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花樓街,尋找逝去的歷史故事

編者心語

我是一名退休老年人,閒暇時喜歡去陌生城市自由行,走街串巷尋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文印記,走近那些漸行漸遠的人文歷史,感受有溫度的文字記錄。不求是否值得,只求不錯過。四年時間走過85座大小城市,行程67550公里,橫跨15個省市,記錄人文景點2052個,那些閃光的印記,像行進的號角催我前行。


走進花樓街,尋找逝去的歷史故事

花樓街位於漢口的江漢路和六渡橋之間的一條街。花樓街作為漢口保存時間最長的老街之一,是漢口的縮影。後隨著市政建設,將前花樓與黎黃陂路連通,統稱黎黃陂路。

走進花樓街,尋找逝去的歷史故事

據介紹,清朝末年,漢口闢為通商口岸。這條街緊鄰租界,商業興盛,人口稠密。茶肆、酒樓、雜貨鋪、金號銀樓林立。街上多半是磚木結構的樓房,屋簷和樑柱上塗繪彩色花飾,並將門窗雕鏤成古香古色的圖案,被稱作花樓,這條街也就稱為花樓街。

走進花樓街,尋找逝去的歷史故事

花樓街最早的文字記錄可追溯到1861年,太平街(江漢路)由土路改建成碎石路,向北延伸至花樓街口。此後花樓已經誕生。1911年陽夏保衛戰時,清軍馮國璋放火燒燬漢口,“所餘者上僅橋口至遇字巷一帶,下僅張美之巷(民生路)至花樓街一帶而已。”因此,後花樓號稱百年老街,當之無愧。

走進花樓街,尋找逝去的歷史故事

花樓街在百年滄桑中,沉澱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史蹟。這裡有共產黨員、著名“勞工律師”、“二七”大罷工殉難者施洋烈士的故居。解放後,金山主演的電影《風暴》,曾到後花樓交通路口和皮業巷施洋故居實地拍攝,以增強真實感,重現先烈的風采。

走進花樓街,尋找逝去的歷史故事

1900年,以唐才常、吳祿貞、傅慈祥為首的革命黨人,曾將推翻清王朝的自立軍總部設在後花樓寶順裡4號(現址不詳)。有人說是在百子巷附近,為迷惑清政府,當時掛著“東方譯文化”的招牌。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陳潭秋、董必武主辦的《武漢星期評論》,其社址也在後花樓永進裡1號(後遷武昌黃土坡)。

一路走一路尋找,陳舊簡陋的巷子裡,讓我感受不到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可在這裡卻曾經發生過至今令人難忘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