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逃到日本的3個妖怪,個個混得不錯,在日本家喻戶曉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的時候,鬼神之說還是比較受人追捧的。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大力弘揚科學文化知識,漸漸地鬼神之說的地位也就開始沒落了。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鬼神文化還是相當博大精深的。而中國的妖怪文化之所以會大量出口日本,還得從唐朝說起。當時中日兩國關係還算友好,為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日本便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來到唐朝學習。而日本真的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民族,他們的學習可謂是面面俱到。他們不但學習了大唐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甚至連鬼神文化也順便引進了。

從中國逃到日本的3個妖怪,個個混得不錯,在日本家喻戶曉

當手遊《陰陽師》風靡一時的時候,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充滿魑魅魍魎的平安京。其實早在很久之前,這座瀰漫著濃厚歷史氣息的古城,就已經是很多靈異作者的心愛之地了。相傳這座城市是仿照我國著名的古都長安城的建築風格建造的,歷史氣息濃厚的地方,通常都特別容易滋生各種鬼怪傳說。這座古城也沒能逃脫這個怪圈,人們普遍認為這座古城中不但生活著人類,還棲息著許多妖魔鬼怪。也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這座古城孕育了一個非常受歡迎的靈異題材叫做百鬼夜行。在日本作家們各式各樣的靈異作品中,都大約有那麼幾分百鬼夜行的影子。

從中國逃到日本的3個妖怪,個個混得不錯,在日本家喻戶曉

付喪神

雖然這些妖魔鬼怪是由日本作家塑造出來的,但事實上他們筆下這些妖魔鬼怪卻大多數都能從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或志怪小說中找到其原型。就拿日本的付喪神來說,在日本的傳說中認為一件器物如果被主人使用了99次以上,那它便會擁有自主意識,最終修煉成精。在日本的妖怪文化中,將這種成精的老物件叫做付喪神。在我國東漢時期,許慎所著作的《說文解字》中也曾有過這樣的描繪“魅,老精物也”,也就是說妖怪“魅”是老物件成精所形成的。由此可見,日本的付喪神文化應該是起源於中國

從中國逃到日本的3個妖怪,個個混得不錯,在日本家喻戶曉

河童

在日本動漫中,河童是一個可愛的小妖怪。他看起來像一個四五歲的小正太,但與真正的小孩相比,他又是不同的,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外形看起來更像是小孩青蛙以及烏龜的綜合體。它的外表看起來像小孩,但背上卻揹著烏龜的殼,而四肢則更類似於青蛙的蹼。在日本的神話傳說中,河童原本應該屬於神的範疇。但隨著鬼神文化的沒落,人們漸漸忘記了他的神性,而將其歸入了妖魔鬼怪的行列。這個小妖怪的原型,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應該是水神河伯。

從中國逃到日本的3個妖怪,個個混得不錯,在日本家喻戶曉

骨女

所謂的骨女就是隻剩一副骷髏架子的女妖,在日本的妖怪文化中,這個女妖用別人的皮為自己塑造了一個美麗的皮囊,專門勾引那些風流成性的男人。在這些男人上鉤之後,她再現出原形,報復那些薄情寡性之人。看到這不免讓我想到了聊齋中的畫皮,畫皮中的女鬼同樣是憑藉著畫出來的美麗皮囊去懲罰那些風流成性的男子。在日本妖怪文化大火的今天,作為中國人,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好好利用一下自己的本土文化。

從中國逃到日本的3個妖怪,個個混得不錯,在日本家喻戶曉

這裡還有一點要提的是,許多中國怪物“出口”到日本的時期是在中國的唐朝,即日本的奈良和平安時代。當時,大量的唐使節被派往海外學習中國文化並模仿唐朝的法律、政治體系、首都的建設,甚至是魔鬼和鬼魂的傳說。中國的各種怪物已逐漸通過諸如《山海經》、《淮南子》等經典之逐漸傳入到日本民間。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有一個個奇怪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