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因斯坦最初那麼支持量子力學,最後卻反對量子力學了呢?

時間史


愛因斯坦對於量子力學的態度一直沒有變,只是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發展到後期幾乎變成的玄學,他認為波爾、海登堡等人提出的哥本哈根式量子力學釋義是不完備的,只是接近真理而已,還不是真理。

愛因斯坦雖然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但其實愛因斯坦等人對於量子力學的認識仍舊侷限於經典的物理學。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他認為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份能量的大小和波長有關,自此產生了光量子概念,愛因斯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併成為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初始的量子力學僅僅限於對於某些物理量的量子化,即微觀世界,很多物理量不再是連續的,而是有固定取值可以量化的。比如能量、軌道、磁距等等。


雖然量子化的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不太一樣,但基本還可以理解和接受。而自從薛定諤提出薛定諤方程,並被哥本哈根派科學家釋義為概率波之後,量子力學變得“玄學”了起來:量子不在像宏觀世界那樣有固定的軌跡,量子的運動變得隨機和不確定,我們僅僅能夠用概率函數來統計它們在各處出現的規律,甚至海森堡直接提出來我們不能夠同時確定一個量子的兩個共軛物理量,這些讓量子世界充滿了不可預測、不可計算性,就像上帝在擲骰子決定世界運行一樣。



愛因斯坦顯然不太喜歡這樣的量子理論,因此他認為現有的量子理論是不完善的。只是接近了量子運動的真實狀況而已,一定還有更為準確的量子理論隱藏在背後,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為此愛因斯坦提出了EPR佯謬,他的盟友薛定諤提出來薛定諤的貓,以此來證明量子力學存在固有矛盾,還有瑕疵。只不過後來EPR佯謬被髮展成為量子糾纏,愛因斯坦和薛定諤的質疑都被證明並不成立。


科學探秘頻道


科學觀點,論據就不多說了,自然有大牛回答。

個人覺得雖然愛因斯坦是科學巨匠,打造了牛頓經典力學後的相對論世界。但他仍然屬於一個相對保守的科學家,難以接受量子力學中光怪陸離的現像。

實際上初次接觸量子力學的人應該都有同樣的感覺,就是量子幾乎違反我們日常生活中大部份的物理基礎,需要時間去接受。

這因為量子力學的公式是繁複的,是由現像推導出來的,沒有現實意義的。若是硬要解釋,就出現塌縮,機率雲,多重宇宙,觀察者效應這些古怪的現像。

但是到了愛因斯坦這裡,這些是他最不能接受的地方。他認為真理是簡潔,優美的,就如同e=mc2一樣。所以他選擇了不接受,想憑自己能力推翻量子力學,找回他的經典的,優美的常規宇宙,因此他說出了上帝不擲骰子這句話。可惜的是,他的幾次思想實驗都未能成功推翻量子力學,反而打響了量子力學的名聲。

如果愛因斯坦活得足夠長壽,到了現在,估計也不得不接受量子力學支配了微觀世界的現實吧...



二戰精英


題主你好。愛因斯坦反對的是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一系列解釋。從今天來看,愛因斯坦的反對具有很深遠的意義。2013年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電弱統一之父溫伯格先生有一個很有指導意義的報告,報告中他指出了量子力學的種種問題。其中就包含了對玻爾等哥本哈根學派的批評。玻爾在今天看來,和民科沒有太大區別。他本人多次反對能量守恆定律,也多次被打臉——甚至他的合作者(斯萊特)多年以後直言不諱說玻爾給他的學術生涯帶來了噩夢!

讓我們來重溫一下溫伯格對量子力學的評價:

"我發現我對量子力學不像從前那麼滿意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無視對於它的批評"。

在這裡,我明確表示我是贊成溫伯格的觀點的!因此,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批評不是想一些量子力學家所說的那樣毫無意義,恰恰相反,我們現在要重視愛因斯坦當年的批評。換句話,題主的問題之關鍵在於,愛因斯坦到底發現了量子力學的不好的地方呢?

愛因斯坦其實是發現了"量子力學引入概率"並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注意,愛因斯坦的這一發現依然是我們現在批評量子力學的切入口。

愛因斯坦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但是這不代表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的手段或者途徑是有多麼高明。愛因斯坦感覺到量子力學有問題,但是卻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反對它。於是愛因斯坦前後以"不確定性關係""量子糾纏"為突破口去證明量子力學的不自洽性。其實,愛因斯坦找的這些突破口都不能說明量子力學的不自洽性,反而它們被實驗證明是確實存在的。相比之下,溫伯格提出的一些的思路更加適合用來批評量子力學。比如說如何解釋概率的出現,玻爾所說的"那堵牆"到底在哪,引入意識是否意味著否定了量子力學的普適性進而擴大了量子力學的侷限性。這些問題對量子力學衝擊十分巨大的,因為量子力學對這些問題的解釋都存在無法自圓其說的情況。

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的詮釋,其實也恰恰說明愛因斯坦的目光超越普通人。今天一些物理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會迎來第二次革命——這次革命很有可能會對量子力學的正統詮釋產生根本性顛覆。所以,我認為讓我們把玻爾這種民科式的想法丟掉,重頭去思考量子力學的詮釋,或者發展更加合理的量子力學體系——這一切究竟如何,我們只能交給時間去解決吧!


科學聯盟


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並因此獲得諾獎。

證明能量如同粒子,存在最小單位,並非連續,愛因斯坦稱之為“光子”。

對應電子躍遷,光譜不連續現象。

二、玻爾哥本哈根學派。

為解釋電子躍遷,光譜不連續現象,玻爾對原子結構提出理論解釋,即“(能)量子理論”。

(“量子”屬於翻譯錯誤,表意不清,歧義大,容易誤解,準備叫法應該是“能量子”。)

代表為:電子軌道假說、薛定諤方程。

愛因斯坦不能認同玻爾對原子結構解釋,因為僅根據現有掌握的證據,尚不能作為量子理論正確的鐵證。

而且更多情況無法解釋,過於牽強,不夠完美,只能作為“理論”或者“猜想”。

這也是目前科學界,量子“理論”(theory)不能上升為“定理”(law)的原因。


用戶67724358697


量子力學的精髓——對於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只有進行一定的觀測,才能確定其真實狀態,否則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不過愛因斯坦並沒有為薛定諤貓買賬,他認為這一理論屬於唯象理論,並不是宇宙的真理。他提出,上帝不會擲骰子。也就是說,在他的理論世界中是不存在疊加現象的。不過,在這裡,我可以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世界是錯的,用可觀測實物來確定。

要想知道我們這個宇宙中除了平滑態時空外,是否允許其它方式的矛盾時空(疊加態時空)存在?

矛盾時空就是一種永生能量場,其實用"永動機"來形容大家會更好理解。

當然,在現實世界裡,人類在目前的宇宙中,要創造出永動機或矛盾時空幾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網友可能不知道什麼叫矛盾時空,沒有關係,我帶大家循環漸進。薛定鄂的兩隻貓。兩隻貓的故事簡單易懂。

在這裡,我用實物可以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世界是錯的,否定愛因斯坦——必須用可觀測實物,確定其真實性。疊加狀態在他的理論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但是,下面實物圖的體現意義是什麼?

我們的宇宙時空的形狀經過世界科學界觀測結果是平滑態(波紋態)。而不是泡沫態(球粒態)。 而我恰恰掌握了一顆具有不同宇宙的具有時空疊加能量的黑矮星真身。下面第二圖和第五圖是同一觀測標的物的同一部位細節,黃圈和藍圈就顯示出了平滑態和泡粒態完全不同的兩個宇宙時空形狀。實際上這兩個不同時空形狀標的物是疊加在一起的,這就是時空疊加,但是用人的眼晴每次只能看到其中的一種時空形態,這,大家可以一目瞭然。

這是一種矛盾時空實物,也是目前人類唯一可觀測到的時空疊加態實物。它同時證明了老愛的理論世界錯了。(注意2圖和5圖是同一部位)。

在給大家分享我的實物後同時感謝大家的欣賞。








創始元靈星光有約


在這裡要欽佩波爾的不迷信,堅持真理的偉大精神。當時愛因斯坦已經太權威了。如果沒有波爾的堅持,量子力學也許完蛋了。據說波爾家的族徽掛的是陰陽魚。說明他是站在辯證邏輯的高度與站在形式邏輯的愛氏進行辯論。當然歷史證明量子力學是站住腳了。應該說量子力學更接近自然世界的本來面目和本質。歷史將證明,量子力學影響將比相對論更深刻更更久遠。不要因為迷信而把大腦壓迫了。不能深度思考了。


張大夫27582131


愛因斯坦是第一個意識到普朗克關於量子的發現將要改寫整個物理學的物理學家。為了證明他的觀點,在1905年,他提出光的行為有時像粒子,他稱這些粒子為“光量子”,現在這個詞被稱為光子。但是當時的觀點認為光是一種電磁波。這個假說導致了光同時具有粒子和波的特性。玻爾一直是光量子假說的最堅定的反對者之一。然而,到了1920年之後,情況180度逆轉,愛因斯坦開始反對量子力學,波爾卻成了量子力學的支柱。為什麼?我思考很久,終於得出以下結論:如果希望實現曲速航行,那麼必然要用到愛因斯坦生前一直研究的統一場論,即將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因為只有引力可以翹曲時空,電磁力比引力強大萬億倍,而且是人類目前唯一可以直接產生的力。統一它們,然後讓電磁力取代引力翹曲時空,就可以實現星際旅行。我看過愛因斯坦的解釋,可是在量子力學上是矛盾的。相對論很明顯是讓人類超越時空的理論,而量子力學對互聯網和計算機起了大作用。懂了嗎?愛因斯坦實際上是為了讓人類不走入偏門才反對量子力學的!而且,我懷疑,量子力學本身就是一個陰謀。外星人或者某種未知的力量


歡歡魚1981


答: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


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比如不確定性原理、波函數坍縮原理就是根本哈根詮釋的基本原理,現在根本哈根詮釋已經成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我們一般談量子力學,都默認指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


愛因斯坦和波爾之間對量子力學的爭論,是上世紀最著名的學術爭論,愛因斯坦非常反對根本哈根詮釋中,那些模稜兩可的解釋,比如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的內秉屬性,波函數坍縮只告訴你塌縮結果,不能描述坍縮過程和坍縮原因。

就好比你扔一個骰子,量子力學告訴你有6種結果,每種結果出現的概率是1/6,但是你卻不能瞭解扔出骰子到骰子選擇一個結果的過程。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你就能知道骰子在空中翻了多少圈,移動了多少距離,整個過程遵循牛頓力學,本質上你知道骰子扔出時的一切數據,就能預言骰子最終的點數。


但是在量子力學根本哈根詮釋中,是完全禁止你知道過程的,愛因斯坦正是無法接受這點,所以他非常反對哥本哈根解釋,並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

愛因斯坦認為,根本哈根詮釋是不完備的,之所以量子看起來是隨機的,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掌握其中的未知變量,就好比擲骰子中不知道骰子拋出去時的參數,一旦我們掌握了這些變量,那麼量子就不再是隨機的了。


基於這個思想,愛因斯坦試圖一個新的量子力學理論,現在叫做“隱變量詮釋”,其實就是量子力學的另外一種解釋,後來無漏洞貝爾實驗證明貝爾不等式不成立,實驗徹底否定了隱變量詮釋。

也就是說,目前的量子力學奉根本哈根詮釋為正統,愛因斯坦的隱變量詮釋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的觀點上站錯了隊,但並不妨礙他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愛因斯坦關於量子力學的態度一直沒有變,愛因斯坦依然是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愛因斯坦只是一直反對根本哈根拍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

剛跨入二十世紀之初開爾文曾在一場演講上做了一番演講:在經典物理學的藍天上依然有著兩朵小烏雲讓大多數科學家感到不安,第一朵就是邁克爾-莫雷實驗不但沒有證明以太的存在,反而證明了以太不存在。第二朵烏雲是黑體輻射的實驗結果和理論上的不一致。

最終第一朵烏雲發展出了相對論,第二朵烏雲發展出了量子力學。這兩理論是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由愛因斯坦獨自創立,量子力學最初由普朗克在1900提出輻射量子假說用以解釋黑體輻射。1905年被稱為物理學的奇蹟年,在這一年裡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5篇論文,其中的兩篇大家應該很熟悉。其一是狹義相對論的確立,其二就是光電效應。愛因斯坦曾因光電效應獲得了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是愛因斯坦獲得的唯一諾貝爾物理科學獎。

哥本哈根派對量子力學的詮釋和愛因斯坦的反擊

這就要從神奇的雙縫干涉實驗說起了,簡單的說就是光子同時通過左縫隙和右縫隙形成干涉條紋,但是當人為去觀測的時候光子就像有意識一樣,干涉條紋就消失了。愛因斯坦的世界觀是可以總結成三個詞:因果論、定域性和實在性。而哥本哈根派提出的測不準原理打破了實在性和因果論,愛因斯坦戲稱為這種解釋為:上帝難道還擲骰子嗎?對於哥本哈根派提出的這種量子的“既A又B的性質”,愛因斯坦曾和薛定諤私下交流探討,最後由薛定諤提出了“薛定諤的貓”思維實驗,用以嘲諷根本哈根派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記住薛定諤對於量子力學也是支持,並且有很大貢獻的。

後來在1935年愛因斯坦聯合了另外兩位物理學家在美國第47期《物理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備的嗎?》,這篇論文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思維實驗,以三位作者名字首字母命名-EPR實驗。大體上就是量子糾纏的雛形,愛因斯坦把量子糾纏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如果這個也成立那就意味著愛因斯坦把堅持的最後一塊陣地-定域性,也丟失了。最後的結果大家都非常清楚:EPR實驗也變成了EPR仰謬。

愛因斯坦與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派的論戰,最終愛因斯坦失敗了。但是正是這種不斷地爭論與討論中科學才能發展進步,這才是最重要的。



科學黑洞


因為愛因斯坦認為任何事物都應該遵循既定的宇宙規律,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就是上帝不會投骰子。在宏觀層面上來說這的確是已知事實,但是微觀實驗中發現一個光子或者說一個微小單位的能量既可以以粒子的形態表現,也可以以波的形式表現,這就是波粒二相性。那麼人們就好奇了具體什麼情況下光子會表現為波,什麼時候是粒子?但是通過研究,人們發現通過現有知識人類並不能找出具體的解釋,只能得到一個概率性的分佈,一個比較經典的比喻就是薛定諤的貓。但是宏觀上我們知道一個物體最後會以一個確定的形態固定下來,那麼微觀狀態到宏觀狀態的映射必然是有確定的規律的。但是人類至今為止並沒能發現這個規律,這也是為什麼 愛因斯坦並不支持現有的微觀學說,因為現有的微觀學說並不完全自洽,現有的微觀學說是基於對已知情況下事實的觀察得出的結論。但是人類對宇宙的瞭解是有限的,我們並不能肯定我們的觀察結果在數學中是合理的,很可能其中有我們不瞭解的變量影響了結論,我們對微觀的理解很可能就如亞里士多德對力學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