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氣溫一樣時,為什麼春季比冬季感覺寒冷?

陳學軍18709063867


為什麼春天比冬天冷?

1、五臟六腑春天更冷

民間素有“春捂秋凍”的說法,意思是春天厚衣服不能脫得太早,需捂一段時間。究其根本,是因為內部五臟六腑春天更冷。

從氣溫上來看,春天氣溫的確是升高了,人的毛孔開始張開,但冷空氣依然存在,儘管溫度比冬天時要高,而對於人體內部溫度來說,還是很低很低的。春天低溫的空氣可以穿越毛孔進入體內。而冬天,氣溫儘管比春天要低得多,但因為人體會隨著四季變化而變化,毛孔此時是緊閉的,冷空氣難以入內,對於身體來說,春天就顯得更冷了。古詩有“二月春風似剪刀”的經典句子,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不純粹是修辭手法。

tips:很多人並不認為春季真的比冬天冷,以為只是人們的錯覺,所以早早脫掉厚衣服,讓張開的毛孔直接對著外面,冷空氣可以長驅直入,直達內臟器官,造成內臟受寒,免疫力極為低下,因此感冒的發生幾率也很高,要警惕哦。春季養生首先則是“春捂秋凍”,不要急於脫掉厚衣服。

2、春天化凍蒸發易吸熱

民間有“春天凍人不凍地”的說法,指的是,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氣溫升高,大地化凍,可人們往往感覺天氣更冷了。春天的雪、大地及周圍的所有物質中的水分都要蒸發成水蒸氣,這個過程是吸收熱量的過程,雖然陽光已經很充足了,溫度也不低,但對人體來說,周圍的物質都在吸收空氣甚至人體自身的熱量,所以感覺上或許會比較冷。

3、春天更多是溼冷陰冷

春天水汽大,換句話說就是溼度大。因為冬季過後寒冷的氣溫逐漸回升,冬季因氣溫低而凝結的水汽慢慢的融化、蒸發,空氣溼度加大,室內室外都會溼溼黏黏的。南方居住的朋友應該更有體會。房子裡面地板都是溼答答的,人從地板走過會留下溼溼的腳印,衛生間和廚房的牆磚上面都滲出水珠,有些已經積聚成流,在牆磚上面劃下一道道水痕。出現了“牆面出汗”、地面冒水、鏡子起霧、衣物難得晾乾的典型回潮天現象。

春天的空氣比冬天要潮溼,而冬天是乾冷。同樣低溫的情況下,潮溼能讓人更覺得冷。冷冷的溼度大的天氣比干乾的寒冷的天氣更使人覺得冷凍難受。初春時期,以一種陰冷為主,就是冷在加上陰雨,感覺就會更冷,也更不舒服。南方的春天往往乍暖還寒,再加上連綿不斷的梅雨天,又溼又冷的天氣反而讓很多人“頂唔順”,風溼病、外周血管疾病、流感等疾病成為高發疾病。

春季春捂的好處

1、春捂可調節人體恆定溫度

一般來說,人體的體溫應該維持在37℃才是最健康的,如果在春季過早的脫掉厚衣物就容易感受到外界的風邪,導致體溫的下降,從而誘發疾病,而春捂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維持體溫。

2、春捂能抵禦風寒抗疾病

春季是疾病高發季節,因為春季氣溫回升,很多朋友會脫下厚外套等禦寒衣服,這個時候風邪就容易入侵身體引起疾病,而春捂可以幫助人們抵抗風寒預防疾病,所以,春季需適當春捂。

3、春捂能更快適應季節變化

春季當我們遇到寒流以及冷空氣的時候,回升的氣溫就會驟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沒有春捂的話就難適應氣溫的變化,甚至會感染上疾病。

春季怎麼春捂好

1、日夜溫差大於8℃要春捂

春季的早晚溫差是比較明顯的,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認為中午的氣溫升高,早上出門就不需要多穿衣服,但晚上放學、下班之後回家又被“凍成狗”,這樣的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如果一天中的早晚溫差大於8℃,這時就應該添一件衣服,適當的捂一捂。

2、冷空氣來臨前1-2天要春捂

南方的朋友在春季容易受到冷空氣的襲擊,那麼在冷空氣來臨之後春捂是否來得及呢?所以,春季大家要多多注意天氣預報,在冷空氣來臨之前的1-2天就該捂一捂了,這樣才能預防各種春季高發的疾病,例如:感冒、心肌梗死、中風等。

3、氣溫15℃以上可不用春捂

15℃是春捂的一個“臨界點”,如果最近以及之後的氣溫維持在15℃以上,那麼春捂就不是那麼重要了,特別是對於年老體弱不知道要春捂到何時的朋友來說,這個時候就可以適當的脫下外套,吸收一下春季的陽光。


喜歡句子的女孩


二八月裡亂穿衣,春無常,溫差大。

也許你早上穿棉襖,中午穿內衣,到了晚上寒氣不知不覺浸入身體,所以你覺的比冬天冷。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畢竟如果沒有返春的話,至少春天沒有零下的溫度,如果感覺到冷,是你衣服穿少了。

前幾天我也經歷了這種情況,中午在院子裡幹活,有點熱就把外套脫了,幹完活回到屋躺沙發上刷抖音,不知不覺想睡著,昏昏欲睡中被凍死了,渾身上下瑟瑟發抖。




涼城漠語


一提到春天,我們就想到“春暖花開”、“萬物復甦”、“鶯歌燕舞”等溫暖的詞彙,想起朱自清的《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晚的臉紅起來了”,那真是讓人感到又溫暖又舒適啊!

可是,當我們想卸下厚厚的棉裝去尋找春天時,卻真正感受到的是“乍暖還寒”,“春寒料峭”這樣的詞語,讓人不覺感嘆,怎麼春天好像比冬天還冷呢。

春天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氣象上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上才為春天的開始。而我們常識往往認為過春節就是春天的開始了,所以春節後人們再也不想穿厚厚的衣服了,換上單薄的衣服,實質上氣溫還沒有那麼高,當然感覺到的是寒風刺骨了。亦或是人們也有認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過後就是春天,而立春是公立的二月3-5日,這時候的南方確實春春暖花開了,而北方還是蒼茫一片,甚至雪花紛飛,所以讓人感覺春天並不溫暖。

以上是我們對春寒在氣象和生活上的分析,我們再從事物本身去尋找原因。四季輪迴,春天是首,但她是從冬季中孕育出來的。事物是不斷轉化的,冬天是一個冰封的世界,可以把它想像為一個大固體,物極必反,冷到極致就要發生變化,春天這個大氣團就是這個大固體昇華的產物,當然這是我們一種形象的解釋,不一定科學。而昇華的過程是吸熱的,所以冬春換季時候是冬的垂死掙扎,春的新生孕育,黎明前的黑暗。春的寒和凌晨的冷一個道理。

最後一點我更願意解釋為人的心理原因。就是說人的先入為主,就是我開頭說的,人們在心理上認為春天是一個溫暖的季節,便人為得把它和冬天割裂了。想著它的暖,它的美,就也想自己穿的美,也想和蝴蝶一樣在百花中翩翩起舞,殊不知,一出去感受不到“春面不寒楊柳風”,倒是“二月春風似剪刀”呢,心理的落差感覺春天還是很冷啊!

這一點,倒讓我想起蘇軾的感受來,如果把剛剛到來的春天比作月亮,太美好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冬去春來,我們順其自然吧,無論何時都保持積極陽光,內心就永遠溫暖!




藍溪水碧GG


因為冬天的寒氣從地表上往地表下鑽。時間一長形成寒風凜冽、冰凍三尺的情況,雖然很冷,但是隻是表面的寒,讓人能承受。人習慣了, 就習以為常,不感覺那麼冷了。儘管冬天很冷,寒風像刀割一樣,那只是表面的寒冷。只要穿得厚實一點,就可以了。

但是到了春天,就不一樣了。因為春天天氣慢慢變暖, 幾個月來,地表下冰凍三尺的所有寒氣,隨著春風一股腦地呈爆發式地往地表上冒。 這樣就會讓人感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這樣的寒氣,不僅凍腳,也凍腿,讓人難以招架。同時,讓人有一種像錐子刺骨一樣,傷心動骨的感覺。

所以,冬天冷是讓人感覺皮肉泠,而春天冷會讓人感覺透心入骨冷。

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春天會比冬天感覺較冷。

“春風入骨、春風剌骨”,就是說一樣的氣溫,春天卻比冬天更冷的意思。




生命河歡迎您


春風料峭,乍暖還寒。因為春天的到來你去戶外的次數比冬天多了,你比冬穿的衣服薄了,少了。再就是嚴冬禁錮好幾月的地下的冷氣,隨著春天的到來它揮發到地面上來了!驚蟄這一天就是明顯的例證。有的人做過試試,在地上掘一個三尺深的坑,然後在坑裡立一根通氣的竹管,竹管的上端放一根雞毛,到驚蟄這一刻,大地的氣息一下能將竹管上面的雞毛吹落。


鵬程0321


我告訴大家個靠譜的答案!

身上的脂肪在冬天消耗殆盡,準備輕裝上陣,迎接盛夏了[大笑][大笑]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是真相帝!



天道龍之翼


個人感覺有一個輻射的問題,熱輻射。

相同溫度室內和室外溫度,在無風的情況下,室外感覺舒服,更熱,因為有陽光的熱輻射。



秋風越野


春天比冬天冷的原因:

1、春天的空氣比冬天要潮溼,同樣低溫的情況下,潮溼能讓人更覺得冷。

2、春天的雪、大地以及周圍的所有物質中的水分都要蒸發成水蒸氣,這個過程是吸收熱量的過程,雖然陽光已經很充足了,溫度也不低,但對人體來說,周圍的物質都在吸收空氣甚至人體自身的熱量,所以感覺上或許會比較冷。


吱了


春暖花開,你的汗毛孔也開了,地下的寒氣往上返,寒氣就可以溜達進你的身體裡,就覺得比冬天還冷。


東興小喇叭


風大 寒風刺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