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經銷商,先問自己一下,你是醫生,還是商人?

著名的作家路遙,寫過一本書叫《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裡有一個人物叫孫玉亭,改革開放前很窮,但是他是村子裡的領導之一,他很享受這種領導大家一起幹活的日子;改革開放後的分田單幹他受不了,他的觀念始終轉變不過來,別人都忙著勤勞奮鬥,發家致富,他卻在賭氣,自暴自棄,日子越過越差,成了雙水村的笑話,雙水村的人諷刺他,

放著眼前香噴噴的油餅不吃,非吃以前剩下的屎橛子!

農資經銷商,先問自己一下,你是醫生,還是商人?


所以做人做生意,不要對抗時代,要以孫玉亭為經驗教訓,對抗時代的行為就像是放著眼前香噴噴的油餅不吃,非吃以前剩下的屎橛子的傻子行為!


現在整個行業喊著農資生意很難做,但是以後的農資生意會更難做,因為以後的農資行業價值戰一定是主流:用戶至上,農資經銷商比的是誰能給客戶創造更大價值,誰能讓客戶賺更多錢,大家是合作互利,一起賺錢的關係。


以後,甚至現在一些以作物為主線的經銷商,已經開始了給種植戶作定製服務,鎖定了客戶,把種植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讓普通的經銷商打價格戰都沒辦法、沒機會去打!就像是清朝的士兵拿著刀去砍英法聯軍,早被人家拿槍給射倒了。


那麼農資經銷商要想在這個時代跟上潮流,不被淘汰,大娃覺得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定位,農資經銷商首先應該是個醫生,其次才是商人。

農資經銷商,先問自己一下,你是醫生,還是商人?

以前的農資經銷商被人稱為“農資的搬運工”、“快遞員”,其工作重心主要是想方設法把產品賣出去,大娃最近又聽到一個笑話:是一個農戶種的是山藥,他的葉子出現了黃化現象,農戶找到一個離他最近的經銷商,經銷商不懂技術,就把他認為能治黃化的藥都賣給農戶,農戶打了三遍都沒治住,再去找經銷商,經銷商說他打藥打的太勤了,把葉子打死了,讓農戶把葉子剪掉。農戶驚掉大牙,葉子都剪掉,我的山藥還能活嗎?


後來農戶就去就找別的經銷商了,找真正懂山藥的專家,結果專家給了一個方子:一個生根的微生物菌肥+20斤尿素,澆一次水,這個農戶的山藥就好起來了,一個星期就長出新根!大家覺得以後農戶買農資會去誰哪裡?是找這種山藥專家,還是找啥技術不懂,光知道賣給農戶農資的經銷商嗎?


這就是潮流,這就是未來農戶買農資的潮流,一定要買給自己能帶來價值的農資產品。所以經銷商一定要轉變自己的定位,先把自己定位為醫生,其次才是商人。


現在一些經銷商喊著生意不好做,生意難做的主要原因就是身份沒轉變過來,還以為自己是個商人,還以為自己不懂醫術就可以賣藥,就跟上文治不了農戶山藥黃化,還讓農戶把山藥的葉子都剪了的經銷商一樣,這種生意做不長,也做不久,很快就會倒閉的!


其實,當經銷商一旦把自己定位為醫生,你會發現現在農資的路很寬,因為現在中國種植業存在的問題很多:土壤問題很多、很多病蟲草害治不住、農戶施肥方法不科學、農作物品質不高等等,甚至現階段你都不需要以作物為主線,只需要解決幾個比較難的病蟲草害,你就能做好農資生意。

農資經銷商,先問自己一下,你是醫生,還是商人?

農資圈的某位營銷專家就說過:一個經銷商,如果能夠調研出制約當地作物增產的最主要的三個問題,並把這個問題解決掉,他就一定能把生意做好。


大娃上文那個能夠治好山藥黃化的經銷商就是這樣,她以治山藥黃化出名,2019年當地很多山藥都出現黃化問題,而她服務過的卻沒出現一例,所以她的客戶很多,生意很好在她,一個村級零售,已經服務了當地5000畝左右的山藥,銷售額幾百萬,現在農資逆境人家的生意反而越做越好。


當然,更高級的就是以作物為主線,做作物的全程解決方案,這方面的案例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最後大娃想說:醫生看病的時候收取問診費,賣藥的時候再收取藥費,這樣其實比經銷商光賣藥賺錢還多呢,現在一些以作物主線的經銷商這兩年做的很好,賺的比以前多的多就是這個原因。如果農資經銷商不轉變觀念,不把自己定位為醫生,思想還停留在上個時代,其實就跟上文的孫玉亭差不多,

放著眼前香噴噴的油餅不吃,偏吃以前剩下的屎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