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今年的春節註定與眾不同,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但這場疫情無疑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它改變了大街小巷,每張自由呼吸的笑臉,而作為一枚食貨廣州人,記得一個多月前,總能看到早餐店煙霧瀰漫的廚房,熱騰騰鬧哄哄的街道,周圍都是不絕於耳的叫賣聲。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今年情況特殊,在家過了許多天不吃早餐的日子,就特別特別特別想吃拉腸!拉腸在廣東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相當於餃子在東北、小籠包在上海、米粉在長沙、小面在重慶、熱乾麵在武漢。畢竟,就連刮颱風也阻擋不了廣東人吃拉腸這件事。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看拉腸的身世由來

對於拉腸名字的來源最為製造噱頭的說法,就是當年乾隆微服私訪吃到拉腸,感覺味道不錯又覺拉腸形似豬腸,所以賜名拉腸。這種說法沒得考究,只能當做噱頭來看。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關於拉腸的歷史,並沒有一個詳細的官方記載。2007年出版的《中華名吃·廣東菜》中認為,拉腸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廣州西關泮塘荷仙館創制。所以拉腸流行起來的時間(20世紀30年代)和地點(廣州西關一帶)基本還是可以確定的。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怎樣才算是一條有尊嚴的拉腸?

廣東的拉腸店實在太多了,難免也有不講究的,包括一些鼎鼎大名的老字號。做出一份拉腸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米漿、蒸制、餡料、醬汁,每一樣都不能掉以輕心。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拉腸最傳統的做法,用的是大米磨出來的純米漿,米香味更足。一碟好吃的拉腸關鍵在於粉身要既軟又韌,但也不能“削”不能“粘”,當中的區別是很奇妙的。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拉腸到底是什麼味道的?”下面有一位廣東的朋友回答說: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包子,包什麼餡,就是什麼味兒。雞蛋、豬肉、牛肉、豬肝、蝦仁……都可以成為拉腸的餡料。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醬汁是一碟拉腸畫龍點睛之筆。醬汁並不是簡簡單單的醬油,而是要用醬油加上水、高湯、冰糖、蠔油以及香料熬煮。以華輝拉腸為例,他們家就是和香港醬油大王李錦記共同研發的秘籍醬油。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拉腸鎖住了廣東人的味覺記憶

我總愛看華輝拉腸的師傅卷拉腸,這個過程極度令人舒適。粉皮從鐵盤上刮下來的時候,師傅刻意保持了拉腸的完整性,連粉帶餡收攏成好看的一卷,整整齊齊地切塊放到盤子裡,視覺上一下,好感倍增。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吃了二十多年,蝦仁拉腸依舊是我最喜歡的一款!蝦仁夠大粒,分佈也比較均勻,光是看橫切面,就有種呼之欲出的感覺。重點是蝦肉彈性在線,彷彿有幾隻蝦在嘴裡活蹦亂跳,一嘗便知是新鮮貨色。

我,廣州人,一個月沒吃拉腸了,網友:賴床一個多月沒吃早餐


在這段時間裡,華輝美食人也終於明白了四個字:珍惜當下。原來街邊散步是這麼愜意,原來早上吃個拉腸這麼舒適,原來汽車的鳴笛也十分動聽。不過華輝美食人相信疫情一定會過去的,就像明天的太陽一定會升起。面對災難眾志成城,我們定能把病毒阻擋在城外。

今日話題,你一個月沒有吃什麼了呢?

(文章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