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戰亂紛爭,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慰藉來支持生存,張道陵創建的道教在那時便應運而生,得到了很多信徒的支持,並迅速發展。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座道教建築——長春觀。

長春觀,位於山西省絳縣陳村鎮東荊下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春觀始建於元代延祐年間,坐北朝南,規模宏大,中軸線原有山門、戲臺、獻殿、東西廊房、玉皇殿、混元寶殿及東西耳殿。現存戲臺臺基、獻殿、東廊房、混元寶殿及耳殿。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觀內彩繪塑像曾被拆毀,人們不再到此燒香祈福,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2009年,省文物局撥專款進行全面維修,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儘可能的還原歷史,完好地保存了舊貌。道觀的修繕不僅重建了村民的精神殿堂,也促進了村子經濟的發展。神奇的是2016年絳縣公安局在上級部門的指揮下,公安民警從道觀裡的古碑上發現了線索,破獲了一起長達6年的懸案,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期待,讓古遺存為新時代做出了貢獻。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獻殿,為清道光三年重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抬梁式構架,單簷硬山捲棚頂,兩面山牆為水磨磚牆。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前後簷各施四根方形石柱,並刻有楹聯。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值得討論一下,石柱上有這樣的字樣,大概是修建獻殿時所用的石柱是有村民主動捐獻,並刻字留名,以示功德吧。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柱礎簡約大方,雕飾美觀。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值得一提的是這獻殿上的雀替,此樣式為騎馬雀替。雀替最先的作用是與柱子相接,承載屋簷的重量。而騎馬雀替將兩邊的雀替相連,更多是起一種裝飾美觀的作用。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雕刻有人物花草,十分精美。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也有具有故事性的人物雕刻和飛鳥。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人物雕刻細節到位,活靈活現。說起這個雀替,還有著一段警匪追擊故事,當時這個雀替被人盜走,並以3000元賣掉,幸運的是,被公安機關抓獲並追回。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獻殿上的梁脊板上記載著重建時間。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椽梁上的雕樑畫棟,還依稀可見。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獻殿的側面。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獻殿旁邊樹立著一塊石碑,記錄著現存建築的創建時間以及2009年修繕的概況。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西廊房已不再,原址建立起了一座現代建築,對面為東廊房,為清道光八年重建。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東廊房,懸山頂,前簷施七根圓木柱。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從東廊房角度看混元寶殿。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混元寶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懸山頂。前椽施四根粗木柱。木柱上承粗圓形通面額枋,碩大、粗獷,具有較典型的元代建築特色。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通額上施七朵五鋪作雙下昂斗栱,補間施一朵。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斗栱墩實碩大。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殿內供奉著原始天尊(中),靈寶天尊(左),道德天尊(右),三位天尊也合稱“三清”。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寶殿兩側配有耳殿,東耳殿重建於明成化十四年,西耳殿重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道觀的大門,由村民專門看管。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有一個疑惑就是,全國有很多處“長春觀”,為什麼國保碑上只寫“長春觀”三字,不寫地名,不怕混淆嗎?

大有來頭的絳縣長春觀,始建於元代,一度改建成為村辦學校

東漢末,道觀興

不為長生

只為安生

長春觀,七百年

天人合一

貴生濟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