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期間,孩子安全咋保障?一定要做好這5件事


這段時間,

孩子們都宅在家中學習和活動。

小文提醒各位家長,

對宅在家的孩子不能掉以輕心。

在家期間,孩子的安全咋防護?

下面這5方面一定要注意!


01陽臺安全防護要做好


孩子在家宅久了,難免嚮往窗外的世界,如果孩子喜歡趴在窗戶邊,或是扒陽臺欄杆,家長一定要多多留心了!務必做好陽臺安全防護。

家長們注意,陽臺和窗臺附近不要放置矮櫃、凳子等可供攀爬的傢俱,陽臺圍欄應定期檢查與維修,以免老舊鬆動。

教育孩子不能攀爬陽臺,窗戶等危險地帶;家中有幼童時一定要安裝防護欄,欄杆要儘量密集而且設計非橫向,以免孩子被卡或誤導兒童攀爬。


02保管好消毒用品


最近,很多家庭都囤有酒精、84消毒液等消殺物品,在使用消毒劑之後,存放不可大意。家長首先教孩子認識消毒液,讓孩子牢記“不能喝”!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防護是家長要將消毒液安置好!


不要將消毒液放在飲料瓶中

兒童常常對瓶瓶罐罐的東西充滿好奇。在幼兒時期,許多孩子特別喜歡用嘴來“認識”事物,而飲料對於孩子的吸引力超強,因此在家中千萬不要用飲料瓶裝消毒劑。

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

不僅是消毒劑,還有家中的藥品、農藥、殺毒劑等物品,一定要放到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特別是針對年齡小的寶寶。不要小看孩子開瓶的能力。把不安全的東西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擱置這些物品要高而遠。

分瓶裝時要做好標識

家長在裝消毒劑的分裝瓶時,一定要做好標識,以防混淆,防止誤服。另外,還要提醒各位家長:消毒劑一般稀釋後使用,常規消毒用量不多,大家不要在家裡囤太多的貨。疫情期間,一般家庭以日常清潔為主就可以了,不必要過度消毒。


03預防兒童燒燙傷


兒童是燒燙傷的高危人群,而多數兒童燙傷發生在家中,被熱水、熱飯菜、取暖設施燙傷。因此這段時間家長要細心看護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遠離熱水、熱鍋、煤爐、暖氣等容易發生燒燙傷的物品。


孩子如果發生了燒燙傷,家長要按照“衝、脫、泡、蓋、送”原則及時處置。

“衝”指用緩緩流動的冷水衝15-30分鐘。需注意:水流不可過急,以免衝破傷口。

“脫”指用冷水充分泡溼傷處後,小心脫掉或剪掉衣物。要注意的是衣物粘在創面上,保留粘住的部分不用力撕脫。

“泡”指受傷處浸泡在15-20℃冷水容器中15-30分鐘。需注意:兒童避免浸泡時間過長。

“蓋”指用清潔乾淨的毛巾、紗布覆蓋傷口。需注意:千萬不要塗抹外用藥物或“民間偏方”。


04預防吃出問題

居家期間,孩子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講清楚。一些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食物,家長一定要小心了!

比如果凍,孩子吞食果凍容易發生意外,不能輕忽大意!建議家長給孩子吃果凍的時候,不要一整顆給,可以先弄碎後再給小孩食用。

還有花生、瓜子、堅果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長牙了、能咬了,就可以吃堅果了。醫生提醒,實際上3歲以下的小寶寶不易嚼碎堅果,而且吞嚥反射還未發育完善,即使能咬動堅果,也不能充分咀嚼,大顆粒仍然容易卡住氣管。而且堵住氣管後若搶救不當,短短几分鐘就可能喪命。尤其像夏威夷果、開心果這種圓形的堅果,寶寶吃在嘴裡時,大人一逗,就更容易滑進氣管裡。

05 預防尖銳物品刺傷、扎傷

兒童在家庭易發生的外傷主要是由剪刀、注射器、激光筆、玩具槍、彈弓等鋒利、尖銳物品導致,家長注意這些東西要遠離兒童。

考慮到孩子們在家學習、玩耍,可能會出現拿剪刀做手工、在家進行體育活動等場景,在這些情況下,家長一定做合格的監督者。注意:兒童不要拿著剪刀、刀或筷子奔跑!


以上信息來源於中國教育報,北京新文達中小學整理分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