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大概從10年前開始接觸公益,最早期的形式其實很簡單:聽說哪裡成立了新的志願者團隊,有時間就參與,沒時間就捐款;聽說社區裡面誰家特別困難,就上門送一些米麵油;聽說哪裡成立了動物保護組織,也會第一時間送上寵物糧食、藥物等物資......

自己做公益,時間一長,總會產生一些困惑:那些曾經接受過援助的困難戶,往往要一直靠援助活下去;我們曾捐款、捐物的動物保護組織,很少有能堅持一年以上不倒下的。簡單歸納:擅做"救火隊長",缺少"長遠計劃"。

公益之行 先從"雪中送炭"開始

為了搞明白這個事情,後面開始參與一些更大規模、更有組織的公益活動。我很清楚,這樣的問題絕對不是我一個人有遇到過,所以會有意識的從其他人身上找答案。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跟著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援陝、援藏。這是個很有趣大家庭,你能看到很多明星參與進來,但並沒有所謂的"明星架子"。跟著韓紅一起吸氧,一起哭;跟著張一山一起登記幫扶名錄;也會跟著陳曉一起搬箱子。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當然也是因為這樣一個機會開始接觸到"企業公益"。那時候並不懂太多,以為這些明星太有影響力了,往往一個電話就能調來十幾臺SUV,一封郵件就能換來無數救援物資。回頭來看,當時的想法太傻。企業做公益,終究是對事不對人。只可惜,後來我花了好長時間才想明白這個道理。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那個時候還沒有"扶貧"這個概念,當你走進陝西大山的貧困家庭,走進西藏腹地看著缺少藥物救助藏民,前面提到的救援物資,或許便是支持這些人繼續活下去希望。在那種情況下"雪中送炭"或是"授人以魚"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從"雪中炭"到"吉時雨",精準幫扶更"授人以漁"

近些年來,"精準幫扶"成了主旋律。而我則繼續跟隨大部隊,尋找我心中的答案。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不再標榜自己救助了多少人,不再將公益作為一種"人生成績",想通了這一點,開始越來越接近心中的答案。

有了之前跟韓紅援藏、援陝的經歷,這些年來參與了很多由吉利主導的公益活動。很多人只看到吉利在商業層面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績,比如收購沃爾沃,控股奔馳,成立新品牌,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第一。但鮮有人知道,吉利在公益事業方面做出的努力。今天我會花一些時間來說這個事情,講一講吉利這場"吉時雨"。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我經常會跟人講"小曲"(化名)的例子,原本是河北張家口的貧困戶,老人受傷在家養病,全家人沒有任何收入。在"吉時雨"的幫助下,小曲有機會去到懷安縣職教中心上學,在從"吉利成才班畢業後"最終進入吉利集團工作。現在的小曲已經是吉利的一名優秀員工,不止在崗位上創造價值,自己也在跟隨吉利做起了扶貧工作。

你看吧,何為"吉時雨"?它既解決得了燃眉之急,也能同時種下公益的種子,讓公益之光輪迴傳承。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有看過央視《築夢中國》的人一定記得這個小姑娘,因身患殘疾而被多家用人單位拒絕。"吉時雨"的出現,不僅讓她加工的福字節受到市場的認可,現在的她甚至已經可以帶領全村村民一起致富了。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在國家級貧困縣貴州省雷山縣,由於運輸障礙和經濟閉塞,當地的優質茶葉一直鮮為人知。而吉利"吉時雨"的到來,不僅幫助當地以茶為生的村民把茶葉銷售出去,還投入了2000萬元支持當地茶產業項目,與此同時,還協助茶產業項目與故宮聯名推出宮禧福茶,提高當地茶農收入,徹底改變以採茶為生經營模式,讓當地17個村莊1700多戶貧困戶真正脫貧致富。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雪中炭”與“吉時雨”,一個普通人的公益故事

OK,今天說了這麼多,一來記錄自己對於公益活動的思考,二來也想呼籲一下大家轉變傳統的公益理念——"既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似乎是一個正確的努力方向, "雪中炭"救人於當下,"吉時雨"扶人於長遠。那麼,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徹底消除貧困呢?希望今後在做公益的路上,也能尋找到新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