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風雨聯繫城市與生命,他們“疫”不容辭

有一群人,他們總在越惡劣的天氣出行,在越擁堵的路上前行,他們穿梭風雨中,聯繫一座城。他們就是外賣員,值得尊重,也必須感恩。

前段時間一段“腦癱外賣小哥被平臺封號”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

視頻中的主人公,今年29歲,是一名腦癱患者,但是我更願意叫他外賣小哥阿龍。拍攝視頻的人叫陳小刀,也是一位外賣小哥。他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個有些特別的同行。

視頻一被播出之後,社會同情心溢出,有好心人想捐錢給阿龍,於是阿龍的故事又有了延續。

“這個錢不能要。”

“我要憑自己的努力賺錢。”

穿梭風雨聯繫城市與生命,他們“疫”不容辭

穿梭風雨聯繫城市與生命,他們“疫”不容辭

來自:西瓜視頻

阿龍強調:“謝謝大家對我的關注,還要謝謝這位好心人。”

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名普通人努力生活的樣子。我們不用急著同情,試著用同理心,向他們說聲謝謝就是給他們最大的認可和尊重。

同時,美團平臺瞭解過情況以後,第一時間恢復了阿龍的接單權限,並安排專人在未來持續關注,也表示會提供必要的幫助。

————————————————————

陳春花教授曾在《協同》一書中提到:對於現在的企業而言,需要擁有一種能力,鏈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鏈接相關產業的合作伙伴,還需要和其他產業、資本、顧客組合在一個共同生長的網絡中,這由“共生邏輯”統合而成。

疫情下的美團外賣,不僅僅是外賣員用溫情來溫暖城市,平臺內部的動作更是撬動了市場寒冰,外賣成為餐飲業“渡劫”的短期抓手。

復工復產催生的新商機“復工餐”興起,秉持著大企業的社會責任, 1月26日,美團推出“無接觸配送” 服務,對站點、餐箱的消毒,配送人員每日監測體溫,佩戴口罩,以及加入以商家端和配送端的“電子卡+實體卡”,展現廚師、打包員、騎手的健康情況及餐箱消毒情況等安全防護信息,確保無接觸的同時實現全過程食品安全信息可視化可追。

美團外賣在防疫舉措方面,做到了儘量減少面對面接觸,提高了送餐環節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消除的客戶的擔憂和緊張情緒。

據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的報道,記者瞭解到北京一家“無接觸”的餐飲快餐店:餐廳的所有人員都佩戴了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人員和設備每四小時消毒一次,後廚員工每小時進行手部消毒。員工在打包外賣的過程中,與餐食和美團外賣送餐員都沒有接觸。美團外賣員拿走已經打包好的餐食,送到與顧客約定好的取餐地點,每一單送完,送餐員都會對餐箱進行消毒。

穿梭風雨聯繫城市與生命,他們“疫”不容辭

來自:美團外賣《無接觸配送報告》

線上訂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美團作為餐企的救命稻草,與千千萬萬商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2月12日,美團外賣發佈《無接觸配送報告》,報告顯示採用“無接觸配送”的訂單佔到了整體單量的80%以上,且每一單外賣都使用“無接觸配送”服務的用戶佔到66%。

————————————————————

根據美團研究院數據,目前美團外賣平臺有270萬的騎手,日活80萬。其中三成收入超過了5000元。70%騎手來自農村,50%的騎手收入是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甚至很多騎手是來自國家級貧困縣。

美團方面發佈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20日至2月23日,美團外賣配送平臺新招聘7.5萬名外賣騎手。在這些招聘的外賣騎手中,新增騎手中37.6%來自餐飲等生活服務業,27.2%來自制造業企業,13.8%來自小微創業者。

美團做出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創造就業,如同一開篇提到的外賣小哥阿龍,美團給了這些想靠自己努力賺錢,但是沒有背景的普通人一個選擇的機會。

這次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軌跡,新增的騎手,不管是暫時維持生計,還是徹底轉行,“靈活就業者“不再是少數。

————————————————————

寫到最後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他們在負重前行。

穿梭風雨聯繫城市與生命,他們“疫”不容辭


審核:陳風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