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2020屆高三2月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廣東省珠海市2020屆高三2月模擬考試

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如果將來歷史學家書寫歷史,恐怕會將我們這幾年描繪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分水嶺。"一位學者在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時,認為這一理念有助於克服當前的逆全球化思潮,為人類走向未來注入新的強大能量,必將深刻影響整個世界。這一理念已經被寫入聯合國決議。而"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開放中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也正在全球掀起合作熱潮。"中國方案"能在全球引發熱烈回應,贏得越來越多的人心,正是因為邁向更高層次的"開放中國",不僅會不斷為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創造條件,還將順應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的內在要求,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同一個路標,為"分化的世界"指明正確的發展方向,因而擁有了巨大的感召力。

從現實潮流來看,世界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緊相連。中國自貿區的稅收優惠政策,會讓智利的車釐子和墨西哥的牛油果更有價格競爭力;疾馳在亞歐大陸上的列車,則讓中亞的麵粉和波蘭的蘋果走上了沿線國家人民的餐桌……對此,一位外國元首直言,"從前,太平洋將我們分開;如今,太平洋將我們相連。"這樣一席話,既道出了眾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心聲,也點出了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命運緊緊相連的現實。

中國曆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致力於"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這樣一種天下觀,內在的邏輯不是你輸我贏、強權獨霸,交往原則也不是爾虞我詐、以鄰為壑,而求的是合作共贏,謀的是整體利益。在這個意義上,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觀思想精髓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無異於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一次思想革命,是對帶有濃重強權色彩的弱肉強食、贏者通吃國際交往原則的超越,更是對舊有的叢林法則、零和博弈思維的拋棄,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今天,如何彌補全球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體察大勢、順應潮流,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唯有變革才能創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以加快自身開放推動全球共同開放,進一步豐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這是東方智慧對世界的貢獻,也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選自《推動新變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民日報》2018年11月01日,有刪改)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因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強大能量而被寫入聯合國決議。

B.順應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的內在要求,使得"中國方案"在全球贏得人心。

C.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對當下全球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積極糾偏。

D.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雖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無助於全球化時代當下社會的長遠發展。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引出論題,接著分析原因和意義,最後指向怎樣踐行,將論證逐步推向深入。

B.文章分析了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交往上的意義,為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全新思路。

C.文章第三段採用例證法、引證法對當今世界緊密相連的現實進行了較為具體而深刻的論述,具有說服力。

D.命運共同體是一個現實性和人文性很強的理念。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則是論證命運共同體的終極目標。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種智慧與理念如能為當下社會的未來發展指明進步方向,就會擁有強大的感召力。

B.命運共同體理念既直面國際強權物競天擇的競爭博弈,更致力於彼此間的合作共贏。

C.當今世界各國惟有順應發展潮流,不斷合作變革,才可能有效彌補全球和平發展赤字。

D.基於當今世界各國命運緊密相連的現實,中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方引發合作熱潮。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對於科幻電影來講,殺青並不意味著能夠鬆一口氣,而是迎來了真正的生死挑戰。因為後期製作往往更加複雜。《流浪地球》經歷過兩次超支,第一次是在地面部分拍攝完成後,已經沒有太空戲份的拍攝資金。

第二次超支是特效製作部分,數字視效是中國電影被吐槽最多的領域之一。為了能夠讓觀眾滿意,電影製作團隊投入大量財力、人力。《流浪地球》在初剪時共有4000個視效鏡頭,最終留下來2200個左右,其中有50%是高難度的A級視效鏡頭。由四家國內視效公司在極限內完成了效果最好的工作,讓人們得以見到這部電影如今的樣貌。

"只要它能活下來,就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有信心繼續投資中國的科幻電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國內科幻電影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體系,一整套的系統還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當我們發現想去做一個東西的時候,中國製造能力非常強,但大量人才集中在工業級消費品上,沒有人去做電影。你要想找到能做那個級別的道具的人幾乎沒有。我們所有道具都不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比如拍古裝片,很容易做一個椅子、屏風,甚至搭一棟樓,但我們得換一個思路,不再是木工,必須去衝壓、3D切割,才能做出各種金屬的形態,必須拆解成一個個零件,拼裝後才能構成場景。"本片導演郭帆說。

(摘自李行《<流浪地球>是怎麼誕生的》,《中國新聞週刊》2019年2月14日)

材料二:

今年初,國產科幻電影收穫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有人說,這預示著中國科幻作品從雜誌、圖書走向了影視時代。從冷門題材到熱搜話題,"硬核科幻"的崛起,激發了更多人對未來強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中國現在最強的感覺是什麼?是未來感。"榮獲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用"未來感"這個關鍵詞來解釋科幻文學的繁榮。他認為,科幻發展的每一步,並不僅僅是因為科幻本身,更是因為整個時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狀態,給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提供了肥沃土壤。中國科幻電影的壯麗航程,恰恰反映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

的確,看似異軍突起,實則厚積薄發。科幻電影的未來感,恰恰是來自當下的現實感。以電影《流浪地球》為例,太空漫遊、人工智能、外星家園……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設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其源頭活水。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升空,到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秀;從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到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里程碑式跨越,無疑是電影作品最有力、最深厚的時代背景。

人在通往未來的過程中擁有主觀能動性,可以主動地尋找和製造未來感。在通往未來的列車上,每個人不僅僅是乘客。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每時每刻都能碰撞出思維火花,如此一來,更多的"未來感"就會層出不窮,最終聚變成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來。

(摘自盛玉雷《尋找更多"未來感"》,《人民日報評論》2019年3月28日)

材料三:

廣東省珠海市2020屆高三2月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數據來源:藝恩電影智庫2019年)

材料四:

卡梅隆從小就是科幻迷。早在他出生以前的二十世紀40年代,科幻文學理念就已經非常成熟--未來世界科技怎樣突破、宇宙怎樣變化、人類在未來如何生存,科幻文學都已有豐富的想象和描述。

卡梅隆認為,《流浪地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原作的想象力和劇本出色的改編。與《流浪地球》宣揚英雄主義不同的是,《阿麗塔》的女主人公阿麗塔,並不像超級英雄那樣,把自己看作城市甚至全世界的救星。卡梅隆曾經與原著作者木城雪戶討論過阿麗塔。卡梅隆最初覺得阿麗塔像聖女貞德,但木城雪戶說:"不,她是一個孤獨的戰士,也是一個敞開內心的人。"《阿麗塔》原著漫畫正是託羅推薦給卡梅隆的。《阿麗塔》的漫畫原名"銃夢",也有"槍夢"的意思,然而原著和電影裡都沒有出現槍。"那麼槍在哪?阿麗塔,她就是槍,或者扣動扳機的那個人。"卡梅隆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關於一個人找到自己的聲音,從而發現個人的力量與信心。"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儘管《流浪地球》取得了成功,但是國內科幻電影目前還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體系,一整套的系統還都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B.國產科幻電影收穫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這預示著中國科幻作品從雜誌、圖書走向了影視時代和"硬核科幻"的崛起。

C.二十世紀40年代,有關未來世界科技怎樣突破、宇宙怎樣變化、人類在未來如何生存等科幻文學理念已非常成熟。

D.材料三柱狀圖顯示,我國上映的科幻電影的數量與票房增長極不匹配,電影數量增長滯後,而電影票房上升的幅度大。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流浪地球》兩次超支以及高難度的後期特效製作的過程,從一個側面說明國內科幻電影的製作仍然是困難重重。

B.中國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狀態,給科幻電影提供了肥沃土壤。科幻電影的發展正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歷程的反映。

C.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感,恰恰是來自當下國家發展的現實感,人們在通往未來的過程中可以主動尋找和製造未來感。

D.材料四以《阿麗塔》為例,重在闡述卡梅隆關於科幻電影應表現"世界科技怎樣突破,人類在未來如何生存"的觀點。

6.你認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英 雄

立夏

他二十歲的時候,她正好十歲。

她坐在臺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臺上英武的他。

他是學校請來的英雄,筆挺的軍裝上一張黝黑卻稜角分明的臉,因為激動透著健康的紅暈。

他在臺上大聲地念著手中的演講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舉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幟。在一次實彈演習中,面對一枚"噝噝"作響的手榴彈,他毫不猶豫地揀起來扔向遠方,挽救了被嚇呆的戰友。

她的眼中噙滿了淚水,朦朧間臺上的他是那麼高大英俊,連他那濃重的鄉音都充滿了親切的味道。

"他真是個英雄,我會一輩子記住他的"她在心裡默默地想。

他三十歲的時候,她二十歲。

學校組織學生們去農村體驗生活。

如果不是村幹部鄭重地向大家介紹他曾經是個英雄,她是一丁點兒也認不出他了。

埋頭在田裡勞作的他跟其他的農民已沒什麼兩樣,披著一件灰撲撲的褂子,失卻了紅暈的臉還是那麼黑,卻變得暗沉。村幹部介紹的時候,他憨憨的笑著,臉上,怎麼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輕的影子。

他坐在田頭抽著菸捲,好幾次她都想走過去跟他說幾句話。看著菸頭一明一滅,她終於還是沒過去。

她實在想不出該對他說些什麼。

他四十歲的時候,她三十歲。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擺了個攤,賣雞蛋煎餅。

五歲的女兒吵著要吃煎餅,她先認出了他的手,再抬頭看他的臉,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兒香甜地啃著煎餅,她的心卻一直不能平靜。她忍不住悄悄告訴女兒,賣煎餅的是一個英雄,女兒吵鬧著,要去看英雄。

她帶著女兒折回去,女兒仔細看著那隻殘缺的手,然後"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她匆忙帶著女兒離開。一邊哄著女兒,一邊回憶自己十歲的時候第一次看見這隻手時的心情,一點都不覺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還記起來當時聽完報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彎曲起兩根手指,模仿他舉起三指的樣子,想象著那種悲壯。

他五十歲的時候,她四十歲。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長的位置,工作還算清閒,生活不好不壞。當他在她辦公室外面探頭探腦的時候,她根本就沒認出他,原來他是來申請追加困難補助的。她給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寵若驚地捧著,只會一迭聲地說謝謝。她陪著他辦完了所有手續,而他不知道為何受到如此禮遇,越發地惶恐不安,一個小時裡說了不下五十聲的謝謝。

望著他佝僂著背離開,她開始努力回想他年輕時的樣子,卻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他真的曾經是個英雄嗎?"問自己這個問題的時候,她覺得那麼茫然。

她五十歲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

那天她在辦公室喝著茶,翻著報紙,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簾。猶如被雷擊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鄉的公交車上遇到一夥劫匪,一車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鬥中,被刺數刀身亡。報道還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輕時他就曾因救人成為部隊裡的英雄典型。那張穿著軍裝的年輕的照片,據說是他唯一的一張相片。

一瞬間,淚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臺下仰望。

(選自《讀者》2009年第10期,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語言意蘊豐富,頗具藝術表現力。文章開頭"她"眼中噙滿的"淚水"和結尾模糊了雙眼的"淚水"背後承載的感情是不同的。

B.小說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如英雄殘缺的"三根手指"。這既是主人公英勇無畏精神的體現,也是在不同階段讓"她"和讀者認出了英雄本來身份的重要特徵。

C.小說第四部分的細節描寫,展現出英雄作為社會底層人物的謹小慎微。也告訴我們,英雄也是和我們平常人一樣,有生活的艱難和困境,也是需要幫助和扶持的"弱者"。

D.全文結構緊湊,首尾呼應。開頭寫"她"被英雄事蹟打動,充滿崇敬,最後一段的回憶照應第一段情節,表現出"她"對英雄自始至終的崇拜與敬仰。

8.小說第三部分"女兒"的出場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9.小說的敘事在線索設置方面很有特色,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二、古詩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曰:毋以是為我累。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於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於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於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間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餘,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於喪適然耳。既而,其後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抱汝而立於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於外事,吾不能知;其居於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於中者邪!嗚呼!其心厚於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後也。汝其勉之!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鹹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後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苟合於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後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太夫人以疾終於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修表。

【註釋】瀧(shung)岡:地名。在江西省永豐縣沙溪南鳳凰山上。阡(qin)表:即墓碑。阡:墓道。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

B.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

C.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

D.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自誓/居窮/自力於衣食/以長以教/俾至於成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皇考,指歐陽修亡父;太夫人,指歐陽修的母親,漢代列候之妻稱夫人,列候死,子稱其母為太夫人。

B.戌,地支的第十位,可與天干搭配來紀年、月、日、時。如文中"歲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年份。

C.進士,為通過殿試者,頭名為狀元;通過會試者稱為貢士,頭名會元;通過鄉試者稱為舉人,頭名解元。

D.判官與推官,均為州郡長官的屬官,前者掌管文書工作,後者掌管刑事;樞密,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陽修的父親為官至廉。一生清廉自守,樂於施捨,脫略俗念,不為物累,以致死後沒有留下遺產。

B.歐陽修的母親賢淑豁達。一生亦多經患難,能安貧賤,面對夫君先逝、兒子貶謫,她都能安然對待。

C.歐陽修的父親奉親至孝,為政至仁。文中兩次"涕泣",孝心如聞如見;兩次"長嘆",宅心仁厚顯然。

D.歐陽修的母親守節自誓,剛毅堅強。文中敘述其由江南望族變為貧賤之家,為了凸顯其高風亮節的形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也。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唐]杜甫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註釋】:渾,完全,簡直。漫與,隨意付與。焉得,怎麼找到。陶謝,陶淵明、謝靈運,皆工於描寫景物,故想到他們。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杜甫自道其創作經驗,該聯體現了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和動人心絃的審美效果。

B.頷聯杜甫自謙之語,寫詩已不再琢磨,全是隨意付與,春光明媚,花香鳥語,快樂異常。

C.頸聯呼應題目"江上值水如海勢",雖寫江水,只是輕輕帶過,借水檻浮槎寫海勢。

D.尾聯以一"焉"字,即巧作轉折,融注新意。借陶謝之手,表達自己迴歸大自然的情懷。

15.尾聯詩人借用陶謝典故,有何作用?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題共1小題,6分)

(1)《逍遙遊》第2段,在湯和棘的對話中," ,"一句,體現了鵬憑藉旋風可以高飛,而鴳雀卻對它加以嘲笑。面對二者的思想境界,莊子感喟道:" "。

(2)蘇軾在《赤壁賦》中借"水""月"向客闡述了"變"與"不變"的道理,從"變"的角度看" ",從"不變"的角度看" "。

(3)《論語•衛靈公》中,弟子子貢問老師孔子是否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孔子以"恕"字回答,即" , "。

(4)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中的" "印證了這句話。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源自民間、源於生活的中國刺繡藝術,經幾千年的傳承發展,從生活中得到昇華,成為璀璨的藝術明珠。刺繡畫藝術品,就是以繪畫為稿本,以針黹、縑帛為繡材的藝術再創作,在其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無數繡娘以 的工匠精神於絲縷針黹間傳達著繪畫作者的創作理念和作品神韻,彰顯著絲質特有的天然光澤和柔美,賦予作品筆墨所不能及的風采,使之發展為更具觀賞性的中華藝術瑰寶。中國當代的刺繡畫較之歷代,無論是題材、縑帛、色彩,或是針黹、技法,創新中有傳承,循古中有發展。近幾十年,各繡種在繡材的拓展、泛取,針法的借鑑、相融,題材的繼承、創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問世,尤其是雙面繡和雙面全異繡作品,更是給刺繡藝術增添了不可思議的感染力。各繡種發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層出不窮,或如攝影作品般寫實,或如西方油畫般立體,或去工筆描摹而寫意揮灑,或新創針法而與眾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諧自然,或動物雙面全異,了無針跡,或姿態婀娜,或設色古雅,可謂爭奇鬥豔,美不勝收。(  )將女紅針黹 ,為刺繡藝術史書寫了 的一筆。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一脈相承 濃墨重彩

B.勵精圖治 耳目一新 一脈相承 淋漓盡致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薪火相傳 濃墨重彩

D.勵精圖治 刮目相看 薪火相傳 淋漓盡致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中國當代的刺繡畫較之歷代,無論是題材、技法、色彩,或是針黹、縑帛,傳承中有創新,循古中有發展。

B.中國當代的刺繡畫較之歷代,無論是題材、縑帛、色彩,還是針黹、技法,傳承中有創新,循古中有發展。

C.中國當代的刺繡畫較之歷代,無論是題材、技法、色彩,或是針黹、縑帛,創新中有傳承,循古中有發展。

D.中國當代的刺繡畫較之歷代,無論是題材、技法、色彩,還是針黹、縑帛,傳承中有創新,循古中有發展。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這些作品不僅帶給人藝術的享受,而且給後人展示了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B.這些作品不僅給後人展示了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而且帶給人藝術的享受。

C.我們從中不僅可以得到藝術的享受,更可以感受到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D.我們從中不僅可以感受到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更可以得到藝術的享受。

20.下面是某高三同學在十八歲成人禮上的發言,其中有五處用語不當,請找出並作修改。

能作為學生代表在成人禮上發言,我感到十分榮幸。三年前,還是青蔥少年的我,懷揣一名莘莘學子的夢想來到這裡,還顯青澀;今天,已至加冠之年的我揹負著老師及家長的熱切期望正奮力前行。從此,我們要為自己的前程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的身上也有了更多的責任,今後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垂念師恩,掛念母校。最後,希望每位同學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

21.用下面的短語組成兩副有關中秋節和端午節的對聯。要求:上下聯各為七字,語意連貫,符合節日和對聯特點,不得重複使用短語。

明月千里 碧波競舟 清風一縷 青艾驅瘴

拂丹桂 十里歡 寄相思 千家樂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汪國真《熱愛生命》

生活中,"地平線"引發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聯繫你的人生體驗寫一篇文章,與你的朋友分享。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C A.第一段"必將深刻影響整個世界"只是一位學者的認識,與"寫入聯合國決議"之間沒有必然聯繫,選項"而被寫入聯合國決議"強加因果。B.原文第一段提到"不僅會不斷為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創造條件,還將順應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的內在要求,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選項只是片面地強調了其中一面。D.原文第二段表述為"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選項"無助於"過於絕對。

2.D D.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觀思想精髓而提出的,但是論證其的終極目標是彌補全球和平、發展、治理赤字,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新思路,體現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與擔當。開篇引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接著從與世界各國分享利益、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世界各國命運緊密相連的現實潮流、中國"天下一家"的傳統觀念等角度分析其引得世界人心的原因和其內在本質、意義。最後指出中國政府通過改革創新的方式踐行這一理念。

3.B B."物競天擇"即是一種叢林法則,"既直面""更致力"與原文倒數第二段"是對帶有濃重強權色彩的弱肉強食、贏者通吃國際交往原則的超越,更是對舊有的叢林法則、零和博弈思維的拋棄"所表達的承接關係不符。

4.B B.以偏概全。材料二中"這預示著中國科幻作品從雜誌、圖書走向了影視時代"只是"有人說",表明是一種觀點,並不是公認的結論。

5.D D."重在闡述卡梅隆關於科幻電影應表現世界科技怎樣突破,人類在未來如何生存的觀點"有誤,原文材料四是說《阿麗塔》"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關於一個人找到自己的聲音,從而發現個人的力量與信心",屬"張冠李戴"。

6.①電影製作團隊承受超支壓力,用心投入後期特效製作;

②社會、經濟處於快速發展的狀態,給科幻電影提供了肥沃土壤;

③太空領域的里程碑式跨越,成為電影作品最有力、最深厚的時代背景;

④國內逐年上升的科幻電影票房市場;

⑤原作的想象力和劇本出色的改編;

⑥科幻文學的理念非常成熟。

7.D D.不是自始至終,中間有過陌生,有過質疑,有過失望。

8.①推動情節發展。用"女兒要吃雞蛋煎餅"的巧合安排人物的相見。看似巧合,實為作者精心佈置。②形成對比。女兒被殘缺的手指嚇哭的本能反應與"她"小時候充滿敬意的模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兒童的視角展現出英雄外在氣度的消逝和真實的生活狀況。③先抑後揚。通過"女兒"引出小說中"她"對英雄形象的質疑,這與"她"下文對英雄形象的重新認識與確立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他"不變的英雄本色。使情節有波瀾,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④凸顯主題。英雄也是和我們平常人一樣,有生活的艱難和困境,也會被歲月侵蝕氣質和外貌。

9.小說採用雙線型結構(明暗線結構)。兩條線索分別是英雄一生變化和她對英雄感情的變化。

作用:①以"她"的視角見證了英雄生活的變遷,豐富了主人公英雄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更突出、更鮮明。②雙線交織,使小說情節更為集中、緊湊。③拓展了小說的主題的廣度和深度。既歌頌了英雄的平凡與偉大,也展現了英雄現實生活的沉重。

10.D "不幸"是"修"的謂語,不是"不幸生",其後斷,排除AC;"自誓"是"守節"後置的狀語,其後斷,排除B.譯: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立志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

11.B "戌"為地支的第十一位。

12.D "其由江南望族變為貧賤之家,為了凸顯其高風亮節的形象"錯誤,原文"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江南望族是指鄭氏家族,歐陽修母親原來的孃家;貧賤之家是凸顯其儉約持家形象,凸顯其高風亮節形象過於籠統。

13.①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

②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裡點著蠟燭查閱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立志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因此他去世後,沒有留下一間屋、一壟地來庇護我們,作為生活的依託,我依靠什麼而能夠堅守節操呢?我對你父親有所瞭解,因而把希望寄託在你身上。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後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剛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養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如今富足有餘,又無法讓她嚐到!"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經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裡點著蠟燭查閱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想為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為力,那麼,死者和我就沒有遺憾了,何況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於死地呢?'他回頭看見奶孃抱著你站在旁邊,於是指著你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訴他。'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麼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裡,從不裝腔作勢,他行事厚道,是發自內心的!唉!他是很重視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的後代。你一定努力啊!奉養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麼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願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鹹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崗。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漸漸衰弱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後來,我被貶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習慣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能安樂。"自從先父崇公死後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祿來奉養太夫人。這時候太夫人因病逝世於官府中,享年七十二歲。再過了八年,修以沒有才能的人竟出任副樞密使。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歐陽修立表。

14.D "表達自己迴歸大自然的情懷"分析有誤。這裡只是說希望能像陶淵明、謝靈運那樣工於描寫景物,顯示出詩人對藝術最高境界的執著追求。詩人沒有歸隱之意,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他也不可能選擇歸隱。

15.①怎麼能找到才思如陶淵明、謝靈運那樣的妙手,和自己一起作詩述懷。

②詩人用一"焉"字,自謙自己不如陶謝這樣寫景狀物的妙手,表達了與志同道合之友作詩遊玩的期望。

③與首聯相呼應。側面表現了詩人對詩歌藝術的執著追求與嚴謹的創作態度。

16.(1)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此小大之辯也。(重點字:摶)

(2)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重點字:瞬)

(3)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重點字:施)

(4)學不可以已(重點字:已)

17.C 精益求精:比喻已經很好了,還要求更好。勵精圖治: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第一空的對象為"工匠精神",不指國家,故應選用"精益求精"。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覺到很新鮮。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對象指人。第二空的對象為"作品",不指人,故應選用"耳目一新"。薪火相傳:古時候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後人用來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一脈相承:一脈,一個血統;相承,繼承。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比喻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係。"女紅針黹"為技藝,且前邊的主語是這些作品,故應選用薪火相傳。濃墨重彩:用濃重的墨汁和顏色來描繪。形容著力描寫。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寫作等出處;淋漓盡致,比喻盡情,酣暢;盡致:達到極點。形容文章或說話表達得非常充分、透徹,或非常痛快,經常用於動補結構,故應選用濃墨重彩。

18. D A.關聯詞搭配不當,"無論"應該跟"還是"搭配,而不能跟"或是"搭配。B.並列不當,"題材、縑帛、色彩",其中"縑帛"與另外兩個不同類,不能放一起,把"縑帛"與"技法"調換位置。C.關聯詞搭配不當,"無論"應該跟"還是"搭配,而不能跟"或是"搭配。還有"創新中有傳承"應改為"傳承中有創新",不合邏輯。

19.A 結合語境,上文都是在談"刺繡作品",因而此處應以"這些作品"為主語,排除CD;再則,"不僅""而且"表遞進,應該按由小到大,由淺到深的順序排列,且後文對應的是"將女紅針黹"如何,所以"給後人展示了刺繡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應該放在後,排除B。

20. ①"莘莘學子"改為"學子"; ②"加冠之年"改為"成年";③"熱切"改為"殷切";④"垂念"改為"感念"; ⑤"希望"改為"祝願"

21.(1)端午節:青艾驅瘴千家樂 碧波競舟十里歡(或:千家樂青艾驅瘴 十里歡碧波競舟 )

(2)中秋節:清風一縷拂丹桂 明月千里寄想思

22.本題考查材料作文寫作。從詩歌內容來看,"地平線"是指"目標",整首詩表達的是為了追求目標而奮勇向前,不怕艱難險阻的人生態度。學生可以根據這點來立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畢竟"地平線"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如同夸父追日一般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可以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小目標上,而不只是在永遠達不到的追逐路上疲於奔命。

參考立意:

1、為了理想,要勇往直前。

2、縱然夢想遙遠,也要不怕困難。

3、追逐夢想的路,要敢於忍受孤獨、艱難、苦楚。

4、與其追逐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不如著眼於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