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近日全國又迎來一輪雨雪天氣,豇豆生長過程中病害的發生主要與天氣有關,尤其是在連續陰雨的情況下,發病迅速,傳播很快,不利於用藥劑進行治療,3月9日,來自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楊傑在農管家諮詢:請各位幫忙看一下豇豆感染了什麼病害?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下面是農管家老師們給出的答覆:

夏英三(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臨沭縣青雲鎮農技站,擅長植保技術)

是菌核病,用腐黴利,咯菌腈,三唑醇,啶酰菌胺,嘧菌酯,吡噻菌胺噴灑莖基部防治。

呂蘭華(山東省陽穀縣農業局,從事農技推廣)

菌核病危害。建議選用甲基硫菌靈、異菌脲、腐黴利等噴施防治。

馮濤(安徽六安市壽縣農技站,植保經驗豐富)

菌核病危害,使用嘧黴胺或異菌脲或腐黴利或啶酰菌胺防治。

農管家病害講堂——豇豆菌核病

一、危害症狀

豇豆菌核病棚室或露地均有發生,在進入開花結莢階段,病株基部呈灰白色,致全株枯萎,剖開病莖可見鼠糞狀菌核。莢染病初呈水漬狀後逐漸變成灰白色,有的長出黑色菌核。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陰雨潮溼,豇豆菌核病發作!及時噴灑莖基部防治

二、發病規律

菌核在土壤中或豇豆田裡病殘體上或混在堆肥及種子上越冬。翌年,越冬菌核在適宜條件下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成熟後,將囊中孢子射出,隨風傳播。孢子放射時間長達月餘,侵染周圍的植株。此外,菌核有時直接產生菌絲。病株上的菌絲具較強的侵染力,進行再侵染擴大傳播。菌絲迅速發展,致病部腐爛。當營養消耗到一定程度時產生菌核,菌核不經休眠即萌發。該病在較冷涼潮溼條件下發生,適溫5~20℃,15℃最適,子囊孢子0~35℃均可萌發,以5~10℃最有利。菌絲在0~30℃能生長,20℃最適。菌核形成的溫度與菌絲生長要求的溫度一致,菌核50℃經5分鐘致死。病菌對溼度要求嚴格,在潮溼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長期積水,1個月即死亡;在乾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發。菌核萌發要求高溼及冷涼的條件,萌發後子囊的發育需要連續10天有足夠的水份。相對溼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對溼度100%只存活5天;大田條件下·散落在豆葉上的子囊孢子存活12天。病菌的接種體及菌絲侵染豇豆時,要求植株表面保持自由水48~72小時,相對溼度低於100%,病菌即不能侵染。豇豆菌核病一般在開花後發生,病菌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營養後才能侵染健部,受害期較長。

三、防治方法

一、選用無病種子及進行種子處理。從無病株上採種,如種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殘體,播前用10%鹽水浸種,再用清水沖洗後播種。二、輪作、深耕及土壤處理。有條件的可與水稻、禾本科作物輪作;收穫後馬上進行深耕,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釐米以下;在子囊盤出土盛期中耕,後灌水覆地膜閉棚升溫,利用高溫殺死部分菌核。 三、勤鬆土、除草,摘除老葉及病殘株。從初花期開始,堅持進行數次。四、覆蓋地膜,合理施肥。利用地膜阻擋子囊盤出土,要求鋪嚴。此外要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有條件的可鋪蓋沙泥,阻隔病菌。

防治藥劑參考:

40% 多·福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320-400倍液 噴霧

40% 異菌·氟啶胺 懸浮劑(低毒) 使用40-50毫升/畝 噴霧

36% 多·酮 懸浮劑(低毒) 使用100-148.15毫升/畝 噴霧

36% 丙唑·多菌靈 懸浮劑(低毒) 使用80-100毫升/畝 噴霧

50% 菌核·福美雙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70-100克/畝 噴霧

50% 腐黴·福美雙 可溼性粉劑(中等毒) 使用1950-2700克/公頃 噴霧

50% 腐黴·多菌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800-100克/畝 噴霧

255克/升 異菌脲 懸浮劑(微毒) 使用157-196克/畝 噴霧

50% 啶酰菌胺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30-50克/畝 噴霧

40% 菌核淨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50克/畝 噴霧

50% 腐黴利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60-80克/畝 噴霧

80% 多菌靈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94-125克/畝 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