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靠筆?留痕靠紙?數字化平臺讓它們成為歷史

​人民網-雲南頻道報道:(防疫期間)工作留痕讓防疫人員身心俱疲。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廣大基層幹部、幹警、醫務人員全身心投入抗疫一線,開展人員排查、外埠車輛登記、防疫宣傳等工作,工作量巨大,但是各級各部門要求報送的材料不降反增,任務日趨繁重,監測體溫情況要日報,每日發放宣傳材料數量要日報,甚至連各村委會每天“村村響”的播放時長都需要每日報送,各種填報材料名目繁多、內容重複……

——《戰“疫”不要形式主義》

在特殊關鍵時期,測溫記錄留痕是必須的工作流程,但是因為現在大多數地區仍然以“登記靠筆,留痕靠紙”的傳統方式運作,導致基層工作人員壓力巨大,而傳統方式的弊端也顯而易見:易損毀、塗改、易丟失、效率低下……


登記靠筆?留痕靠紙?數字化平臺讓它們成為歷史

(攝圖網:測溫登記)

01

與非典時期相比,當前我國人口流動規模更大,社會治理挑戰增多。在這種情況下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數字化技術在信息彙集、信息分析、信息發佈等方面的作用優勢無可替代。

02

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賦能基層治理體系,緩解基層防控力量緊張局面已經成為很多地方的優選項。基層工作力量一直捉襟見肘,應對急難險重的疫情防控,不少地區顯得頗為吃力。針對防疫需求,很多地方都開始研製的數字化防疫策略緩解了基層工作者的壓力。

03

通過電子通行證的手段,不僅居民、員工進出方便,工作人員還可以在線上及時查看出行人員的佔比、高峰期、出入人數等數據,對社區、企業的數據做到有效掌控,減少了直接接觸,降低了交叉感染風險。


登記靠筆?留痕靠紙?數字化平臺讓它們成為歷史

(萬開科技電子通行證)

大數據精細化管理

同時,數字化技術還可以提高精細管理能力,幫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在本次疫情徹底結束之前,同往年同期的“自然復工”的差別在於如何在控制疫情和復產復工上做到合理、平衡,對於企業、社區、學校都是極大挑戰。

運用大數據手段讓企業管理者精確掌握員工的健康情況,實現分類分批、因人而異、有序安排,能夠在組織、協調、管理、運維、市場推廣等多個方面維持運轉,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


登記靠筆?留痕靠紙?數字化平臺讓它們成為歷史

(萬開大數據管理系統)

數字化生態體系

同時,也應該看到,大數據手段的應用並非某點、某項具體事務的簡單優化,只有建立完善的數字化生態體系才能完全發揮數字化技術手段的各種優勢。

目前來看,行業互聯網+正在進入實質涉水階段、產業數字化生態系統的建立已經開始萌芽,有觀點指出:所謂“數字生態”主特徵包括三個:一是生態角色多元化;二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三是生態角色關係呈現“網狀”結構。


登記靠筆?留痕靠紙?數字化平臺讓它們成為歷史

(萬開智慧園區生態體系)

在本次疫情防控治理之下,很多行業開始“以危促機”,例如物流行業,鑑於物流行業龐大的體量和運營網絡,大到支線與幹線運輸,小到同城配送,不同的物流分支領域面對著不同的市場,但物流運輸就是點對點的效率“遊戲”,因此不管物流企業面臨什麼難點,不斷實現人、車、貨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都是行業的長遠發展方向。


登記靠筆?留痕靠紙?數字化平臺讓它們成為歷史

(攝圖網:物流互聯網+)

萬開生態體系

萬開科技以物聯網應用技術為起點,探索打造智慧應用生態體系。通過區域內生態IOC(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 可視運營中心)+應用系統集群建設,推動行業、社區、園區等垂直應用領域邁向數字生態經濟,助力實現全產業鏈條、全社會治理鏈條的數字社會實現。


登記靠筆?留痕靠紙?數字化平臺讓它們成為歷史

(萬開智慧社區全息大數據平臺說明)

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