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犬,那羊群


那山,那犬,那羊群

那山名叫楊梅山,因山上野生楊梅多而得名,地處市境內的東北部。

那山地勢高,風大,冬天冷,樹木長不高,長不大,幾千畝的土地,大部分是草原,也有少部分的灌木林。山裡土地肥沃,面積寬廣,適合發展養殖業和種植業。

第一次踏入那山,是在我讀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的端午節前幾天,學校組織高年級學生開展春遊活動。

那天,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群學生,早早從學校出發,步行兩公里才到達山腳。那山高1900餘米,是當地有名的高山,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周圍卻是低矮的小山,爬到山頂,給人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那山,那犬,那羊群


到達山腳,我們在老師的指引下,成群結隊開始爬山。山高坡陡,不禁讓人氣喘吁吁,端午時節,正是野生大楊梅成熟的季節,同學們雖然爬山很累,但沿途不時可以摘到酸酸甜甜的野生楊梅,吃上幾個,讓人忘記疲勞,感覺精神好了許多,一股衝到山頂的勁又上來了,同學們又你追我趕地爬起山來,不一會就到達山頂了。

站在山頂,放眼望去,藍天白雲,遠處的山好像與天相接,白茫茫連成一片,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山了。近處的山顯得特別矮小。山上風光迤邐,景色迷人。風很大,吹到灌木林裡、雜草叢中,嘩啦啦響,互相之間說話都要大聲點才能聽得見;吹到臉上感覺涼爽至極,風大時,感覺人都被吹走似的。


那山,那犬,那羊群


第二次踏入那山,是在十年前和先生去查看地形,準備發展養殖業。

那天,我們從駐地小鎮出發,驅車近一個小時到達目的地。那天天氣沒去春遊的那次好,從家裡出發時還是晴空萬里,到達山腳,天氣驟變,晴空萬里不見,濃霧滾滾而來,放眼望去,霧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見。頓時狂風呼叫,天上下起了小雨,感覺有些冷。等到霧慢慢散去,周圍的山才又露出來。

這樣說變就變的天氣,給我發展養殖業的想法當頭一棒。我對先生說:“這樣的鬼地方,能養什麼?”可他說:“這裡草場好,灌木叢多,適合發展養殖業”。


那山,那犬,那羊群


我拗不過先生,只好由他了。我們在半山腰的一個避風處,找到一塊平地,準備在那建羊圈養羊。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請挖掘機修通了進山的簡易道路,請了幾個工人,拉了建築材料,蓋起了廠房,並拉通了水電,完成了各種設施建設,一個小養殖廠就建成了。

一切準備結束後,我們到市外的一個養殖廠買了50多隻羊,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發展養殖業的創業之路。

養羊總得有隻牧羊犬吧。不然,羊被偷了怎麼辦?


那山,那犬,那羊群


我們多方打聽哪裡有牧羊犬賣,可我們這裡是南方,又不是北方,哪有真正的牧羊犬賣。沒辦法,只好到市裡的一家專門養犬的養殖戶,花了幾千元錢買了一隻半大的狼犬。

狼犬買來後,我們學著訓養師的訓練方法,教狼犬學會聽一些簡單的話,做一些簡單的動作,給它取名叫“黑鷹”。

每天早上放養時,約著黑鷹一起去放羊,並告訴它,它的職責和任務是放羊,守好羊群,不讓壞人親近,以免羊被偷走。晚上約它趕著羊群回家,並在羊圈門口搭了一個小木棚,讓黑鷹住在那棚裡。


那山,那犬,那羊群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那犬變得很通人性,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每天不管人去不去,它都跟著羊群到山上,羊覓食,它在旁邊睡覺,看似睡著了,其實很清醒,一旦外人或什麼動物,比如牛等,親近羊群,它就立刻衝上去狂叫不止,齜牙咧嘴,好像要把外人或親近的其它動物吃掉一般,以至於人們非常害怕那犬,沒人敢輕易親近,更沒人敢去偷羊;牛等一些動物也不敢走近,生怕那犬咬了。

從此,那高大的山建起了那簡易養殖廠,我們在那裡發展養殖業,買來了那可愛的狼犬,養起了那可愛的羊群。


那山,那犬,那羊群


那寂靜的山熱鬧起來了,每天都能聽見羊叫、犬吠聲,羊群在那山裡生息繁衍,且發展得很快,從原來的五十隻,發展到後來的幾百只,羊越來越多,羊群越來越大。

羊群不僅為那山增添熱鬧的氣氛,也為我們創下了不少的收入;忠實的狼犬自覺擔負守護羊群的責任,它不但是人類的好朋友,更是羊群的守護神。

我深受著那山、那犬、那羊群,願像戍邊的衛士守護著那山,帶頭那犬,陪伴那羊群。


那山,那犬,那羊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