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第二十六期)


“ 理工男 ” 硬核助力“智援戰疫”

“ 小姐姐 ” 在線解答“有求必應”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康復隔離點,是武昌區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回家前的“最後一站”。在這裡,活躍著一批技術“理工男”和知心“小姐姐”,他們是來自武漢工控工業技術研究院的下沉黨員幹部。


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使命必達 下沉黨員投身戰疫一線


2月16日晚,武漢工控集團黨委接到前線防疫指揮部緊急任務,當即與武昌區指揮部對接需求,安排所屬工控研究院下沉支援武軟學院隔離點建設。工控研究院作為武漢工控集團下屬的國有高新技術企業和科研創新平臺,擁有著優秀的管理和研發團隊,接到任務當日,便火速集結了20餘名在漢青年黨員幹部,由企業負責人鍾收成親自帶隊,趕赴現場參與籌備。在詳細瞭解現場情況和現實需求之後,他們主動融入防疫工作大局,利用企業自身技術優勢助力武軟學院康復隔離點籌備建設。在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迅速組建了技術支持突擊隊和患者服務小分隊,“理工男”和“小姐姐”們兵分兩路,紛紛投身戰“疫”一線。


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科技加持 三大“硬核”武器助力戰 “ 疫


通過與前線指揮部和醫務人員對接需求,技術支持突擊隊直擊隔離點管理難點,找準切入點,迅速推出亙星智慧醫療系統、遠程視頻監控系統、移動測溫智能機器人三大戰“疫”利器。

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依託武軟學院學生宿舍樓原有監控設備,技術人員迅速搭設了遠程監控系統,利用 5G 技術幫助前線指揮部通過大屏遠程實時掌握醫療艙內情況,避免了近距離接觸。

亙星智慧醫療系統——技術團隊緊緊圍繞指揮部和醫護人員實際需求,迅速開發了集方艙床位管理、出入院登記、電子病歷、查房巡診、遠程診療等功能於一體的亙星智慧醫療系統,實現了病區病房使用情況可視化展現,節省了病患收治登記時間,完善了基礎病歷、治療病程信息化管理,開通了醫生遠程診斷、視頻診療功能。這一系統既為指揮部管理決策提供了及時高效的信息支持,幫助了一線醫護人員提高收治效率和醫療效能,同時也降低了人員近距離接觸和紙質文檔傳遞風險。

“小卒一號”移動測溫機器人——以工控研究院自助研發的智能安防機器人為基礎,技術人員定製開發了體溫監測功能,迅速改裝現有智能機器人產品,推出了移動測溫機器人“小卒一號”。依託“移動巡航+人臉識別+秒測體溫+智能報警”幾大功能, “小卒一號”進駐隔離點前線指揮部“執勤”,大範圍往復巡邏,主動篩查人群中的體溫異常者和未戴口罩的“漏網者”,助力防疫現場管理。


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遠程協作 分秒必爭連夜開發系統


從2月18日明確開發需求和方向開始,工控研究院就迅速集結了所屬亙星智能武大治專家團隊以及技術領域精兵強將,連夜啟動了亙星智慧醫療系統開發工作。遠在北京、河南等地的研發人員獲悉,紛紛主動請纓,遠程參與系統開發,全力支援武漢抗疫。依託強大的人工智能、大數據、軟件開發實力,這些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奮戰兩天三夜,開發出了“亙星方艙管家系統”和“電子病歷信息系統”,並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部署實施,終於趕在康復隔離點第一位患者入住前完成了系統上線。智慧醫療系統的及時推出,減少了人員近距離接觸風險,緩解了病患收治和管理壓力,受到了指揮部和醫護人員的充分認可和好評,工控研究院技術團隊“理工男”的稱號也在隔離治療點迅速走紅。

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按需定製 百次迭代優化系統功能


由於臨時搭建的方艙隔離治療點基礎條件有限,醫療設備和患者信息集成度低,而醫院原有龐大複雜的信息系統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直接移植使用,醫護人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手動記錄,信息也難以實現自動採集和實時傳輸。為有效助理一線戰“疫”,理工男們為他們量身定製開發了實用有效的功能。

他們每日奮戰到凌晨兩三點,日更新量少則三五次,多則數十次,系統推出至今已迭代更新上百次,亙星智慧醫療系統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隨著救治工作程序的逐步規範,結合指揮部和醫護人員的使用需求和反饋意見,在“亙星方艙管家系統”和電子病歷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又快速上線了實時巡檢記錄、治療用藥記錄、遠程診療等實用功能。隨著隔離點第一批治癒患者進入核酸檢測階段,智慧醫療系統也完成核酸檢測、CT 檢測提醒及報告查詢功能,及時提醒醫護人員近期待檢人員相關信息,有效避免了治癒患者檢測不及時或有遺漏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理工男們通過現場演示講解和製作電子版使用手冊等方式,讓醫護人員快速掌握基本操作,同時也不斷優化流程,簡化操作儘可能將客戶端打造成為即開即用的直觀便捷模式。醫護人員通過手機、pad 就能隨時隨地查看病患的基本信息、巡診記錄、體溫血氧、檢測結果、用藥情況等,再在對應模塊點上幾下就能當場完善記錄。智慧醫療系統的實用性、便捷性、直觀性有效減輕了醫護人員負擔,獲得了前線人員一致“點贊”。

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武漢工控集團黨委高度重視下沉支援工作,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法聖,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振多次帶隊到武軟學院隔離治療點慰問,親臨現場為工控研究院下沉隊員加油鼓勁,督促大家全力以赴做好防疫工作,同時還詳細查看智慧醫療系統、“小卒一號”移動測溫機器人的開發和運行情況,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指導意見和優化建議。

武軟學院隔離治療點的標準化和智能化建設引來了廣泛關注,各級領導、專家媒體等專程來到武軟學院隔離治療點了解日常運作和病患治療管理情況。其中,工控研究院開發的“亙星智慧醫療系統”獲得中央指導組、國家衛建委領導,中國工程院仝小林院士和董家鴻院士,國家疾控中心專家,以及市、區各級領導專家的高度重視和一致好評,他們充分肯定了該系統對方艙醫院和隔離治療點防疫工作的積極作用,並建議向全市各方艙醫院、隔離治療點、康復驛站推廣。

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轉戰支援 智慧醫療系統進駐湖大


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進入關鍵時期,2 月 27 日晚武昌區防疫指揮部緊急要求工控研究院支援湖北大學康復驛站信息化建設。武漢工控集團和工控研究院領導迅速帶隊到湖大康復驛站承領任務、實地勘察,與指揮部商討實施方案。在硬件設施較為陳舊、物資較為缺乏的條件下,理工男們憑藉過硬的技術水平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兩天內就完成了智慧醫療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的搭建調試。

在詳細瞭解湖大康復驛站醫護人員實際需求後,他們又加班加點對系統進行了功能完善和流程優化,開展了系統使用培訓和答疑,切實把技術支持服務工作做精做實做細。系統上線後,他們又快速完善了基礎數據庫,病患信息錄入始終與收治速度保持一致,極大提高了康復驛站收治效率。


有求必應 患者 知心客服 暖心上線


不同的戰場,同樣的堅守。按照指揮部統一部署,工控研究院的患者服務小分隊主要工作任務是配合做好入艙患者服務工作,時刻關注、及時反饋患者的各類訴求,轉交相關人員協調解決。按照康復隔離點5個分艙情況,小分隊對應成立了5個小組,通過分艙建立微信群的方式,24小時全天候解答患者各類訴求,耐心安撫病患,做好心理疏導,緩解焦慮情緒,有效分擔了一線人員工作壓力。

武軟學院康復隔離點入駐了近七百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患者服務小分隊每日面對上萬條信息,其中需要及時回覆處理的問題達數千條。面對潮水般湧來的各種問題和訴求,小姐姐們沒有退縮,她們憑藉工作中積累的管理經驗和女性特有的細緻耐心,對問題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及時反饋前線指揮部,協調對接醫療、護理、安保、後勤組跟進落實,再將處理方案逐一反饋給病患,確保每一條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在工作最開始,每日工作量巨大,小姐姐們經常放棄輪休,主動要求加班,只求為更多患者解決問題。通過不斷總結經驗,對一些普遍性問題制定標準化解決方案和規範化處理流程,工作開展也變得順暢有序,病患的各類問題基本都能迅速有效解決。“線上客服”24小時耐心、貼心、細心的服務得到了越來越多病患的認可,微信群裡的訴求明顯減少,感謝常常“刷屏”。受到她們的積極影響,一批病患志願者們也開始自發地為病友們服務,隔離治療艙漸漸變成了患難與共、積極抗“疫”的大家庭。

隔離不隔情。3月8日,工控研究院的下沉幹部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位康復隔離期即將結束的治癒患者為了表達感激之情,親手書寫了一份墨寶表示感謝:“疫情肆虐眾心牽,欲解毒魔勇者擔。軟件方艙驅惡患,陰霾散盡健康還!”雖然疫情使人與人之間不得不拉開距離,但是心與心卻更加緊密貼在一起。奮戰在康復隔離點的“戰疫工控人”始終相信,我們終將戰勝疫情,迎來春暖花開。

武漢工控抗疫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