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母親(三十一)

朝夕相依仨婆孫,古稀之年厄運臨。


敬愛的母親(三十一)

從而更深地瞭解到母親的想法,母親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兒女。寧願自己受盡困苦,也要讓我們在外面安心,好好工作。母親在我心中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更是一位敬愛的母親!

時間一天天悄然無聲地過去,母親頭上的白髮和臉上的皺紋,也在歲月中一天天増多,

母親帶養孫子孫女,遠比小孩自己的父母更加心疼小孩。同時,也會對孩子們過多的溺愛。

無論孫子孫女多麼調皮搗蛋,母親從來沒有動手打過,就連罵幾聲,都捨不得。

想想之前,在我們兒時的時候,兄弟姐姐被母親罵是常事。可是,現在反而輪到孫子孫女面前,母親一點脾氣都沒有了,任由那幾個小傢伙在家裡翻箱倒櫃地“大鬧天宮”,為所欲為母親卻吭都不吭一聲。

現在母親帶著的幾個小孩子,年齡都很小,因為都是女孩子,都比較文靜聽話,從來沒有吵架打架鬧意見,常常在一起圍繞著爺爺奶奶身邊轉。

特別是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出現幾個小孩子爭菜的現象,每個人各自盛一小碗飯,可是把自己喜歡吃的菜,先搶著夾在自己的飯碗裡餘著不吃,等到一餐飯吃完了,可菜還剩下不少都沒吃完,又只好倒給母親養的雞去吃。

這種爭菜和浪費習慣,母親從來沒有教育批評過孩子。母親常說:”號菜怕什麼?只要小孩她們不調菜就好,反正菜是把吃。”

我後來有幾次從深圳回家看望母親,每到吃飯的時候,那三個小孩子“爭菜”,真像小“強盜”一樣,毫不留情地把菜夾在自己的碗裡,高高地堆在飯上,只見菜不見飯。

女兒在三個小孩當中的年齡是最大,已經讀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了,我把女兒叫到身前說:“你吃飯怎麼可以這樣夾菜的呢?沒點家教。”

女兒看看我不吭聲,拿著碗轉頭離開了。我走過去又說:“碗裡不能餘菜,要吃多少夾多少。”

女兒看著兩個妹妹,終於開口說:“她們......都這樣呀?”

“你是姐姐大一些,你們吃菜要斯文點,吃任何東西都要給爺爺奶奶留著。”

“嗯。”女兒點點頭,慢慢地吃著飯。

這時母親看我在教訓女兒,對我說:“小孩子嘛?她們想怎樣吃,就怎樣吃,就怕她們不吃呢?”

我看到母親的觀點有明顯的不同,又不好多言,如果說多了又怕母親不開心,我也只好向母親點了點頭。

再次靠近女兒蹲下來說:“以後長大了,要孝敬爺爺奶奶。”

母親又出手解圍說:“娃,這三個孩女是很聽話的,也很孝順呢?”

“是嗎?”我知道母親在偏愛女兒她們,但我又只有忍住,萬一把母親惹生氣了,給我辛辛苦苦帶著女兒,還挑三揀四,我豈不是成了忘恩負義的兒子了?

再說,我當時根本沒有能力和條件把女兒接出去深圳,自己帶管。一旦說毛了母親,母親不給我帶,要我自己帶,我便會騎虎難下。當然,我心裡清楚母親不會生氣讓我自己帶,但也不能說母親的不是,再好的母親也會心裡不高興。

因為當時剛生了個兒子放在深圳帶,很多同事說我是“重男輕女”。其實並非如此,而是條件不允許。

我們每次回家的時候,女兒同我們雖然白天在一起地玩耍,晚上一起睡覺。但總感覺到女兒和我們不夠親切,還不如和爺爺奶奶的感情好。

有一天傍晚,天快黑了。女兒看到奶奶不在房間裡,就急著四處尋找,問“奶奶去哪了”?

直到奶奶回家才停止尋找,女兒見奶奶說:”奶奶,天都黑啦!去哪了?您別摔倒哦”。女兒一邊說,一邊拉著奶奶的手走進房間。

“我剛才去給你爸買鄉雞蛋了,不會摔跤,你這個孝寶寶。”母親對女兒說。

我每次回家,如果家裡儲存的雞蛋不夠多,母親總會再去外面買些雞蛋回家,讓我多帶點回深圳,給小孫子吃,次次都不例外。

母親出去買雞蛋,女兒看天氣色不早,懂得焦急地去尋找,可見婆孫倆的感情非同一般的深厚。當我看到女兒在她奶奶面前,如此懂事和孝順,心裡也放心了許多。

我總以為女兒像與我們在一起那種不溫不熱的表現,擔心成為一個不懂孝道和感恩的小孩子。

我也許是誤會了女兒,也許是女兒和我們根本就沒有感情。因為,女兒長期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女兒是母親從三歲多就開始帶養,現在已經上小學三年了,在一起生活了整整七年,婆孫倆之間幾乎是相依為命。

女兒在老家上學,只有比她小好幾歲的兩個堂妹,也是在母親家一起帶養。有一個堂哥堂姐由於年齡大玩不到一起。

女兒心裡經常感受著思念和孤獨,思念著自己的爸媽,也想見到自己的爸媽,但是每見到了又出現怕見到的矛盾心裡,自然形成了人生冷漠和孤獨。

一天早晨,女兒手裡端著一碗飯,磨磨蹭蹭吃著,這碗飯足足吃了一個多小時,堂妹都已經吃好去學校上學了。母親發現女兒有些反常,像往日早就一同堂妹去了學校,而今天如果還不去學校的話,就要遲到了。

母親著急地問女兒:“青青,怎麼還在吃啊?還沒去學校?再不去就要遲到了!”

“奶奶,我不想去學校!”女兒的目光凝視著母親,也在觀察著母親的臉色。

母親聽到女兒不肯上學,搶下女兒的碗說:“怎麼啦?每天好好的,怎麼今天突然不想去學校?”

“我不去學校,奶奶。”女兒央求地說。

“走!我送你去學校!”母親急了,馬上取下書包拉著女兒的手,往門外走。

“奶奶,我不去學校!”女兒雙腳半蹲著扯住奶奶的手不肯走。

母親看到女兒堅決不肯上學,猜想一定是有原因的,把手鬆開問道:“青青,是什麼原因不肯上學?快告訴我。”

女兒低著頭不說話,轉過身去哭了起來。母親看到這樣的情景很是心疼,忙問:“是不是在學校受欺負了?”

女兒依然沒說話,反而比之前哭得更厲害了。邊哭邊說:“奶奶,我想媽媽了?”

母親聽到孫女可憐的哭泣聲,心裡非常難受。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聽到孫女這樣說過“想媽媽了”。心想一定是在外面受委屈了,不然不會說這樣的話。

“別哭,別哭,那今天先不去上學了,我現在就去學校問問老師,到底是怎麼回事?”母親心裡又急又氣。

女兒哽咽地對奶奶說:“奶奶,別去學校。”

家裡離學校很近,爬一個小山坡就到了學校,走路只要三四分鐘,在家裡可以聽到學校上下課的鈴聲。

奶奶看著孫女真不知道怎麼回事?不知如何是好?

到了中午,小堂妹從學校回家吃午飯。

母親趕忙問小堂妹:“中午放學了,今天青青不肯去學校,你在學校裡,知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小堂妹邊吃飯邊說:“是青青姐被班裡的同學打了,奶奶。”

奶奶立刻聲音大了起來,朝小孫女說:“你們為什麼不早告訴我?”

小堂妹向奶奶說:“是青青......不讓我說,怕奶奶年紀大幫不了她。”

“媽的,我現在就去學校,看是個狗雜種竟敢欺負我的人?”奶奶暴跳如雷朝學校奔去。

奶奶來到學校,要小堂妹指認是哪個同學打的人。

奶奶知道打的人,竟然是個男同學,站操坪邊上的走廊裡。奶奶不急不躁走了過去,到了那個人跟前,舞起手裡的竹條“啪啪啪”幾下,抽在那男同學的衣服上,男同學被嚇懵了,還不知道是咋回事?

母親來學校的目的也只是嚇唬一下那個小孩子,並不能打傷別人的小孩,現在的孩子都是鳳毛麟角。

母親”打”完了人之後,又找到了女兒班主任那裡。

“張老師,我孫女今天突然不肯上學,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母親見到老師毫不客氣地說。好像要把心裡的悶氣耍在老師身上。

老師也被母親劈頭蓋臉的問話,搞得莫名其妙了,忙說:“老人家,怎麼回事?坐下來慢慢說。”

母親把事情經過詳細地說給了老師聽......。

老師說:“您放心吧,先回家,保證以後不會再出現這種事情。”

母親像打了勝仗的“將軍”一樣回到家裡,母親向女兒打氣壯膽地說:“誰敢欺負我的人,我給他拼命!以後有這樣的事情,一定告訴奶奶。”

女兒一個人在家裡玩了大半天,心情漸漸地恢復了平靜。

第二天早上,女兒很聽話的去學校上學了。

自從那次事情發生以後,母親經常會隔三岔五地去學校看看三個小孫女,為小孫女們壯膽,避免被人欺負。也讓她們同學之間知道雖然父母不在家,但家裡還是有人會出面來教訓那些調皮搗蛋的”壞同學”。

母親每逢趕集的時候,都會買幾個油炸粑或者一些零食送到學校去,等在教室外面,遞到幾個小孫女的手裡。

母親就這樣常常送東西去學校,一直送到女兒上初中畢業。後來孫女們上高中之後,因學校離家遠,才停止了去學校送東西。

眼看著女兒一天天都長大了,也眼看到父母一天天衰老。每當看到母親那微駝的背影,同時,感覺自己也不年輕了,不是當年“十八歲”的娃娃。

敬愛的母親(三十一)

女兒和小侄女都已經上高中了,是同一所學校,在漵浦縣三中上學。在校住宿每個週末回家一趟看望奶奶,也是回家打牙祭。

母親在每個周未的時候,總會想盡辦法燒幾個好菜,熱忱招待這三個小孫女。母親對小孫女嘮嘮叨叨,問長問短,問寒問暖,小孫女們每次回家,雖然爸媽都不在身邊,有這麼好的奶奶,也同樣深感到了家的溫暖。

平時上學小孫女都去了學校,母親時常掛牽著她們,更盼望她們回家聚在一起,只要幾個孫女都回家了,家裡就“呱啦呱啦”地非常熱鬧。

母親是位喜歡熱鬧的人,在小孫女們都上學的時候,就只剩下父母兩個老人在家裡。

幸好有那十來位鄰居老太太,無論是天晴或是下雨,白天她們就會像集合般的坐在我家走廊那兩張板凳上。坐得整整齊齊,陪伴著母親,一起有說有笑拉著家常。除了回家吃飯,其它時間都會坐到天黑,才各回各家去睡覺。

雖然都是老太太,但是都具有正能量的餘輝,各盡所能地關照需要幫助的老人。家境困難點的老人都會互相照顧,也都拿出自家好吃的東西一起分享。

母親在老人中年齡最大,都非常尊重母親,歲數小點的老太太看到母親家水缸裡沒多少水,就會幫忙拿起水桶,半桶半桶地走著小碎步把水缸提滿。

特別是每到趕集的時候,鎮上趕集的地方離我家有三里多路,有些老太太生怕母親難走,就問母親今天要不要帶買點菜?

母親之前經常是自己上街買菜買肉,現在由於年齡大了,就會減少去趕集。好心的老太太經常給母親代買菜和日用品等等。

還有三四位愛好娛樂的老人家,在我家禾堂拉著二胡,吹笛子,唱歌跳舞給其他老太太看,非常熱鬧,我家卻成了“老人俱樂部”。

除此之外,母親還有一群生蛋的母雞,給家裡增添了點聲音和樂趣。這群雞是母親的“聚寶盆”,每天要撿五六個雞蛋,而這些雞蛋都是儲存給我們和孫子孫女們吃的。

在母親七十七歲的那年夏天,氣候炎熱,都在屋簷下乘涼。

母親正在給那群雞投放飼料,卻一場災難降臨在母親身上。

這群雞早就被母親“調教”得很聽話,只要到點了,喊幾聲就會從老遠跑過來,養成了習慣在禾堂(房子走廊前面的空地)吃料。像人一樣按時吃飯,會準時地來到禾堂邊“吱吱喳喳”圍繞著母親叫,爭搶著每天那兩頓糠飯。

母親使勁端著一盆糠飯走到禾堂,放在地上,那群雞蜂擁而至爭搶起來。母親轉身離開。一條狗闖了過來,搶吃著雞群的糠飯,雞群被狗追趕得四處逃竄。

母親的一隻腳剛剛踏上走廊,又轉過身去想趕走那隻狗。母親一腳踩空,摔倒在走廊與禾堂交匯處的水溝裡。躺在地上很久,爬不起來。

老太太們看到母親摔倒都嚇懵了,扶又不能扶,略微動一動母親就痛得嚎叫,都急得團團轉。

當時父親的身體也不是很好,父親和鄰居一起慢慢地扶起母親,然後攙扶著走到房間,躺在床上,一直呻吟著.......。

母親雖然有六個兒女,卻沒有一個兒女在母親身邊。之前,我們多次開家庭會議,著重討論過請人來陪伴和招服父母親,但被母親一口謝絕了。

當時,都認為摔一跤問題不大。後來母親感覺手臂越來越劇烈的痛,而不能動,完全失去了本能反應。

父親找出來電話薄,趕緊打電話給大哥,大哥接到父親的告急電話,從單位急急忙忙往家裡的路上趕,順便也從醫院叫來一位醫生。醫生解開母親的衣服,看到傷勢十分嚴重。

母親的左手臂與肩關節骨折,完全錯位變形,鎖骨明顯移出。

大哥,醫生看到母親這種嚴重傷情,都驚慌了。年近八十的老人家,很難經得起折騰。最後決定還是立即把母親送到鎮醫院治療。

由於母親年齡過大,醫生們都不怎麼敢著手醫治,只給母親配些藥水打吊針,根本無濟於事,幾天下來卻不見好轉,可憐母親在痛苦中煎熬著每分每秒,想著轉院醫療。

母親平時有旋暈症,坐不了車,一坐上車不要幾秒鐘,就會暈車嘔吐,如果一旦嘔吐更會加重傷情。想轉院治療,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位醫生搖著頭說:“這麼大年齡的老人家了,真不好辦啊?要不就這樣打些吊針,骨頭不要復原算了,復原手術那麼多處骨折不一定能全部接上,更擔心老人家受不了。要不就這樣躺幾年算了吧?”

醫生的建議並非沒有道理,但從我們做兒女給父母治病的慣例來看,是通不過的。父親是年老多病,曾經得過腦血栓都要想法醫好,從來沒有中途放棄。父親每次生病,都想盡一切辦法治療,幾乎把醫生搞得“投降”了。

大哥很明確地不認可醫生的看法,對大家說:“那這樣是絕對不可能的,除非沒有任何辦法了。”

後來院長思考了會說:“要不轉到懷化地區353醫院,那是家軍區醫院,各方面的治療條件都比較好。”

“問題是老母親坐不車,有沒有辦法?”大哥說。

“這好辦,打著針讓她老人家睡著了,估計睡到市區醫院就會醒來。”

在場的人都認為這辦法可行,就決定立即轉院。

大哥走到母親的病房說:“媽,今天打一針回家了哦。”

“要得,反正......住在這裡,也沒效果......還浪費錢。”母親很吃力地說。

母親真是寧願讓自己忍受傷痛,還惦記著錢。

母親打著吊針,迷迷糊糊上了車,母親發現上了不是大哥的車,而是上了120救護車問,母親問大哥:“娃,我們是哪去?”

“媽,我們是回家,馬上就快到了。您閉著眼睛睡會。”大哥回答。

其實剛剛駛出醫院沒多遠,才走了幾公里,到市區共有120公里,需要近兩個小時才能到達。

母親很快就睡著了,車內很安靜,只聽到引擎飛速旋轉發出“嗡嗡”的聲音,車輪在高速路上行駛著......。

一個多小時,到了市區醫院。母親也準時地甦醒過來了。躺在單架上痛苦地抬著頭問大哥:“娃,這是哪裡啊?”

迅速地辦好住院手續,主治醫生安排給母親做身體全面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看到結果報告時感到有些驚訝。走到病房對大哥和母親說:“真沒想到老人的身體指標,全部都很正常,完全可以手術治療。”

醫生的治療手術方案,是“取骨換骨”。

全麻開刀手術,把骨折和斷碎的骨頭全部取出來,換一根“合金骨”。

這時候,母親所有的兒女們,以及親人們都趕往醫院探望母親,陪在母親身邊,母親看到這麼多親人,傷痛幾乎好了一大半,像往常一樣,招呼著每位親人。

一致同意只有能治好母親的手,能恢復之前功能,任何治療方案都可接受。

真是禍不單行,我在母親摔傷前幾天,自己把腰椎第六骨,摔成骨折,在深圳醫院做保守治療,就是臥麻整整一個月,不能回家看望陪伴母親。

母親躺在老家病床上,我自己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碰到這種事情,心裡非常著急。我只有愧疚地打電話給母親,說自己“最近很忙”,不能實話告訴母親自己摔傷住院,不然母親會更難受。

母親是位非常時期聰明的人,心裡不相信我的話,無論有多麼忙,也會回家的。母親猜測我,一定是出了事故,回不了家。

我躺在病床上又痛又急,連上洗手間都是在病床上完成的。最後託一位老婆娘家的一位親戚,代我去探望母親,順便送去了母親急用的醫療費。

母親的“取骨換骨”手術非常成功,才住了十多天就出院了。

母親出院比我還早十來天,母親遭受為那麼大的苦難,我卻沒有回家看望母親,陪伴母親。這是我一生中,最遺憾的一件事情,也是我自己一生唯獨的一次“人禍”。

我出院後的第二天,就立即趕回老家看望母親。

當時看到母親的手還捆綁著繃帶,懸掛在脖子上。

我陪著母親坐在同一張板凳上聊天,我看著母親的手問道:“媽,手還痛嗎?”

“娃,現在不痛,就是麻木。”母親回答說。

“那現在手指頭能不能動呢?”我看到母親的手指蠻有血色,同另一隻好手一樣。

母親把手指做了一個彈琴的動作,我心裡感覺母親的手恢復得蠻不錯。

我給母親解釋此次沒時間回家看望。母親笑著說:“娃,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騙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