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上寫自己養育孩子優秀經驗的,後來孩子都怎樣了?

渣母頭


我寫頭條的教育文章,是將我曾經作老師的經歷,以及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有解決的方法,孩子一路的成長和我自己一路的提升,我認為我寫我心,我所說你覺得不一定有用,但你可以從中借鑑,吸取教訓和氧氣。

我不知道孩子今後的路會怎麼樣,但這是他的事,我只做好我自己的事。我希望他能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就可以了。

說真的,對現在孩子的成長,我也是慢慢地一路試探著走來,雖然有些坑坑窪窪,有大有小,幸好還能一直向前奔向著目標去。

別說後來怎麼樣,有句話是“養兒一百長憂九十九”,孩子每一步的成長,作為家長要花費很多精力與心思,而家長也要不斷成長,才可以陪隨孩子的成長。

我不知道你問這樣的問題是想知道什麼?是不是寫頭條教育的人的孩子好,你就學,不學就不去看了,對嗎?

那不如你直接去書店買些暢銷的教育書籍看吧,因為能出書的人,他的孩子或他的學生都不差,而且大多功成名就。

可你又知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看我們寫這些呢?

1,因為我寫我心。

我是用我的心來回答每一個問題的,所以有覺得真實。

2,因為真實。

寫教育問答的人都會找與自己相關相知的內容去寫。

正如我不懂醫,難道我會去這方面的內容嗎?這當然不會啦,這不單害己還害人啊!

3.因為貼近本來的生活。

生活本就多姿多彩,各有各的不同。能在這裡看到別人糾結的問題,經過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幫助更多人的成長。也使自己獲得提升。

綜上:有些事別去探討別人的一些背後的事情。做好自己,學會分析與辨別,成就好的自己。

你若是家長,你就該努力成長。

你若要努力,請你儘快行動。

你若想優秀,請多多向人請教。

你若想……

最後:祝你幸福快樂!

我是沐沐,關注 與你一起探討孩子成長教育之道。


沐沐教育芝道


我的女兒出生在黑龍江,初一隨我們來到南方,是一位80後。從小我們對她要求的比較嚴格,但也給她平等的民主和自由。女兒從出生就一直由我們自己帶,四個月大就和我一起坐單位的通勤車,去單位的託兒所,跟我一樣上下班,單位上下午都有送奶的時間,中午也有休息時間。我在醫院工作,每週都有夜班,夜班也把女兒帶上,託兒所有夜值阿姨。我們半夜零點交接班,女兒就跟夜值阿姨一起睡。下班再接上女兒一起回家,到了三歲就送去了幼兒園。老公說不想讓孩子奶奶照看,擔心自己是家裡的大哥,開了這個頭,下面的弟弟妹妹有了孩子也都學著送給奶奶,奶奶爺爺會很辛苦,另外奶奶會溺愛寶寶,影響孩子的成長,我也是同感,也沒有把寶貝女兒送外婆家。因此,我們一直陪在女兒身邊成長,隨時發現問題可以隨時糾正,這樣能更好地鍛鍊她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女兒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考上了重點高中,又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錯的大學,還考了研。女兒從初中開始,獨立能力已經很強,就連大學報到、找工作、結婚、生子這些大事,都是她們自己策劃自己搞定,不用我們操心,如今她們一家三口生活的很幸福。





鶯子的生活


很高興到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很遺憾不能仔細的給你要的答案。

因為她們還在讀書,大的現讀來賓市高級中學-高二(2112)班,小的讀來賓市第十一中學-初二(1801)班。她們現在都很優秀,希望她們將來都考上大學。

謝謝。





獨秀峰1號


我出生在西北農村的大山溝裡,小時候吃的苦受的罪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由於我在鄉下工作,兩個兒子小時候沒有上過幼兒園。等孩子讀出初中的時候,他們隨我工作的變動來到了縣城生活。坦率的說,我對孩子上不上985或211等名牌大學的要求不是很高,願望不是很迫切。兄弟倆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也沒有體罰過他們,頂多就是關起門來和他兩兄弟進行私人談話。但我對孩子從小學會做人要求非常嚴格,我需要把我的兒子培養成誠實、自信、自立的孩子,我從小要求他們要有擔當意識,做事不偷懶,說話不撒謊。在這方面我曾經給孩子動過手、動過腳。我不拿重點大學給孩子貼“”標籤”,但我要求我的兩個兒子一定是有禮貌、有孝心、愛家國、會生活的孩子。



俺是梁山人


沒錯,由於自己所從事是教育行業,專業使然、職業侷限,我除了在頭條上寫自己在養育孩子和對教師職業的理性思考之外,跨領域的經驗我是寫不出來的。我有一對雙胞胎兒子,如今他們大學畢業已經參加工作了。



做人比做事重要

我出生在西北農村的大山溝裡,小時候吃的苦受的罪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由於我在鄉下工作,兩個兒子小時候沒有上過幼兒園。等孩子讀出初中的時候,他們隨我工作的變動來到了縣城生活。坦率的說,我對孩子上不上985或211等名牌大學的要求不是很高,願望不是很迫切。兄弟倆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也沒有體罰過他們,頂多就是關起門來和他兩兄弟進行私人談話。但我對孩子從小學會做人要求非常嚴格,我需要把我的兒子培養成誠實、自信、自立的孩子,我從小要求他們要有擔當意識,做事不偷懶,說話不撒謊。在這方面我曾經給孩子動過手、動過腳。我不拿重點大學給孩子貼“”標籤”,但我要求我的兩個兒子一定是有禮貌、有孝心、愛家國、會生活的孩子。



誠實比精明重要

西北人是粗獷的,西北人是豪放的,西北人是耿直的,西北人是善良的。從兄弟倆讀小學、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學到今天各自就業參加工作,我沒有幫他們謀職業,我沒有幫他們選單位,而是順著孩子的內心,依著孩子自己的興趣,讓他們自己去選擇。我對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工作中不算計他人,行動中不小看他人,以忠厚持家的家訓,以本分做人的要求。電視劇《喬家大院》裡的主人公喬致庸談做生意時說到了三個字:義、信、利。我以這三個字告誡兩兄弟:利一定是建立在道義良心、誠實守信的基礎之上。唯利是圖、見利忘義、誠信缺失、道德低下的人路不寬。



自立比依附重要

今天兩個孩子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說實在話,我們夫妻倆在孩子小時候對他們有點嬌慣。孩子放學回家除了寫作業、自己玩,很少參與家裡的勞動。但今天我對兩兄弟很放心,老大在公司,盛夏時節一車重達13噸的貨物,他捨不得花錢請搬運工,硬是自己開叉車,又憑肩扛手搬,在另一個同事的配合之下,兩個人一個下午就幹完了。髒活、累活、苦活他不怕,肯吃苦、會勞動、會做事令人甚為欣慰。老二在公司是做HR工作的,上班之後我們全家去了趟他工作的地方,令我們驚訝的是,幾乎在家沒有做過飯的他們兩兄弟,給我們全家燒出了可口的飯菜,這比上飯店、下館子更令人高興。



今天,穿著孩子們給我買的衣服和鞋子,與其樂融融中心存溫暖,與孩子懂事中獲得安慰,與孩子自立中感恩生活,與孩子長大中珍惜光陰。我時刻教育孩子,也時刻要求自己,窮不短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愛心不變,父愛永存。


若水12806


【心理諮詢師哈雷】觀點

我也在頭條上發佈過關於我和兒子是如何相處的文章。身邊的朋友和同事都以為我的兒子很優秀。兒子高考成績出來,朋友和家人們都說“不可能吧”,他應該考得上985或211大學的。我笑的回答,我兒子一直就是這樣的水平。成績好不是一個孩子“優秀”的標配。我兒子在我眼中的優秀和你們認為的不一樣。

有同事曾經請教我,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的像我的兒子一樣獨立和自信。我說,很抱歉,我的方法沒有辦法幫到你,你們是一家人帶孩子,而我是一個人帶兒子。兩個孩子的家庭環境,性格也不一樣,還有,你能做到像我一樣的放手任由孩子在廚房做自己喜歡的一道菜嗎。同事笑了,她說是的,我怕他將廚房搞得亂七八糟。

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每一個父母對於孩子“優秀”的標準有不盡相同。別人的經驗只是結合自己的實際及孩子的特質而總結出來的。而自己的孩子,是需要我們探索出屬於自己,並適合孩子的教育模式而做的。

沒有更好的育兒經驗,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模式。但都有一個相同的前提,那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信任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做的更好,然後結合自己孩子的特質給予合適的教育。


心理諮詢師哈雷


我曾經寫過我們單位的一個同事家,二口子都是工人,也沒什麼文化,因為工資低,用藤椅貼補生活,當時家裡有一臺14吋黑白電視機,他們家也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孩子放學回家,就關電視,讓孩子安心學習,培養了一個博士,一個研究生,一個本科生,非常懂禮貌,在他們母親去世那一年,三個孩子共同料理後事,全廠工人,幹部基本上都去了。事後他們兄妹三人向所有幫助過他們家的人一一磕頭致謝。幾十年過去相信他們的事業有成,兒孫滿堂了吧。


章守珍


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作者。

剛開始對這方面感興趣也是因為自己的孩子長大了,而且也越來越難以管教了。於是就去網上搜索了幾本網友推薦的育兒書籍來看;在問答上答題是為了磨練自己的育兒知識,同時也是督促。

目前我已經回答了百多個育兒方面的問題,多是兒童成長心理方面的。書呢,也精讀了約10多本,有所收穫。

至於說我的孩子,哈哈,還是那樣。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我自我反省了,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書本上的父母都是勇於認錯的,而我就不是了。雖然書本上說不要吵孩子,但是有時氣急了,我還是會吼他幾句的。那個時候的我,用書本的話說就是:爬行動物腦,只會破壞。分析原因還是家長的自尊心在作祟,放不下面子。

2.書本上的知識都是經典正確的,我雖然學會了表面,但還不會融匯貫通。就拿孩子吃飯來說,按照正面管教理論,需要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個就餐規定並認真執行。現實是製作就餐規定時孩子很配合,但是到了執行階段就是另一場景了,拖延繼續,不給就耍賴,還有故意挑釁等等,搞的我焦頭爛額,最後規定都是改了又改,或者就是直接上吼了。

3.自己雖然看了幾本書長了一點育兒知識,但時家人不配合。家裡邊照顧孩子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所以有些措施比如不能溺愛孩子,大家都知道是對的,但是具體到某件事情還是會有分歧,這個時候就是大人之間的較量了,雖然會有個結果,但是孩子們看到大人的不統一,會故意討好強者來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對孩子性格還是不利。可能這個結果更壞。

雖然我才疏學淺,但是還是有所收益的。我感覺最大的收益就是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同了。

我認識到,孩子在家中雖然是大家寵愛的對象,但是實際上他還是處於弱者地位的,家裡所有的佈置都是適合大人的,專門配備給孩子的實際上少之又少。所以孩子能自己安靜玩耍的時間很少,他們更喜歡與有更多資源的家人玩耍,獲得更多新奇的體驗。

另外,孩子也是一個獨立體。孩子自從離開母體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獨立之路。他所有的親身體驗都會給他的性格成立帶來影響,家人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幫助,幫助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強迫他們做一些事情,成為另一個和家長一樣的人。

以後呢,我會繼續閱讀;對於孩子,雖然我的脾氣依然在,但是意識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之後,我會繼續改變自己的做法,努力做孩子成長的合格的幫手。


曦寶和伊寶


我認為能夠在頭條上寫自己養育孩子經驗感受的,一般來說孩子都會越變越好。一是能夠寫自己養育孩子經驗的,一般都是比較關心孩子成長的家長。二是能夠分享養育孩子經驗的,一般都是比較理性和善於學習及總結的家長。三是能夠分享育兒經驗的,一般都是好的做法行之有效了,才會拿出來分享的家長。

比如我剛剛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到的教子經驗前後對比效果為: 以前小學階段每晚和孩子爭爭吵吵到十一二點作業還不一定能寫完,怕自己被氣壞,還要時不時地吃上一顆“柴胡舒肝丸”;現在上初中了,通過“表現優秀評分表”的引導督促,孩子基本每天八九點鐘就能寫完作業,十點鐘左右就能上床睡覺。以前常年中午從不睡覺的兒子,現在冬天的中午都能自覺上床午睡;半學期下來,孩子班級名次上升11名,年級名次上升122名…….



酒泉老聶


養孩子何其複雜,要說能否有章可循,那也確實有。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能夠發現和運用這些規律,自然能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引導引導,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影響兒童成長的因素如此多,單說兒童心理理論,拿中科院心理所做例子,兒童心理學本科專業都要學習二十多門課程,更別說碩士博士往後。

這就像我們養花,查了查攻略說四天澆一次水,於是信以為真,老老實實四天澆一次水,每次澆的時候可開心了,想著馬上要開出美麗的花朵了,後來,不知道咋啦,自己家的花就開始黃葉枯枝,再後來就發現爛根啦,與攻略裡的照片是天壤之別。養久了,才知道花到了自己家裡,幾天澆一次是根據自己家花盆大小、植物繁茂程度、養育地點是陽臺還是室內、整體通風情況、氣溫、光照強度和時長等等影響因素決定的,一聽頭大了吧?實際很簡單,懂理論不如肯行動,準備一些廢棄的筷子,插到花盆裡再拔出來看看,筷子上帶出來的土是都乾燥了,乾透或者差不多了,就可以澆了,黏糊糊或者溼漉漉的時候先別澆,讓根在乾溼交替的環境裡透透氣,增強生命力。

養花尚且如此,養孩子難道竟可以靠著攻略一勞永逸麼……咱自家孩子,基因難道不是世間獨有的麼,跟攻略裡也不是一批量化生產的,結果自然千差萬別。

別人家孩子咋樣了,如果是搞學術研究,可以專門弄個課題或者實驗跟蹤一下,如果不是,我個人認為,對著自家娃好好琢磨琢磨,如果實在是難,就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安全感就好,長大什麼樣,那是上帝(命運、女媧等)的安排,咱盡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