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3000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又一次“翻船”

《易經》是我國遠古文明的產物,也是一部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它將自然和社會兩種科學融為一體。《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除了《周易》,其餘兩部易經失傳。《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它是總綱領,一史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古人常說“天人合一”,而這一理論,便是從《易經》中來的,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失傳3000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又一次“翻船”


長期以來,《易經》都被用作“卜筮”,卜筮是古代民間用來占卜兇吉的兩種方法,也是古代巫術的一種表現。但《易經》卻不僅僅侷限於卜筮,它涵蓋了世間萬物,亦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內容有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等方方面面,也有人將其稱為中國第一經。先與諸子百家,為諸子百家的開始,大約誕生於新石器時代,例來被稱為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易經》對我國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於此同時,它也是存在謎底最多的一部書。

失傳3000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又一次“翻船”


水書為水族的文字,用水族的語言來說,稱為“泐睢”,形狀像金文和甲骨文,主要用來記載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水書是水族的先民在遠古時期生產出來的一種獨特的“易經”,是一種由文字、表一圖像以及符號等組成文字體系。水書作為一種文字體系,時至今日約有1600個,而水書目前最為嚴峻的一個問題,就是傳承。一直以來,水書都由水書先生傳承著,而這些能夠傳承的人,一律都是男性。口耳相傳,手抄等方式,使得水書存留至今。

失傳3000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又一次“翻船”

失傳3000年的《易經》


水書與《易經》有著某種相似之處,《九嶷山志》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所謂“三易”,就是“先天、後天、中天”,“中天”為《易經》中的《連山》。“連山,神農之易也,以艮為首”,有人說,中天之前的先天應該為“水書”,初來河圖,水書為《連山》的遺存。水族是一個信奉鬼神的民族,水書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有很高的地位,所以水書中所記載的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等等,而又因為水族人篤信鬼神,所以水書才有廣泛的用途。從某些方面看,水書與《易經》確實十分的相似,所以也有人說,水書就是失傳3000年的《易經》。

失傳3000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又一次“翻船”


能夠看懂水書的水族人,被人們稱為“鬼師”,他們全部都是男性,因為水書只傳男性,也不外傳。而水書又被稱為“反書”,結構仿照的是漢字,但基本上為漢字的倒寫,一直以來,人們為了研究水書身上的奧秘,做了很多的努力。創造水書的人是誰?文字又為何與漢字不同?又應該怎麼去理解?種種疑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作為一種神秘的文化,這些水書大多數都是在貴州老人手中,國家有黔南州的兩個國家傳承人,省級和州級傳承人若干,但水書的保護已經到了嚴峻的形勢。

失傳3000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又一次“翻船”


因為水書的傳承方式,水書的傳承人越來越少,據統計,全國範圍內只有1000多名水書先生,並且數量還在急速減少。在這1000多名水書先生中,有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老人,為了水書能夠傳承下去,一些水書先生也開始打破常規,對外徵收弟子。這些在貴州老人手中被發現的《易經》,專家也卜筮沒想過破解,奈何過於神秘和高深,就連專家都說:“根本看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