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印度侵入中國洞朗地區示意圖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客觀存在,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客觀地瞭解歷史基本史實,不僅是實現中學歷史有效教學的前提,而且也是實現中學歷史教育目的之需要。本文以中印洞朗事件為例,加以簡單談談。

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地處亞歐大陸東端的中國有很多海陸鄰國,印度就是中國西南重要鄰國之一。眾所周知,中印兩國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世界文明古國,但中印關係受領土等因素影響,2017年中印洞朗對峙事件全球矚目。

洞朗地區本是毫無爭議的中國領土,洞朗事件完全是印度單方面挑起的。如果“回到過去”歷史地看問題,此次對峙事件原本是不可能發生的。讓我們“回到歷史”中去尋找答案。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今天印度領土中的錫金邦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歷史上中國的鄰國:錫金國

翻開2005年以前出版的中國地圖,我們發現中國的陸上鄰國其實曾經共有15個而非14個(2005年之後才變為14個),其中中國西藏自治區喜馬拉雅山一帶與中國領土接壤的鄰國除印度、尼泊爾和不丹外,還有一個與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洞朗地區直接接壤的國家——錫金國。

觀看地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錫金國與中國西藏、尼泊爾和不丹接壤,中國洞朗地區介於錫金與不丹兩個國家之間,南邊隔錫金和不丹兩國才能夠到達印度。

簡單地講,因錫金國的存在,中印歷史上其實在今天的錫金段本沒有任何領土相接壤,基於此,我們說中印雙方其實在該段本來是不可能直接發生對峙的。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曾經的鄰國:錫金國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唐朝疆域圖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唐朝時期的吐蕃地區

錫金的歷史如何呢?錫金,古代中國稱之為哲孟雄,它位於喜馬拉雅山東段南坡,歷史上屬於中國西藏地區管轄。公元7世紀,哲孟雄是吐蕃王朝的一部分;公元9世紀,哲孟雄成為獨立的部落,但其境內的寺院仍然隸屬於西藏各個大寺院。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元朝疆域圖,錫金附屬於宣政院轄地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明朝時期的烏思藏都司,錫金附屬於烏思藏都司管轄

元明時期,錫金是中國元明西藏地方的附屬地,還不是一個國家。17世紀(1642年),祖籍是西藏的錫金人建立錫金第一個王國,但至有清一代錫金又為中國西藏的藩屬國。1700年,尼泊爾廓爾喀軍隊入侵錫金和中國西藏,乾隆帝派遣清軍擊敗廓爾喀軍隊,錫金和尼泊爾正式成為中國清朝的藩屬國。儘管錫金是藩屬國,但錫金一直對中國有強烈的國家認同。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清朝疆域及其藩屬國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清朝西藏地區

19世紀後期,英國侵略中國西藏。1890年,中國駐藏幫辦大臣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在加爾各答被迫簽署《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又稱《哲孟雄條約》),清政府被迫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並劃定中國與錫金的邊界。

一八九〇年三月十七日,光緒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加爾各答。

茲因大清國大皇帝、大英國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實願固敦兩國睦誼,永遠弗替;又因近來事故,兩國情誼有所不協之處,彼此欲將哲孟雄、西藏邊界事宜,明定界限,用昭久遠,是以大清國大皇帝、大英國大君主擬將此事訂立條款,特派全權大臣議辦,電大清國特派駐藏幫辦大臣副都統銜升,由大英國特派總理五印度執政大臣第一等三式各寶星上議院侯爵各將所奉全權便宜行事之上諭文憑公同校閱,俱屬妥協,現經議定條約八款,臚列於後:

第一款 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摯山起,至廓爾喀邊界止,分哲屬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諸小河,藏屬莫竹及近山北流諸小河,分水流之一帶山頂為界。

第二款 哲孟雄由英國一國保護督理,即為依認其內政處交均應專由英國一國徑辦;該部長暨官員等,除由英國經理準行之事外,概不得與無論何國交涉來往。

第三款 中、英兩國互允以第一款所定之界限為準,由兩國遵守,並使兩邊各無犯越之事。

第四款 藏、哲通商,應如何增益便利一事,容後再談,務期彼此均受其益。

第五款 哲孟雄界內遊牧一事,彼此言明,俟查明情形後,再為議訂。

第六款 印、藏官員因公交涉,如何文移往來,一切彼此言明,俟後再商另訂。

第七款 自此條款批准互換之日為始,限以六個月,由中國駐藏大臣、英國印度執政大臣各派委員一人,將第四、第五、第六三款言明隨後議訂各節,兼同會商,以期妥協。

第八款 以上條款既定後,應送呈兩國批准,隨將條款原本在倫敦互換,彼此各執,以昭信守。光緒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即西曆一千八百九十年三月十七日,在孟臘城繕就華、英文各四份,蓋印畫押 。

《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不僅使得哲孟雄完全脫離中國,淪為英國的“保護國”,為英國進一步侵略中國西藏鋪平了道路,而且劃定了中國西藏地方與錫金之間的邊界。根據該條約規定,洞朗地區位於邊界線中國一側,洞朗地區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曾經的鄰國:錫金國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二戰後錫金獲得獨立

1918年,英國人把政權交給錫金王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英國殖民體系的崩潰,錫金最終獲得獨立。但與此同時,1947年獨立後的印度繼承英國殖民遺產衣缽,不僅在中印東段地區侵佔了英國殖民主義者製造的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藏南地區,而且還將勢力滲透進錫金王國,乃至最終於1975年吞併錫金,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

印度是如何吞併錫金這個國家的呢?1950年,印度強迫錫金國簽訂《印度錫金和平條約》,攫取了錫金的國防、外交大權,將錫金國變為印度的保護國。1968年,錫金人民掀起了反抗印度的示威活動。1973年,印度派軍隊進入錫金,要強行把錫金併入印度,錫金不同意,曾向中國求援,希望中國伸出援手,加入中國。受國內外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沒有接受錫金加入中國的請求。

錫金求助不成,面對印度的欺凌,1974年,親中國的錫金“民族黨”懸掛中國國旗,單方面宣佈加入中國領土,成為中國行政區,宣佈一切外交事務交付中國,但中國的“錫金行政區”僅僅存在了短短3小時,就被印軍非法佔領。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錫金被印度吞併,成為印度的錫金邦

1975年,印度軟禁錫金國王,逼錫金舉行所謂“全民公決”,“自願加入印度”,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完全失去了國家獨立。面對印度對中國鄰國錫金的兼併,處於“文革”中的中國最初只能鄭重強烈譴責和抗議,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吞併。

直到2003年,印度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也承認西藏是中國領土,於是中國對錫金屬於印度的既成事實才予以承認(2005年,中國出版地圖不再把錫金標為主權獨立國家,中國陸上鄰國由原來的15個變為14個)。由此印度今天所謂的錫金邦才正式與中國洞朗地區相接壤。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錫金歷史上本來是中國領土,後來雖然獨立但仍然是中國西藏的藩屬國,退後一步講,即便是後來錫金淪為英屬印度的“保護國”,根據中國清政府與英屬印度簽訂的條約,洞朗地區也是毫無爭議的中國領土。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洞朗地區位於中國、錫金和不丹三國交界

基於此,從歷史上看,無論是哪種情況,位於中國西藏地方、錫金和不丹三國交界處的洞朗地區屬於中國領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既然中印兩國在洞朗地區沒有交集,印度挑起中印洞朗對峙事件就毫無道理了。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是正確認識歷史的前提和需要。通過以上對錫金歷史的敘述,我們可知道所謂中印洞朗對峙事件的是非曲直和歷史真相了。

教育部統編初中歷史教材重視祖國疆域版圖的敘述,教材用大量的歷史事實,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西藏地區是祖國不可分割領土的一部分。

新課標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是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特定地理位置和時間發展變遷的祖國疆域屬於歷史教學的時空觀念範疇,西藏自元朝正式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管轄以來為中國固有領土屬於歷史教學的家國情懷範疇。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曾經的鄰國錫金國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位於錫金與不丹之間的洞朗地區


搞清基本歷史事實,實現歷史教育目的——由中印洞朗事件想到的

中國洞朗地區地形圖

中印洞朗對峙事件看似與中學歷史教學無關,好似僅僅是現在中印兩國之間發生的現實問題,但實際上該問題不僅事關中國西藏領土與印度之間的歷史,而且也與中學歷史教育目的有著密切的聯繫。

中學歷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這當然也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來考量,但“回到歷史”,以歷史的眼光,注意把握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這無疑是中學歷史教育的重要目的所在。

面對中印之間曾經發生的中印洞朗對峙這一重大事件,在學習中國歷史和相關中印關係歷史時,教師在講解西藏屬於中國的歷史事實時,完全可以順便介紹有關中國西藏藩屬國錫金的歷史,通過聯繫這段歷史,使學生認識到:

錫金歷史上本來是中國領土,後來雖然獨立但仍然是中國西藏的藩屬國,中印之間本來不在今天所謂的錫金段。

退後一步講,即便是後來錫金淪為英屬印度的“保護國”,根據1890年中國清政府與英屬印度簽訂的條約,洞朗地區也是毫無爭議的中國領土。

再退後一步講,即便是後來印度吞併錫金,中印之間錫金段也實際存在著中印雙方共同承認並已被遵守了100多年的已定邊界,洞朗地區屬於中國領土,也與印度不存在任何爭議。

中學歷史課程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繫,強調要使學生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並提高正確認識現實的能力,以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現中學歷史教育的目的。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演變,歷史能看多遠和多透,現在和未來就能看多遠。在學習中國西藏地方歷史和中印關係歷史時,結合所學相關內容,恰當聯繫中印洞朗對峙這一現實問題,搞清錫金的歷史和洞朗屬於中國領土的基本事實,不僅有助於引導學生從歷史角度瞭解中印洞朗對峙事件的真實面貌,而且有助於“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提高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客觀地瞭解歷史基本史實,不僅是實現中學歷史有效教學的前提,而且也是實現中學歷史教育目的之需要。唯有如此,中學歷史教育才能超越考試和分數這樣簡單功利的目的,才能密切歷史與現實的聯繫,才能更好地服務學生的人生和國家現在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