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愛吵架嗎?他們會如何吵架?

YANLIFUZI


您好,我來探討一下 古代夫妻愛吵架嗎?他們會如何吵架?這個問題,古時候女子的地位其實相對而言是較低的,所以敢跟丈夫吵架的女子很少,吵到被外人知道的更少,畢竟古時候有句俗話“家醜不可外揚”。但世事沒有絕對,古時候也有很多夫妻吵架的軼事流傳,其實說完後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故事。

大唐房相和夫人吵完沒辦法只能請太宗下旨要夫人別生氣了

房玄齡有個醋罈子的故事,說的是房玄齡有回去同僚家赴宴,同僚準備送一個小妾個他,結果惹惱了房玄齡的妻子盧氏。第二天早朝完了之後,房玄齡偷偷找唐太宗想讓太宗下道聖旨,讓盧氏不要生氣了。唐太宗聽了之後覺得房夫人太過於妒忌,於是傳召了房夫人,並跟她說自己準備送兩個美女給房玄齡,如果房夫人不同意就賜她“毒酒”,然而房夫人面對唐太宗沒有一絲退讓,毅然決絕的喝下了“毒酒”,實際上是醋。嚇得唐太宗說“我都怕了,何況房玄齡”。即使是這樣也並不能說房玄齡夫人不愛房玄齡,相反據史書記載房夫人曾經為表對房玄齡的忠貞,曾自毀一目。

蘇東坡調侃朋友懼內

蘇東坡有一個朋友叫陳造,字季常,蘇東坡曾經給他寫過一首詩調侃他,詩文如下: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說的就是陳造怕老婆的事情,除此之外古籍《容齋三筆》、《浪跡從談》對其描述更為清晰,說陳造在家裡宴請朋友的時候只要有聲妓,他的夫人就會用棍子木杖之類的敲打牆壁大聲的喊叫,知道客人全部走了,蘇東坡的詩中描述的應該是陳造老年的時候,因為已經拄著柺杖了,但即使這時候聽到他夫人的大喊,還是會嚇到茫然,甚至柺杖都嚇到脫手。

面對鰲拜不曾退讓的索額圖被夫人碾到床底下

索額圖也是清朝時期的重臣,幾乎相當於丞相級別了,索額圖一個敢跟鰲拜叫板的人,但是卻非常的怕老婆,有一次也不知道是怎麼惹到他的老婆了,被老婆碾到床底下去了,還被高士奇派去找他的使者看到了,自此索額圖怕老婆的軼事被傳開了。

結語 吵架是正常的

古代夫妻愛吵架嗎?其實吵架是正常的,俗話說無欲則剛,只有是人都會有情緒的時候,即使古時候女子的地位偏低,但是成為夫妻,朝夕相處,自然會形成一套獨有的相處的方式,遵三從四德,處處忍讓隨夫綱的自然很多,但是一哭二鬧三上吊耍小性子的肯定也不在少。我們上問提及的三個例子中大多是正面的,雖然妻子是毆打丈夫,但是隻是因為不願意對丈夫風流行為妥協,不願意和其他女子共享一個丈夫,而這三個男方也給予了女方極大的尊重。這三對夫妻應該是恩愛的。但拋開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例子,古時候應該也有那種吵架甚至家庭暴力的例子,如我們熟知的女詩人李清照就曾遭受過家庭暴力。

而古代律法很早就對這種家庭暴力事件有所提及,對家庭暴力導致的惡劣後果也有相應的懲罰,相比於我們前文提到的三個恩愛的案例,我想這種家庭暴力的案例應該也不在少,甚至更多。夫妻吵架其實是古代各個朝代至今都存在的社會問題。我們認為他們吵架少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聽得更多的是古代夫妻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的故事,再加上史籍篇幅有限,有權勢的人夫妻吵架的醜聞也會有所掩蓋,沒權勢的人史書也不會花筆墨去記載,在加上我們都認為古時候女子地位低,是任由男人欺負的,所以每每想到古代夫妻吵架,也僅僅認為是單方面的欺負、虐打而已,但是看完唐律就能發現古代就記錄了妻子毆打丈夫的法律條文,所以不是古人不吵架,只不過沒有太多的記載,被淡化了而已。


歷史風物誌


在中國古代社會有有著嚴格的封建禮教道德標準,要求人們遵循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夫妻之間必須陽尊陰卑,即丈夫處於主宰的地位,而妻子只能處於服從的地位,妻子要對丈夫無條件順從忠誠逆來順受,如果妻子敢反對或指責丈夫,則被視為大逆不道受人唾棄,所以在古代夫妻是很少會吵架的。

但是凡事也有例外,古代夫妻吵架鬧彆扭其實跟我們現在沒什麼區別。在《全宋詞》裡收錄了大文豪歐陽修的一首詞:“夜來枕上爭閒事。推倒屏山褰繡被。盡人求守不應人,走向碧紗窗下睡。直到起來由自殢。向道夜來真個醉。大家惡發大家休,畢竟到頭誰不是。”

這首詞很有趣,寫的是夫妻吵架,一對夫妻半夜吵嘴,吵急了,妻子把屏風一推,抱起被子,賭氣就去睡客廳,任丈夫百般求告,就是不肯回去。第二天醒來,丈夫覺得沒趣,賠話道:“我昨晚喝多了酒,現在還迷糊著呢,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過什麼,如有得罪你的話,還請你原諒。”。你看這宋代夫妻吵架賭氣冷戰,丈夫認慫求和的歡喜情節是不是很熟悉,看來夫妻之間吵架幾千年來都是一樣的套路,直到至今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啊。



貓叔講歷史


古代夫妻也愛吵架啊,而且吵得很有水平!

現在,我們就講幾個古代夫妻吵架的故事:

戰國時,有個人叫樂羊子,他的老婆是個有見識的女子,可惜我們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有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撿到一塊金子,拿回家把金子交給了妻子。

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吃施捨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

樂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出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後,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樂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無法成功織出布匹,遲延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

樂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並且七年沒有回來。

這七年,不知道樂羊子和妻子寂寞嗎!哈哈!

現在,咱們再講個因為夫妻長期分居而在書信上吵架的故事。

北宋有個詞人叫花仲胤,長期在外地做官。

當時宋朝有規定,官員到地方任職不準帶家屬,而且不像現在有飛機和高鐵,所以常年不回家。

花仲胤的妻子常年不見夫君,非常思念,就寫了一首詞《伊川令》寄給花仲胤:

西風昨夜穿簾幕,閨院添消索。

最是梧桐零落,迤邐秋光過卻。

人情音信難託,魚雁成耽閣。

叫奴獨自守空房,淚珠與燈花共落。

這首詞花仲胤的妻子把《伊川令》寫成了《尹川令》,伊字少了單人旁。

花仲胤收到家書,拆開閱讀,看見妻子把伊寫成了尹,認為妻子是粗心大意寫了錯別字,就帶著嘲諷的口氣回贈了一首詞《南鄉子》:

頓首起情人,即日恭維問好音。

接得彩箋詞一首,堪驚。

提起詞名恨轉生。

輾轉意多情,寄與音書不志誠。

不寫伊川題尹字,無心。

料想伊家不要人。

這首詞的意思是:問好老婆大人,收到你的詞非常驚喜,但是我怎麼感覺你的詞中情義不真誠呢?還寫了錯別字,實在是沒有想我,大概你是不想要這個思念的人了。

於是兩口子就書信吵了起來。花仲胤的妻子看見丈夫這樣說,心裡老大不高興。原來心有靈犀是假的,我這麼明顯的用意你都不懂,還嘲笑我寫錯別字,難道你在外做官有了外心?她又給丈夫寫了一首詩:

奴啟情人勿見罪,閒將小書作尹字。

情人不解其中意,問伊間別幾多時?

身邊少個人兒。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給你寫相思的詞你竟然還怪罪我,我寫伊字只是你根本沒有想我,不仔細想想其中的意思。請問咱分別多少年了?你身邊少個人兒知不知道?

花仲胤夫妻用詩詞吵架成為廣為流傳的千古佳話。





神鉦迴響


小編來回答這個問題吧。首先小編認為古代夫妻愛吵架嗎?小兵來講一下隋文帝楊堅懼內的故事吧。這個小兵不好回答,但是小編認為古代夫妻一定會有出現吵架的情況。雖然說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會。

但是歷史上其實有很多人是懼內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懼內是什麼意思。當然那也是少數人,古代人講究男尊女卑。三妻四妾。但小編認為夫妻吵架是正常的事情。

偶爾逗幾句嘴還是正常的。雖然說古代禮法對女性的管教較為嚴苛。但是沒有具體到不能跟丈夫吵架之類的。所以小編認為夫妻吵架是有的。當然啦,

你要看身在帝王家還是身在平民!當然啦,皇帝有懼內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隋文帝楊堅。他怕老婆,怕到連皇帝都不想做了。隋文帝楊堅的皇后就是獨孤皇后,獨孤皇后是一個非常霸道的女子隋文帝楊堅跟獨孤皇后結婚當晚。獨孤皇后就讓他發誓對她一心一意。不能跟其他女子生孩子。

他們兩人親密無間被稱為二聖,當皇帝我們都知道有多少人想從他身上飛上枝頭變鳳凰。獨孤皇后對她看的很嚴。他只能隱忍不發。但是最後楊傑還是沒有忍住,跟其他女人發生了關係。公元593年。楊堅跟尉遲迥女兒發生了關係被獨孤皇后發現了。當時獨孤皇后已經50歲了。她直接在大殿上把這個女子砍死。隋文帝楊堅氣的騎著馬離開皇宮。最後被大臣們勸回了。你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懼內。以上都是小編的看法啦,向他多點贊關注評論轉發,謝謝大家。


最強大的我們


古代夫妻吵架比較少,原因

一,女人從小受到順從的教育。她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在飲食穿著等各方面,也都比兄弟姐妹中的男孩子差。她們還會要求學習非常多的規矩。比如“行不動裙,笑不露齒”等等。但是女孩子卻被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她們會覺得,可能她們的命就是這樣的,生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也就是說,她們一開始就認命了。

二,女人在夫家必須聽從丈夫 ,女人是沒有獨立人格的,是丈夫的財產。沒有自己的自主權。如果她們鬧矛盾鬧意見,肯定就會失去丈夫的寵愛。失去了丈夫的寵愛,她們一切都沒了。

三,女人在丈夫家裡受嫡庶的限制。古代男人的原配妻子,就叫做妻。後來娶的妻子,叫做男人的庶妻。嫡妻的地位很高,具有領導權管理權,庶妻必須聽從嫡妻的管理。當女人之間,也有秩序要求的時候,女人又多了一層束縛。她們就更不敢鬧什麼了。

由此可見,古代女人實際上就被這些規矩給束縛,整個家庭,儘管有三妻四妾,也變得非常穩定了。






臣默讀歷史


不論在哪個朝代,只要有人就會有矛盾,夫妻之間每日相對,日子久了自然也會產生矛盾,這無關古代還是現代,只是有一點不同的是,古代女子深受封建教育的的影響,無時無刻都要恪守三從四德,而且古代女子的地位比較低,一旦出嫁了,夫家就是她的天,所以就算有矛盾多半也是隱忍,像現在這樣大吵大鬧的多半也是少數,能用吵鬧解決問題的女子要麼性格強勢,要麼背景強勢。


風雅記事


會,只要是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吵架。和現代人差不多



秦風茶語


從生物學角度看,古代現代吵架的主體都是人,夫妻二人在不爽的時候可能就會吵架,古人和現代人生物學角度變化不大,應該吵架這件事變化也不大。從社會學角度,古人有禮法束縛,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忍著躲著,儘量不吵,但也分人。至於如何吵嘛,無外乎語言攻擊,罵的也是對方長輩,生物,生殖相關話題。再升級為徒手攻擊,掌摑,抓,撓等,再升級為器械攻擊,拿著日常用品,髮簪,燒火棍互毆。其實還是不要吵的好。


紅鹿角


古代夫妻很少吵架,原因就是在周禮的影響下,形成的男尊女卑社會觀念。

縱觀古代社會,歧視女性的現狀,就可以看到,她們不敢和丈夫吵架。

比如,限制女性出行的裹小腳,三從四德(三從是未嫁從(聽從)父、既嫁從(輔助)夫、夫死從(撫養)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紅),立貞節牌坊等。客人來了,婦女很少上桌吃飯,這種習俗至今在某些地區還存在。就連宋代才女李清照,即便後期不喜歡丈夫,也得守婦道,何況別人呢!

古代社會,如果和丈夫吵架,人家就得休你,結果是你不能回孃家,只能流浪,丈夫則可以三妻四妾。所以,逆來順受是古代婦女的典型做法。


遇見紀錄片


這個問題你最好找孫儷,她不是一直演古代戲嗎,問她肯定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