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風一樣的小菇涼


這都拜秦始皇那不著調且不靠譜的母親趙姬所賜!

奇人呂不韋

在商人的眼中,只要具有潛在利潤的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人亦如此。

說起呂不韋,他可謂是一個奇人。凡是研究戰國末期和秦國曆史,必然繞不過他,他是第一個以賤商身份封侯拜相者,他也是第一個以商人身份撰寫史書者,他更是第一個商賈身份投資帝王者,他熟練運用資本,駕馭權謀,成為秦國不可多得的政治人物,所有故事必須要從“奇貨可居”說起。

公元前十一世紀,陽翟人呂不韋來往各國,低買高賣,積累了鉅額財富。公元前265年,呂不韋到邯鄲做生意,遇到了秦國落魄質子子楚,他以敏銳的眼光看出“此奇貨可居也”,於是幫其運作安國君嫡子之位,不久後果然成功。

為了將子楚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為了保證自己的政治投資成功,呂不韋更是以為自己懷了孕的趙姬為賭注,加大投資力度和保險係數,“獻姬邯鄲,欲以釣奇”,呂不韋充分運用了錢、色的手段,將子楚徹底與自己捆綁。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安國君成為孝文王,呂不韋的投資將要得到巨大回報,這讓他興奮不已,然而這一天似乎比預想來的更快。沒過多久,孝文王因病去世,子楚作為嫡子順理成章的即位,是為莊襄王。他即位後第一道政令便是對呂不韋的任命。

以呂不韋為本相,封爵文信侯,蘭田十二縣為其食邑。

以此,呂不韋的政治投資已千百倍的賺了回來,集官、爵、食邑為一身的呂不韋很清楚,這些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呂不韋並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衝昏頭腦,他很冷靜的將留居邯鄲的趙姬與嬴政接回了秦國。莊襄王見到分別六年之久的美姬回到身邊,從此沉迷於溫柔鄉之中,再也無心過問政事。

自此,秦國進入了呂不韋時代。

盛極一時,由盛而衰

莊襄王僅僅即位三年後,就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留下年輕的趙姬和幼小的兒子駕鶴西去。趙姬的兒子即位為王,還是尊呂不韋為相,並稱他為“仲父”。

呂不韋雖然是商人出身,但他的報復遠遠不止眼前點芝麻綠豆的蠅頭小利,他更期盼的是青史留名,為此他大召門客三千,編著了著名的《呂氏春秋》,開創了雜家書史的先河,此時的呂不韋可謂是錢權色皆收,志得意滿,事業達到了巔峰。

但是有一個問題時時困擾著他,那就是“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秦王年少也就罷了,但隨著秦王一天天長大成人,呂不韋深知這種關係被秦王得知,遲早是毀滅性的災難,於是和趙姬陳述了厲害關係,奈何“是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深為頭疼,想尋求脫身之計。

思來想去,只有一種脫身辦法,那就是找人代替自己滿足趙姬的需求即可。於是多方尋求房中術異人,果然不久後便發現這麼一個高人,史書上是這樣說。

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

呂不韋把這個“大陰人”嫪毐獻於趙姬,果然趙姬很滿意,再也不糾纏他,一心一意的在宮中享樂,嫪毐與趙姬關係迅速升溫,不久之後居然接連生下兩個孩子。

不久之後,呂不韋才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他為趙姬推薦的面首不僅僅是想當個面首那麼簡單!這個嫪毐深受趙姬所寵,封爵長信侯,還把秦軍流血犧牲打下來的太原封給他。如果光是這樣也還罷了,嫪毐狂妄的到處宣稱自己是秦王“假父”,並且在雍城另外成立了辦公地點,國家大事皆決於這個面首。

嫪毐不光如此,他利令智昏,尤其在太后的支持下居然想陰謀加害秦王嬴政,以自己的孩子取而代之。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離開咸陽去雍城舉行加冠大典,“長信侯嫪作亂而覺,矯王玉璽及太后璽以發兵卒攻蘄年宮為亂”,秦王派昌平君平亂,嫪毐兵敗後被滅門,與趙姬生的兩個孩子也被秦王親手摔死,嫪毐本人被五馬分屍。

嫪毐謀反期間呂不韋在幹嘛呢?史書上沒寫,我們不得而知,但《史記》中有一句話代表他與嫪毐一樣,處境不太好。

事連呂不韋……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免相國呂不韋,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一封信要了呂不韋的命

秦始皇本想連呂不韋一起給收拾了,但考慮到他擁立莊襄王確有大功,加上眾多大臣為其講情,於是只好作罷,但也免除了他的丞相職位,並讓其回封地。

本來如果呂不韋回到封國閉門謝客,低調行事則可以安享晚年,然而他卻是不斷的派門客往來於咸陽與長安之間,而各國的諸侯們也派使臣經常特意去看望呂不韋,甚至有的諸侯國想請呂不韋到他們國家去任職,於是賓客盈門,絡繹不絕,甚是熱鬧。

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在嬴政眼裡,呂不韋雖在河南,但對朝廷的影響力還是巨大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絕對不允許咸陽以外還要出現第二個權利中心,於是他便給呂不韋寫了這麼一封信。

站在秦王嬴政的角度上,呂不韋是自己什麼人,他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用最原始的粗暴方式行事,要想集權,必要除掉呂不韋,就算驅逐他去了屬地一樣遲早要死,但方式方法就是要讓呂不韋自己選擇了。

而現在呂不韋的角度上來看,秦王一封信不可能要了他的命,他完全可以出逃,東方六國對他可是掃榻以待,然而他不能這樣做,所以他看到秦王這封信後,便慨然赴死,這樣做的原因有三。

第一,秦王嬴政是他投資最成功的一筆天使投資,他惟有成全嬴政這筆買賣才算完全成功。

第二,依照嬴政暴虐的性格,他要叛逃,自己的家小將會淪落到萬劫不復之境,顯然呂不韋不願意這樣。

第三,呂不韋已經絕望了,“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鴆而死”,想到自己被親生兒子逐漸逼迫,將來遲早會被殺,遲死是罪,早死是功,作為最成功的商人,他不會看不出這點,對於他來說政治生命的結束,與人生末路無異,絕望之下,一杯毒酒了卻塵緣。

結語:呂不韋用經商之道經營秦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本來君臣二人,或者說是父子二人本可以走到最後,就是因為權利慾過盛而最終走向末路。他在秦國主政十二年,秦國國勢大漲,軍威大振,不得不說呂不韋實乃繼商鞅之後又一位秦國奠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