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據統計,國內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近5000家,它們之中有專為川菜而建,有專為油紙傘而建,或許是因為談及瘟疫人們過度緊張,又或是各地醫藥博物館的數量已足夠多,中國至今沒有防疫主題的博物館。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在史書中,有詳細記載的瘟疫達300多次。有學者呼籲建立一座記載疫情歷史與中國“戰疫”歷史的博物館,雖然數量不多,但除去各地的醫藥博物館,英國、捷克和澳大利亞等國均有瘟疫紀念館,而且主題截然不同。

其中,捷克的瘟疫紀念館居然是一座教堂,而且已成全球遊客的獵奇勝地。

英國·亞姆村瘟疫博物館

提到英國旅行,人們最愛的是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是北愛爾蘭的“巨人之路”,談及曼徹斯特,或許除了足球迷外,絕大多數人提不起興致。

在曼徹斯特城外,有一個寧靜的小鎮。小鎮的入口處有提醒別人不要進入的標語,房屋建築有著濃濃的英式味道,部分建築上還有小小的老鼠形狀logo。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是一座開放式的瘟疫博物館。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14世紀到18世紀,鼠疫在歐洲橫行,先後奪走了上億人的生命。

1665年,鼠疫傳入了堪稱英國“南北樞紐”亞姆村。村民們自發搭建石牆,勸返來人,並將整個村莊隔離,阻止了疾病向北方擴散。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村民們這樣的選擇無疑是自絕生路。一年之後,全村344個村民中僅活下來77人。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為了傳頌村民們的壯舉,亞姆村當年的公會教堂被改建成了一座博物館用來講述疫情和亞姆村的歷史,村民們的小屋、集體墳墓也成了極有教育意義的“戰疫”遺址,每一間小屋裡,都藏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澳大利亞·人類疾病博物館

悉尼是一座“博物館之城”,悉尼博物館的原址居然是澳洲的第一座總督府,澳大利亞博物館是全澳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內,有一座人類疾病博物館,它可是澳大利亞唯一對公眾開放的醫學病理收藏博物館。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若亞姆村瘟疫博物館是以微觀的視角帶人們走進疫情,人類疾病博物館則會讓參觀者瞭解到人類幾千年來的疾病史。

2500多個配有伴有臨床病史的人類疾病組織標本詳細介紹了艾滋病、癌症、中風等各種各樣的疾病以及不同藥物對它們的影響。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人體標本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稀奇,可通過配備病患臨床病史和藥理資料讓人們全方位瞭解疾病的博物館非常罕見。在中國,類似的博物館僅存在於幾處特大型醫院的病歷庫,而且只對專業的醫護人員開放。

捷克·人骨教堂

捷克首都布拉格東去70公里,有個叫做克曲那哈拉的小鎮,遊客們如今更喜歡叫它“人骨小鎮”,這全是因為鎮上的人骨教堂乃是全球遊客們的最愛的獵奇勝地之一。

教堂的外觀與普通的哥特式教堂並無明顯差異,可走進去一看,燈飾、十字架、簾幕和燭臺等全是用真正的人骨製作而成,讓人一瞬間覺得誤入了白骨精的洞府。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人骨教堂的所在地起初因傳教士從耶路撒冷帶來了泥土成為最搶手的富人埋骨之處。黑死病在14世紀大爆發後,30000個瘟疫受害者埋葬與此,殃及整個歐洲的“胡斯戰爭”也爆發了,堆積無人處置的更是不計其數。

再後來教堂翻新,為了警醒世人,傳教士們乾脆用人骨來充當室內裝飾。這裡並非全球唯一的人骨教堂,但因其被賦予的“抗疫”“反戰”意義變得格外特殊。

學者呼籲建立“戰疫”博物館,你可知捷克這座已成遊客獵奇勝地?

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無論是幾百年前的黑死病,17年前的非典還是今天的新冠肺炎。

每一場“抗疫”之戰結束後,都勢必誕生英雄,都一定會有破碎的家庭,我們該如何紀念這些人與事?或許正如學者所說,中國需要一座防疫主題的博物館。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