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香港老音樂一響起,就讓人感覺去到另外一個時代了?

慢吞吞的瓜牛


音樂作品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他代表著你我共同的故事。所以,當香港老音樂一響起,就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1、例如一首《浪奔浪流》,把我們帶回了許文強和馮程程的愛情故事中;

2、徐小鳳的《順流逆流》“不知道在哪天邊可會有盡頭,只知道逝去光陰不會再回頭”……這些作品反映了特定的生活環境,唱出了人們的心聲 。

3、一首《獅子山下》催人奮進;

4、《紅巖》更是激發我們積極向上。

老音樂也影響著現在的年輕人。就如,我知道有一所高中,每年高三的同學,把《紅巖》當成高考之歌來激勵自己,當高考來臨,全體高三學子站在宿舍走廊高歌,場面壯觀,令人奮進。

傳承經典,就是傳承一代人的智慧和奮鬥史。


畫兒的日記


這個問題我個人感覺主要是那幾年裡香港拍的電影比較多,大家看的港片比較多,當那時候流行的音樂響起時就像回到了那個年代一樣,人其實都是這樣的,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回憶從前。就像我們老一輩的人,當他們看到以前的看電影時,看到抗日戰爭片時,也會想到他們以前的經歷,吃大鍋飯的年代,分公糧的時候,文化大革命時的情景,種種回憶。這就是人,年輕時盼著長大後,年齡大了,就開始回憶了。



雙雙VLOG


香港的老音樂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流淚]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兩千年初,都是70後80後有的90後的人生軌跡[靈光一閃]

我們從年少無知的輕狂,到奮發向上的青年[奮鬥]

從市場經濟奔向改革開放的大潮[求抱抱]

每個人身上都熱血沸騰[得意]

時光飛逝,那激情的歲月似海浪般翻滾,都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回憶,除了臉上的痕跡[快哭了]

這時我們才反應過來,從奮青已到中年[綠帽子]

回想奮鬥史,那些年的香港老電影老音樂最能體會出我們的過往[聽歌]

閒暇時聽聽,過往歷歷在目[得意]



闞伊


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香港歌曲紅透半邊天。傳到內地讓無數人感到耳目一新,滿大街都是聽香港(臺)歌曲的人,好聽令人如痴如醉難以忘懷。

隨著歲月淡談而去許多記憶都埋藏在心中。如果有一天再聽到那些香港老音樂,會讓人回味無窮彷彿是又回到當年,經過時間洗滌後留下的這些老音樂都是經典金曲,通過歌聲回憶起當年純真美好的時光,回憶老音樂獨特的韻味和裡面的故事。難忘70~80年代給人留下時尚靈感的同時也說明人開始老了。


飛燕迎春3757


我個人喜歡聽一些傷感情歌!現在給我的感覺沒有老歌傷感!(一生何求)最讓我傷感的




片客生活


我們聽著那些經典歌曲成長,如今每當前奏剛剛想起,我們就會淚奔,就會感覺到了另外一個時代。

你問我為什麼,因為,聽歌的我們長大了,我們有了故事,我們有了回憶,在浮躁的當下,我們無比懷念過去。

我們喜歡的那些歌手,有的老了,有的早已離去。

晚會上看到林子祥,我們就不得不承認,歲月真的是最無情的,每年四月我們都會懷念哥哥張國榮……

歲月雖無情,但,經典永流傳,願我們喜愛的人和喜歡的歌都安好!


老情歌大全


這不能說是香港音樂,任何一個年代都有它們記憶和特性在哪裡,之所以音樂響起能把你帶回到那個年代,只能證明你對那個年代有太多的回憶和難以忘記的人與事。就像你現在不怎麼接受當下新新的藝人一樣,始終覺得當年的偶像才能唱出自己想要的歌曲一樣,這個應該也是我們所說的代溝。所以我們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的同事,好的文化很是要傳承下去,否則真的一代一代下去真的忘根了。


杭州大黃蜂


我雖然是60後,但是香港老音樂盛行大陸的時候,我們正當年輕,對這個問題,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

人的心理感受是很微妙的,也是很奇特的,對過去的記憶或許就停留在一個物件上,或許停留在一句歌詞上。80年代後期,90年代沒有今天的數碼播放設備,有的只是笨重的收錄機,稍稍高級一點的就是體積較小的隨身聽這兩樣東西。擁有這些東西,那是很富有的,也是很幸福的。但是磁卡機喜歡卡帶卻是永遠解決不了的煩惱。喜歡音樂的人有著一生都不會忘記的修理磁帶的經歷。加之自己在90年代,我是一隻電聲樂隊的架子鼓鼓手,更是對香港老音樂有著不一般的記憶。所以香港老音樂對我那就是雙卡收錄機,就是架子鼓的記憶。

每當聽到劉德華演唱的《忘情水》我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我工作過的一個農場。那個冬天農場的有線電視臺剛剛成立,是一件特大的喜事,意味著看電視再也無須在室外架一根長長的天線,不斷旋轉來接收無線電視信號了。那一年正好下大雪,電視臺的攝像員拍攝了一段落滿積雪的河道的畫面,在電視臺裡面滾動播放《忘情水》。就這樣熟悉的畫面,反覆播放的歌曲,一放就是一個星期,深深地烙在了腦海裡。到後來電視臺為了抓收入鼓勵居民繳費點歌,也就是大家喜愛的那些歌,反反覆覆地縈繞在耳邊。至今每次聽到《忘情水》的時候,那個時候農場的情景總是浮現在眼前,低矮的房屋,鋪滿了磚渣的公路,公路旁筆直的水杉林,都像電影蒙太奇一樣,一一的閃過腦際,感覺又回到了那個基建落後,信息閉塞,精神生活單一的時代。

我第一次登臺表演唱的歌曲也是《忘情水》,那時我用家裡新買的一臺臺式收錄機,預先錄製好了,在舞臺上只是假唱,音響效果出奇的好。當今天聽到某某歌星不夠敬業,不夠尊重觀眾進行假唱,我只是在心裡好笑,我就是假唱的祖師爺。假唱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得已而為之,比如說劇場的音響效果太差,為了追求最完美的效果,為了維護自己的完美的形象,歌星們會選擇假唱。今天當自己唱著《忘情水》或者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一隻無形的手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個激情時代。我瘋狂的敲著架子鼓,耳邊響著電吉他高亢的顫音,看著歌手們在簡陋的舞臺上模仿著香港巨星們的動作。這一切的一切好像就發生在昨日!而這些年代的標誌,經常被香港老歌曲喚起,想著自己的年輕,想著自己的激情,人生如自駒過隙,還沒聽幾遍香港老歌,已近遲暮之年,讓人情何以堪!

香港的老歌曲陪伴了我們這一代人最美好的年華,也影響了我們一輩子,每當聽到香港老歌曲的時候,我們好像就回到了那個物質不夠豐富的時代,精神生活單一的時代,也是我們充滿激情的青壯年時代,讓人感慨唏噓!

看看那個時代我們的男神女神!







龍之淵


香港一些老音樂之所以讓很多人記憶猶新,那是因為在八九十年代,中國內地的流行音樂以外來為主,在那個資訊簡單、品類單一的年代,港臺流行音樂如狂風一般,席捲整個國內市場。

今天的70,80,以至早90後都是被港臺流行樂薰染的一代,所以也讓這些時代的人們在腦子裡邊記憶了那個時代的經典。

再對比現在這個時代,很多音樂人急功近利,做了很多浮躁的,沒有營養的音樂,從而讓更多的人永遠記住了那個難忘歲月的經典歌曲!

因為那個時代,有些音樂真的是用心在譜寫,用心在傳唱,不像現在的一些音樂無病呻吟!



啞克yake


我也別喜歡聽香港的那些經典老歌,我是80後,在十幾歲那會聽也就是覺得好聽,現在歲數越大,越覺得這些歌越有味道,聽著聽著就會回到那個天真爛漫的時代,自由自在,沒煩惱,高興了就笑,不高興就哭的時代,那個時候的記憶永遠是那麼的美好。

我的感覺就是聽著老歌可以讓我們忘記眼前的煩惱,跟生活的壓力。

1、《光輝歲月》 -- Beyond

說到經典粵語老歌肯定少不了香港殿堂級搖滾樂隊Beyond的歌曲,而這首歌也是很多粵語歌曲愛好者KTV必點歌曲;據說這是主唱黃家駒聽聞曼德拉的傳奇故事,內心產生強烈共鳴,在1990年曾創作了一首經典名曲《光輝歲月》。

2《瀟灑走一回》葉倩文

《瀟灑走一回》是葉倩文1991年專輯《瀟灑走一回》的主打歌曲,陳樂融,王蕙玲填詞,陳大力,陳秀男譜曲。[1]同時也是91年臺灣電視劇《京城四少》的主題曲。[2]該曲於1992年和1997年獲十大中文金曲獎。

3《光陰的故事》羅大佑

《光陰的故事》是由羅大佑填詞和譜曲,而原唱是張艾嘉,最早收錄在專輯《童年》中。羅大佑用他深情的嗓音唱紅了《光陰的故事》歌詞,《光陰的故事》成為了經典校園民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