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型國企方正集團宣告破產,是不是產,學,研這條路走不通了?

大馬哈魚12


方正集團本是一家依託IT業務起家的高科技公司,走產學研的路子應該沒錯的,像微軟、思科、IBM等企業,至今仍然是行業翹楚。但遺憾的是方正沒有走這條路。

以下幾組關鍵的財務數字非常能說明問題:

1,旗下擁有6家上市公司,產業也包括金融、地產、大宗商品貿易等領域。這說明方正並沒有把主業放在自己的強項上。

2,2019年三季度末,集團總資產3657億,負債3029億,資產負債率高達82.82%。說明它對其它幾項業務並不擅長。

3,2019年前三季度,集團營業收入917億,公司的研發費用3.33億,研發費用僅佔比營業收入0.36%。如此象徵性的研發投入足以證明它並沒有堅持走技術研發和創新之路。

4,集團有息負債高達1634億,如此一家巨無霸企業走的卻是借新還舊的金融之路來維持運作。

可見方正倒閉就是必然結果了。





良潮


作為中國最大的校企,北大方正集團自創辦以來便享有非常高的社會聲譽,其是由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1986年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也是國內僅有的兩家資產超過千億元的高校之一。該集團主要以IT產業為基礎,逐步形成了IT、醫療、產業金融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旗下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2018年,其年收入為1333億元,年淨利潤14.9億元,總資產達到3606億元,淨資產655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38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5位。截至2019年9月底,該集團總資產已經達到3657.1億元。

但就是這樣一個體量如此大的集團企業,如今卻面臨著破產重組的窘境,並且已經到了非這樣做不可的境地。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集團的負債已經達到約3030億,資產負債率約83%。其中,本部揹負的債務達700多億,300多億為債券融資,400多億為銀行貸款。此外,在該集團的非流動負債中,應付債券額為872億,非流動負債總共達1122億,流動負債總共達1907.30億元。可以說,當下的方正集團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每天虧損達1183萬,有息負債1600億。

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方正集團還面臨到2020年企業債到期償還的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其只能宣告破產。實際上,在2019年12月時,方正集團就發公告稱,因流動資金緊張,故而未能按約定籌款償債,並將還款期限順延到2020年2月21日。如今,看來之前的過渡並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破產消息一出,全國頓時錯愕,沒有人能意料到這一龍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化為泡沫。不過,北京銀行也指出,方正雖然沒有償還能力,但有重組的價值,故向法院提出重組要求。有傳言稱,中交集團、保利集團、中國信達等企業均對其拋出過橄欖枝,但截至現在,新的投資者依然沒有眉目。為此,很多人也開始議論估計沒有一個企業願意接手這一爛攤子,畢竟方正現在的窟窿太大、體量太大、風險太高!


孫遠遠


看到方正集團破產的消息感到一種震驚。

震驚的是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該集團具有產、學、研的條件,從企業管理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完美體制,而且是國內最高學府所掌管,其管理理論對國內企業的指導是不可懷疑的,他旗下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培訓了無數的企業管理高管人員,對企業的發展在管理上都起到了指導作用,難到在自己企業管理上卻不好用。

企業破產無論是什麼原因,都是出在管理上。如果不是管理出了問題,難道是內外部經濟環境或是產、學、研架構模式出了問題。

從方正集團的破產,也給有的大型企業搞大而全提了個醒。

還是管理上的問題,沒有看到大型國企方正集團破產的原因,也無從談及其它分析。


向未來起步


企業破產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產、學、研是造成方正集團破產的主要原因或是唯一原因嗎?我不掌握情況,不敢妄下結論。但很多成功的企業,無不重視產、學、研。如,華為、中國船舶、中國石油、大連機床、中國商飛、成飛等等。他們有國企,也有民企,但無不重視學習、人才培訓、校企合作、學術交流和研發工作。

過去,我們只注重生產,而忽視學習、培訓、交流、校企合作和研發工作,造成企業後勁不足,產品老化,市場萎縮。但現在有規模的企業無不走產、學、研的道路,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他們是國家的柱石,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如,成飛、沈飛,他們雖然在產一兩個產品,但基礎研究、換代研究投入非常大,就是吃一個,夾一個,看幾個。這是很高級的發展模式,道路會越走越寬廣!


龍戰時評


前不久看到關於方正集團面臨破產重組的局面,確實叫外人看是心生唏噓,非常正常而看好的企業一夜間似地傾覆,實難想象。

這是全國最有名的第一校企,主營亦屬只賺不虧的產業,我知道的即醫藥方面,更重要的是具有龐大的上市規模,其建企較早,人才力量也雄厚,畢竟前身是北大的校企。

我弄不懂的,在2018年時,方正還賺有15億左右,尤其固資達到3600多億,卻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後竟宣佈破產,而且還有其它的分別幾家國企向其示意重組,這實在看不明白究竟。

原本就處於一直盈利的企業,怎麼可能說倒下就倒下?當然,多是由兩方面,關於銀貸,以及人為謀個私。如此說,以往所謂的盈利是虛假的。

話歸主題,產學研在企業來講,應視為相應的重中之重。而方正集團的例子並非敗在產學研上,之所以到破產的階段,卻亦有多家欲將其收購重組,可見其之價值。但矛盾的是,接盤者目的何在?要承受甚至資不抵債的壓力或風險,這難道也屬於擴大產業或擴張的行為方式?反正,個人認為其中必然有不為外人知的敏感細節,因為方正集團的破滅不在產學研上,更不在企業上,主要在人上,是企業的人出了大狀況,且絕非新近的幾年,至少在二十年左右,企業被人所掏空,即歸企所得卻到了個人腰包。對此,我是這麼分析的。


宋春來


方正集團並不是真的破產,而是為了重組,只是想把債務處理一下,把歷史股權問題解決掉


花言巧語閒侃


產學研是符合科學發展的思路的。首先說產,是研發成果的重要推廣路徑,研究和研發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場,然後通過批量化生產以降低新產品的成本,為社會向前發展作貢獻。再次說學,這個學指大學,大學是什麼?是培養人才的地方,也是聚集了最前沿科研學術研究的地方,很多教授,院士都會在大學擔任一定的科研任務和科研科題。最後說研,研是研究和研發,研究主要偏重學術的深入探索,研發是研究發明,研發有一點進步都含有創新,創新代表的了先進的技術。研究為研發提供了理論依據,研發又為研究提供研究方向。研為產提供新技術,產為研提供發展方向,兩都相輔相成,學則是兩者對接的一箇中間載體。三者關係密不可分。

再來說方正集團,方正集團完全是一個企業,企業則是要賺取利潤的,隨著企業的不斷做大,方正集團已脫離了產學研發展的軌道,企業擴張太快,研發一般是需要時間的沉澱,企業需要急速擴大利潤,所有隻加大槓桿去擴張,成也槓桿,敗也槓桿,短期內利潤總量上去了,但利潤率卻沒有持續增長,增長率卻是下降的,龐大的企業集團機構成本也在擴大,然而低利潤率增長,企業遲早要被拖跨,只不是時間問題而已。因此,企業如果沒意識到這個問題,破產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Mickey0113


①走產丶學丶研相結合這條寬廣的大道是對的,必須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②走“學校辦企業”這條小岔路是錯的,不能再重蹈覆轍。


趙凡丁201


產,學,研不是走不通,而是對任何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更需要產,學,研,一個企業的衰敗於他的市場供求關係有關係,管理有關係,企業領導人的擔當有關係,國有企業的資產是國家的,領導只拿工資和獎勵沒多大壓力,動力也就小,私營企業資產是自己的壓力大,風險大,動力就大!例如:當今的很多的:阿里,百度,華為……





健康管理一點通


國企管理混亂(私管)是導致許多國企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另外,部分國企(特別是高校直屬企業)只注重研究、寫論文而輕市場操作的管理意識形態與市場經濟運行規則差距太大也可能是導致這類企業走向衰退的原因。企業產品好壞,最終還是由市場、消費者確定,而不是由學位、職稱甚至是吹牛逼式的宣傳確定。一味作秀而不同市場相結合的企業往往走向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