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種留白的藝術”?

老孫遁世無悶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覺得題主這句話有意思,生活的藝術,有時候就是一種留白的藝術,把簡單的生活上升到精神境界層面。

生活是門藝術,一個人來到世上,生活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本身就要有藝術,會打算,會處世,會與周遭所有的人和事和諧相處,是一門艱難的藝術。我們知道藝術的原始美,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當成藝術創作一樣來處理,心情何其美。


生活的藝術,有時候留白就是藝術,這樣的言語把生活促進到中國寫意畫的境界,在國畫裡留白就是空出來不畫,留給觀眾視覺上的餘地,讓人產生聯想,轉換成生活,我理解就是主觀的不作為,給人對事留有充分的餘地,恰似“此處無聲勝有聲”之境界。生活中,面對人和事,不說不做,給傍邊舒服的感覺,最終帶來美好的結局,確實是藝術。

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種留白的藝術,與我產生共鳴,我贊成!


陳莊水墨畫家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一句話,就形象地說明了藝術是怎麼一回事,確切的說藝術就是生活的一種體現,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係,也可理解生活就是一種藝術,問題來了:為什麼說“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種留白的藝術”?


生活的藝術,是一種留白的藝術

開篇已經簡單說明了藝術就是生活的一種體現,這很容易理解,是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被提煉昇華了,用“真善美”的形式表現出來,就成為了藝術,要注意的是,這過程中增添了一些豐富地想象力和誇張的表現修飾手法,

但藝術的本質是不能完全脫離於生活,完全脫離於生活的藝術是根本不存在的,簡單地說,藝術是一部分反映生活,一部分反映和生活無關的事情,換句話說,這和生活無關的部分叫“留白”,說到這裡就更容易明白了,藝術是由“生活”和“留白”兩部分共同組合而成,



開篇也提到了,生活就是一種藝術,因為藝術離不開生活嘛,關於生活是怎麼一回事,就不多做解釋了,我們只談論“留白”的意義和價值,或者可以認為,藝術就是一種“留白”的藝術,引人盡情的遐想,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油畫藝術,用人的樣子(人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代替神的樣子,(神是虛幻的,就是一種留白),


綜上所述,凡是想象出來的情節都是藝術的“留白”部分,或者還可以把藝術作品中的背景部分稱之為“留白”,因為藝術作品的“主題”在“主體”中,所以,“留白”的意義價值是陪襯,它或多或少,但絕對不可缺少,總而言之,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藝術是生活的藝術,藝術充滿了想象力,而“留白”給人想象的空間,所以藝術也就是留白的藝術。


詩夜城主


留白就是留出空間和時間。

哲人要留出時間思考,勞動者要留出時間休息。留一點空間給自己,給他人。

留白有技巧,善於留白才能叫藝術大師。現代的吳冠中,古代的馬致遠都擅長留白。留白是中國藝術的獨創。

現代人為了房子車子票子,沒日沒夜地拼搏。為了事業,為了成功,為了體面的生活,每一分鐘都不願耽誤。豈不知最後透支了身體,疏忽了感情,往往得不償失。

給自己留一點空間,自由的呼吸一下。別光為了趕路,忽略了身邊的風景。公園裡的長椅為每一個人而設。留一點空間給家人,陪陪老婆孩子,讓她們體會到溫暖,享受一下幸福味道和成長的快樂。留一點時間陪陪老人。老人春秋幾何,就想看到你的笑容。留一點空間給朋友,三五好友聚一聚,一兩知己談一談,才不會孤獨。

似乎人,生而忙碌已成宿命。時間是海綿裡的水,用力擠最會有的。犧牲掉一些不必要的應酬,放棄一點可以得到的利益,就是留白,就叫生活的藝術。

總之,生活的弓不要拉的太滿。





不著調先生


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留白的藝術。人們在現實中有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也有著枯燥乏味平淡的生活。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生活也是殘酷無情的痛苦。生活是藝術的創作源泉,藝術是生活的真實反映。生活和藝術之間有著互相影響的作用,它們是彼此不可分離的相互聯繫。



一、有時生活就是留白的藝術,充滿著枯燥平淡、虛偽荒唐、愚昧落後等客觀現實。生活的藝術就是要讓人們改變舊的思想觀念,去填補留白的藝術。藝術的生活是反應生活真實的審美性,生活的藝術是生活中充滿著藝術氣息審美理想。生活和藝術是相互聯繫的統一,它們彼此之間是缺一不可的客觀事實。



二、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只有深入社會生活體驗出各方面的感受,積累大量的原始材料,通過自己藝術手法,把提取的原始材料經過藝術加工,創作出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極大地滿足人們對藝術的需要。



三、生活的藝術體現出人們的精神文化的充實,表現出人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的新風尚。而幸福的生活是靠藝術性的審美情感來融合,生活的藝術美化了生活的豐富多彩,使人們心情愉快地享受生活的情趣。藝術的美能感染人們的審美觀,從而提高人們的審美價值觀,使人們嚮往理想的美好生活。


黃智637


生活就是這樣,

你所做的一切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

不要為了討好任何人而失去自己的本性,

因為每個人都有原則,

別人嘴裡的你,不是真實的你。

悠閒是我最本質的需求,因為在天性中,我有這樣的感覺,忙碌中的自我,不是真正的自我;悠閒中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如今沒有誰能讓我在衣食之外追求更多的東西,因為我已發現,按照自己的天性悠然地度日,才真正符合生命的韻律。

沒有空白的人生是一個充滿慾望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永遠都不會有心靈的寧靜,不會有恬靜的陶醉,不會有精神的愉悅,更不會有人與自然的交融。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留白的藝術。




百川美學


這種留白,實際上是留出了“距離”。這個距離指的是事物和我們的實際利害關係之間的分離。美的事物往往有一點“遙遠”,只有當這個事物脫離與日常實際生活的聯繫時,人對生活的態度才會發生改變。距離(即留白)是形成生活藝術的必要條件,距離產生美。

我經常去濟南名勝之一大明湖散步,總是從湖南岸去,進西南門沿北岸回來。走南岸時覺得北岸的景色比南岸的美,走北岸時又覺得南岸的景色比北岸的美。對岸的景色固然比這邊的美,但他們又都不如湖裡的千佛山倒影(佛山倒影)。同是一座山,看它的正身本極平凡。看它的倒影卻帶著幾分另一世界的色彩。為什麼山的倒影比它的正身美呢?因為山的正身是實際世界的一個物體,它容易讓人聯想起實際上的意義,比如門票、景點或者鍛鍊身體。而山的倒影是幻境的,與實際人生沒有直接關聯。我們一看到它,就立即注意到它的輪廓、線條和疊嶂,好比看一幅畫。

我有個朋友住在離大明湖、趵突泉、五龍潭很近的地方,他除了以居近名勝自豪外,往往覺得三個地方也不過如此,然而外地人來濟南旅遊,即使毫無藝術素養的遊客,也會驚訝它的美景。一種境遇中的人往往羨慕另一種境遇中的人。在高樓大夏吃慣山珍海味的人,對籬笆瓜田旁的生根野菜也有興趣。

儂家家住兩湖東,十二珠簾夕陽紅。

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畫圖中。

剛才說的是空間距離,在空間裡留白,此外,時間距離也能產生藝術美。我小時候住在鄉下,早晨看到一個院子、幾間屋子、兩塊田地,晚上看到的還是那個院子、幾間屋子、兩塊田地,覺得它們是單調無味。然而十幾年後回憶起來,卻不免有些留戀。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本來很辛酸的遭遇到後來往往變成很甜美的回憶”。

有些人只看重實際功利的需要,不能站在適當的距離之外看生活,不能聚精會神地觀賞事物本身的形象,於是這豐富的世界,除了飲食男女的實用目的外,便了無生趣。生活藝術和實際人生總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要留白,須把它擺到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劉福斌福臨酒藏


留白,不只是一種空白,而是澄懷觀道,享受愜意的人生,接近生活的本質,在隨波逐流中做回真實的自己。不為慌亂的同時可以在空閒的時空中有為,人不是機器,何況機器也需要停下來的時候呢。

當人們越來越需要高品質的生活,用自由和快樂換取金錢,反而失去了自由和快樂,沒了空白,帶來了新的煩惱痛苦焦慮。不管你怎樣對待生活,時光荏苒,人們的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走的越來越快,效率和速度劇增,就一定好嗎?曹操的《龜雖壽》中,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人作為一個生命體,天天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這樣的生活狀態本就不符合天性,人性。兔子跑得快,烏龜跑得慢,比速度兔子贏了,比生命烏龜贏了。多維度的看到生活審視人生不是也挺好的嘛。

珍貴的東西都被金錢標註,婚姻就是房車,現實就是金錢,愛情,友情,親情都被極端物質化,可能就像出門為了買東西,東西買到了卻忘了回家的路,是很可悲又可笑的。留白的時候想明白為什麼出發,時刻不忘初心,有規律有目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即便有在屋簷下低頭的時候,出來了別忘了抬頭。太忙了記得偷得山中半日閒,而無車馬喧,飛鳥相與還。生活的藝術就是藝術的生活,精彩紛呈又不隨波逐流,不程式不機械不慌亂,留白了底子上描繪多彩的人生,是大藝術。








洛神公子


大道至簡!迴歸本源!才有無限想象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