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怎樣練出勁?

豬大大的精彩故事


關於內家拳怎樣練出勁,就要“明理知法”

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內家拳,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在哪?

內家拳與外家拳是以該拳法在練氣和練筋骨皮中以何為重來區分的。練丹田氣,氣聚丹田,以意導氣,以氣引領四肢百骸,重於練筋骨皮的拳法叫做內家拳法,它的任何招式都是以意為先,拳腳隨後,養練結合,有搏擊和養生兩種功效。例如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就是最典型的內家拳。練筋骨皮(先強筋壯骨,增加打擊力度和抗擊打能力)重於練氣的拳法叫做外家拳法,它更講究以力量和速度克敵,以招式為先,重在搏擊,輕於養生。例如少林拳、詠春拳、截拳道都屬於外家拳。

其次,你要明白什麼是內家拳的勁。

內勁就是一種獨特的勁力,它不是純粹的肌肉力量,而更形象的比喻是筋骨的力量。

內家拳的勁是指經過內家拳獨特的修煉,全身骨節靈通,節節貫穿,筋骨力整體發放,心意貫穿,氣力相合而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力。因其運轉隱於丹田而不顯於外,故名”內勁”。這種勁具有聚全身氣力於一點的威力。內勁鍛鍊注重以內裡感覺引導動作,以丹田配合力的蓄髮,從而提高神經中樞系統駕馭肌肉張弛的機能和以氣催力的能力。 內勁是依靠身形手勢通出的一種招中之術,這種術沒有絲毫肌肉的能效,不能將“棉裡鐵“、”綿裡藏針“當成內勁。前輩講述這種內勁,只說“無法講清楚,也無法形容它,功夫到啦,就會明白”,也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明白了上述道理,就要去學會內家拳的修煉方法。

各家拳法各有自家獨特的、密不外傳的功法,這就是所謂的“門裡的功夫”,只有入室弟子才能得到傳授。所以只能是找個明白的老師,虛心誠意的去求學。學到方法後,就要刻苦的修煉,功夫不負有心人。

但無論是哪家拳,練出內勁都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 就是不用拙力,而且練武之初要先去拙力,也就是肌肉之力,要讓你習慣不用拙力。然後慢慢的培養筋膜之力,氣聚丹田,以意領氣,氣力相合,也就是內力內勁了。

我以太極拳為例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打拳時首先要放鬆身體,要松靜自然,立身中正,消除常人身上的僵勁、笨勁、拙勁;其次是要排除日常瑣事的牽掛,消除雜念,使心態純靜如水,使自己“空虛”無物。這樣才能在練拳的過程中,做到“以意領氣”。久之,就會經絡通暢,丹田氣充盈,內勁會慢慢地自然形成。


太極拳系統化教學


內家拳如何出剛勁呢,個人認為首先形要真,即間架合理。

然後要由形出勁,但關鍵是形順、意空。做到了,剛勁自然就出來了。

所以,悟性好的,按照此步驟去練,持之以恆,數年功夫,出來的剛勁威力驚人。

求勁最忌諱的是頭腦中想著要發力,越想發力,勁越發不透。

於是一輩子都在剛勁中徘徊,一輩子吃不透剛勁。

講究勁力的不少門派都是如此止步於這個境界中,而渾然不知。

當年孫祿堂先生出於宣傳他的那些師弟們,也為了鼓勵他的那些師弟們,因此對他們都是說一些肯定和鼓勵的話。

但是不等於認同他們的練法是完全正確的。有的人雖知其理,但做起來又是一套。

須知,真正做到順,首先心要空,心不空,順就做不到家。

要做到心空,絕非易事,尤其有欲、有求、有想法時,很難做到。


道理知道一點,但是練著練著,就有想法了,尤其是勁出來一點之後,一有想法,必然跑偏,總想著如何使勁力更具穿透和威懾,結果勁力反而止步,甚至退步。

犯了其他門派的一些前人曾經犯過的錯誤。

有不少人,不滿意自己的發勁,不是從形、空、順中找,而是練些七七八八的樁,以為找到捷徑,其實是繞遠,不僅偏離正軌,而且久則傷身。

不下功夫練還好,功夫下的越大,對自己傷害越大,勁力上貌似提高,但仍走不出迷茫之途,久而久之,容易患病,重則患腦中風、腫瘤,輕則患疝氣或不良於行。

晚年尚不及不練武術之人。

拳術內修一旦走偏,不會立即呈現,而是慢慢積累,一旦呈現病態,則不可逆。

求勁之正軌,形、空、順。

習拳,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以孫存周先生那樣高的天賦,孫祿堂老先生未將孫存周先生帶在身邊前,並不讓他站三體式,更不給他開拳,而是隻讓他練一些更基本的類似遊戲一樣的筋骨功夫,如手指頂牆、站磚、攢拳、捏椽子、踢門簾、跑笸籮、打彈弓及童子功等。

孫存周先生16歲時跟在孫祿堂老先生身邊三年,拳藝猛進,尤擅技擊,遂黃袱獨杖,遨遊各地,所到之處,群雄披靡。

拳一旦入了旁門左道,糾正也難,勁力習慣一旦形成,幾乎很難改正。

所以,當年在國術館,孫祿堂先生只是結合那些學員自身的功夫,給予一些指導。

就如同給汽車改造、升級一樣,你不能給一輛天津大發換一個法拉利跑車的發動機,大發的其它部件適應不了,如果硬換上了,那是要司機的命。

得勁也是如此,偏離了形、空、順,示範給你,你也練不出來,強努則自廢,謹記。

本文摘自《形意傳薪》


格鬥狐狸


很多所謂的大師都有抱殘守舊的思想。認為學習武術要花十年,幾十年的精力和時間才可練成,才有所謂的內勁上身。在古代及近代武術可能是師父們的生存之道,所以傳男不傳女,不入門不傳,外姓不傳等陋習。

表面他們教的都是基本功,套路等,還告訴你要常年習練才能進入門庭。其實他們背後都是靜練站樁、靜坐;動練揉球功、抖大杆、撞板功、推手喂手等。

你不循序漸進的練習這些不傳之密。何來內功的勁呢?常年累月盤架子除了有益身心外,與實戰技擊毫無提高可言。

樁功是為了將身體的架構定型,訓練肌肉骨骼都能適應實戰時,打不散撞不破,應力借勢,同時提高人體高速反應的本能。

揉球、抖大杆、撞板為了提高人體的發力能力,將力道和沒勁通過肢體以及肢體的延伸,在瞬間爆燃,形成劇烈的破壞力和殺傷力。

而推手和喂手,是通過對練的形式真實的模仿實戰,體驗實戰中勁道的消融和凝聚。在萬千變化中學習到內勁的輕鬆有效的運用。


如時大師兄


關於武術的勁和力的概念你要清楚。練習武術就是有學習套路或者單個動作——理論學習理解——實踐——體悟——心悟——動作進一步提升。對於如何練出內家拳的勁,我建議你看一下王崗教授寫的一本書很通透,解釋的很清楚。



運動養生


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內家拳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內家拳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在這裡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想要實戰必須再修練勁和用勁。內家拳的核心勁法之一就是彈抖勁。

彈抖勁又叫抖翎勁,發出來是抖胯關鍵的一點就在於背勁,背上的出勁,蓄髮在於背,要抖背,翻浪勁表現在後背和肩上,驚抖勁表現在腰上,想一下貓、狗下水洗澡上來後抖掉身上水的動作,試著做一下,兩手臂平伸如抱圓柱狀,兩手掌朝前,用腰部急速抖動,體會一下是什麼感覺。-

  勝人一靠身步靈活,使彼不能沾已,故能得勢得機。二靠內勁精粹,出手無式無拘,故能因敵制敵。內家勝人只在一沾之中。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勝人,便是功夫不濟。每遇勁敵,一沾即發,其勁直透彼之內臟,無論彼是化是打,皆受內傷,稱為內家絕手。

內勁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運氣而氣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謂應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淺緩,其應之亦柔,發力深重,其應之亦猛,此為內勁之性也。實戰打法,一接手,勁就要入到他體內,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遠處發,不過是玩勁兒而已,能有多少勁兒滲進去。-

  打拳即是練功力,能短勁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須練到沾觸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無圈,實戰中才能發揮內家之能。內家無論截(形意撞抖震顫搓)順(太極履發)閃(八卦閃抹)三法都不離一沾,只越高者沾之無形,彷佛閃過卻攻者已飛跌。

形意抖震勁、烈勁、炸勁,初功者身首皆顫,此勁直接施於人身即可殺人。尹氏八卦稱乾冷勁,太極稱冽勁,鶴拳稱駿身震身縱身宗勁,心意稱戰勁顫勁。無非沾控間一滑顫即拉回,彷佛無動,以極高速之能為,故初者顫腳,二者顫腦,三者顫脊椎,四者顫人神氣氣血。-

 剛分整拙,柔分真偽。拙剛易出,練力便可得之。形意初成於剛,剛至貫通則達柔,真柔者乃是轉運剛整之勁於周身,求其貫通而不發也,欲發則隨時隨處皆可,故真柔是以剛整為基。剛柔互濟可生奇勁。如震抖之勁,即順、截二勁合一所生。震頭即頭昏眼黑。震胸即心顫血亂。震周身即四肢欲散。欲得此勁,第一自身整勁出得要快。第二對彼之勁聽得要靈。第三認彼骨縫認得要切。

用時先順摧彼勁,即刻以整勁截之。前後只是一瞬,兩手一抖而己。欲震其頭,先要順摧其重心,繼而以截勁向其頸椎骨縫處走。欲震其胸,截勁要走彼腰椎骨縫處。勁打不到彼脊椎骨縫處,震勁不生。順不離其重心,截不離其椎縫。上下一線貫穿,如抖繩子一般。然震勁傷人深矣,可使脊椎骨節錯位,乃至傷中樞神經,彼即廢矣。-

  高手用勁,不見其形,疾如閃電,一發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動電發,使敵不得盡其守禦之。蓄而後發,如閃電一發即收,一擊即中,中之之頃,疾如掣電。勁之應敵如矢之離弦,其著於身如蜻蜓點水,一著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勁至,則應以警勁,斂氣竦神,緊以當之,震以殺之,行所無事矣。發勁時外示柔軟,內涵堅剛,足腿用勁,由脊發出,當機立斷,應發即發,不可遲疑。

用勁最難,雖勁大於敵,用而不當為敵用,用之過早,則勁已出而敵未著,過遲則敵已入而肘不得伸,勁因不得達,皆授人以隙。敵無論以何手來,吾均宜及身而緊,一緊即發,必使敵手不得抽,而吾手已壓敵境。倘沉之過下,或起之過昂,敵人蹈隙最易。手足吞吐之勁必同等,如以五十磅之勁打出,亦以五十磅之勁收回,吞吐勁不相等,病在遲緩,故敵人得接其手而還擊之。快由於有勁,無勁必不能快,吞吐之勁相等,則無留頓不收之弊,敵非但不能接,且受傷尚不知手之來路,故臨敵萬不可接人手。-

  放鬆是發勁的前提,極柔軟後能極堅剛,只有做到充分的放鬆,去掉全身之僵勁,才能夠發出完整一氣的彈抖勁。全身骨節鬆開肌肉鬆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於在中途被對抗肌的緊張用力而消耗減弱,使周身之力能夠在一瞬間達到著力點,也就是集全身之力於一個力點上。肌肉緊張用力的時間要短,要在發力到落點的一瞬間高度緊張,而後再迅速放鬆,發勁時肌肉緊張的時間越短,力到落點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越大。

要想打好彈抖力,關鍵是腰襠勁的配合,發勁時要轉腰釦襠,腰部旋轉,襠勁扣住,可使動作快猛迅疾,力達梢節。練習螺旋勁,要以身體中心為軸,在發勁時身體迅速向一側轉動,產生離心力。對稱發力,不至於出現發力落空而失重的現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衡量一個拳手發勁的質量,勁要從足下發出,勁不生於根就好象是無源之水,沒有叫的蹬地反彈,就不會有節節貫穿的推動力,也不會發出威力強大的整體勁;有腰襠的彈抖旋轉力,在放鬆的基礎上,快速的轉腰釦襠就會產生周身一體的彈抖力。

有落點勁將周身之力集中發出於一個著力點,如只是周身彈抖而勁無落點,沒有穿透力,就等於華而不實,看似很厲害卻沒有殺傷力。-

  用勁總以中線重心不失,周身光線不斷為樞紐。出手恍如蛇吸食,打人猶如震地雷。求勁之法,慢優於快,緩勝於急,而尤以不用拙力為最妙,蓋運動之時,須使全體之關節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滯之處,骨須靈活,筋須伸展,內須舒放。

平時練習,三尺以外七尺以內,如臨大敵之象,交手時有人若無人之境。頸要豎起,自頭至足一氣相貫。拳由心窩去,發向鼻尖前。鼻為中央之土,萬物產生之源,衝開中央全體皆糜。-

  發勁時必須放鬆,注意力要集中,精神要振作,要把發勁意念集中在目標後方。勁發自於軀體,不要有預兆,要提高軀體的鼓盪頻率、振幅。必須學會利用自身重力、物體慣性提高動作速度。學會擰腰轉胯打出全身之力,擊中目標前一瞬迅速翻擰,打出脆勁,擊中目標時全身肌肉突然緊張打出撞勁。

既要練習發短勁打出震撞之力,又要學會發長勁,發出長勁後,立即順勢帶動身形步法作適當調整,使發勁自始至終保持平衡。不要在疲勞的時候練習發勁,要切記有勁、練勁、長勁,在保證動作速度的情況下進行力量練習,並確保動作的末速度最快。連續發勁時,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使發勁具有一定的節奏。要重視反應速度、發招速度的練習。重視身體的柔韌性練習。-   

對於初學者練習發力,最先不可能通過放鬆來明白髮力,而是要用全副力氣來發力,要有每發一拳既把人體打穿的強烈意識,因發力配合開合呼吸所以不會傷身,只有把力量打出來了,才談得上放鬆發力,之後才談得上摸索誘發點。只管放力去打。輕輕鬆鬆的把最大的力量釋放出來,形成良好的動力定型。

拙力盡去後,不用力還要把拳打出去,打法盡在一個賴字,就是整體賴在別人身上,注意此時身上的筋骨必須已經完全舒展開了,把這股賴勁練成自然,練出速度,到這步支頂力和撐抱力可說已有小成,隨隨便便放在人身上就是一個整體,你要用拳打,一拳就可以把人放翻,一個趟步就可以把人趟起來,因為對方要用局部受你的整體力。拳的根本是“舌頂上鄂,提肛,氣降丹田”,沒有這個,練拳等於瞎跑趟,較上丹田有立竿見影之效,動手能增兩百斤力氣,不較丹田,比武要尋思怎麼動勁,而較上丹田,不知不覺就動上了勁。-

  人的先天之力有大有小,力氣大的打力氣小的是自然規律。但武術修煉的是力的質量。如果一拳可以打出周身的力量,那麼這是整體力。力氣越大的人整體力肯定大。但是練到了周身一體,身體一顫即可傷人,這種力方可稱為內勁,練到了這個層次,力氣大和小已經無所謂了,因為這麼高頻的力打在誰身上都受不了,內勁表現並不光就體現在殺傷力上。

建議先站樁,練練樁功和形意拳。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練勁,經過五行拳進一步練勁用勁,形意拳的上功速度快,勁力霸道兇猛。訓練體系完整,卻比較簡單,效果非常好,有“一年打死人”之說。相對於太極的“十年不出門”,效果非常顯著。






尚善意拳


而早期的中國人,先天就不具備身體優勢,身材體格均比較弱小,在這種情況下,受到古老的道家文化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養生術以及內丹術,養生術可以使人健康,使疾病減少,可以使人強壯,變的有力,內丹術可以激發人體潛能,使人變的靈活,敏捷,甚至出現很多難以理解的功能,

比如不用眼睛看,僅通過皮膚毛孔的感應,就可以感知對方的攻擊目標等等,隨著成百上千年的經驗積累和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對人體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於肌肉,筋骨也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於是逐漸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中國內家拳。

如果只想練出力量,那還不如去掄大錘。而個人認為勁就是肌肉收縮,舒展,所爆發出來的力量。大家可能笑了,這麼簡單啊。那麼你們內家練了幾十年就練這個?我也笑了,說得對,練內家功夫的練家子練的就是這個。不要小看這個肌肉收縮舒展,這裡面技巧可大了。

仔細說說。練功夫的目的是為了打人,而要想對人造成足夠的傷害,必須有足夠的力量才行。而內家功夫就是挖掘人體潛能,從而爆發出最大的力量來。怎麼才能爆發出這樣的力量來呢,按照現代科學理論得出,人的肌肉潛能非常的大,全部肌肉像一個方向使勁,可以發出20噸的力量來。但是由於人體結構的限制,肌肉是不可能像一個方向使勁的,但是可以調動儘可能多的肌肉像一個方向使勁。按照中國傳統內家拳理論,有寸勁、整勁、根勁、鞭勁等等。而整勁,根勁就是如何調動更多的肌肉參加到攻擊與防禦

比如,內家拳每一重拳打出,每一實掌擊出,都是儘可能多借助人體其他部位的力量,而不是單單靠著胳膊上的肌肉。中國拳法講究架勢,每一拳打出,總有步伐,身形相配合,比如常用的弓箭步,馬步,每一拳打出,除了胳膊,肩膀的肌肉要參與運動以外,背部,腰胯也要相應扭動做功,而腿部也要用力,最後力量作用在腳上,腳要抓地。

換個角度來看,每一拳打出,力量從大地而來,節節貫通,腳、小腿、大腿、腰胯、背部、肩膀、胳膊等各處肌肉均要做功。而防禦時,接住對手的拳,不是硬搪,而是相應的後撤,同時藉助全身的肌肉,均勻做功,最後外來力量通過軀幹作用於大地。就彷彿你的身體是對手與大地之間的一根彈簧一樣,一拳打在練家子身上,最終力量被傳遞到地面,而練家子的身體不過是這個打擊力與地面的緩衝而已。

這就是為什麼和練內家拳的練家子交手,打在他們身上的拳要麼彷彿打在陀螺上,吃不住力,力量往往偏轉,結果本來力量很大的一拳,反倒成了最大的破綻,給對手創造了機會(這是內家拳的卸力,通過旋轉偏轉對手的力量),要麼彷彿打在了棉花堆裡,使不上勁的緣故(就是因為對手的的身體彷彿像一根彈簧,一邊接住你的拳,通過軀幹將力量作用在大地上,全身所有肌肉均勻用力,消解了你的力量,同時他也完成了壓縮蓄勁的過程,當你的拳伸展到極致,或者力量用盡,就是反擊的時機)。

比如太極拳有一個經典的表演項目,就是太極拳拳手,低弓箭步站好,然後五人,甚至十人,二十人排成一排來推,一般說來是推不動的.這並不神奇,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不管五人、十人還是二十人來推,所用力量總是柔性的(緩慢用力,而不是爆發力),這些人用力不一,要調整到最大力量需要很長時間。另一個就是,太極拳手擺出低弓箭步,用肩膀受力,這個姿勢,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全身肌肉力量,然後力量最終作用於地面。所以在多的人來推,不過是通過太極拳手身體推大地罷了,所以推不動。


避雷針小哥


我有幾本古書密藏,看不懂。但應該是能練出內勁的,需要嗎?


修無塵


通過意來練出勁。


周先生89218


真傳加苦練


金峰一羽


站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