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和窮人的自尊心有什麼關係?

雲飛航空申老師


基澤殺樸社長,是電影《寄生蟲》的高潮。

他為什麼殺樸社長?是因為他窮?他窮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嗎?

我看不是,最起碼不全是。

當然,他如果是富人,或者是準富人,他不會去樸社長家打工,也就沒有這麼一回事了。但,世界上永遠有窮人和富人,窮人和富人在生活水準、衣食住行諸方面總會有差別,在窮人和富人的交集中,難免不經意地傷到自尊,如果因此而殺人,那只有回到茹毛飲血時代。

基澤殺人,是一時激憤。因為樸社長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讓基澤去開車,最終是拿走了車鑰匙。而對躺在血泊中的,基澤的女兒,視而不見,見死不救。這就不是自尊不自尊的事兒了,是極度自私,是你死我活了,終於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促成這一刀的,還有平時的積累。這有傷自尊的成份。但主要是人格的不平等。

主人讓基澤休息日來工作,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就當成是工作,不可以嗎?言外之意,我是給你錢的。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不是僱傭關係,而是主子和奴才了,當然會遭到心底裡的反對。

世界上最簡單的事兒,就是把人類分成我們和他們。

還有,儘管條條大道通羅馬,但人家出生就在羅馬。

這是我們都必須承認和麵對的。解決的方法,《寄生蟲》的結尾,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春風十里


很多人對結局的解讀都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富人僱主一家多次嫌棄窮人身上的味導致了殺戮。

其實,《寄生蟲》的悲慘結局和窮人的自尊心沒有任何關係!原因如下:

1、結尾那場屠殺的起因是老保姆的丈夫衝出了地下室,他看到基婷端著蛋糕在慶祝就衝了過去。這次殺人的起因和任何人的自尊心都沒有關係,而是純粹出於老保姆丈夫的報復心。因為兩家人之前在地窖裡已經發生了殊死搏鬥,老保姆被打死,老保姆的丈夫被控制。但是沒有想到,老保姆的丈夫掙脫了繩子衝到了地面上,這個情況是基婷全家都沒有想到的。他們沒有把事情做絕,也給自己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之所以沒有做絕,還是出於普通老百姓的惻隱之心。他們雖然幹了壞事,但本質上還是為了生存,並不想濫殺無辜。所以,報復心是第一次屠殺的原因。

2、基澤屠殺樸社長也不是由於自尊心收到傷害,起碼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他看到女兒倒在了血泊之中,生命已垂危,看傷勢十有八九救不活了。兒子基宇也被打傷。兒女的生命雙雙受到威脅,做父母的能控制住情緒嗎?失去理智是必然的。而如果樸社長不組織這次生日活動,這個悲劇就可以避免。所以,他出於本能和報復心拿刀殺死了樸社長。

3、基澤殺死樸社長還有一個原因,也不是自尊心作祟,而是嫉妒心使然。劇情裡面交代,基澤曾經不由自主地握過樸太太的手,說明他很喜歡樸太太,他也就很嫉妒樸社長能有這麼好的老婆。躲在樸社長家沙發下面的時候,他也聽到過樸社長夫婦在沙發上的私密之事。這些都造成了基澤對樸社長是無比嫉妒的。在失去理智的前提下,加上嫉妒心作祟,基澤殺死樸社長就很自然了。

綜述,這個片子的結局和自尊心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報復心、嫉妒心


偷換流年


這幾天看完韓國電影 寄生蟲 ,在這僅寫下自己的感受。

剛開始兒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區做家教,服兵役兩年+高考考了幾次都沒考上,於是偽造學歷靠著高考的那幾年備考經驗就去了,一個真敢教一個真敢學,在此嚐到甜頭之後,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親人,幾經曲折想方設法把他們都調到富人區來工作。

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比如說社長大人不喜歡別人逾越自己的線,認為司機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僱主與傭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來關係自己。窮人的父親認為富家的妻子是一個好妻子,是因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話也是電影的核心之一,“有錢而且善良,有錢所以善良”“錢是熨斗,能把一切東西都熨平”,所以在這裡畫一個問號,是因為有錢得變得善良麼?

常年住在地下室與富人區的小別墅形成鮮明的對比。下大雨的時候地下室時最慘的,所有的水都堆積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窮人家的姐姐為防止馬桶茲水,坐在馬桶上抽著廉價煙的無奈;相反富家人天氣好與不好沒什麼大礙,生活依舊過得沒差。最後刺死社長大人的是有味,一個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長鄙人的眼神徹底擊垮了窮人父親最後的掙扎,衝動的刺向社長,社長大人一家永遠不會知道有味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多麼大的恥辱。

看完影片,階級很難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麼,很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風靈無畏87


寄生蟲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很多年前有一家做燒磚生意的有錢人,收留了一對流落街頭的兄弟。

轉眼已經十多年,這家人和倆兄弟同吃同住,關係很好,親如一家。

然而在一個除夕夜,兄弟二人卻因為藏在家裡的四十多萬現金,把這一家人全部殺死,並攜款出逃。

後來兇手被逮到並正法,世人皆認為這對兄弟忘恩負義,就算伏法亦不足以償還血債。

我也對這種惡人深惡痛絕,但對其殺人動機,仍然存在疑問。

對一家善待自己的恩人,竟能下得了如此狠手,究竟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如果想更深入的瞭解建議看一下原著和電影,

電影中的窮人,生活在富人的家庭當中,毫無尊嚴可言,像是一條行屍走肉的人,電影深刻描述了這些鏡頭,讓人觸目驚心,從故事的本身來說,並沒有對錯可言,窮就有理嗎? 並不是!窮人不應該去仇富,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努力就行了,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經在現在的社會蔓延窮人就應該被理解,富人就就是壞的,當然每個人應該都是有自己的尊嚴的。你只有去捍衛自己的尊嚴,而並不是讓別人去同情可憐。



影視小羊l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寄生蟲》也算上是好片中的好片了。不過我總感覺電影裡的是事件有些誇張,可能現實中也存在類似的事件吧,最起碼這種貧富差距是明顯存在的。

都說窮人和富人沒有交集,但是你只要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點交集的,就像電影裡一樣,你要找輔導老師,你要找傭人,這些人都是窮人,你只要找就會和他們產生交集了。在我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並沒有特別想到窮人和富人有交集又能怎麼樣呢?但是我看到這個電影之後真的體會到,窮人和富人真的不是一個世界上的人,最好不要有交集,有太多的交集的話可能會釀成類似於電影中的悲劇。

首先說下這個寄生蟲家庭吧,他們窮沒工作,但是欺騙忽悠人的技術咋這麼過硬呢,一個窮人把一份富人忽悠得團團轉,一家窮人把一家富人折騰得支離破碎,他們能把這個能力用在工作上我感覺他們也會慢慢變成富人,我感覺還是他們的階層意識吧,他們會感覺我能佔有錢人的便宜已經知足了,能忽悠有錢人他們也會感覺這是他們的能力所在。

電影中另一個震撼我的地方,居然是上一位保姆也是一個寄生蟲。他把它丈夫丟在了地下室,還有我現在還不理解的是,這家主人不知道他家有地下室嗎?難道從來不去地下室?到最後基澤的爸爸居然還在那個地下室。可能我計較的太多了吧,電影終歸還是電影。

電影最讓人震撼的是最後,前任保姆死了,前任保姆的老公跑到室外來報復基澤一家,寄生蟲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展開了殊死搏鬥,而在一旁的富人卻把這一切看在眼裡,好像給自己沒有什麼關係。悲哀是寄生蟲們的悲哀,是窮人的悲哀。但是窮人看到富人又如此冷漠,窮人也心生記恨,接下來又造成了窮人和富人的悲哀。

或許富人和窮人真的不應該生活在一起,更值得深思的是窮人該如何變成富人,富人又該如何多瞭解窮人。這樣會少一點矛盾,少一點悲劇。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娛樂小超市


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蟲》,聽起來像是部科幻片,實際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恐怖片。

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韓國,階級對立、貧富差距、財閥比國家擁有更大的權力,這些都是活生生髮生在韓國這片狹小土地上的事情。

真正的韓國,遠沒有韓劇中刻畫的那麼引人嚮往,走兩步遇到一個高富帥。而是像《天空之城》那樣,普通人為送子女進入好的大學費盡心力,在韓國,如果你考不上首爾三大高校,從此基本就失去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貧窮遠比魔鬼恐怖的多,窮人生長為寄生蟲,寄附在骨瘦如柴的國家身上。影片的主角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人家庭:爸爸金基澤、媽媽忠淑、哥哥基宇、妹妹基婷。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半地下室的房子裡,房子“一半是地上,一半是地下”。

半地下室裡,空間逼仄,不時有蟲子出沒;需要四處找信號蹭別人的wifi,不時還有醉漢在他們窗前尿尿,但是他們一家人也不敢說一句。甚至,窗外別人消毒的時候,他們也不關窗,想蹭別人的殺毒劑,殺殺家裡的蟲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兒子基宇憑藉偽造的文憑進入有錢人樸社長家當起了家教。窮人一家猶如寄生生物般寄生到了富人家中。

但是階級的固化遠比一切東西都根深蒂固,儘管貧窮家庭可以寄生到樸社長家,但那種屬於下等階層的氣息始終與社長一家格格不入。對於雍容華貴的家庭而言,那是一種令他們渾身不自在的氣味。以至於樸社長從死人身下拿鑰匙時,也忍不住捏著鼻子。

就是這個對富人來說下意識的普通動作,生生摧毀了基澤一家最後的尊嚴。他憤然捅了樸社長一刀,也就是這一刀,將這些自欺欺人的看似彌合的階級融合生生拉扯開來。

基澤一家想攀附有錢的富人,卻在經年累月的歧視中無法擺脫自卑的可憐自尊心,住在豪宅的那些日子彷彿黃粱一夢。窮人們把夢想寄託在富人身上,一旦那種幻想中的階級平等被某個微小的動作打破,夢就像海市蜃樓一樣突然破滅。

基澤一家揮向社長的一刀,正是破滅後綿長的痛苦轉化的本能行動,窮人永遠不可能主宰社會,甚至是自己的命運。“世上的喜劇不由金錢而產生,世上的悲劇大都和金錢脫不了關係。”在這種境遇下基澤一家居然還擁有著可憐的自尊心,無異於飲鴆止渴。


AHTV朱七七


基宇(崔宇植 飾)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之中,和妹妹基婷(樸素丹 飾)以及父母在狹窄的地下室裡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一天,基宇的同學上門拜訪,他告訴基宇,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裡給他們的女兒做家教,太太是一個頭腦簡單出手又闊綽的女人,因為自己要出國留學,所以將家教的職位暫時轉交給基宇。 就這樣,基宇來到了樸社長(李善均 飾)家中,並且見到了他的太太(趙汝貞 飾),沒過多久,基宇的妹妹和父母也如同寄生蟲一般的進入了樸社長家裡工作。然而,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止步於此,基宇更是和大小姐墜入了愛河。隨著時間的推移,樸社長家裡隱藏的秘密漸漸浮出了水面。


阿銘電影


首先,這部電影處處盡是伏筆,讓人不得不感嘆導演謀篇佈局,設計之精巧,不論是下雨還是下雪,都是為了營造合適的氛圍。首先,導演描寫人性的功夫很有見地。主人公因為內心害怕,走到了地下室,但是手上拿著石頭,說明還是起了殺心,最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並且放出了瘋狂的殺人犯,害了自己的妹妹,這是其一。

其二,爸爸殺主人的動機很值得思考,讓人感覺為之一震,主人只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問爸爸要了鑰匙,主人撥動殺人犯的屍體,並且很嫌棄,像撥動螻蟻,爸爸覺得自己和殺人犯一樣是這樣的人;還有就是,爸爸的女兒受傷了,主人的兒子也受傷了,爸爸覺得,自己的女兒就得不到救治而感到不公。歸根到底,窮是原罪。

其次,當自己看完電影時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一個詞就是:人性!窮人一家成功行騙前寒酸落魄但他們已經習慣了,應付自如,當那一塊"財富石"送到他們家時,一家子開始發生變化,我總覺得這個"財富石"有兩個象徵意義,後面將會解釋。而這塊財富石是一直貫穿於窮人和富人的一條隱喻線!窮人的兒子朋友送來一塊盆景石,寓意會帶來好運和財富,這裡就稱它為"財富石"。

那一刻便是機遇,便是窮人一家走向舒服日子的開始,兒子偽造學歷,憑著一種特殊的輔導風格,成功上位為家教老師,接著窮人一家設圈套,製造機會,一家子轉運成功,這也是窮人一家寄生於富人一家的開始。影響最深刻的莫過於是窮人爸爸捅向樸社長的那一刀,那一刀然後我覺得是兩種感情的宣洩,一是樸社長作為富人的代表面對於窮人"窮酸味"的嫌棄讓窮人爸爸最後忍無可忍。

影片前面就可看出窮人爸爸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窮酸味"其實從一開始到最後都有提到,窮人一家一直被問到有一股相同的味,其實直白一點說的就是"窮酸味"。二是在一家子全都收到傷害的情況下窮人爸爸將那痛苦的情緒宣洩於樸社長,可能他覺得那樣的結局全都因這富人而起!最後窮人一家也是以悲劇收場,窮爸爸像保姆的老公一樣躲藏於地下室。

這一次真是像螳螂一樣,見不得光,回到了比他當初更加黑暗的地方!而在我看來,電影中窮人的氣味並不只是單單的貧窮酸臭味,而是那從人根本之處帶出的"窮人氣息"。而所謂的根本處的"窮人氣息"即是,見利而妄為。全家人失業後,兒子憑藉假學歷得到工作後,相繼妹妹也以同樣的方式得到了工作,在此並不滿足,並想著是以不正當的手段來幫助家裡人獲取職位,原本的司機以及管家並沒有錯,也不壞,卻遭到金司機一家人的算計。

至於最後為了封住原管家的嘴,家裡人迷迷糊糊地起了殺心。這就是"窮人的氣味"。是一種帶著發自內心的自卑及為了目的不擇手段去掩蓋自己那股窮氣味的行為。所以這種氣味,並不是靠金錢來洗去,而是自身的修養以及基本的做人道德。

小胡影視劇


《世界上只有一種罪,那就是窮罪》

有個古早的笑話說,窮漢想象皇帝家,一定有吃不完的米麵和白糖。倘若讓窮漢一直這麼認為,那是極好的,因為這樣窮漢就能自慰:“皇帝也不過是比我多吃了些米麵。”

可假如讓窮漢跟著皇帝住上些日子呢?

窮人和富人能夠暫時相安無事,那一定是因為“信息不對等”造成的。也就是說,和平是由隔絕所建立的。

奉俊昊在採訪裡說:“雖然生活在一個國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窮人可能都沒機會相遇”。把差異隱藏起來,互相隔離,並用現代化的“人生而平等”理念矇住雙眼,窮人才能心安理得地過窮日子。

而那個找窮孩子代班的學長,就是在為這家窮人打通了這個管道。送來的石頭,就是鑰匙,最後窮兒子把石頭丟了,則是重新封住了這根管道。

當一家人都親身進入富豪家工作,他們獲得的,不僅僅是薪水。更是通過這種體驗,打通了信息管道。

割裂的韓國社會兩端,被摺疊起來,戲劇化地相遇了。這種橋段,發生在香港也不意外。

通過這跟管道,窮人看到富豪的車庫比自己家客廳還大,冰箱裡有吃不完的高級食物、美酒,地下室放滿了可以用幾年的生活用品,購物不用看價錢,隨手拿就好,甚至不用自己親自做家務也能獲得“愛”……

更重要的是,沒有醉漢在富人的頭頂撒尿,他家居然連地下室都有信號,天公不作美沒辦法露營幹脆在自己家院子開派對,窮人一家發現,錢真的可以熨平生活的褶皺。

地下室的窗戶和別墅的窗戶,決定了兩家人看到的世界。

通過這跟管道,他們知道了,原來皇帝的生活不僅僅是米麵多些這麼簡單。人和人的區別,真的就比人和狗還大。

他們有兒子口中“從容”的心理狀態和生活,不疾不徐,節奏穩健,不用疲於奔命,不用討生活。而是有精心設計的聚會,優雅的美術和音樂以及脫離了物質牽絆的,最純粹的愛情。

窮人們心想:“這和肥皂劇裡為錢打得死去活來的富人完全不一樣啊!他們處處完美,這也太不公平了!”

一個人沒有招人恨的地方,反而最招人恨。

之前被階級隔離封鎖的信息陰差陽錯地被窮人知曉,並痛擊著他們。一種莫名的、醜陋的怒、恨、妒相互纏繞,正在滋生,這是邪惡卻又十分悲愴的無明業火。

有朋友不理解為什麼最後窮爸爸會捅富爸爸。問出這種問題的朋友,生活得一定不錯。

那一刀,其實是在管道打通後量變引起質變的崩塌,是蓄謀已久的“衝動”。

一個窮人,在生活的逼迫下,不光生活水平是惡性循環的,心態也是惡性循環的。為什麼白人歧視黑人,不光是因為白人的偏見和傲慢,也是因為那些最貧窮的黑人自己,也陷入了某種宿命般的,不得超生的夢魘和泥潭。

在首爾江南富人區的爸爸,可以給孩子家庭教師,印第安帳篷,和隨時待命的牛排烏冬麵。而在西海岸黑人貧民窟,爸爸帶給兒子的,很可能就只有濫交、毒品、槍支和莫名其妙失蹤。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越有錢的人就會越來越好,而越窮的人就會越來越糟”。

讓窮爸爸起殺心的源頭,其實還是繞不開那個雨夜。

儘管樸社長一再強調界限,氣味,讓窮爸爸心裡有不快,可在薪水面前,這些形而上的東西都不值一提。

可在那個雨夜,在那個全家人只能躲在沙發下面聽富人調情,談論地鐵氣味的雨夜。

窮爸爸作為男人和人的自尊,頃刻冰消瓦解。

他仇恨於別人的順利,也仇恨於自己的內卷和破窗效應。

原來剛才一家人在沙發上飲酒的場景,終歸是夢。

窮人在富人家做工,不僅僅是為了獲得薪水,也為了那種欺騙和羞辱上層的僭越快感。勾引富家女如是,鳩佔鵲巢如是,設計陷害司機女傭如是。

因為富人出門而暫時讓渡了“主人”的權利,窮人們獲得了“好夢一日遊”式的自我滿足。可這種靠小聰明獲取的自得和存在感,這種取笑富人“愚笨無知”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所有一切,都在沙發下蜷縮著幻滅了。

富人真的被你們耍得團團轉嗎?還是你們在得知他們回來時四處抱頭鼠竄呢?富人真的在乎是誰為他們服務嗎?他們真的在乎是不是被欺騙嗎?工具只要好用就行了,他們不在乎你們這些窮人在地下室玩的那些把戲。

《大話西遊》裡,落魄者被嘲諷:“那個人好像一條狗啊。”

《寄生蟲》裡,你也可以看著那場雨夜鬧劇,哭著笑出聲來:

“你看那家人!好像一群蟑螂啊!”

暴雨之夜,窮人沿著樓梯拾級而下,水漸漸淹沒了腳踝、小腿、胸口、脖子。這世上,還真是連地心引力都勢利得很呢。

坐在不斷噴湧汙水的馬桶上抽菸的女兒突然察覺到,原來淹沒自己家的洪水,也是滋潤著富人區的清新雨露。

在體育館裡質詢爸爸“計劃”的兒子也突然意識到,原來阻礙自己家庭的,不是沒有“計劃”,而是過一天算一天,得計劃且計劃。就像他自己說的,偽造學歷只是提前“取出學歷”。

可這種市井的小聰明終歸是走不出市井的。

靠著小聰明,窮人一家幾乎犯遍了七宗罪:懶惰,貪婪(用假身份騙高收入),色慾(勾引富豪女兒),貪食(趁主人不在家偷吃偷喝),嫉妒,憤怒(最後對富豪的殺害),傲慢(認為富人“單純愚蠢”,並反覆戲弄之)。

然這些種種罪過,最後的指向卻幾乎一致。

套用藥神裡的一句話

“世界上只有一種罪,那就是窮罪”。

反觀富人似乎很好,待人溫和豁達。就算說壞話,也是夫妻夜話,體面得很。

但富人的惡是無意識的。他們的惡不是由具體的某個人發出的,而是由階級本身發出的。樸社長只是一個被推上前臺的倒黴的替罪羊,也就是說,在一種語境下,你身為富人,你就有罪。你罪在錦衣玉食,你罪在強調界限。

你罪在不辯氣味,卻又嗅覺靈敏。

窮人進入富人家工作,他們倒是打通了管道。可富人們卻還是始終無法確定,那種氣味到底是什麼,他們看下面,還是濃霧一片。

草坪慘案,是整個社會釀造的惡。可悲劇卻真實地發生在兩個家庭。

那一刀,和窮人自以為玩弄富人於股掌一樣,它只能帶給窮人暫時性的快感——它自欺欺人地宣佈,其實富人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在生物性面前,大家都挨不了一刀子。

是啊,可之後呢?

窮人還是會乖乖地鑽進屬於自己的地下室,上面的主人還是會換了又換,即便你捅殺一萬個主人,上面又何曾輪得到你?

就好像窮爸爸曾開蛋糕店,而在地下室裡的那個男人也曾開蛋糕店,最後他們蝸居地下室的命運也殊途同歸一樣。

這個對照就是在說,你們不是不同的人,你們就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一代代輪迴著的、無法解脫宿命的、重疊且循環往復的寄生蟲。

電影結尾給了一個期待,兒子想象自己奮發努力,終於買下了房子,給父親以陽光。可觀眾心裡卻是絕望的,因為他們太清楚這件事實現的概率了。

這種絕望感最妙的點在於,它不是電影自己說出來的,因為兒子在信裡說得很清楚,要買房子呢!

可為什麼觀眾就是不信呢?

用你自己的觀念誅你自己的心,這是最毒辣的手段。

電影看似在留白,給了個開放性結局,可現實社會,似乎不允許它開放。






吃瓜專業戶


你好這部電影與貧富無關

電影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很多生活中我們無法言語或者羞於言語的事情,在電影中能得到很好的表達與傳遞。2019年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憑藉一個韓國底層家庭向上流社會寄居的故事,反映了韓國貧富階級差距和人性自私貪婪,一舉榮獲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成為了韓國電影的新標杆。但這種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性的電影並不是韓國人的專利,早在2年前的中國臺灣第54屆金馬獎最佳影片《血觀音》也做過同樣的事情。

《寄生蟲》與《血觀音》是兩部帶有批判色彩諷刺社會現狀揭露人性的電影,兩者的故事情節都非常的緊張飽滿具有張力,反應的問題也都非常的尖銳和深刻,但出發的角度卻完全不同:《寄生蟲》是從社會底層出發,講述一個貧民家庭通過一個偶爾的機會在富人家裡獲得了工作機會,然後一步步利用謊言讓身邊家人都寄居在這裡的故事;而《血觀音》則是從社會頂層出發,講述了一個富貴家庭通過高超手腕及柔軟身段在複雜的政商關係中生存取利,卻泯滅人性的故事。兩者一個低一個高,一個貧一個貴,一個廣一個深,聯合在一起彷彿道明瞭一個主題:與貧富無關,我們都面臨著一個不完整的世界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