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從成吉思汗到拿破崙,軍事歷史的車輪無疑在滾滾向前,各種軍事戰略和鬥爭席捲全球,偉大的旗手都是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成為舵手,而作為軍事戰略家,二十幾歲就能馳騁沙場的人,屈指可數。

他是文明世界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身為一名傑出的戰略家,麾下戰士甘願為其奔赴沙場,慷慨赴死。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希臘這個國家煥發榮光,他就是文明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25歲的亞歷山大大帝

軍事領域成就卓著,這位卓越的軍事領袖又準備將戰火燒到何方?

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的疆域版圖已經涵蓋了大半個世界,但這只是開始,志在擴張更多帝國版圖的迫切之心,使亞歷山大大帝將眼光,投在了下一個被佔領地之上的印度。而阻止這位希臘領袖的,是兩條大河和75萬的印度士兵。

幾百年間,這兩股勢力廝殺不斷,此次希臘士兵人數僅為對方的一半有餘。然而就在那年十月,這位25歲的指揮官,贏得了勝利並刷新了歷史。這次勝利的原因歸功於這位25歲的指揮官的戰略才能,他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從那次戰役以後,他就開始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中世紀的戰神

亞歷山大大帝氣場強大,英俊、肌肉發達且體型健壯,他極具魅力享有戰士們的極大崇敬。不足五年,他就在希臘實施了一項重要的戰略計劃,入侵波斯並摧毀了波斯帝國。這五年時間,他成功鎮壓了國內和自己心不齊的勢力,並在埃爾比勒平原(伊拉克)發起了致命一擊消滅了最後的波斯軍隊,之後這位亞歷山大大帝終於成為了波斯帝國的霸主。

有人說,亞歷山大的血統成就了其輝煌的成就,這些人認為其父的血統開始於赫拉克勒斯,母親是阿喀琉斯族血統。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帝國以希臘為起點,延伸到了埃及和如今的阿富汗地區,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但他對權力和榮耀的胃口並不止於此,在波斯戰敗五年以後,亞歷山大再次尋找自己的敵手。他和3.2萬名久經沙場的士兵,盤踞在印度河岸邊,為佔領下一塊領地印度蓄勢待發。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波斯版圖

從波斯到印度,要想揮師東征,亞歷山大大帝將面臨怎樣的困難?

從地理位置和戰略上來說,想要攻擊印度必然需要先橫渡兩大河流,印度河和許達斯佩斯河。對於大部分敵人來說,河流是天然屏障,非常難以進攻,但是亞歷山大是一個例外,他的遠見和計劃極為著名。

幾年前,他從敘利亞沿著海域地區,調遣造船工人制造船隻,用來供應軍隊橫渡印度河。一旦亞歷山大軍隊橫渡印度河,他必須與太克西拉統治者抗衡。太克西拉是位於兩大河之間的一個國家,太克西拉王面臨著兩個選擇,他要麼選擇奮起抵抗,結果是全城淪陷,並且自身可能喪命,亞歷山大曾經威脅過反對自己人的下場,他們會被慢慢地在公眾場所被折磨致死,而另一個選擇則是將城池拱手相讓。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當時波斯國的禮儀

太克西拉王選擇了後者,他明智地選擇了放棄反抗,在亞歷山大大軍橫渡印度河以後,並輕而易舉地佔領了塔克爾希,作為攻佔印度的作戰基地。

在抵達越過第二條河以後,還有另外一個障礙,許達斯佩斯河,那條河流有差不多100英里寬,而亞歷山大也早就預料到了渡河的困難性。

士兵無法將整艘船從印度河運往許達佩斯河,因此他們將船拆卸零件並且拖著向前前進。當你即將到達河流的時候,就可以提前數天將其組裝起來。亞歷山大花了2個月的時間,到達了許達斯佩斯河。他帶著2.3萬名步兵和9千名騎兵,強行渡河。

其實,這些人一開始就跟著亞歷山大,他們被亞歷山大的個人魅力和榮耀追求深深吸引,他們為榮譽和個人榮譽而戰。我想,在他們這些人的眼裡,其實並不嚮往什麼財富,只是一種作為戰士的榮耀罷了。

想要征服印度,就必須打敗其軍隊,而他這次進攻的對象,則是一個非常驍勇的戰士,印度國王岡多法勒斯。岡多法勒斯大王是幾世兵王的後代,身高6英尺,在公元前四世紀堪稱巨人。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征戰印度

亞歷山大根據以往的經驗,他首先可以利用外交征服對方,他派人前往並邀請岡多法勒斯希望可以與其會晤,他希望可以避免戰爭,而條件就是給他貢稅並且從帝王的位子下下野。

而岡多法勒斯不僅僅拒絕其要求,他實際上挑釁亞歷山大大帝並且主動發動戰爭。他用一句話來回復派往自己國家的使者:我會和你在戰場上會面,但並不是現在。

岡多法勒斯準備保衛王國,他不惜一切代價,希望與亞歷山大決一雌雄。他統領了3萬的步兵、2千的騎兵,還有300多的戰車,另外,他還有一個秘密武器,是亞歷山大從未見過的,那就是戰象,他圈養了200多頭的戰象,未雨綢繆。

大象在印度軍隊中,是比較高級的戰爭工具,就和冷兵器時代的火炮差不多,一出現就會令敵人聞風喪膽。訓練一頭大象需要花費10年的時間,這些動物比較好馴化,叫它們的名字並吹口哨,立即就可以反應過來,並且他們還可以戰鬥。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波斯國王

想象一下,岡多法勒斯遠遠站在許達佩斯河的對岸,準備應對亞歷山大渡河的軍隊。在西岸是亞歷山大的軍隊,而東岸則是岡多法勒斯,中間橫亙著這條非常寬闊且比較深的河流。

亞歷山大面臨巨大挑戰,如何讓這些士兵跨過這條天然的軍事堡壘,還可以繼續保存著攻擊力呢?

一場貓和老鼠的軍事遊戲即將上演,在懷疑和掩飾下,亞歷山大開始向後勤訂購糧食。採取這個行動的初衷,其實是從心理戰的角度考慮的,在當時正值夏初。如果你可以覺得他們無意渡河,直到河流變緩水深開始變淺的時候,可能就是渡河的最佳時機。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戰象對決

岡多法勒斯確信,在下個季節之前,渡河是不可能的,理由很簡單,亞歷山大並不是傻子,他不會讓自己的士兵無端喪命,而此時的亞歷山大卻動員士兵並且鼓舞士氣。

第二個疑兵之計,就是轉移軍隊,轉移的對象多數是騎兵且有少量步兵。亞歷山大帶領著他們沿河行進,從河的上游到下游,在從下游到上游,說白了,這種戰術其實就是疑兵之計。而這就會給岡多法勒斯一個錯覺,敵軍正在找地方渡河,而他們最終停留的地方就會成為渡河的地點,而岡多法勒斯就可以守株待兔。

岡多法勒斯用所有兵力,跟隨亞歷山大部隊的動向,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週多時間。亞歷山大經常回到兵營,而此時的岡多法勒斯的戰術也隨著發生了變化,他覺得沒有必要把全部兵力用來折騰,所以他放棄了跟蹤。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亞歷山大勢力範圍

這正中亞歷山大下懷,魚兒終於上鉤了。接下來他指揮士兵,發起這場精心策劃的戰役的第二步,他們的任務是每晚點燃火把製造噪音,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很顯然,這是為了讓敵軍適應對岸的噪音。這樣的結果就是,對岸的敵人不會在戰略上過度重視,實際上他是在降低對方的焦慮感和警惕性。

最終兩個月之後在一天晚上,因為有黑夜的掩護,亞歷山大率領一支小分隊從兵營出發,因為很早就適應了,岡多法勒斯並沒有察覺。

亞歷山大其實並沒有打算等待到下一個季節,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渡河時不驚動印度人而使用的障眼法,由此,亞歷山大搶佔了戰略先機,並且,亞歷山大早就選擇了渡河地點,並沒有把這個情報洩露出去。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326年午夜,他帶著軍隊沿岸上行17英里,這就是橫渡大河的地點。亞歷山大的部隊是一架運作精良經驗豐富的戰爭機器,近十年間他們在每一次的戰鬥中不斷提升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但是對岸的岡多法勒斯堅信,當亞歷山大強渡大河時,他仍舊會及時發現,然後挫敗對方的陰謀將其一舉殲滅,但他被欺騙了。亞歷山大的1萬名希臘步兵和6千騎兵以及1千名弓箭手全部跳入河中,當時下著暴雨,幾乎什麼都看不清。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岡多法勒斯大王

戰略性失誤差點葬送好局,而到底是什麼讓局勢峰迴路轉,亞歷山大破印軍?

馬匹要麼跟著士兵游泳,要麼被士兵用韁繩牽引前行,當時正是夜晚,晚上渡河其實非常困難。他們穿過河流以後,登上了河對岸的一個小島並且隱藏在那裡,敵人就看不見他們。但是亞歷山大卻發現,那裡並不是河對岸,而是河中島,穿過小島以後,他們繼續泅渡,但是,想什麼來什麼,在從第一個小島穿過以後,他們進入水中又發現了第二個小島。

亞歷山大當時犯了一個錯誤,當他偵查渡河地點的時候,沒有派偵察兵一路相隨,這是看到河對面有一個島極其後面的對岸,就得出了結論。結果,他們又冷又餓全身溼透,只能繼續硬著頭皮先前泅渡,終於在黎明之前強渡了印度河。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許達斯佩斯河戰役

而亞歷山大的另外一步棋,則拯救了他們。他把自己的部隊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渡河,一部分作為佯攻,吸引岡多法勒斯的兵力,當渡河以後,兩面夾擊,則就會大獲全勝。而岡多法勒斯則派遣了一個小部隊,應對渡河的希臘人,他讓主力部隊按兵不動,認為希臘主力仍舊在河流對面,這犯了一個致命的戰略錯誤。

這是史上最嚴酷的一次戰鬥,戰爭的結果是,印度大敗,1000多人被亞歷山大的部隊殘忍屠殺。

結束語

“佯攻”變利刃丨天時、地利、人和外,這三點對於舵手依舊重要

波斯偉大舵手亞歷山大大帝

在許達佩斯河戰役中,亞歷山大彰顯其卓越的戰術,獲得了戰役的最後勝利,最終印度國王臣服於這位被拿破崙稱之為“奪人眼球的戰輪”的亞歷山大大帝之下。

綜合來看,亞歷山大大帝在對印戰爭中的戰略性失誤本會成為自己榮耀一生的滑鐵盧,但是最終卻達到了戰略目的,一舉打敗了印度岡多法勒斯王朝。綜合來看,這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波斯舵手起碼擁有三點,可以讓他縱然身陷囹圄也會轉敗為勝。

  • 強大的軍事預判能力。一個偉大軍事家沒有戰略預判能力,無疑將會葬送大好局面,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預判能力可謂無人能及,他在許達佩斯河戰役開始之初,就把兵力一分為二,這種戰略預判,雖然有運氣的成分,但是從結果來看,無疑成為“佯攻”的利刃,順利幫助自己脫困
  • 深刻的心理推斷能力。在很多軍事領袖的眼裡,沙盤推演無疑是認識戰爭變化最好的方法,他會從心理上揣摩對手,對戰役的各種可能性做出自己的預判,許達佩斯河戰役的勝利無疑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 過硬的的軍事戰鬥素質。在春天泅渡湍急的印度河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行動,但亞歷山大大帝還是做了,如果這些士兵沒有過硬的軍事素質,恐怕還沒有到達第一個小島,就會葬身河水。優秀的單兵作戰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同樣給對印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