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北京建院臨危受命,堅決承擔起北京市6家醫院共10個防疫應急工程項目的設計工作,迅速組建一支醫療建築設計經驗豐富的團隊,奔赴戰“疫”工程一線,投入293名設計力量,提供圖紙2100餘張。北京建院“突擊隊”在防疫應急工程一線奮勇衝鋒、全力以赴,用過硬的設計能力扛起國企責任,迸發出共同戰“疫”的磅礴力量。

使命召喚,突擊隊“逆行”而上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接到小湯山醫院等多個防疫應急工程的改造設計任務後,北京建院即刻發佈動員令,火速調遣精兵強將。

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全勝和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宇親自指揮改造設計,副總經理鄭琪任現場總指揮,第五建築設計院副院長南在國任醫療建築設計總負責人,院總們掛帥為項目出謀劃策、保駕護航。北京建院醫療建築研究中心統籌,五院、八院、二檢所、二院、四院、建築與工程諮詢院、十院等部門和單位共同組成突擊隊,第一時間投入戰“疫”。

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北京建院防疫工程項目動員會

臨危受命,迫在眉睫。突擊隊成員取消了原本的春節計劃,放棄與家人團聚,集結衝鋒,“逆行”而上。

接到電話,副院長南在國停止了休假,連夜從哈爾濱老家返回北京。他不僅帶領五院團隊日夜奮戰,按期圓滿完成任務,還承擔了本次所有防疫醫院改造任務的技術總指導,服從大局,不計個人得失。健康所副所長周丹退掉了休假的機票,參加調度會議、領取設計任務、赴現場踏勘、帶隊完成兩輪方案設計彙報,又帶領全專業完成施工圖設計,配合現場施工,後期還承擔了第六醫院的改造方案設計和彙報工作。

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駐紮一線的員工連夜開展工程設計工作

在他們的引領下,建築師崔建剛、王碩志、秦超、邰楠、王洪東、段華楠等都是接到通知後馬上投入戰鬥,有的骨幹人員72小時不眠不休,3天時間完成160餘張圖紙,在確保工程進度的同時,彰顯了深厚的技術積澱和忘我的擔當精神。

春節假期,當多數人與家人享受歡聚時光時,他們在小湯山醫院現場踏勘,顧不上吃飯,討論方案直到深夜;半夜裡孩子哭鬧著找媽媽,她只能讓孩子躺在臂彎,守在電腦前繼續畫圖,因為時間不等人、疫情不等人……突擊隊員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他們是最平凡的工作者,也是最可敬的逆行人!

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北京建院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設計師

越是複雜的項目越需要強有力的主心骨。在小湯山項目工程現場,總指揮鄭琪就是大家心裡的“定海神針”。每日現場指揮,他遇事忙而不亂,嚴謹細緻,保障60多人的團隊高效運轉。小湯山項目濃縮了北京建院的核心力量。

任務緊急,3天“搶”繪設計圖

疫情嚴峻,時間是最大的難題。從臘月二十九接到任務,到正月初三拿出首批圖紙,小湯山項目組與疫情賽跑,僅用3天時間,“搶”繪出160餘張設計圖。

在小湯山項目工程現場,3層的集裝箱建築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能夠滿足所有床位的需求。包括食堂、換熱站、汙水處理站、洗消間等在內的附屬設施,將為醫院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B區康復中心改建項目已基本完成,將提供先進的負壓隔離病房。

新建項目採用的裝配式建築建造便捷,外觀卻是冷冰冰的灰白色。為了讓醫患人員在抗擊疫情的巨大壓力下獲得精神上的疏解,注入春的希望,設計團隊提出用色彩和圖形裝飾的思路。從紅到藍不斷變化的配色,從泉水、植物抽象而來的圖形,表達美好、傳遞能量、溫暖感動。

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一線設計人員現場踏勘

貼心的設計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在醫護人員的休息區設置天井加開可開啟外窗,在自然通風需求的同時,滿足了消防自然排煙的要求,同時最大限度減少醫護感染的可能性。

能用如此短的時間完成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設計任務,北京建院主要依靠多年來在大量的醫療建築設計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

在小湯山醫院改造工程設計前期,項目組精心設計策劃,梳理設計需求、項目定位,確定設計標準和任務書;在設計過程中,協同各相關的專業、專項技術顧問、施工工藝和施工進行二次深化設計;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強大的項目管理能力,指導數千名施工方、分包方、建築和醫療專業的材料、產品等工作人員,快速、有序、高質量按圖施工。

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設計總監陳彬磊與結構專業現場查看

時間緊、任務重,但設計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為了嚴控質量,每個項目至少做兩到三個方案,多輪比選形成彙報材料,再由公司專業院總內部審核,確保醫療流線安全、結構安全、消防安全達到標準。經過北京市規自委、醫管中心院感專家、消防專家、院方等多部門聯合審查,得到一致認可。

在北京市規自委、住建委、衛健委、國資委等相關部門的領導、醫療專家的支持以及北京建工集團和城建集團的密切配合下,北京建院最終用30天時間完成8.37萬平方米設計,交出建築、結構、設備、電氣、景觀、裝飾、總圖總計1415張設計圖,確保工程全速推進。

行業責任,引領醫療建築設計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主要三甲醫院,到20世紀初的北京兒童醫院門診樓、北京友誼醫院門診樓、空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新樓,再到近些年來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海軍總醫院醫療樓、阜外醫院新建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新院區)、宣武醫院雄安分院等。北京建院完成了大量的醫療建築作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整個醫療建築行業樹立標杆。

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以小湯山項目為例,雖然是臨建醫院,但設計師們為中長期使用作出充分考慮,向正式醫院的高標準無限趨近。減少病毒傳染途徑是設計的重點,空調冷凝水、實驗室排水、垃圾處理等排水都進行預處理再排入汙水管網,汙水處理採用二級生化+深度處理的MBR工藝,充分達到傳染病醫院排水標準。雨水系統有組織收集再排入市政雨水系統,避免回滲汙染環境。

目前,北京建院醫療建築研究中心已經啟動應急工程交付後的運維保障、疫後統籌使用的專項研究,以及疫後北京市醫療建築整體防疫設計研究。針對健康城市、健康社區、健康建築以及智慧醫院的研究工作也正在開展。就在本月,作為內部指導性文件的《應急救治新建臨時與改造醫療設施工程設計導則》(試行)也已編制完成。1.3萬字的導則文本從建築、結構、給排水設計等多個方面著眼,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併為疫後醫療設施改造提升的設計提供技術支持。

北京建院組建醫療建築設計研究中心,承接6家醫院應急工程項目

在此次疫情期間,除了小湯山醫院的改擴建項目,北京建院還承擔了地壇醫院、佑安醫院、東城區第六醫院、兒研所、天壇醫院的新建或改造工程設計任務,共6家醫院10個防疫應急工程項目。

“比起以前設計地標建築時的榮譽感,這次更像是在打仗,更多的是責任感。整個項目組充滿正能量,在平凡的工作中,活得像個英雄。”這是參與應急工程的設計師發自肺腑地感慨。在疫情面前,北京建院上下同心,譜寫了一曲共克時艱的戰“疫”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