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宰府,8-12世紀日本西都為何在這座小城

在現在的日本九州島福岡縣,有這麼一座城市,叫“太宰府市”,其城市不大,人口僅7萬多,大致相當於中國一個小型縣城的規模,但此處卻是相當著名的旅遊目的地,每年來訪的遊客以千萬計,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此處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

太宰府,這個城市的名稱相當奇怪,既然叫“府”,這是不是當地在古代的行政區劃呢?其實並不是,這裡實際上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行政機關,而且這個機構影響力已經不限於日本了,而是整個東亞。

太宰府是個什麼樣的機構呢?

公元663年,日本派出部隊支援自己在朝鮮半島的盟友百濟,結果在白江口之戰被唐朝軍隊打得大敗,幾乎全軍覆滅,第一次感受唐王朝恐怖實力的日本舉國震動,為了防範唐王朝可能的報復,其之後在靠近東亞大陸的對馬島、壹岐島及九州的筑紫地區設置了防衛系統和民兵組織,包括防人和烽火臺等,而為了管理這一西南邊境地帶的軍政,日本朝廷此地設置大宰府,作為九州及周邊區域的軍事指揮中心。

大宰府,8-12世紀日本西都為何在這座小城

白江口之戰,使得日本近千年不敢覬覦朝鮮半島

日本的備戰相當嚴肅,甚至還遷都了,公元667年,天皇從難波遷往內陸部的近江京。不過當時大部分日本百姓是不願意遷都的,《藤原書紀》記載:是時天下百姓不願遷都,諷諫者眾,童謠亦多,日日夜夜失火處多。

不過,唐王朝實際並沒有跨海攻打日本的意圖,所以日本在西南方向的軍事防禦措施實際是自作多情。於是,這次戰爭對日本就造成了另外的影響,日本朝廷從此不敢再輕視中國,決心維持中日和平,並以中國為師,遣唐使越來越頻繁。

於是,大宰府的功能漸漸就轉變了,原本負責軍政,但現在軍事方面(太宰府下面負責的機構是防人司)減弱了;但行政上的職能加強了,到了8世紀之後,這裡就成了管轄全九州的地方行政機關,此外還有一個職能,就是負責外交,因為這裡離大陸最近,是日本和大陸聯繫的窗口,著名的鑑真大師東渡日本的時候,首先負責接待管理的便是大宰府。

大宰府,8-12世紀日本西都為何在這座小城

鑑真東渡的路線,可以看到到了日本本土,是由大宰府先接待

大宰府以大宰帥為長官,大宰權帥是代理大宰帥職務用的官職。其下還設置大宰大貳兩位副手。

這個機構重要性極高,但同時也因為遠離遠離朝廷,成為中央流放官員的地方。在日本被稱為學問之神的菅原道真也曾於10世紀時被流放到此。在日本被稱為學問之神的菅原道真也曾於10世紀時被流放到此。目前大宰府市著名的景點——太宰府天滿宮的主祭神便是他。

大宰府,8-12世紀日本西都為何在這座小城

太宰府天滿宮

這個機構原本的名字是叫“大宰府”,但在8世紀奈良時代之後的文獻開始出現“太宰府”的名稱,此後“太宰府”使用比例逐漸增加,到了近代的地名中就完全只採“太宰府”的用法。現今“大宰府”的用法僅使用於表示這歷史的機關。實際這兩個字含義是一樣的,日本的古代官名基本都是依據唐朝官制,而唐朝官名延旬的是周制,因為當時文字還不成熟,所以“太”和“大”字不好區分,所以實際上“太宰”是正式官名,“大宰”亦或“大冢宰”是對太宰這個官名的“雅稱”。

大宰府,8-12世紀日本西都為何在這座小城

律令制時期(公元701年後)日本政府官職表

不過,雖然後來主管行政和外交,但一直以來,大宰府的軍事只能也沒有完全被取消,既然唐朝都不征討日本、朝鮮半島政權又實力弱小,那還要防範誰呢?防範海盜!

元明之時,日本的倭寇算是在東亞混出了名聲,但極少有人知道的是,日本海盜事實上還是後輩,前輩是朝鮮半島居民,公元八世紀以來,朝鮮半島南部新羅政權沿海的流民與海盜頻繁襲擊對馬甚至九州北部,其中有相當數量有組織的大集團(不過日本早期所謂的“高麗”是指渤海國,故朝鮮半島王氏高麗成立以後直至十一世紀中期,為示區別,仍使用“新羅(之賊)”的名稱)。

大宰府,8-12世紀日本西都為何在這座小城

朝鮮和女真海盜當時是日本西南地區面臨的重大外患

防範這些人,自然也是大宰府的職能,裡面史書就記載不少關於這方面的內容,比如:上月(869年五月)二十二日夜,新羅海盜乘船二艘來至博多港,搶奪豐前年貢絹綿後立即逃竄。雖發兵追擊但最終未能捕獲。

大宰府既要管理在日本九州地區居住的外國人(包括新羅商人,學生等),同時也要負責對付海盜,大宰府組織的海盜討伐促進了九州等地部分氏族武士的成長,也促進了受害區域航海民風的發展。

到了11世紀,不僅朝鮮海盜讓日本 ,女真海盜也鬧出了大事,公元1019年,遼國女真族海盜聯合高麗人一起入侵日本北九州,3000多人橫掃日本西南,根據日本史料記載,是次入侵中,共有365人被殺,人口1,289名、牛馬380匹被女真人擄走,史稱“刀伊入寇”(“刀伊”(とい)意即東夷,是朝鮮半島高麗國對高麗北面及東北面外族人的蔑稱。)

這個事情當然,也是歸屬大宰府來管理,大宰權帥藤原隆家率九州豪族和武士協力拒戰,擊退了女真的進攻。

而除此之外,大宰府還有一個職能就是接待“渡來人”(即從中國、或朝鮮半島因特殊原因,移民到日本的,具有極高技藝(諸如工匠,醫生)的居民),以充實日本國力。

一直到12世紀,大宰府都成為九州地區事實上的行政中心,而且由於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大宰府所在地竟然成為日本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當時在此也有依裡坊制規劃的城市街道,在當時日本的規模僅次於平城京,因此也被稱為“西之都”。這是東亞地區人才的交流中轉區,東亞地區的貿易中以及宗教文化中心。鼎盛時期,擁有兩萬人口(在八世紀,這是一個相當規模的城市了),十分繁華,後來荒廢變成水田。

大宰府,8-12世紀日本西都為何在這座小城

到現在,太宰府市有許多著名古蹟,比如舊大宰府中樞——大宰府遺址;當年負責招待外國使節並進行交易的場所——客館遺址;早期日本為了防範唐朝軍隊攻擊而建造的要塞——水城遺址等。

而12世紀,日本鎌倉幕府成立後,由於日本朝廷的勢力衰退,政局由武家所掌控,大宰府失去功能,約在12世紀中時停止運作。同時,大陸貿易也轉入九州沿岸的莊園領主和社寺手中,昔日繁華景象也轉移到了大宰府的外港,即著名的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