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去打怪獸了!”

“爸爸,媽媽去哪兒了?我要找媽媽。”

“陽陽乖,媽媽去打怪獸了,很快就回來陪你玩啦。”

把剛滿3歲的兒子哄睡後,鎖旭宏趕忙打開手機查看最新的疫情動態。萬籟俱寂的夜裡,他皺緊眉頭,心裡有一絲焦慮,“玉娥這會兒應該還在忙吧,希望她平平安安的。”

鎖旭宏是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的測量主管,楊玉娥是他的妻子,也是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一名護士。

大年初三,前腳剛到甘肅會寧縣老家的楊玉娥,就接到了單位通知:醫務人員根據自身情況,報名到蘭州肺科醫院戰疫。

“媽媽去打怪獸了!”

此時的楊玉娥有些兩難,短暫思索後,她轉向丈夫:“和你商量個事兒,要不……我回去?過年醫院人手不夠,咱們離蘭州近,早點回去,早點能幫上忙。”

鎖旭宏看著妻子堅定的目光,拍了拍她的肩膀,笑著說:“咱倆這麼多年了,只有我和你商量的份兒,你說出的話就是決定,去吧,我支持你,孩子我照顧。”

跟父母告別後,鎖旭宏和妻子連夜驅車趕往省城,不到150公里的行程,崎崎嶇嶇的鄉路硬是走了5個多小時。

“手套、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都再檢查一遍,穿戴好,我們準備進重症室了。”雖然有10年的醫護經驗,但面對此次疫情,楊玉娥還是不由得緊張起來,可看著身旁剛入職兩三年的小同事,她迅速調整好狀態,暗暗鼓勁兒,要帶好頭。

“媽媽去打怪獸了!”

剛投入工作的前幾天,楊玉娥白天夜晚連軸轉,一忙就是十多個小時,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即使被防護服捂得渾身大汗,也不敢脫下。

“蘭州是甘肅省內病例最多的地方,我們是病人眼中唯一的希望,就好像行走在生死兩界間,我們多堅持一秒,就可能挽救回一條生命,再辛苦也值了。”

換崗回到休息室,楊玉娥卸下了滿是汗水的防護服和護目鏡,看到手機上丈夫的留言。

為了不讓丈夫和兒子看到自己被口罩和護目鏡壓出的紅印、乾裂的嘴唇和泡得發白的雙手,楊玉娥很少與家人視頻通話。然而今天,她卻撥通了視頻電話。

“陽陽睡了,可聽話了,你放心。我們單位也延長假期了,你好好工作。”看著屏幕中的妻子,鎖旭宏很心疼,但還是笑著寬慰她。

“我過陣子就回去了,你好好帶孩子,回去還得和你商量個事兒……”楊玉娥欲言又止地掛斷了電話。

兩週後,楊玉娥果真回到了家,抱著許久沒見的孩子,她忍不住掉下了眼淚:“陽陽,你知道媽媽這幾天去哪了嗎?”

“媽媽是英雄,去打怪獸了。”兒子笑著回答。

“陽陽,有個叫武漢的地方,那裡還有很多怪獸,媽媽要接著去打怪獸了,你說好不好呀?”

原來,在回家之前,楊玉娥主動申請了支援武漢,到抗疫最前線繼續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