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政协的发展历程和成效(五)

枣庄政协的发展历程和成效(五)

(十)十届政协

助推转型发展,在服务大局中献计出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自觉做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积极开展重点调研,2017年开展的加快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调研分别由两位副主席带队,2018年上半年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重点调研由主席亲自带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赴省内外先进地区深入调研、座谈研讨,分别形成了《关于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案》《关于加快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建议案》《关于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案》,经市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后呈报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建议案均作出重要批示,为加快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决策参考。紧盯社会关注的热点,针对全市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举政协之力开展了安全生产工作专题视察,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呈报了专题视察报告,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造声势、献良策。紧跟阶段性工作重点,积极融入“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大力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启用新城文化中心加快图书大厦建设等专题视察,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抓重点找盲点,补短板强弱项,为加快我市创新转型持续发展步伐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自觉服务于市委、市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部署,三位副主席分别承担了大运河文化带、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枣庄机场重大项目指挥部指挥长的重大职责,牵头抓总、靠前指挥、深入一线,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推进协商民主,在交流交融中汇聚力量。坚持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坚持规范为要、深化拓展、务求实效的原则,自觉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发挥全委会议最高协商平台的示范作用,十届一次会议期间,组织委员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与市委、市政府同频共振,共商发展大计,共谋转型良策,提出真知灼见。完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和界别协商的常态化协商议政格局,邀请党政领导、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社会群众,就全域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完善生育保障机制、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体系、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落实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健全侨联基层机构设施、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发挥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资源作用等课题开展协商议政,形成了一批建言立论成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政协协商成果十分重视、每报必批,许多建议进入了决策程序。提请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施意见》,指导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把握好监督的方向、原则、节奏和力度,有序有力开展民主监督。突出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带动作用,出台了《提案办理协商工作办法》《提案工作公开办法》,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督办重点提案,通过上门督办、实地视察、座谈讨论等形式,推动包括产业转型、医养结合、环境保护、企业创新、大众创业、交通秩序整治,新旧动能转换、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环境保护、企业发展、住房维修基金使用、提高人口素质等重点难点问题加快解决,提案办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信息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加强新时代协商民主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承办了山东省政协理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会议暨全省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研讨会,认真总结我市在全国率先聘任提案督办员的做法,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报送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视察,提高协商式监督实效的探索与实践》,被省政协评为优秀创新案例,并在全省推介。对2017年重点调研建议案落实情况和今年部分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组织了“回头看”,推动了协商议政成果的转化。

关注群众福祉,在履职为民中促进和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了“汇聚各界力量、助推精准扶贫”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各级政协组织、23个界别活动组和1900余名市、区(市)两级政协委员,发挥市政协下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作用和镇街政协委员联络室、“委员之家”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优势,将帮扶困难企业、帮包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相结合,开展了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形成了领导示范引领、委员广泛参与、两级政协联动、干部主动服务的良好格局,先后联系帮扶薄弱村23个、困难企业16家,争取扶贫资金4300多万元,开展集体扶贫活动80余次,帮扶困难户200余户,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市政协派驻山亭“第一书记”工作扎实有效,基层党建、村容村貌、集体经济、扶贫脱贫工作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为打造省级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及各界别活动组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推出“科技夜校”“送医问诊”“送法下乡”“送戏进村”“金秋助学”“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品牌,让扶贫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办理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重点,仅2018年上半年就交办涉及民生领域的提案150余件,遴选重点提案13件,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批示18件次;出台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评办法》,举办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培训班,聘请65名特邀信息员,编报社情民意信息34期,上报省政协130篇,省政协采用43篇,其中转报全国政协13篇,在全省位次有了较大提升。

枣庄政协的发展历程和成效(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