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2019年12月14日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在北京广播大厦10层顺利召开。

这几天,各大网站和客户端对这一盛世进行了报道。

话说,新闻应由媒体来发布和宣传;但是,作为本次大会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我也愿意,对这一盛况报道的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同时,更多地想来用文字记录大会幕后点滴轻微、却让我感触颇深的小事儿。也算是对会长靳飞先生提出了“会员最大”会训的一种践行吧!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大合影


「忙碌的滇山云水」

生活的乐趣在于“忙活”

召开本次大会前几个月,比较忙碌的应为北京戏曲讲习所的“滇山云水”了。

从会前几个月,筹备会议便陆续地开始了。

我有幸参与这一盛事的筹备活动;虽界入时间较晚,但也亲历了几次筹备前期的会议。从大会文案组、会务组、计票组等分工落实任务,到各种各类会议文件的一次又一次的审核和修订;从会议风格和形式的策划,到会议地址的遴选。

筹备会上,大家汇报着各自任务的落实情况,就有关问题进行积极的、热烈的讨论,献计献策、就事论事,各抒己见;有时候大家的讨论还很激烈,直指问题,提出见解,大有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当然,通过一番讨论讨论,每次会后大家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分头去落实和执行。

这里的每一位参加筹备会的人来自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或实务,从自己工作和生活里抽时间来参与,言谈中流露着对戏曲的忠爱,对学会的热情。这份真挚,这份执着,充分说明大家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累并快乐着。

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里,各位会员对学会活动付出着如此的一份执着和践行着如此的一种执念,让我切实感受到,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踏实做事永远不会过时,忙碌中获得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戏曲


「大会幕后的人和事儿」

有期待的日子,总是岁月如歌。

我一直在筹划着如何做好投票统计工作。工作闲暇之余,我在设想着会议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着解决方案。

12月14日,如约而至。

那天早晨,田葆济、王泓源、小刘和我按照约定时间,早早地从滇山云水取了会议文件,直奔会场。路上,我还跟大家风轻云淡地谈论着建国门附近的一些奇闻异事,但是心里已经开始忐忑起来。参与计票的老师们是我没有见过面的;会议现场百余张选票没有见过,30余位候选人,少有不慎就会出差错。越是这样想,越是有些许的紧张。虽然以前也参与过多次大型选票统计工作,但是这一次是全然陌生的,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大会进行中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幕后人员的辛苦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幕后人员的辛苦


带着一份淡淡的忧郁,走进会场。已经有几位同仁开始在会场忙碌了。看着他们忙碌地摆放着桌签,讨论着安排的火热场面,与其等待与不安,不如认真开展工作,因为再难的事情终归要面对,只有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当下两件事。一是列出计票人员姓名,二是根据现有人员安排任务。现场忙碌的田老师,帮助我书写了计票人名单。因大家的实名是先后得到,田老师也认真的、细心地为书写了计票人名单。看着亢进有力的字体,看着12位计票人名单,我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小唐,在忙吗?咱们说说选票的事儿”

抬头看到,是关老师。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计票组的同仁


她和我沟通了选票下发、统计、计算等方面的细节和经验,让我瞬间脑洞大开,心情明朗起来,信心也充足起来。真是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随后,参与计票的老师们陆续来找我报道,言谈中,他们的积极与主动,认真和敬业,让我内心暖暖。

他是一位90后男孩,喜欢戏曲,热心活动,会议筹备阶段就主动提出来要参加计票工作,帮助我。第一眼见到真人,有些意外。总以为90后是小孩子,没想到,他却很沉稳,也很稳健,当然也帅气无比,阳光无比。他就是泊睿小弟。

她是一位积极的大姐(按照辈分已经称呼大妈或者阿姨,为了亲切姑且叫大姐吧,毕竟很年轻!),一位退休后寻找有意义的事儿的艺术从业者,在会场见到她,聊天中得知,她的一位退而不休的大姐,甚至比在职的人还要忙。人还很心细,全程参与了计票工作,让我的工作轻松了不少。她是芮大姐。

一开始看他的名字,原本以为他是个大叔。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帅哥,在向我招手,向我微笑,然后直接跟我握手了,我在想“他是谁?”原来他就是微信里一直联系的田老弟。他帅气阳光,真诚淳朴,让我瞬间感觉,我怎么这么幸运,遇到这么多热心的朋友。其实,我学会的魅力大,凝聚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心从事有意义的事业的人。

京剧唱的特别棒的金姐,数票特别准又特别快的董姐,字写的特别帅的杜大帅哥,优雅美丽,热心细心的曼玲大姐……

虽然大会结束才一天,但依然成为了历史,定格在那时那刻,那些场面,那些事儿,那些人,在翻看群聊天记录时,会想起。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1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幕后的故事

1


「唱一段的勇气」

能唱的机会,值得拥有。

大会结束,文艺演出登场。

学会的同仁们多才多艺,学会提供了舞台,筹备了一台文艺演出,我报了名,因为我爱唱,必须要唱。

虽然唱多不好,但是喜欢戏曲,热爱戏,认真去唱就问心无愧,没有遗憾。虽然胆子不小,可是临上台还是有些小紧张。毕竟有大半年没有怎么喊嗓子,没有怎么唱了,状态不在了,气息不足了。但是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我要过把瘾,上台去唱。

上台前,我还专门去卫生间喊嗓子,练习唱,认真地唱完了豫剧《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选段”。说了不怕大家笑话,有几个画面我是两个手拿着话筒,为什么?因为我一个手拿话筒,紧张的抖。

一下台,同仁们纷纷向我表示祝贺,田老弟,泊睿小弟,芮大姐,胡姐还给我录像,拍照了,金姐还专门跟我探讨豫剧文化,真是感动无比。

在会议结束的时候,突然看到有人示意我过去。原来北方昆曲剧院的许凤山老先生让我过去,说几句话。他亲切地握住我的手,说:“你是我听到的第一位豫剧男旦唱豫剧,唱的很好,有马金凤的味道。不过,今后注意唱戏的时候不要总眨眼睛,要注意克服这个问题。”真是无比的感动。老艺术家能为我指点,真是太幸福了。

想说的话有很多,但是先说这些吧。

毕竟今后还会有很多的活动,想说以后机会很多。

岁月如水,生活似歌。

每个人都应有追求,每个人都应有目标。

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但是我们的追求,我们是执着,是任何人取代不了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儿,在北京戏曲评论学会这个以“会员最大”为会训的大家庭里,我相信我的业余生活会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为喜欢戏曲的人士搭建了沟通的平台,铺设了推动戏曲传播的道路,我们只需用心付出即可。快乐做事,收获自我!相信学会明天更美好!(一气呵成,就这样吧,若有错别字,请大家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