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誰死的最可惜?為什麼?

Aisling22


題主好。

我覺得孫策英年早逝最可惜。

孫策,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代諸侯,漢末群雄之一,東吳政權的建立者,武藝高強,外號“小霸王”。

下面我就從孫策的軍事成就和政治成就來闡述我的觀點。

孫策年少成名,十幾歲的時候多結交名士,從此聲名在外,社會上的上流人物都來與之結交。

在孫堅死後,投奔袁術,袁術賦予孫策要職,政治通明,賞罰分明,深得袁術欣賞。後在廬江戰役中奪取廬江郡。在袁術稱帝后,與袁術反目,以“討逆將軍”的名義討伐袁術。

興平二年,孫策在周瑜等人的支持下,從歷陽渡江,設計擊敗劉繇及其別部,後又收編前來投附的劉繇部隊,一時隊伍壯大,孫策也因此威震江東。

之後,孫策又帶領部隊繼續進攻江東各地。率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孫策採用聲東擊西的計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擊敗王朗,平定會稽。

經歷了一系列平定戰役之後,孫策統一了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六郡,孫策兵強馬壯,物質富庶,以一己之力終於平定江東,建立東吳政權,真正成為一方諸侯。孫策時年方才20,就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不可不謂之少年英雄。

平定江東之後,孫策善於納言,招賢納士,制定一系列的策略,這為江東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得東吳能立足於蜀,魏之中,與之抗衡。

在臨死之前,卻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這就說明孫策是個通明達理之人,有遠見。

綜上所述,孫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為後來東吳大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可惜,英年早逝。倘若不是如此,天下局勢恐不是三分天下的時局,憑藉孫策的軍事能力和政治力量,定能在當時叱吒風雲,天下形勢必將多變。





江湖奈我何


三國故事故事風雲跌宕起伏,各種權謀廝殺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這裡得益於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也是本人最喜愛看的歷史名著之一。說到哪個人物去世最可惜,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本人認為最可惜的應該是東吳的小霸王孫策。東漢末年,孫堅割據江東一方,殺華雄,破董卓。建立威名為之後的東吳打下基礎。可惜英年早逝,孫策接下父親的遺志,繼續在江東建功立業,數年征戰,武勇猶如項羽,綽號“小霸王”,最終統一江東,開創孫吳基業。其武功韜略絕不會輸給當時在世的任何一位人物,如果孫策不是因為被偷襲而去世,三國的歷史也許會被改寫。孫權是在父兄創立宏偉的基業接手,是典型的富二代看不出其有兄的勇猛霸氣和文韜武略。在三國紛爭之中基本上沒有什麼出彩的事例。都是在做著左右逢源,偷雞摸狗的事情,要不是憑藉長江天險而固守自保,東吳哪裡有資格與魏蜀三國鼎立?成為三國裡最沒有影響和最讓人容易忽視的一方勢力。如果孫策在的話,當時三國的局勢也許是曹劉聯合抗孫,而不是孫劉聯合和抗曹了,可惜了。




行雲流水的坦克


近來幾個月一直在讀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國志,所以看到跟三國相關的話題不免有些興奮。看了這個問題,我就來列舉幾個死的可惜的人才。

蜀,張飛

燕人張翼德,有萬夫不擋之勇。劉備的左膀右臂,跟隨劉備出生入死。與劉備,關羽親如兄弟。在長坂坡率二十餘騎阻擋曹操千軍萬馬,曹軍沒有敢想前與他廝殺的,從而使劉備等人脫險。後來又參加攻打劉璋的戰役,破城池,降嚴顏。後期又在漢中,吊打魏名將張郃。只可惜張飛脾氣暴躁,後期在劉備準備伐吳之前,被手下張達,範強殺死。可惜一代名將,竟死於小卒之手。



吳,孫策

江東小霸王孫策,在江東之地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給孫權打下了大片江山。只可惜為人輕率,出門毫無戒備,被許汞的門客所殺。死時年僅27歲,可謂英年早逝。

魏,鄧艾父子

鄧艾,出身窮苦人家。對屯田制辦糧草,排兵佈陣,帶兵打仗等方面很有了解。參與眾多戰役。其中滅蜀之戰堪稱經典戰役,是滅蜀第一功臣。不過為人性格剛烈,立了大功勞卻不知避嫌。從而被小人誣告,後來鄧艾和兒子鄧忠被田續等人殺死,他的其他幾個兒子也在洛陽被殺。妻子,孫兒等人被流放西域。鄧艾一生忠勇,未曾想著謀反,身為名將,沒有馬革裹屍,卻遭小人陷害。



以上我列舉的幾個或英年早逝,或死的悲壯。我我認為鄧艾死的最為可惜,不曾想著謀反,卻被賤人所害,不僅自己死亡,幾個兒子也被殺死。


遨遊文史世界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不過傑出人物在歷史上也有功勞,而且有時作用很大。三國是一部大戲,如果某些人物死的不是早了一點,可能也會改寫歷史。

第一個可能就是郭嘉,此人是曹操的謀士。極善於出謀劃策,料敵如神,人稱鬼才。他先是投奔了袁紹,後來他發現袁紹不會用人,公元196年在荀彧的推薦下投奔了曹操。他在追隨曹操的11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的事業就一直處於上升的階段。在他去世之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就遭遇了著名的赤壁大敗。曹操在赤壁敗退之後不禁發出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和“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他如果當時在世,曹操應該不會輕易冒進發動決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戰了,即使是發動了這場戰爭也不至於會敗的這麼慘。從某種意義上應該說他的英年早逝,也是劉備和孫權的運氣啊,否則三國後來的局面就很難說了。歷史上有記載說曹操覺得周圍的謀士中郭嘉是最年輕最信任的一個,曾經是準備把他作為將來託孤之人,就如同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了。

第二個孫策:此人是三國東吳的實際開拓者孫策,此人號稱小霸王。他父親戰死的那一年,他才不到17歲,虎父無犬子人稱小霸王,頗有當年楚王項羽的風範。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依仗著從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馬,橫掃江東,勢如破竹。軍閥袁術就經常感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奸雄曹操聽說孫策平定了江南,也曾經說過“獅兒難與爭鋒”的喪膽之語。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僵持不下的時候,孫策很有遠見的點選精銳兵馬準備渡江北上攻取許都,包抄曹操的後方,可惜渡江前遇刺身亡,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幸運啊。如果孫策不是英年早逝,歷史真的很可能就要改寫。最令人惋惜的是威鎮江東的“小霸王”不是沙場染血、馬革裹屍,卻是死在幾個匹夫刺客的手裡,實在是身為一個武將的悲哀。他在臨死之前為了江東的基業,沒有把位置傳給自己尚年幼的兒子,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弟弟孫權,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也為江東能夠延續80多年的基業打下了基礎。

其三,江東周郎。他和孫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摯友,20歲不到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半壁江山,可謂是少年俊才,英姿勃發。然後在公元198年和孫策一起娶了著名的大小喬姐妹。公元208年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戰,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曹操,更加確立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地位。他和孫策一起都是東吳最具有進取心的將領,並且赤壁之戰後乘勝又打下了荊州,還準備再進攻益州,可惜是英年早逝。此後的魯肅、呂蒙、陸遜等先後擔當主帥,雖然這些將領也都不是泛泛之輩,但東吳方面就再也沒有進取中原之心了。劉備曾經不懷好意的向孫權進言要提防周瑜獨大的局面,但孫權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予了周瑜極大的信任。

其四,曹衝。人稱神童,是曹操小妾環夫人所生。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可惜曹操最喜歡的這個孩子卻在13歲時就不幸夭折了。他如果還正常的活著的話,曹丕和曹植恐怕都很難接班即位了。在這裡講幾個曹衝去世之後的小插曲,曹丕在當上皇帝后曾發出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衝在,我很難說是否有今天這樣,可以支配天下”。曹衝去世的時候曹操對其它假裝哀傷的兒子們發出了“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的一聲悲號。三國期間有個僅次於曹衝的神童叫周不疑,他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尋常的寵愛,本來想用他未來輔佐曹衝的。曹衝夭折之後曹操就殺了周不疑,曹丕不以為然,還跑去勸諫曹操。結果曹操把他訓斥了一通:“如果是曹衝還活著倒還罷了,此人不是你所能駕御的。”

其五,曹睿。此人是魏文帝曹丕的兒子:曹睿幾歲的時候就顯得特別聰明,曹操就十分喜愛他,曾言:“我要讓你作我的三世繼承人”,經常讓他跟在左右。他比司馬懿小26歲,但他當時的政治能力還是可以鎮得住司馬懿的。其實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並且錯誤的選擇了一個年僅8歲的曹芳接班和政治能力低下的曹爽輔政,司馬懿也是很難獨大的。在他去世10年後的公元249年,司馬懿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發動了政變,除掉了輔政的曹爽,公元254年他的兒子曹芳也被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廢了。所以說司馬懿的長壽(終年72歲)絕對是後來魏國的一大災難啊。

其六,孫登。這是東吳大帝孫權的兒子。字子高,孫權長子(庶出)。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赤烏四年五月卒,年僅三十三歲。臨終前,孫登上書給孫權,提出了幾項令國家安定和富強的建議,又推薦陸遜、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等多位優秀的臣子,希望孫權能多加親近任用他們以令吳國昌盛。孫權在得悉孫登亡故後才看到這篇表章,因此更加悲傷,談到他都不禁傷心流涕。諡宣太子。

其七,陳登,陳元龍。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後徐州牧陶謙表為典農校尉。建安初奉使赴許,向曹操獻滅呂布之策,被授廣陵太守。呂布那麼大的英雄,被陳登玩於股掌之上。以滅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又遷東城太守。207年因寄生蟲病英年早逝,陳登受到曹操、劉備高度讚賞。

其八,曹昂,字子修,沛國譙縣人曹操的長子,劉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聰明且性情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建安二年(197年)年隨曹操出征張繡,因張繡突然襲擊,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曹操在臨終前說過: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曹操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以至於讓正氏丁夫人繼養他,提高曹昂在家中的地位,為立他為儲做下準備。而後來曹操疼愛曹彰也可能是因為彰喜歡武功與昂相似。

當然這些人物裡面,曹衝可以忽略不計,雖然很聰明,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至於周郎孫策才是狠角色。如果歷史允許假設,可能真的會改變。當然劉備手下的法正龐統也很厲害,也算是英年早逝而影響三國進程的人。





緬懷未逝的青春


三國亂世,人命如草芥,兵禍加上瘟疫,許多割據一方的諸侯都命不長久,別說老百姓了。每次看三國志或者是三國演義,總有幾個人的死讓人忍不住拍案嘆息,以史為鑑把自己認為死的最可惜的三位分享出來,大家看看誰能擔得上最字!

三、陳宮

陳宮性格耿直,足智多謀,天下將亂時就看好曹操,一度被曹操視為心腹。三國演義裡也提到陳宮私放曹操,是曹操的救命恩人。

可惜之後因為曹操的所作所為,讓陳宮寒了心。(三國演義裡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但歷史上應該是曹操殺了名士邊讓),曹操準備討伐陶謙替父報仇,讓自己的好友張邈、心腹陳宮留守大本營。

於是陳宮乘著曹操外出,說動了張邈,張邈弟弟張超等人一起發動叛變,把曹操大本營兗州送給了呂布。

可惜呂布雖然有勇,陳宮有謀,但也不是曹操的對手,最終落得個白門樓齊授首。

雖然曹操殺了張邈一家、殺了呂布,但對於陳宮還是想收為己用,可惜陳宮死志已決,堅持不投降,於是曹操成全陳宮忠義之名,替陳宮養活一家老小。

以史為鑑認為陳宮為人正直,足智多謀,可惜明明可以和曹操一起打天下,卻最後分道揚鑣成為生死敵人,最後死於曹操之手,正式太可惜了。

二、華佗

神醫華佗在三國演義中被大大神話了,什麼刮骨療毒、開顱手術等等,實際上三國時期肆虐魏蜀吳三國的各類瘟疫才是當時最可怕的疾病,建安七子中的五人,司馬懿大哥司馬朗都是明確記載死於瘟疫的,甚至東吳的魯肅等人都極有可能死於當時的瘟疫。

雖然華佗、張仲景等神醫沒有在亂世中防治瘟疫的良方,但是在貴族官員方面,神醫還是很受歡迎。

神醫張仲景在當時是長沙太守,社會地位很高,名聲也好。華佗雖然是神醫,可惜沒有官員身份,只能跟著曹操做曹操的保健醫生。

曹操對於華佗也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對心高氣傲的華佗來說,這種態度當然很不爽。於是華佗經常性的請假,今天說老媽病了要去看看,過幾天又說媳婦病了要去看看。

結果曹操頭疼的厲害,找華佗的時候華佗老不在,就讓人把華佗趕緊找回來,結果剛好趕上華佗撒謊說媳婦病了,找華佗的人一看,華佗一家正其樂融融,一下子穿幫了。

於是曹操大怒,才把華佗下獄。

華佗死後,曹操也後悔了,據歷史記載,曹操最喜歡的小兒子曹衝英年早逝,曹操長嘆息說:要是華佗還在,曹衝也不至於這麼早就夭折。

以史為鑑認為這樣一位神醫,最後死於曹操之手,可以說是非常遺憾了。

一、蔡邕

蔡邕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著名的文人了,一來是蔡邕是當時最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音樂家;二來是蔡邕生了一個比他還有名的才女--蔡文姬。

蔡邕一生波折,官運不暢,但是民間聲望很高。等到董卓篡位的時候,強行把蔡邕徵召到朝廷作為董卓的吉祥物。表達董卓對於名士大儒的喜愛。

蔡邕在董卓跟前也算是達到了人生的一個高峰,什麼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董卓都不吝封賞。

等到王允和呂布殺了董卓,把但凡和董卓有點關係的人殺的殺、關的關,蔡邕只是因為在王允下達這樣命令的時候嘆了一口氣,就被王允藉故下獄。蔡邕請求王允:哪怕給自己刺印也行,出來後只寫書不再談論政治。

其他人也勸說王允:蔡邕如此大才,放出來寫史書也是極好的。

王允不同意,蔡邕沒幾天就死在獄中,享年六十歲。

蔡邕死的時候群臣和士人沒有不為他哭泣的。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聽聞蔡邕的死訊後,嘆息說:“漢朝的事,誰來考定啊!”

蔡邕在文化、音樂、藏書、書法、經學等等方面都是一時翹楚,而且難得的是蔡邕私德也極好。可以說是三國時期少有的完美人設的文人。

以史為鑑認為這樣一位大才、全才,根據他一生的藏書和閱歷,寫出的漢史該是什麼樣子呢?卻被王允所殺,真的是漢末時期最大的遺憾了。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個人感覺,蜀漢有兩個人的死,十分可惜。如果,這二人俱在的話,有可能改變蜀漢運勢的走向,即使不能一統天下,至少也能為強盛之勢,也不會出現諸葛亮,姜維北伐時,那種人才,糧食,軍隊都缺失的苦逼情況。這兩個一文一武,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鳳雛”龐統,武的這位,名氣不算大,但是在劉備奪取蜀中時,起了關鍵作用。

龐統。



龐統,和諸葛亮齊名,說得臥龍鳳雛一人,便可得天下,固然是誇張吹捧之語,不過也從側面說明了二人的才能,而且是那種綜合型的人才,集戰略規劃,軍事謀略,治理國家,思辨口才等等於一身。龐統進入劉備陣營,最重要的功績就是幫劉備拿下蜀中,當時,劉備被邀請入蜀幫劉璋對抗張魯,兵馬已經到了葭萌關。龐統於是出了三策,上策是直接選派精兵,一舉拿下成都。中策是殺楊懷,高沛,並其軍,再從葭萌關推進到成都。下策是退回白帝,以荊州為後援,步步為營。劉備於是選擇了中策,從葭萌關向成都進攻。這三策,都有道理,拿下成都只是時間的問題。特別是上策,見效快,付出代價可能是最少,因為劉璋早就再蜀中威嚴盡失,才有張松,法正,孟達的投靠,劉備發起進攻,梓潼太守王連閉門觀戰,李嚴等人也順勢投降等等,可見上策是完全有條件的。



可惜,劉備認為恩威未立,選擇了中策。於是,劉備殺了楊高二將,並了白水軍,一路進軍順利,直到成都最後一道防線,雒城,這才明白中策的難度。劉備圍攻了近一年,還搭上龐統中流箭犧牲,才拿下雒城。由於龐統犧牲,劉備只能調諸葛亮,並率領張飛,趙雲,劉封等入蜀支援。此後,諸葛亮就留在成都治理。而荊州只剩下關羽,缺乏謀士的籌劃,導致丟失。假如有諸葛亮和龐統,一人在成都,一人在荊州,至少江陵不會丟失,關羽軍的家屬也不會落入東吳之手。所以,關羽最多隻是一次敗退,不會連地盤軍隊性命都丟了。

另外,張松被處死,法正的早亡都是可惜了。

霍峻。

霍峻是荊州南郡的大族士家,統帥著幾百家族武裝,劉表去世後,投奔了劉備。霍峻如果多活個幾年,漢中太守估計就不是魏延了,霍峻也會在蜀漢陣營更加出彩。而魏延自然也不差,完全可以另作他用。當然,魏延也可能仍然是漢中太守,霍峻可能會委派回荊州,協助關羽防範東吳。因為霍峻不但是荊州人,防守能力也不是糜竺,傅士仁之流可比的,更關鍵是,霍峻的忠誠。



劉備“反水”劉璋,葭萌關相當於劉備在蜀中唯一的根據地,如果丟失,劉備軍就陷入險境中。於是,劉備留霍峻和幾百士兵鎮守,自己帶著主力向成都挺進。結果劉備出發後,張魯派人誘降霍峻,被霍峻嚴詞拒絕。假如葭萌落到張魯手中,劉備立馬腹背受敵。隨後,劉璋為了解圍,派扶禁,向存帶萬餘人從水路攻打葭萌關。沒想到,霍峻就幾百人,竟然守了一年,可見霍峻的軍事才能。接下來,更精彩,扶禁,向存久攻不下,開始懈怠,霍峻突然襲擊,大敗劉璋軍,還斬了向存。筆者認為,這一戰,比東吳朱然守江陵更加出彩,雖然曹魏軍明顯更強大,但是朱然還有幾千人,外加外圍的諸葛瑾等援軍。霍峻可是孤軍作戰呀,還是在對手的地盤裡,沒有後援。



劉備拿下蜀中後,就讓霍峻鎮守梓潼防區,這個地區包括劍閣,江油等地,直接和漢中張魯接壤。可見,劉備拿下漢中後,霍峻最有可能成為鎮守漢中的人選,其次也可能派回荊州,協助關羽,防範孫權,因為東吳已經開始催討荊州了。無論把霍峻在哪一個地方,必然多少會改變蜀漢的防禦格局,而且影響是正向的。只是可惜,就在劉備奪取漢中的這一年,霍峻因病去世。劉備十分痛惜,親自帶著大臣們弔祭,還在墓前留宿。

值得一提的是,霍峻之子霍戈,也是蜀漢後期難得的名將。


大飛熊騎士


三國時期局勢混亂,英雄輩出,其中英年早逝,令人可惜的人物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孫策、周瑜、馬良、周不疑、龐統和郭嘉。他們都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文臣武將,其中孫策是孫權的長兄,他是被刺客偷襲殺死的。周瑜在21歲的時候就跟著孫策平江東,他與劉備合作率軍攻打曹操,並於赤壁之戰中利用曹軍不識水性的弱點戰勝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基礎。後來,周瑜提出了征伐江陵的建議,但他後來得了重病,最終死在了巴丘。

郭嘉是曹操的謀士,他見識長遠,為人低調。他預見天下將會大亂就隱居在鄉下。郭嘉剛開始想效忠的是袁紹,後來才轉投奔的曹操,曹操統一北方就是有他的出謀劃策。他剛開始去投奔袁紹的時候,袁紹卻沒有看重他。而此時正好曹操手下的一位謀士去世,郭嘉又與荀彧是好朋友,郭嘉就被引薦,在經過談論後,曹操十分賞識郭嘉,便對他委以重任,從此郭嘉對曹操十分忠誠。後來在行軍途中他因操勞過度而死。


不許人間見白頭zzz


曹操的逝世是最可惜的,原因是:

第一曹操文治的方面在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短歌行》《龜壽詩》《觀滄海》,等有很高文學地位,他的兩個兒子也非常不錯,尤其曹植文學造詣很深!

第二在魏國,他的實際領導之下,人才濟濟,他屬於愛才如命的王侯,比之劉備強多了,孫權也遜色如他,他的兒子繼任者曹丕也比他差許多。

第三武功不錯,多次面臨危險,多次持槊而上!

第四,個人格局,文韜武略,絕對三國第一人,若有他常在,三國可統一,人民安定矣!


狐羊樹


三國裡死的最可惜的是孫策、華佗、陳宮、龐統。因為在三國時,豪傑出風塵,英雄倍出,荒亂世時,殘殺錯殺一個人是平常事。孫策年僅三十七歲,被暗殺在樹林中,因為孫策拿著中國玉璽,為得到玉璽暗殺孫策。

華佗,在當時是個知名的醫生,為了治曹操腦瘋病,需要動腦手術,遭操則認為是害他就將華佗管押在監獄裡,從此以後當官必須精三行事業,其他行業不精通也必須懂得,象這樣不懂,醫生處好心看病,他卻認為是謀害他

陳宮是曹營中的一個謀士,原在袁紹處做謀士,袁紹不聽謀士勸漸漸敗退,受荀彧的推薦投奔曹操,陳宮有謀,張邈有勇。曹操有一次外出,陳宮於是乘此機會說動了張邈,張邈的弟弟張超一起發動了叛變,把曹操究州送給了呂布,可惜呂布有勇陳宮有謀,也不是曹操對手,曹操殺了張邈一家,殺了佔布,但對陳宮還是想收為己用,可陳宮不投降曹操為了成全陳宮忠義之名,養活陳宮一家老小。

龐統是鳳錐有名的軍事才能,但得不到重用,劉備聽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孰叫他去找鳳錐。鳳錐來到蜀國,與諸葛亮是同行,就把龐統按排到東北一個小縣當縣官,龐統每天不工作,盡喝酒消息傳到劉備耳邊,把龐統傳回來,龐統聽說調回,只用了半天時問把一年的事情全部解決了。

後來回到劉備跟前,在一次戰鬥中,敵人要活捉劉備,龐統為了救劉備,與劉備換了戰馬,這樣被敵人一箭射死。


用戶平等


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其中有很多人的故事流芳百世,至今談起也會讓人感慨頗多,那麼在魏蜀吳三國之中,哪些人才之死讓人非常惋惜呢?

1.魏—郭嘉:民間有句傳言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這句話的意思郭嘉的才能可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但是並沒有貶低諸葛亮的意思。郭嘉的確沒有讓曹操失望,它的神機妙算和軍事能力,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對於曹操平定北方來說,郭嘉的功勞是很大的。本來曹操想把自己的後代託付於他,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從此曹操的霸業開始走下坡路,而且曹操為了郭嘉之死也是痛苦不已。

2.蜀—法正:在三國時期,如果提到蜀漢重臣,大多數都會認為是諸葛亮,但是法正在劉備心理的份量是很重的,在劉備入川和北征漢中的時候,法正的奇謀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時法正為劉備重要謀士,可惜劉備的霸業剛有起色,法正就病逝了,劉備為此一連哭了好幾日,在夷陵之戰的時候,諸葛亮曾感嘆若法孝直還在,肯定能阻止主上東征,結果劉備大敗。

3.吳—陸遜:陸遜對東吳的貢獻可以說是眾所周知的,隨呂蒙偷襲荊州,在夷陵之戰,大敗劉備,石亭之戰中,擊潰曹休十餘萬魏軍,所有戰績歷歷在目,陸遜的軍事能力很強,但是晚年卻捲入了孫和與孫霸的奪嫡之爭,總是受到孫權的責罵,結果陸遜鬱鬱而終,陸遜之死實在讓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