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來源於文明底層建築結構


中華文明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來源於文明底層建築結構

當今世界上,只有一種文明沒有斷檔過,延綿不斷至今,那就是中華文明,在過去的5000年浩瀚歷史長河中,它以柔韌而挺拔姿態一次次抵擋了外來文明的衝擊,不卑不亢。

以至於讓華夏千千萬萬的子民得以繁衍生息,並在過去的歷史當中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近代雖有沉痛的低潮,但很快,這個民族再次盎然在世界復興之路上。

若深究其原因,我們或許都要好好研究一下世界文明史和中華文明的發展差異,方能找到中華文明為何能5000年延綿不斷的原因。

我相信,這篇文章對大家都有幫助,是一篇不得不看的深度文。

中華文明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來源於文明底層建築結構

一個文明大爆炸時期,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扎堆誕生了

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有一個時期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公元前5世紀那時,那個時期,一大堆先知集體誕生,直接把過去的野蠻無序的文明,井然有序地進行了分類,並開始各司其職,每人一個山頭開始發展。

在世界文明史中,有幾個人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分別是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韓非子、孟子和莊子。

這幾個人幾乎同一時期出生,有資料顯示,古希臘最聰明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歲,比莊子大15歲;阿基米德和韓非子只差了7歲;孔子比釋迦牟尼小14歲;孔子死後10年,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誕生。

在歷史的長河裡,十幾年的時間裡,我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可以這麼概括:這一堆聖人集體在公元前5世紀出生了。

他們降臨到世上,開始各司其職,使得世界文明第一次有了飛躍性的發展,直接把人類智慧帶到了智能文明時代,這個時代被德國的法蘭克福學派稱為軸星時代。

當時世界三大文明開始有分工,希臘哲學家考慮人和物的關係;印度哲學家考慮人和神的關係;中國哲學家考慮人和人的關係。

以至於後來的希臘文明體系下的各個國家的天文、科學尤為先進;印度的神學至今特別發達,他們崇拜的牛,至今都可以隨便在大街上溜達,即便導致交通堵塞,也沒人敢上前趕走;我國的文明影響就不用說了,你懂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會來事,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流方式也是最豐富的,中庸之道一直沿用至今。

在公元前5世紀,幾大文明體系尚未能得出勝負,起步階段沒有差異。

中華文明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來源於文明底層建築結構

底層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有些文明註定源遠流長

當初這幫先知開創性的給世界幾個地方的文明定了基調之後,在歷史長河中,幾個文明體系的發展逐一顯現出其優劣性。

但是,底層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有些文明註定會失敗,有些文明註定繁衍生息,這也符合進化論的理論。

首先我們來看四大文明的特點,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

順便說一下,為何沒有希臘文明?希臘文明是巴比倫文明和埃及文明二者在地中海上的遇合,儘管後來有所創造,但希臘文明不是原創,所以不能算四大文明之一。

巴比倫文明:

巴比倫文明的發源地是今天最不發達、最不安全的地方,伊拉克。

有歷史學家也喜歡叫這個文明為兩河文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兩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這個文明的特點很模糊,至今找不到更多關於他的歷史資料,但是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巴比倫文明跟埃及 文明相遇後,創造了希臘文明,於是我們可以這麼總結這個文明的特點:主要研究人與物的關係。

歐洲和美國大部分是希臘文明的分支,所以歐洲人和美國人都受巴比倫文明的影響,喜歡研究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所以,科技發展的挺好。

但是,這個文明無法長久,會受到外來文明的衝擊,這個問題文章後面我們再一起分析。

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的發源地是印度,印度哲學家思考人和神的關係,他們講究的是精神層面上的享受,所以你會看到印度人的操作能力特別落後,效率特別低,人們的時間觀念也極其差勁,你去印度約印度人見面,約好半小時後見,你會發現,5小時了,對方還未必出現。

同樣,這樣的文明無法長久,也留到文章後面分析。

埃及文明:

埃及文明比中華文明早1000年,是最古老的文明,但是埃及文明跟巴比倫文明是一樣的,研究的是人與物之間的關係。

所以古代及的金字塔,以及各種藥物的技術非常了得。但是他們卻忘記了自我保護,外來文明把埃及文明衝擊的四分五裂,最後也失敗了。

中華文明至今屹立不倒的原因,來源於文明底層建築結構

為何到最後只剩下了中華文明

前面我們已經分析了四大文明,中華文明沒有單獨分析,我們來說一下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跟其他三個文明體系有所不一樣,中華文明以人為本,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華文明至今仍屹立不倒。

巴比倫文明和埃及文明體系下的所有國家,他們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周旋能力,往往有更好的利器,到最後還是因為人的情商把他們沖垮。

印度文明也是一樣的,他們講究神,只研究精神。

但是世界上生活著的只有人,所以神也沒法搭救他們。

而中華文明在經歷多少次衝擊下,但是善於使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最後總能逢凶化吉。比如,面對蒙古國的來襲,這個清朝,他們最後還是被中華文明漢化了,蒙古國的文化被瓦解的渣都不剩,所以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得到了我的人,未必得到我的心,遲早你會失去的更多。我想,這句話用在中華文明優勢裡最切合不過了。

中華文明跟其他文明有個很大的區別,我們以守為主,而其他文明則以攻為主,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即便攻入了,能不能消化則是一個問題。

好了,本文就說到這裡,讓我們一起為中華文明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