一名真正的殺手,刺殺秦王成功的概率就會很高,也許統一六國的大業還要推遲若干年。今天,我們也許看不到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劉邦可能要在寺廟裡度過餘生,發展好點當個方丈罷了。





緬懷未逝的青春


首先,需要確定一件事,荊軻他到底算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刺客”?

太史公把荊軻寫進來了《刺客列傳》,導致我們先入為主,覺得他就是的,是個老牛逼的刺客。

實則不然。

荊軻早些年,遇到蓋聶,兩人討論劍術,可能有爭執,結果蓋聶脾氣大,瞪了眼荊軻,荊軻就灰溜溜跑了。(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

荊軻來到了榆次,遇到了魯勾踐,兩人又起爭執,魯勾踐脾氣也不好,吼了荊軻,荊軻又跑了。(魯勾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這兩件事,足可看出,荊軻並沒有多大的勇氣。

同時,荊軻在刺殺秦始皇之前,根本沒有刺客的經歷。

荊軻之所以被燕太子丹相中,全是因為荊軻在燕市上吹牛逼,唬住了田光,後來田光引薦,燕太子丹好酒好菜款待,並且田光自殺成仁。(欲自殺以激荊卿,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就這樣,把荊軻逼得去刺殺秦始皇。

荊軻獨白:媽拉個巴子,早知道不吹牛了!

作為刺客,荊軻還沒有一點覺悟。他出徵前,說了這麼一句話: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去了不能好好回來,就是沒用的孫子。

這是句氣話!

但這句話也能看出,荊軻還有一絲僥倖,覺得自己能活著回來,這不扯蛋嗎?真當自己是頂級刺客啊?

無必死之念,怎有必勝之心?

最後就是秦王宮了。起初的表現,確實不錯,只是刺客經驗不足,讓歷史中的路人甲夏無且,留了一筆。

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如果荊軻真的是一個高手,哪能給秦始皇繞塔反殺的機會?

難怪後世朱熹評價:“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


昨夜夢迴


因為秦始皇本身就是個武林高手。

荊軻刺秦王,事前準備得非常充分,為了執行這次計劃燕國上下可以說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首先是殺了太子丹的朋友樊於期,把他的人頭當禮物獻給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大將,在帶兵攻打趙國的時候被李牧打敗,最終不敢回秦而逃到了燕國,太子丹收留了他。因為太子丹長期在秦國當人質,他和樊於期的私交應該是不錯的,所以當荊軻讓樊於期自殺的時候,太子丹的傷心是真實的。

我們從《史記》裡還可以看出,在荊軻刺秦王準備時除了拉上樊於期的生命,其實至少還有一兩個人當了活人試驗品,去試驗荊軻所帶的那把刀的殺傷力。所以說為了刺殺秦王,燕國下的本錢夠大了。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在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了以後,荊軻卻沒有急於動身去秦國,所以引發了太子丹對他的懷疑,太子丹怕他反悔,但荊軻說他是在等一個人一起去。當然最終荊軻沒有等到這個人,而是帶著那個為燕國收復東北的秦開的孫子秦舞陽一起去了。

那荊軻等著這個人是誰呢?有人說他叫蓋聶,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劍客,關於蓋聶的故事我們以後再來說。

荊軻到了秦國以後,通過秦國大臣的引見,他把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的地圖獻給秦王,並將那把用活人試驗過的劇毒匕首巧妙地藏在地圖中。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荊軻,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的地圖時,荊軻乘機拿出了劇毒匕首刺向秦王,然後毫無防備的秦王竟然躲過了這一劫。並在最終的糾纏之中拔劍將荊軻刺成重傷,要知道這個過程秦國的衛士是沒有參加進來的,就是荊軻和秦王兩人單獨PK,結果竟然是劇毒匕首在手的荊軻竟然連秦王的身體都沒有碰到。而等到秦王撥出劍以後荊軻就被殺成重傷!

如果僅從上面的過程來講不管叫劍客也好,刺客也好,荊軻都是不合格的。

不過對於荊軻刺秦王失敗的原因,歷史上還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這個秦王,秦始皇本身就是個武林高手。劍術和身手都在荊軻之上,這麼說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因為有史料記載,後來秦王為證明自己的劍術還找到號稱天下第一的蓋聶比劍,雖然最終失敗,但足以證明秦始皇的劍術在當年應該也是排得上號的。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這是荊軻臨死前自己說的,他說:“大事之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訂立歸還諸侯們土地的契約回報太子。”這麼說來,荊軻當時並不是刺秦王,而是要活捉秦王了!


莊亦得


荊軻哪裡是什麼高手,說不好聽的,他其實就是個廢柴。

據說有一次荊軻遊歷到趙國榆次,遇到劍術大師蓋聶,就與蓋聶論劍。沒說幾句,蓋聶覺得他純屬菜鳥,對劍術只知皮毛,根本不在一個檔次,沒有共同語言,就如大學生遇到小學生。蓋聶就故意發怒,用眼睛瞪他。荊軻被蓋聶氣魄所攝,起身跑了。

到了趙國邯鄲,荊軻又與劍術大師魯勾踐下棋。二人爭棋道,魯勾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再沒有回來。

這行徑,荊軻簡直就對劍術一竅不通,就是一個潑皮罷了。

但為什麼會被燕太子丹所看重呢?

那是兩方面原因,一是燕國可能根本沒有劍術高手。二是荊軻會搞行為藝術。

荊軻跑到燕國,每日混跡於市井,於販夫屠狗之輩喧譁於市,放浪形骸,酒醉撒潑,或高歌,或大哭,旁若無人,人皆敬而遠之。

太子丹慧眼識珠,認為荊軻是個人物,可堪大用。

不過實際情況並不是派荊軻刺秦王,荊軻只是使者身份,秦舞陽才是執行刺殺任務者。

秦舞陽13歲即可殺人,現在這麼大了,肯定可以勝任刺秦大計。

但荊軻卻沒看上秦舞陽,這一點說明荊軻還是有眼光,後來秦舞陽在宮門口就嚇尿了,說明秦舞陽根本就是個慫包。

荊軻原來是想等一個真正的高手一起前往的,可太子丹怕他反悔,就激將道:“若不敢往,可令舞陽獨去。”

荊軻騎虎難下,只得啟程,易水河邊,他感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大丈夫一去兮不復返。”此時荊軻已經知道此去凶多吉少。

趕鴨子上架,兩個菜鳥出發了。

原計劃是,荊軻獻呈樊於期頭顱,秦舞陽獻督亢地圖,及近,由秦舞陽從圖中抽出匕首,遙擊秦王,就是江湖上著名的飛刀殺人。

所藏匕首,乃太子丹花了一百金從徐夫人那裡買了一把短劍,也就是匕首。啥叫匕首,就是像吃飯的筷子一樣長的短劍。匕就是筷子。從現在出土的文物看,也就是二十四五釐米,不到一尺。太子丹在劍上淬了毒藥,試了幾個人,血濡縷,無不立死。濡縷意為“沾溼一縷”。裴駰《史記集解》解釋道:“言以匕首試人,人血出,足以沾濡絲縷,便立死也。”就是說,這把短劍無論傷到嬴政哪一塊皮膚,只要見了血,嬴政馬上就死,毫無救治希望。由於這把劍是從一個叫徐夫人的人手裡買的,因此也叫“徐夫人劍”。

計劃是萬無一失,可執行計劃的人卻掉了鏈子,秦舞陽未進宮門而嚇得流淚發抖,寸步難行。

荊軻一看要壞事,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火燒眉毛了,只有親自上陣。

接下來,“圖窮匕見”,荊軻“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持匕首揕之”。

就是左手抓住嬴政衣袖,右手刺之。

十拿九穩啊!

這情形,別說是聶政在場,就是聶隱娘一個女流之輩,也能幹淨利落的一刀把嬴政給結果了!

但荊軻卻竟然沒有傷到嬴政皮毛,能傷到皮毛,秦王也就一命嗚呼了!這可是徐夫人的劍啊!

就因為一個几案隔著,荊軻功虧一簣。

嬴政繞柱走,荊軻後面追,形勢危機。

秦王劍長,一時拔不出來,幸好一個御醫以藥箱擊投荊軻,給嬴政一拔劍機會。

嬴政長劍在手,反守為攻,只一劍,就把荊軻腿砍斷。

荊軻疼痛踞地,以匕遙投,即耍飛刀,可惜又失準頭,擊在了柱子上。

嬴政上去就是亂劍穿身,荊軻卒。

就刺殺過程看,荊軻絕對算不上高手,第一個機會,如果能躍過案几,揮匕一刺,那秦王也會伏屍當場。

第二個機會,一刺不中,即用飛刀,定也會把秦王刺殺。

第三個機會,秦王繞柱走,如果荊軻殺個回馬槍,那麼也大計可成。

可惜荊軻一而再,再而三,都沒有把握住機會,反被一擊即中,可見他的確不是什麼高手。


七鬥


戰國末年,秦國獨大,山東六國猶如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燕國太子丹趁亂逃離秦國,害怕秦王政報復,精心策劃了一場刺殺行動,史稱荊軻刺秦王。

按理說,荊軻敢刺殺秦王,應該是一個用劍高手,起碼在劍術上有非凡的造詣。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

根據《史記》記載: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從這一段話可以看出,荊軻是一個文武全才,好讀書,有一定的知識素養,擊劍,說明對劍術也有一定研究。但是,他的劍術究竟如何?戰國末年,但凡有一技之長的人都會投身於各國名門望族手下效力,例如雞鳴狗盜就是憑藉一技之長投身孟嘗君門下。但是荊軻用劍術遊說衛元君,衛元君並沒有用他,可以看出,荊軻雖然愛劍,但並不精通。

再看荊軻刺秦王的工具: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卿。

天下最鋒利的匕首,用毒水淬鍊,見血封喉。也就是說,荊軻只要有機會與秦王政近身,哪怕劃破秦王政的一根手指就算刺殺成功。就是拿著這樣的一把匕首,荊軻除了圖窮匕見外,再也沒有碰過秦王政一下。

不僅如此,荊軻刺秦王整個過程中,荊軻多次可以傷到秦王政:

以故荊軻乃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荊軻也。

第一次刺殺失敗後,荊軻與秦王曾發生過短暫的追逐戰,甚至搏鬥戰,荊軻與秦王政廝打到一塊,在如此近的情況下,荊軻仍然沒有傷到秦王政。

綜上所述,荊軻對劍術有一點研究,但也只是愛好罷了,如果說是高手,我覺得不是。


歷史百川


荊軻不是一個高手,但是一個天才的策劃大師。

第一點:荊軻是一個勇士,但是絕非武林高手,從他後來佔盡優勢的刺殺過程中可以看出來,他的武功真不怎麼樣,但是他是一個有眼光的人,有政治思考能力的人。

看記載所述: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以上記述表明荊軻的謀劃深遠,而且這樣做確實能夠取信秦王。

第二點:選錯了助手,導致失敗。他是一個天才的策劃大師,本可以治國理政造福天下的人物,但他卻選擇了當刺客,在原定的計劃裡面,他是要等當時的天下第一高手隨行的,可是太子丹怕他反悔,一再的催問他,讓他十分難堪,然後又給他找了一個替代高手的幫手,就是那個後來在秦國朝堂嚇得發抖的秦舞陽。

看看記載: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這一點,是導致荊軻不得不出發的原因,被人誤解,而且缺人手人家就送人手,搞得沒辦法不得不出發。

第三點:他等的人當時在衛國,叫蓋聶,此人是天下第一劍客,如果有他隨行,那麼刺殺計劃是會成功的。此人同荊軻是少年就結識的朋友,荊軻也是衛國人,荊軻說有花一些時間等一位故人,等的就是這位俠士。而蓋聶曾經取笑過荊軻的劍術不行,荊軻當時還一肚子氣沒辦法說,後來就走了,可見蓋聶的話就很權威,讓荊軻這樣的勇士都無話可說,說明點評是十分中肯的。

我們再看記載,看看荊軻當時刺殺秦王時劍術是多麼低劣的水平,竟然被秦王反殺: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荊軻刺秦王


大家看,刺殺不成,被反殺。

荊軻不是高手,只是一個天才的策劃師,沒有小夥伴蓋聶的配合,他的種種策劃全部落空。


指揮使吳鐵錘


荊軻 姜姓,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人,也稱慶卿、荊卿、慶軻。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從後人給予了荊軻極高的評價來看,荊軻劍術應該是處於一流水平。且被後人高度評價,古代四大著各刺客之一,並列為之首。

荊軻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之後荊軻刺秦王失敗,並被秦王侍衛反殺。

雖說只刺秦王一人 ,但秦王身後有一支武功極高的軍隊保護且忠心 。荊軻單靠一人之力去刺秦王那也是險中又險。成功的機率不大。荊軻刺秦失敗應該是必然的,但他的俠心精神讓後人歌頌,敬仰。


歷史天平


荊軻一生就做過刺殺秦王一件大事,我們現在所聽說的成語圖窮匕見就是出自這裡。那麼真實的荊軻到底是怎麼樣的,是否是一個武林高手。

《史記》裡司馬遷講他“好讀書擊劍”,書讀到什麼程度?未見任何文字載其學術造詣;劍法練到了怎樣的水平?荊軻的家國被滅,流落到趙國的榆次(今屬山西晉中市)。榆次這裡有一位擊劍高手,叫蓋聶。荊軻這天在蓋聶面前吹噓他的能耐,倆人還比劃了幾下子。“蓋聶怒而目之”,蓋聶就那麼瞪了荊軻一眼,荊軻便領會自己這是班門弄斧了,不敢對視蓋大俠那一對豹眼,慌忙灰溜溜走開了。過了一會兒,有人向蓋聶提議把荊軻叫回來,蓋聶說:他那兩下子也叫劍法?漏洞百出,我瞪他他心裡明白是什麼意思,你們去叫叫看他還敢回來嗎!有人跑到荊軻的住處去一瞧,果然發現他早已捲鋪蓋離開了榆次。

以後在秦王宮覲見秦王,明明是大好的刺殺機會,荊軻只要快不上前追上秦王,帶毒的匕首隻須傷及秦王身體的任何一處皮肉,即刻就會成功。可是這樣一個武林高手竟然追之不及,最後被殿上一個叫夏無且的御醫用一個藥包砸暈,可憐我們的高手荊軻就這樣被俘。


herloo


關於荊軻的記載主要來自於司馬遷史記的刺客列傳,因此要想公正的評判荊軻是不是一個高手應該從文中的細節處分析。古龍武俠小說中有一句話"要看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不看他有什麼樣的朋友,而是看他的敵人",文中前期關於荊軻與人衝突的主要有兩段,一次是與蓋聶論劍,蓋聶用眼瞪他,荊軻離開了,蓋聶的評價是荊軻有說的不當的地方,"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意思是本來就該走了,我用眼瞪他,他害怕了。還有一次是和魯句踐跟荊軻士博戲,魯句踐發怒,荊軻默無聲息的走了。荊軻死後他又可惜沒有傳授荊軻劍法。蓋聶,魯句賤都是當時有名的劍客,從他們的評價我們發現荊軻距離頂尖高手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在刺殺秦王之前也有些線索可以認識荊軻的武力值,首先燕國太子丹尊荊軻為上卿後好久都沒行動,其次荊軻出發前一直強調等待友人,我們可以猜測,荊軻自身對於刺殺秦王應該也不是很有信心,這個友人或許是一種藉口,也可能是在尋找幫手。綜上所述,荊軻在當時應該不屬於頂級高手,甚至可能一流都談不上,他的身份應該類似於豪俠那種,雖然武力值並不頂級,但是也並不弱,而且交友廣泛,名聲很大,所以才被燕太子丹選中。



最後,作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秦國對於秦王的保護絕對不會弱,舉個例子現在哪個大國的領導人被刺殺了?即使當時的頂級劍客蓋聶去刺殺秦王也未必成功,荊軻敢於直面秦王的勇氣我們必須承認。史記的刺客列傳講的五個人其實都不是頂級的刺客,按照當時的價值觀應該被稱為義士,踐行的是春秋時期士為知己者死的價值觀,從這種監督荊軻毋庸置疑算是英雄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