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壽的王朝有哪些?都是怎樣的?

洪浩仁慈


周朝

一、君王和大臣都是人精

周朝的第一任國君是姬發,他不但能夠任用良臣,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嚴格,而且他在政務方面的作風一向是謹慎的,他滅商以後,沒有急著享受自己的成果,反而急著總結商滅亡的原因,而且他懂得如何讓百姓成為他的助力,這讓不少人都願意擁戴他。

而當初輔佐姬發的軍師可是姜子牙,要知道不少學說的創造和興起大都是源自於姜子牙,而他一直推崇的就是以賢德選官,這樣的思想已經被周朝歷代君主所貫徹,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那時候的人是以禮樂制度為尊的。

第一代君主和大臣都這麼賣力,何況是其他君主呢?姬發因為在政期間為國事操勞,所以沒過多久就去世了。這個時候是周成王登基,但實際上卻是周公旦處理國事,倒不是他想要自己篡位,而是周成王的年齡太小,根本沒辦法處理國事。而周公旦在政期間不但繼續延續之前的禮樂制度,甚至還完善了不少的制度,甚至當時的國家更加昌盛了。不過最後周公旦見周成王的年齡已經可以處理政事了,便主動讓位,還在他的身邊繼續輔佐。

這樣的事恐怕也就只能發生在周朝了,畢竟這個時候道德大於一切,而這種模式也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畢竟法律再健全,還不如人本身的道德素質高好。

而周朝在任用大臣的時候往往最先考慮品質方面,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周朝的賢臣可以說是很多的,甚至歷史上不少有名的能臣就是在這個朝代生活的,畢竟在周朝這種環境下的確能夠孕育不少的高素質人才。

二、君主更加註重品德

周朝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對“孝”字的貫徹程度,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一點其實在君主身上就已經能看出來了。

姬發能夠成為皇帝還真不是自己搶來的,而是家人禮讓的!當時太王其實是有三個兒子的,分別是泰伯,仲雍,王季。這個時候的太王其實已經在物色下一代君主了,但是他一直沒有決定到底傳位給誰,然而這三個兒子也沒有爭搶,反而十分和氣。

後來王季生了姬昌,太王可是對這個孫子很喜歡,這個時候泰伯心中就瞭然了,所以他藉著上山採藥為由,帶著自己的弟弟一起離開不曾回家,而他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是不捨得自己的父親為難。這樣的行為可能放在現在來看,我們是難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難看出來在當時的道德觀念其實是很深入人心的。

而姬昌成為君主以後,就算政務再忙,他都能一天三次來拜見自己的父親,和他聊一聊天,甚至就連父親吃飯吃的少了,他都會擔心是不是父親身體出了狀況?而後來姬發也繼承了姬昌的品質,在姬昌生病的時候,甚至連著十幾天都沒有換衣服,只是在姬昌身邊照顧到他病癒。

君主是一個國家的領導者,所有的百姓都是要根據他的命令行事的。因此君主都能把“孝”字實行到極致,那麼把這一切看到眼裡的百姓自然會更加敬畏,甚至會把這種觀念植根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樣的現象減少了不少的社會摩擦,可以說周朝把上行下效這個成語完美的詮釋出來。

三、國家形成過程的影響

在起初的時候周朝只不過是一個部落,人也不怎麼多,再加上不斷被人迫害,所以只能不斷地遷徙,後來一直到了渭河流域才逐漸定居。而這裡的環境優渥,種植條件也不錯,所以很快就先周就在這裡成型了。

當時的人比較迷信,所以他們認為天上是有神明的存在的,因此他們對自然現象極為敬畏。甚至在後來君主在做事的時候都會先算上一卦,占卜一下吉凶。因此後來的君權神授其實在這個時候已經有了雛形,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的確為君權奠定了基礎,也能夠更好的管理國家。

而後來周朝本族的百姓其實不怎麼多,所以他們不斷地收納別的部落的人群來壯大自己的勢力。因此後來姜子牙在政治方面也吸收了別的部落的習俗,但在總體趨勢上還是選擇一些賢良的人做官,而這樣也的確促進百姓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形成一種良性競爭。

禮樂制度可以說是周朝能延續這麼長時間的重要武器。因為在當時其實很多人都對律法的概念很模糊,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的哪些事是違法的,因此當時的統治者直接在原有的風俗習慣上發展或者改造一下再在百姓中推行。這種做法不但能夠很快實行下去,也能夠減少不少社會摩擦,也能夠鞏固貴族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不少的人都覺得禮讓是一種很高尚的行為。

四、農業的發展讓百姓滿足於現狀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的時候農民是一個光榮的職業,雖然收入不如商人高,但是地位卻不低。因為那個時候糧食對國家的重要性難以用文字形容,再加上君主本身就不斷地在農業上費心,因此我們不難看出不少君主在處理國家的政務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先從土地上動手的。畢竟百姓靠田地存活,一旦田地的分配方式上有了問題,那君主就會被反對。

在周朝的時候鐵具已經開始使用了,這可以說大大增加了當時的種田效率,這對於君主和農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也正是因為農具的升級讓不少地農民執著於開荒,哪裡還顧得上在別的地方分心呢?

而且當時的農作物產量增加了不少,甚至種田也逐漸有了施肥的概念,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且當時交賦稅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拿糧食說話,因此產量自然很重要。現在產量隨著農具的升級而增加,不少的農民都嚐到了甜頭,所以自然會繼續跟著國家的指揮走。因此農業的興起必定會促進當時君主的政策會更好地實施。

五、周朝能夠吸收不同的文化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實行了吸收別國優秀文化的政策,但實際上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苗頭了。因為在周朝建國之處,百姓的構成大部分是商人,既然是商人那就少不了到處跑。這個時候商人就會成為引進新鮮事物的介質,這無異於在無形之中促進了國家的發展。

再加上週朝的本地人不多,很多人都是外族人,君主為了能讓外族人更好的在自己的底盤生活,所以吸收了不少外族人的文化。當時周朝的一些作風上其實有遊牧的特點,也受到了羌人的影響。

文化在融合之處自然是有摩擦的,但是君主為了減少摩擦可謂是用了不少的心思。他們先是按照人口的聚集情況大致劃分了管轄範圍,然後在每個地方都設置了駐防點,而這些點在後來都成為了諸侯國。但是這些諸侯國的人口構成卻大不相同,不但有商人發展的地方,也有外族人發展的地方。而當時的君主對於外族文化採取的是尊敬以及合作的方式,這樣的思想的確在那個時代已經是極為先進的了。

六、國家對幼子的道德培養

大家都知道優秀的文化是需要傳承下去的,君主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對幼子的教育十分看重。甚至在每個鄉里面都設立了學塾來傳授知識,孩子只要滿八歲就已經開始學習了。

周朝對禮樂一向重視,所以他們對孩子的教育要求自然是先從禮樂要求的。教學的主要內容都是道德方面的教育,就連儀容也有專門的課程!對孩子們從小的道德標準都這麼高,那麼成人之後自然不用擔心他們的品行,這也是為什麼周朝靠禮樂制度就能夠解決大部分的矛盾。

君主的決策,大臣的意見以及百姓的配合少了哪一樣都無法讓一個國家繼續運行下去,而周朝則是把三者的關係合理安排,甚至從人的思想上下手,這樣的決策實在是太明智了。而周朝的禮樂制度也證明了百姓道德素質的重要性,甚至現在我們的社會也在追求當時的高尚品德,畢竟只要大家的素質都高了,國家才容易治理。


玉潤萬古


我是金風,點擊右上角關注,歡迎評論!

時間長一點的王朝,超過500年的就兩個,商朝和周朝,商朝500多年,周朝700多年,其它就沒有哪一個朝代超過500年!


金風C玉露一相逢


周朝,漢朝


不三不四的二


歷代王朝,從夏朝算起,過百年的,夏商周,其中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周幽王被殺後,西周滅國,這個時候,周天子就是個擺設了,各個諸侯國擁有實權,周天子控制不了國家了,因為他鉗制各個諸侯國的倚仗——軍隊,被西周的一個王——周宣王打光了,這才是西周滅亡的關鍵。


光述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朝代是從夏朝開始的。夏商周稱為三代時期。夏朝(公元前2070年一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第一個世襲朝代,歷十四代,十七後,享國471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歷十七世,三十一王,國祚五百餘年。商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二個王朝,也是同一時期有文字記載的王朝。周朝(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256年)歷三十二代三十七年,享國七百九十一年,也有一種說法周朝有八百六十八年,無疑是古代最長壽的王朝。


周朝能夠享國八百年,得益於周初實行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商代管理制度比較鬆散,各地諸侯有較大的獨立性,有時候並不一定聽從中央調遣。周朝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庶子分封到各地建立小宗,保證權力過渡時的穩定性。

周初實行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先賢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周初主要封國有七十一個,姬姓國家有五十三個。各諸侯國服從天子命令,守衛疆土,跟隨周王做戰,交納貢賦,定期述職等,增加了周王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整個周朝權力架構象一座金字塔,另外,周朝在東方興建第二都城洛邑,監視東方諸國。犬戎攻入鎬京後,周平王仍然可以發號施令發揮自已的影響力。春秋戰國以後,各諸侯國同周王室血緣關糸已經很遠了,但周天子通過一套禮法制度,在形式上仍有號召力。


各個諸侯國仍把周天子做老大,齊桓公經過改革,是最富裕的諸侯國,仍主張"尊王攘夷”政策,維護周王權威。不管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開始的時候,各種會盟,周天子派代表參加,周王認可才能成為合法議程。周公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有著長遠的戰略眼光。他制訂的一整套制度,保證了周朝長治久安,壽八百年。後世朝代,能維持個三四百年頂天了,除了國家制度外,還和土地與人口矛盾有關糸。





關東俠客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大一統王朝是唐朝,公元618年隋朝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公元907年朱溫接受唐哀帝禪位,即皇帝位,唐朝滅亡,唐朝在世289年。

  強點一:記載當中最為龐大的宮殿群

  在這一朝代的歷史上面,聳立的宮殿的規模是極為龐大的。但是在漫長的時間中被毀壞了,但就算是通過文字的記載也能感受到那種立於天地間的氣魄。當時的大明宮是幾倍於現在最大的宮殿,無論是凡爾賽又或是故宮在這座宮殿的面前都還是稍顯稚嫩了一些。正如她的氣度一般,她的對手從來都是最為頂尖的。但從結果看來最終勝利還是唐。

  強點二:西城的碑文

  來來往往的人總是要經過城門的。而再往西的道路上面是絕對會過西城門關的,而在門的附近便有一個碑文。內容是“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這個路程也是有著很獨特含義的,示意戎人不為萬里之行,也就是告訴各位西域商人,不要擔心,這裡到大唐的西域僅僅只有990裡的路途,並不是很遙遠。這一股氣度便是遠遠的勝於當時的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群體,這遙遠的路程彷佛在他們心中也能觸手可及一般。大有天涯海角若我要去便也無事可擋。

 強點三 :餘威震懾之下百年不敢妄動的草原

  在過去的朝代當中,被遊牧民族騷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遊牧民族在遇到唐朝了之後,卻異常的安分。直到了唐朝徹底內耗滅亡了之後,回過神的遊牧才發現自己被震懾了百年有餘。但這卻異常的合乎情理,因為在之前功績表上面密密麻麻躺著的全是遊牧族的屍體。從記載的史料來看,就像是整個遊牧群體頭上懸著一把利劍整整兩百餘年。這些事情又豈是現在的國家所能夠達成的。

唐朝強盛的原因:1、政治方面:唐朝諸多皇帝選賢與能,知人善用,且科舉制為唐朝的穩定奠定了基礎。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提倡科舉取士、武則天首創電殿試,皇帝親自監考。唐朝很重視科舉考試,那些考中進士出身的會覺得很榮幸,通過參加科舉改變了自己命運。朝為田舍郎,暮穿朝堂衣,那麼這些人也就死心塌地為朝廷效力。能夠很好維護朝廷的江山穩固。

2、地理方面: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3、文化方面:科技文化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增強了唐朝的軟實力。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 ,在詩、書、畫各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兼容幷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跪射俑


答,應該是《夏朝》據傳說夏朝時期人犯了罪,是劃地為牢。那個時期人本份,而文明,夜不關門,無盜。姓夏的座江山座得不願座。後來又屬漢朝,西漢2OO多年,東漢2OO多年,合計座了4OO多年。在後來就屬宋朝,北宗,南宋,4OO多年。清朝也有4OO年曆史。大概是這樣。精準得問歷史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