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一歲九個月,他媽不讓吃任何調料對不對?

莫寧_Morning


孩子要不要吃調料要視孩子年齡來定的,一歲九個月當然可以吃調料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母乳或奶粉到逐漸添加輔食,以及什麼時候可以添加調味料,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切不可盲目添加。

1、新生兒肯定是隻能吃母乳或嬰兒奶粉的,而且母乳或奶粉裡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是可以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的。

2、寶寶3-6個月以後會逐漸添加輔食,例如迷糊、蛋黃、蔬菜汁、水果汁、肉泥等,這個時候也不需要添加調味料,因為寶寶還是以母乳或奶粉為主,輔食為輔,一般吃原味的就可以了。

而且由於寶寶月齡小,太早添加調料其實是對寶寶的腎臟產生負擔。

3、8-10個月的時候是可以考慮試著添加一點點鹽一點點有油的食物,而且這個時候寶寶早就出牙了,嘴裡癢經常需要磨牙棒,有一點調料味是可以刺激寶寶進食的,但是家人一定要注意,儘量不要給太鹹太重口味的食物給寶寶吃,避免寶寶後期吃食物重口味(同樣調味料太重本身對小寶寶的腎臟是不好的)。家裡爺爺奶奶等老年人一般喜歡吃得比較鹹比較油,他們也喜歡按自己的口味配孩子的食物,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多多提醒老人家哦。

4、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添加調味料哦,但是要注意少油少鹽,一歲以上的寶寶已經有很多東西可以吃了,水果可以切成片吃了,各種嬰幼兒餅乾都有各種口味的,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多種口味刺激寶寶味蕾,還是要切記少油少鹽。

綜上所述,您家的寶寶一歲九個月是可以添加調味料的。




熊媽熊孩兒


對於孩子添加各種食品,檬爸的建議是:

1、半歲之前:只吃奶

2、半歲到一歲之間:開始添加輔食及水果。包括米粉、嬰幼兒麵條、蔬菜泥、水果泥,適當加一些動物油,比如豬油,別添加植物油。這個階段最好讓孩子嘗試30種味道,多嘗試會降低挑食風險。

3、一歲到一歲半:可以添加植物油、食鹽、嬰幼兒醬油。食用單獨烹飪的較清淡的蔬菜。

4、一歲半之後:除了辣椒,跟家長同桌就餐,常規食物都能跟家長保持一致。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小林子啦啦啦


媽媽做的很對,其實這就是孩子的父母和孩子的爺爺奶奶輩的矛盾。

我家孩子一歲半以前是沒有吃過任何調料的,我自己單獨做輔食給他吃一歲半以後我就開始上班了,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白天我是看不到的。白天吃飯都是跟著大人一起吃的,我跟奶奶說過,孩子的菜不要放醬油醋什麼的,但是老人家天天也挺忙,大人孩子一起吃,不放醬油他覺得吃不下。所以也就一起吃了,但是我心裡是很排斥的。

吃調料

第一對孩子的腸胃不好,孩子小,腸胃很嬌嫩,調料傷身。

第二,對孩子的味覺不好。小孩子的味蕾是很敏感的,調料吃的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會變得口味很重。現在醫學上都推薦清淡飲食,飲食口味越重,得三高病的可能性就越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口味太重造成的。孩子那麼小,不應該讓他早早的感受這一切。再說小時候把口味調重了,長大是肯定會吃口味重的食物的,對健康非常不利。

第三,醬油,味精,雞精等配料裡都含有大量化學原料,味精裡的成份與人體內的鋅結合然後排出體外,會導致孩子體內的鋅含量越來越少,從而因為缺鋅而使腦子變得遲鈍。

孩子越晚接觸到調料,對孩子越好。

最好是一輩子都健康飲食,小孩子的飲食習慣都是父母給養成的。所以孩子媽做得對,給她點贊。

@堯媽佑多


堯媽佑多


你所指的任何調料到底是哪些?其中包括鹽嗎?還是說除了鹽之外像味精、醬油這樣的調料?

我家寶寶比你家小兩個多月,從寶寶出生到現在,飲食一律都是我負責,即使後來我去上班了,也是週末做好相關的輔食放輔食盒凍好,週一到週五讓奶奶熱給寶寶吃,另外,也會讓奶奶每頓都做主食,有時候是寶寶麵條,有時候是粥或者米飯,每頓都不一樣。

而我堅持每週給寶寶做輔食的原因,一是為了飲食的多樣性,二也是避免奶奶平常為了讓寶寶多吃食物而亂加調料。正常來說,一歲多寶寶的可以加少量的鹽、一點點的糖,至於其他的味精、蠔油什麼的要儘量避免。當然,現在我家寶寶大了,有時候大人吃飯的時候會去抓青菜吃,而青菜裡面有時候放了點雞精和調料,偶爾一次食用不多不要太緊張,但還是要儘量避免。

調料裡面一是添加劑太多,二是口味較重,寶寶還太小,飲食要清淡,不然會增加腎的負擔。

總的來說,如果你媳婦不給寶寶添加任何調料,但寶寶飲食又正常、身高體重都達標的話,你就不用擔心,飲食清淡些對寶寶總是好的。


吾家有小吃貨一枚


我來提供一個比較權威的,大部分觀點來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首先7-24月齡嬰幼兒的餵養總原則:

其中確實提到了,“輔食不加調味品”。不過在書中詳細內容裡,“1歲以後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飲食”,因為添加輔食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寶寶逐漸變為成人的飲食模式。在13-24月齡階段,除“醃、燻、滷製,重油、甜膩,以及辛辣刺激的高鹽、高糖、刺激性的重口味食物”外,家庭自制食物孩子都可以公用了。

我能理解孩子媽媽對待孩子的良苦用心,但是不講任何條件的“輔食不加調味品”,甚至毫無妥協餘地,絕對是不良自媒體或微商的廣告宣傳語誤導,至於“提倡13-24月齡的寶寶儘量吃淡口味的家庭自制食物”,就丟到九霄雲外了。畢竟,誰和自己的錢袋子過不去呢。

末了,補充一句,我們國家的成人也遠遠未達到膳食指南上的提倡標準,大家儘量向標準靠齊,儘量健康就可以了,過猶不及。


月朗石清


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一、一歲後可以吃鹽。寶寶六個月以前,是其味覺的敏感發育期,所以,在這個時候不應該讓寶寶吃帶有任何佐料的食物。而且,這個階段寶寶的消化系統和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這個時候,吃鹽會是使腎臟負擔加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其腎臟功能和消化體統發育逐步完善,這時可以加以輔食餵養,可以在輔食適當添加適量的鹽。二、半歲後可吃植物油。寶寶六個月以後,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同時,可以適當加油。最好選擇麻油,橄欖油等植物油,尤其是麻油,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提供大腦發育所需要的物質,還有潤滑作用,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慾。三、一歲後醬醋都可以吃。如果孩子在一歲以後,想吃點醋,是可以少量提供的。不過,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米醋或者陳醋,而且要選擇釀造醋。釀造醋基本都是由優質糧食發酵而成,孩子吃起來比較安全。醬油也可以少量點。在選擇醬油時也要選擇質量好的。

需要注意事項:

一、千萬不能吃辛辣的調料,比如花椒,辣椒等。

二、別吃太多糖。吃糖過多會使體內維生素大量消耗,唾液和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增加,腸內發酵,會引起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





寶媽素素的日常生活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我是一位16個月寶寶的寶媽。

首先不吃任何調味料理論上是正確的。專家有說最好在寶寶前三個月的時候,儘量不給寶寶加任何調味料。

原因是:

  1. 在崔玉濤談餵養裡看到說,不鼓勵給一歲以內的嬰兒食物中添加調料,是因為奶、米粉、麵條等食物中都已添加了嬰兒所需的鈉和氯等。如果再添加,就會過量,對腎臟和心血管遠期健康不利。一歲後,如果嬰兒對飲食味道興趣不大時,就應添加食鹽等調料,但應儘可能少原則。千萬不要給孩子嘗試味道過重的食物。


  2. 寶寶的味覺很靈敏,不需要加調味料,寶寶也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所以如果寶寶在食物沒放任何調味料的情況下也可以吃完,那不需要放調味料,只要寶寶吃得進去就OK。食物可以原滋原味。

但是如果寶寶跟我家寶寶一樣,沒有調味料的食物不肯吃的時候,還是要適當加一點調味料,比如鹽。之前我也是糾結這個寶寶3歲之前一定不能加調味料,但是到了寶寶14給月的時候, 不怎麼愛吃了,我就打斷這個念頭,給他適當加鹽。畢竟寶寶能吃得下飯菜,才是健康成長最大的基礎,飯菜裡才有營養!所以我現在給我家寶寶都是加點調味料,不要多,適量就行,不要放味精。

但是還是不用太過於糾結19個月寶寶吃不吃調味料,我在日本生的寶寶,日本那邊給寶寶做的成品輔食,都是含有少量的鹽,1歲之內雖然可以加鹽,但是可以忽略不計,1歲後的寶寶加的鹽就多了起來。一般一包輔食裡有0.6g鹽含量。

這個成品蓋澆飯裡一包100g的飯有0.6g的鹽。


煩惱的猴子哥


一歲九個月的寶寶,媽媽不讓吃任何調料是不對的。

1、醫生一直提倡寶寶在一歲前不要吃鹽,並不是寶寶不需要鹽。

而是在一歲之前寶寶對鹽的需求量非常小,寶寶每天攝入的奶粉、母乳以及輔食中的鹽分已經能夠滿足寶寶本身的需求了。

寶寶在一歲之前,腎臟沒有完全發育完善,對鹽的代謝能力比較差,如果寶媽額外再加鹽會增加腎臟負擔,從而導致對鈣等營養物質的吸收。

2、一歲前的寶寶不易吃糖,糖熱量含量高,會影響寶寶食慾,減少對其它食物的攝取,不利於營養均衡。寶寶吃糖除了給輔食調味沒有其它好處,還容易造成齲齒,所以一歲前的寶寶最好不要吃糖。



寶寶在添加輔食以後,很多媽媽都糾結要不要給寶寶添加調料,其實寶寶6個月的時候正是味蕾發育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寶寶應該多吃原汁原味的食物,少添加調味料,一來影響寶寶味蕾發育,二來容易造成寶寶偏食。


是不是半歲以後的寶寶就什麼都不能添加,其實並不是這樣。

1、其實在寶寶六個月以後就可以添加植物油,可以選擇核桃油、橄欖油等,在寶寶平時吃的粥、米粉中滴幾滴,從而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

2、可以給寶寶的輔食中添加芝麻醬,芝麻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E等。而且補鈣的效果也是很好的,鈣含量僅次於蝦皮。

3、可以在輔食中添加香菇粉,香菇粉不僅有很好的提鮮作用。還含有蛋白質、各種氨基酸,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有很多好處。



寶寶一天天的長大,寶媽就要開始為寶寶添加味道了,寶寶的食物不光要營養好還要味道好。寶寶一歲以後,腎臟功能和消化系統會逐漸完善,寶寶的輔食也漸漸向大人靠近,這時可以給寶寶添加適當的鹽了。但寶媽一定注意,寶寶每天食鹽的攝入不能過多,一天控制在一克左右,每天最多不能超過2克。

還可以給寶寶添加適當的兒童醬油和醋,醬油可以增加味道,醋裡面所含的醋酸,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長和繁殖,還可以促進寶寶消化吸收。




那些調味料是一到三歲的孩子不能吃的。

1、味精,因為味精中的穀氨酸鈉會影響身體對鋅的吸收,造成鋅的缺乏。缺鋅會造成寶寶食慾減退、異食癖、抵抗力下降等。

2、蔥薑蒜、辣椒,這些刺激性的調料儘量少給寶寶吃,寶寶吃多了會引起上火、大便乾燥等症狀。

綜上所述,寶寶在一歲九個月時可以適當添加調料的,寶媽不用談料色變,只要給寶寶合理、科學的添加調料即可。


曉曉的心願


本來感覺這個問題沒有那麼難,但是看了看樓上的各種回答,我真是服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及國外指南,嬰兒1歲以內不建議吃含食鹽的食物,而是吃原味食物。因為寶寶從母乳和牛奶中攝取的天然鹽分已經能滿足身體的需要。

21個月的孩子早已經不吃母乳了,開始正常食物補充能量和營養了,那麼鹽就需要開始攝入了,一歲之前因為腎臟沒有發育好,這個是可以不攝入的。

另外也請問下,輔食米粉中你也告訴我那個牌子中含有鹽成分,食物固有的NA成分不算,格外添加的,你例舉一個品牌給我唄

我們作為答疑解惑的,請不要誤導。

那麼接下來,一點小建議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到你

關於你媳婦的做法不太對

1歲9個月=21個月的孩子身體機能已經發育差不多了,所以鹽的攝入必須要開始了,如果說按照你問題中所說的不想添加,是為了培養飲食清淡為主導,我們成人吃的碘鹽或者海鹽不給孩子攝入,可以添加兒童椒鹽、芝麻鹽等

1-3歲的幼兒每天需要700mg鈉(相當於1.8g食鹽)

4-6歲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900mg的鈉(相當於2.3g食鹽)

希望能幫到你。


孫掌櫃de育嬰雜談


我認為對於21個月的寶寶,在保證食物的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如果沒有任何調味料,寶寶食慾也特別好,那不加沒有任何問題。我家寶寶2歲了,除了有添加少量油外,我都沒有添加任何調味料。

原因有以下幾點:

  • 調味料本身並無營養,只是為了調節口味。反而吃進去後身體還要努力的排掉他們。
    一歲多的孩子,腎臟功能還未發育完全,過多的攝入這些調味品,只會加重寶寶的腎臟、心臟負擔;還可能使體內的營養失去平衡,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
  • 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鹽分。比如紫菜芹菜以及蛋白質含量豐富的肉類
    、魚類、麵包、奶酪、餅乾、海苔、米粉、牛奶、配方奶。即便不加鹽,也能滿足孩子對鹽的需求。額外補充,反而會對寶寶身體不利。
  • 孩子的味覺本就極為敏感。很多調味料裡面都有鹽,稍微加入一點點,孩子都會感覺很有滋味。可能感覺不到鹹,對孩子來說可能已經很鹹了。孩子不能表達,最後只能慢慢適應了。最後
    口味變得越來越重;長大後患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幾率會增加。
  • 容易挑食。寶寶味覺敏感,對原味食物的接受度也很高。過早嚐到了調味料的滋味,再想不加就難了。挑食偏食的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 攝入鹽分過多會影響鋅的吸收,並增加鈣的流失。有研究表明,
    兒童血液中鈉含量越高,越容易出現發育遲緩、長不高的問題。
  • 抵抗力下降。鹽分攝入過量,會使口腔唾液和溶酶菌數量減少。降低口腔對細菌、病毒的防禦能力,削弱寶寶的抵抗力

Tips小貼士

  • 不要用大人的口味去衡量寶寶的。孩子吃東西沒味道,大多時候是我們自己覺得食物沒有味道。而且原汁原味的食物對於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很有幫助。
  • 注意區分隱形鹽。很多平時吃的食物中鈉含量都很高,都是"隱形鹽"。打著寶寶專用旗號的寶寶醬油、寶寶肉鬆、海苔、薯片鈉含量都很高。醬油、耗油、沙拉醬、味精什麼的都含有隱形鹽。千萬不要以為輔食裡不加鹽就萬事大吉了。每加一種調料都不亞於加了一勺鹽。買的時候,要注意包裝上的配料表或者儘可能的避免購買。
  • 3歲以內的寶寶應儘可能少的食用鹽、糖、醬油、醋、料酒。更要避免味精、高湯、咖喱、胡椒粉、蛋黃醬、辣醬等調味品。

我是湯圓寶媽咪,和你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