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都叫龜城?

獨孤柳煙


成都有三個別稱:芙蓉城、錦官城、龜城。

這三個都是成都別稱,說成都叫蓉城、錦城,所以不叫龜城的,就跟土豆不叫洋芋、馬鈴薯一樣。

(古代成都,像不像,自己看。)

之所以叫“龜城”,有一個傳說:

當年成都築城牆的時候,由於土質鬆軟,一修就塌,成都太守一籌莫展。

一天深夜,太守正在發愁,忽然窗外的腐爛河裡濺起一陣水花,一隻烏龜從河中探出頭來,對他說:“你跟著我,在我爬過的地方修就成了。”

太守非常詫異,便跟烏龜一同出去,跟在烏龜後面,將烏龜爬過的地方一一記錄。

烏龜繞著成都爬了一圈,直到天邊發白,又鑽進河中。

這時,太守一個激靈,醒了,原來是場夢,再一看手邊,竟然有剛才做的記錄。

於是太守命人按照烏龜所說修建城牆,果然再也沒塌過。

為了紀念烏龜的貢獻,於是成都的別稱,就成了“龜城”。

(現代成都地形)


雁去無痕ty


龜城,這個現在含有貶義的稱呼,在古代卻是另外的意思。成都在古代確實被稱過龜城,這說法出自《華陽國志·蜀志》的記載。

秦滅古蜀國之後,當年建設成都的城牆很不容易,因為當地低窪潮溼,土質鬆軟,需要取土填埋,故而屢築屢頹,很花了不少時間。後來應地形而宜,立基礎於高亢之處。結果不得已而為之,造成了成都城市的城牆南北不正,非方非圓,曲縮如一個烏龜,故而成都古代還稱為龜城。

在古代,神龜是吉祥靈異之寶物,人們便杜撰了神龜示跡的傳說。《搜神記》中說,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310年)使張儀築成都城牆,屢築屢頹。忽然,有一隻大烏龜浮在江面上,到了東南角死在那裡。張儀問巫師其中的道理,巫師說:“依龜的樣子建築城牆”。這樣才造好了,所以成都又叫“龜化城”。

成都還有許多美稱,諸如"錦城"、"蓉城"、"羅城"等。不要僅僅記住了一個“龜城”!


張牧心


造謠也要有文化才行。第一,成都地質環境產不出大龜,反而江邊產大龜,特別是有山有江的地方。第二,全國各地城建似龜形的大城不少,基本都是有山有江的城市,城市都以玄武稱之。第三,張儀築城,因成都為蜀王都,所以秦庭要求以秦都咸陽為模板,重築成都城,當然秦統六合,重築了不少城,都是以咸陽為模板。到了明朝成都修蜀王城,同樣是按北京紫禁城模板修的,現在的市中心主席像處就是當時的小天安門建築。第四,張儀負秦庭令,重築成都城,所謂巫師能否接近都是問題。彼時倒是有波人挺吃香的,他們叫方士,主打尋仙得長生。中國歷史上有兩拔人建築和製造都很厲害,他們分別是公輸和墨家。張儀築城,能夠在築城上提出正確方案的,只能是秦墨。第四,成都以咸陽城為模板重築,後來府治成都,更是以長安為模板,長安為直隸,城治長安縣和萬年縣,成都府以成都為治所,城治成都縣和華陽縣。所以成都簡稱不會也不敢以城形命名,不然秦始皇晚上會去找你的。成都簡稱如下,原蜀國王都,所以稱蜀,唐代建有錦官城,所以又稱錦官城,蜀王在城牆上遍種芙蓉,所以又稱蓉城。造謠者真是既可憐又自卑,露出一副噁心的嘴臉,令人作嘔。


老爺車23579118


成都叫做龜城是兩千多年前的事了,那時人口還少,很多地方因為條件不好未開發,比如重慶朝天門那時還是兩岸猿聲啼不住的不毛之地,而成都地處平原沃野千里適合農業種植,積累了豐富的財富,有實力築大城了,成都金沙遺址老君山天下第一經人扁鵲醫書商業街船棺等都是實際錘證據。

相傳成都築城時城牆被洪水沖垮幾次,有一個神龜爬了一圈,後來根據神龜爬的路線築城牆,結果再也沒倒過。顯然這是編造的,那中國古都並非成都一個,龜城傳說怎麼獨此一家呢?其實從成都地名就可知,金河半邊街西御街送仙橋天仙橋一洞橋二仙橋三洞橋四馬橋五桂橋九眼橋萬里橋水碾河磨子橋洗瓦堰九道堰等等,成都歷史上與水有關的地名有近千個,現在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都市區談不上青山,但絕對是綠水,兩千年來生態環境只好難以找到大城市可以相比,中國最早的釀酒坊就在成都一環路以內,現在仍然在使用,就是水井坊。

成都五桂橋其實以前叫烏龜橋,因為那裡叫烏龜壩,就是現在著名的豪宅濱河灣一帶,成都抬頭可望見雪山,彎腰可捉烏龜,所以歷來是富庶之地,引得無數人來遊玩居住,比如司馬相如李白杜甫。

烏龜學名中華草龜,與龍鳳麒麟並稱中華四大神物,帝王的墓要龜馱石碑,民間建房要用龜鎮邪,是一種美好的符號,不懂中華民族傳統之人不瞭解龜文化。


皇木七香來風


張儀當年在成都修城牆,屢修屢倒,後來夢見一隻烏龜沿著某種線路爬了一圈,張儀醒來後按照烏龜爬行路線修築的城牆再也沒倒塌過,龜城因此而得名




我的阿瑪尼啊


成都的城市街道紋路很像烏龜殼皸裂的紋路,以前說穿成3裡,繞城9裡,大概就是個圓了,和客觀的形象有關,所以叫龜城吧!

“龜”多音字吧,是龜“gui”,還是龜(qiu),麻煩說清楚。


要臉皮厚


從來沒聽說過這件事,如果真有此稱呼,我願意試著分析一下,純屬個人臆猜。

龜這種東西是比較安逸的,你看它不緊不慢,不著急,如果人有這樣的品行,定是有道者,定長壽。另外龜又能吃苦耐勞,你看它,有時吃很少,依然存活,生命力很頑強,。

基於上述,我覺得和蜀人很像,蜀人就很能吃苦,異常艱韌頑強,又很會享受,嚮往安逸的生活,很是樂觀。所以他們的口頭禪就是龜兒子。

這個龜兒子,我理解在當地是一種有善意的罵人,就如北京人說你大爺,天津人說孫子,東北人說王八犢子,等等。當然這也得看語境,朋友之間有經常這樣說的。

古人對龜是很尊重的,前人把成都說成龜城,大概是基於蜀人的性情品格而言吧。至於現在聽著不太雅,那也是文化在變遷,含義在轉換,現在有些詞,傳著傳著就離本意越來越運了。


靜靜地觀魚


你在哪裡聽說成都穿城3裡,繞城9裡,這是打胡亂說。我只聽說的是,穿城九里三,繞城48。


陳仲明256


應為成都的發展佈局是按照三環12射線往外擴展,地圖看起來張烏龜


楚雲梟雨


一圖知龜城的來歷。

成都不但叫龜城,成都人還自稱為“龜兒子”(不是罵人的喲)😜😜😜。

詩云:

龜化成城錦水濱,芙蓉村裡藏龜孫。

錦龜跳進府南河,鱉靈有知肯定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