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鋼市面臨怎樣供給形勢?

2020年,鋼市面臨怎樣供給形勢?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鋼鐵產量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粗鋼產量8029萬噸,同比增長4%;1-11月份粗鋼產量90418萬噸,同比增長7%。11月份鋼材產量10402萬噸,同比增長10.4%;1-11月份鋼材產量110474萬噸,同比增長10%。按照前11月均值折算2019年全年粗鋼產量,接近9.9億噸水平。這個數量增長比2018年的9.28億淨增長約6000萬噸。由於2019年鋼材需求旺盛,新增產量被吸收消化,到年底實現鋼材社會庫存創下2015年以來新低局面。但問題是,2020年如果即便保持7%增速,意味著至少要增加6930萬噸粗鋼產量,如果真釋放這麼大產量,不僅對鋼價運行產生較大壓制,也會打破供給側改革以來形成的新的供需格局,再次回到產能過剩的境地。如何看2020年鋼材供給壓力,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是粗鋼和鋼材產量繼續保持一定的增長態勢,但增速會放緩

從歷次產能釋放過程中,利潤、政策、廢鋼增量以及需求影響是比較大的幾方面因素。2018年鋼鐵行業利潤創新高,產量快速釋放,到2019年1季度產量增速創新高,同比超過10%,建材產量增速超過20%。但是隨著2019年前7月鐵礦石價格暴漲,下半年需求強度減弱,鋼廠利潤下降,產量下降趨勢也明顯,甚至短流程鋼廠一度接近虧損減產的境地。到9月份粗鋼產量增速同比僅增長了2.2%,儘管4季度產量有所恢復,但下半年總體產量增速遠低於上半年的9.9%。從這裡看出利潤對產量影響是相當明顯的。2019年仍是鋼鐵高利潤時代,儘管沒有2018年上千元的噸鋼暴利,但全年多數時間維持300-500的噸鋼毛利。2020年,預計在鋼價、產能釋放以及供需關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下,鋼鐵利潤難比2019年增加,暴利時代已經過去,這會制約2020年產量釋放。

2020年,鋼市面臨怎樣供給形勢?

此外,廢鋼增量對粗鋼增產影響減弱,無論長流程還是短流程,廢鋼耗費量比重提升空間有限,加上廢鋼供給受限,也難以滿足粗鋼增量需求。而政策形勢一方面是去產能仍在繼續,河北2020年壓減退出不到2000萬噸的產能;另一方面是環保限產從“一刀切”轉向差異化管理、環保從嚴的基調仍然明確,繼續執行超低排放標準,不合格企業復產很難在投產。總體上,2020年的鋼鐵供應仍然會增長,但增速會比2019年放緩。

二是由於鋼鐵產量基數大 供應增量仍會帶來較大壓力

2020年鋼鐵供應增加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方面是產能置換的產能釋放,這部分量比較大,但多數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增量有限。但具體置換的增量,能不能有效釋放,也要看現實條件。當前鋼廠產能置換和異地搬遷正主導鋼鐵新產能建設向沿海和內陸擴張,僅僅廣西未來鋼鐵產能就要達到6000萬噸。按最新統計計算,目前我國粗鋼產能約12.4億噸。根據有關統計目前還有一億噸鋼鐵新產能在建設中。(鋼協統計在建鋼鐵產能2億噸。)今明兩年仍是我國鋼鐵新產能投產的高峰期。明年中國鋼鐵產能將很明顯要超過13億噸。產能置換名義上為減量置換,但由於被置換產能中存在部分低效或無效產能,實際2020年擬投產的高爐置換項目可能增加不到3000萬噸的增量。另一方面增量來自生產工藝的提高和改進,如降本增效、單位時間出鋼量增加等,也會帶動產量增加。

2020年,鋼市面臨怎樣供給形勢?

需要指出的是,鋼材產量增量部分仍然主要集中在建材和熱軋等品種。2019年鋼筋和大型材增速分別超過18%和20%,建築鋼材的螺紋鋼、線材新增產量佔新增鋼材的65%。2019年仍然是建材為主,但隨著熱軋利潤迴歸,板卷差回到正常邏輯,熱軋產量增速也會釋放,2019年12月的產量結構已經說明了這種變化。

2020年,基建不會令人失望

總體上,2020年鋼鐵供應壓力逐步放大,若需求不能有效釋放供給壓力,新一輪產能過剩遲早會形成。制約鋼鐵供需關係的因素是複雜多變的,尤其是出口鋼材的回落也會對國內形成一定的資源壓力,但產能的釋放最終還是由市場決定,在深化改革和宏觀經濟合理增長的形勢下,我們期待2020年有一個更健康的市場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