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愛國算哪門子愛國?

每年到西方的“平安夜”和“聖誕節”,在網絡上總會出現一些“不過洋節”的呼籲,對這種呼聲,我個人是比較贊同的,畢竟傳統節假日的淡化和商家們對“洋節”的炒作有一定的關聯。然而, 每年這種呼籲到最後就容易變成“愛國者們”的“尚方寶劍”,一開始是呼籲,慢慢就扯上了“家國情懷”,再扭轉一變,過個洋節就成為了“賣國賊”,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牽扯言論就廣為流傳起來,其中不乏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謠言,比如昨天晚上許多人都傳了這樣一張圖。


“謠言”愛國算哪門子愛國?

這張圖信誓旦旦,不由分說,讓不太喜歡過洋節的人一下子就熱血沸騰起來,你看這講的多好,多有道理,我們要“牢記歷史,不忘屈辱”,立馬手指一動,朋友圈一貼,微信群一轉,剩下的就是抱著手機等待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者的簇擁,彷彿做了一件救國救民的大事等待臣子臣民們來感恩叩謝一般。


“謠言”愛國算哪門子愛國?


稍有生活常識的人都會明白,聖誕節是西方人為了紀念耶穌的誕辰設立的;


而學過一些歷史的人也會記得,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


最可氣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是1900年的事情,1860年的八國聯軍們還不知道有沒有投胎成人呢?


還有一點需要歷史課代表回答,火燒圓明園的時間根本不是12月25日,而是1860年10月份。


你說那些轉發的人會不知道嗎?你說那些發到朋友圈的人會不瞭解這些歷史細節嗎?也許有些人是真的淺薄無知,也許有些人是明知而裝作不知,為了一時情緒的釋放而放棄對圖文細節的追究……


“謠言”愛國算哪門子愛國?


不管是哪種,用謠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懷尤其是自己的愛家愛國情懷終究是不明智的。


我很能理解一部分不想過“洋節”的人的心理,畢竟在現在“光棍節”已經成為“購物節”的時代,所謂的”平安夜“和”聖誕節“早已經成為商家宣傳促銷的一個噱頭,成為許多都市人釋放壓力、和友人相聚的一個理由,不過這個節日畢竟來源於西方的宗教原旨,畢竟和我們曾經”被捱打“的屈辱歷史有一些關聯,所以我很能理解這部分人的心情。


我也明白,更多人是心痛傳統節日不被推崇而洋節越過越火的無奈現實發出的一絲悲嘆,所以他們很希望看到洋節的宣傳能夠被淡化,而屬於自己的傳統佳節能夠被傳承、被保留、被世界認同。


然而,這些都不能成為傳播謠言的理由。與其用謠言去攻擊那些過“洋節”的普通人,不如從自我做起,抵制謠言,努力為傳統節日發聲。


在我個人看來,你用謊言去打擊一個謊言,那換來的是更多的謊言;你用謠言去驗證自己的情感,得到的只是更虛偽的自我安慰。


愛國需要的是自然表達, 而不需要刻意修飾;愛國需要的是真情流露,而不需要用謠言來複證;愛國需要的規範自我,而不是用來道德綁架!


希望每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中國人謹記,我們已經強大,我們已經不需要用謊言、謠言和道德綁架來表達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