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2017年7月,一場名為“看畫·讀畫:歷代名跡選萃”的中國古畫展在

臺北故宮博物院揭幕。在此次展會中亮相的畫作共計35副,除了有王維的《江干雪意圖卷》,還有五代關仝的《秋山晚翠圖》、明代文徵明的《仿趙伯驌後赤壁圖》等。在這些難得一見的稀世畫作中有一幅顯得十分特別,那便是出自五代畫家趙喦(“巖”異體字)之手的《八達遊春圖》。此次展會中有兩件限時展出40天的作品,其中之一就是趙喦這幅畫,而且臺北故宮博物院還專門指出,為防頻繁曝光對畫作造成損壞,此畫經過這次展出後,三年內將不會再參加其他任何展覽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看畫·讀畫:歷代名跡選萃(圖源:網絡)

這幅畫得到特殊照顧的原因,有一部分來源於作者趙喦。趙喦生於唐末,活躍於五代時期的後梁,是當時有名的收藏家。他曾斥巨資購入因唐末亂世而散落民間的五千餘幅珍貴畫作,人送外號“趙家畫選場”。通過對收藏作品的研究、學習,他的畫技日益精進,尤其在人馬圖一門中更表現出卓絕天賦,其畫筆下的人和馬有著遠超凡品的格韻,這讓趙喦一躍成為名動一方的大畫家,《八達遊春圖》正是他僅存下來的兩幅作品之一。讓這幅畫變得特殊的另一部分原因,是畫中包含的信息對歷史研究有重要幫助。作為誕生於唐、宋這兩個中國繪畫高峰之間的作品,它既承襲了唐畫的風韻,在筆法上又加入一些創新,為宋畫風格的確定起到了探索和奠基作用,是唐畫、宋畫之間過渡時期的代表作品。

雖然此畫的歷史地位和畫中所用的筆法都值得一談,但這篇文章並不打算對這兩點做太多展開,而是會說說畫中人物和他們那段和畫中呈現出來的反差極大的經歷。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趙喦(後梁):《八達遊春圖》


“八達”真身

《八達遊春圖》這個名字中所謂的“八達”,指的是畫中八名騎著駿馬嬉戲玩樂的貴胄子弟。關於這八人的身份歷來眾說紛紜,不過這並不代表完全不可考證。

在眾多猜測中,有一種支持聲音最大同時也最合理的觀點,此觀點認為後梁太祖朱溫正好有八個兒子,畫中展現的正是這八名皇子騎馬遊樂的情景。按照《收藏》雜誌2018年08期裡《裡的時代痕跡》一文的分析:有資格身穿團領窄袖開衩長袍、頭戴半軟腳幞頭、腳踩繡紋烏皮六合靴的“八達”必然有著貴族身份;背景裡的雕欄太湖石提示此處應是皇家林苑,因為雕欄的制式和昂貴的太湖石絕非尋常貴族能夠使用;而支持“八達”乃是皇子的最有力證據則來自於他們胯下的

駿馬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八達遊春圖》局部展示:馬匹制式

唐朝對御馬的制式有嚴格規定,最顯著的特點便是馬尾打結佩戴鞘口剪三鬃

,其中鞘口數量隨等級提升,以五鞘口為最,更高貴的馬匹還會在胸前韁繩處繫上紅纓,比如著名的《虢國夫人遊春圖》中出現的馬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後梁在很多方面都繼承唐制,御馬方面也不例外。《八達遊春圖》中,八匹駿馬除了沒有剪三鬃之外,皆馬尾打結、佩五鞘口、系紅纓。縱觀後梁,能夠配得上這個等級也只有朱溫的八個兒子。

另外,趙喦本人的身份其實也可以側面印證“八達”就是朱溫八子的觀點,因為趙喦除了是收藏家和畫家之外,更是朱溫次女長樂公主的丈夫,即後梁的駙馬爺,所以他進入皇宮並把皇子們在宮苑中活動的情景描繪成畫實乃稀鬆平常。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張萱(唐朝):《虢國夫人遊春圖》


殺戮的開端

由於趙喦對畫中八人只用了“八達”一詞進行說明,此外再無其他明確且直接的文字告訴世人他們的身份,所以儘管有很多證據能夠暗合他們的皇子身份,研究者們還是沒有就此給出最終的結論。這種不確定性,在後人看來大概會有些遺憾,但對朱溫八子來說也許反而是幸事,因為畫中“八達”之間其樂融融的場面會讓後梁皇子們悲慘的結局顯得愈發諷刺。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朱溫,後梁開國皇帝,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圖源:網絡)

“八達”在騎馬春遊時展現出一派輕鬆、歡快的氣氛,這種情況擱在朱溫八子身上可能只會出現在後梁政權建立之前,更具體地說則應該是天祐元年(904)十月郴王朱友裕過世之前。

朱溫原是唐朝宣武軍節度使,天覆元年(901)他率軍進入關中,以武力掌控了唐朝的實際政權;天祐元年(904),朱溫弒君並改立唐哀帝作為傀儡,三年後篡唐建立了後梁,後世稱他為後梁太祖。朱溫有八個親生兒子,分別是長子郴王朱友裕、次子郢王朱友珪、三子均王朱友貞、(四子史料不詳)、五子福王朱友璋、六子賀王朱友雍、七子建王

朱友徽、八子康王朱友孜。長子朱友裕在天祐元年(904)時就因病離世,但朱溫在建國後卻始終沒有另立儲君,於是封建王朝反覆上演的諸王爭權的戲碼再次在朱溫諸子間唱響,他們變得不再像《八達遊春圖》裡那般和睦,取而代之的是血腥與殺戮。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後梁疆域圖


同室操戈

乾化二年(912),朱文次子郢王朱友珪率先發難。和他老爹一樣,朱友珪也是倚靠武力來篡位,但他使用的方式更加直接。

那一年,朱溫覺得幾個親兒子都不堪重用,便打算把皇位傳給養子博王朱友文。這消息被朱友珪偶然探知,出於失去皇位的憤怒和對朱友文的忌憚,他決定先下手為強。雷厲風行的他當天就說服了左龍虎軍統帥韓勍加入到自己陣營,靠著韓勍的幫助,朱友珪帶著五百軍士混入宮中,並在夜半時分突襲寢宮。在他的授意下,親信馮廷諤下手斬殺了朱溫。天明後朱友珪秘不發喪,以朱溫的口吻假傳聖旨,下詔賜死了朱友文。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朱友珪趁夜襲擊寢宮,殺死父親朱溫(圖源:網絡)

等一切塵埃落定,朱友珪才向眾人宣佈:“博王朱友文犯上作亂,自己率軍入宮平叛時父親已遭歹人所害,彌留之際父親將皇位傳給了自己”,接著他就馬不停蹄地繼位登基。大概朱友珪自己也知道這番顛倒黑白的說辭欺騙不了群臣和眾皇子,繼位後他便用錢財和寶物賞賜群臣,又對弟弟們委以重職,以此來收買人心。這一招倒也有些效果,反對聲音確實小了許多,不過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很快就失去了作用,推翻朱友珪的計劃已悄然展開。

乾化三年(913)二月,老三朱友貞在表兄袁象先、姐夫趙喦、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等人的支持下策反了禁軍,並突襲了宮城。毫無準備的朱友珪發現自己走投無路之後,最終命令馮廷諤殺掉自己,選擇和父親一樣死於同一人之手。而宮變成功的朱友貞則順理成章地接下了皇位,史稱“

後梁末帝”。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事變時袁象先率軍攻入洛陽皇宮,趙喦則攜帶玉璽面見朱友貞,請其繼位登基(圖源:網絡)


國破家亡

興許是老朱家的反骨基因在作祟,或是父親與兄長接連篡位成功起到了激勵作用,老八

朱友孜也開始覬覦起皇位。

就在朱友貞奪位兩年後,朱友孜趁著朝廷為準備德妃的葬禮而一片忙亂之際,遣刺客夜入寢宮刺殺朱友貞。朱友貞倒也走運,他當夜酣睡時剛好被噩夢驚醒,醒來後察覺到榻邊似有兵器之聲,便下令搜查寢宮,結果刺客還沒出手就被拿下。順藤摸瓜揪出主謀之後,朱友貞果斷地下令誅殺了八弟朱友孜,而這件事也讓他意識到即使是兄弟也不可信任。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刺客被發現(圖源:朕說)

龍德三年(923),後唐李存勖率大軍逼近後梁東都開封,自知亡國在所難免的朱友貞打算殉國但又不敢自盡,無奈之下他選擇步朱友珪的後塵,也命令手下殺掉自己。但在這之前,朱友貞也不忘拉上兄弟們墊背,提前賜死了老六朱友雍和老七朱友徽,而老五朱友璋由於駐屯在武寧,暫時躲過一劫。不久後敵軍攻入開封,後梁滅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朱友璋自然也不能倖免,躲過了三哥毒手的他最終還是死在了李存勖手上。自此,朱溫的親生兒子死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藏在和煦春風裡的血腥氣,從《八達遊春圖》看後梁皇子的悲慘結局

後唐疆域圖


圖像與真相

國破之後,後梁群臣四散而逃,駙馬都尉趙喦就流亡至許州,投靠了節度使溫韜。然而,他這一去非但不是自救,反而是自殺。逃至許州的趙喦受到了溫韜的熱情歡迎,但這種“歡迎”其實近似於餓狼見到肥羊自己送上門的那種高興之情,因為溫韜為了自保,將趙喦的首級作為投名狀獻給了李存勖,於是趙喦的人生便隨著後梁一起走向了終結,但他那副《八達遊春圖》卻在戰火之中流傳了下來,最終展示在後世人的眼前。

朱溫弒君奪位、朱友珪弒父奪位、朱友貞弒兄奪位,這不願屈居人下的父子三人都走上了武力篡位的歧路,而且最後也都殊途同歸,得不到善終。如果沒有了解到後梁那段血腥的歷史,看畫的人估計猜想不到,在這副春意融融的畫中縱馬奔馳的“八達”,會在之後十餘年內自相殘殺;也猜不到畫的作者也和畫中人一樣,隨著後梁的滅國而走向人生的終結。但也恰恰是這種反差,才讓歷史變得更加迷人和有趣。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