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俞敏洪老師決心成為最好的股票操盤手,那麼他一定辦不到?

最近重新看了《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突發奇想:如果俞老師一開始的志向是炒股而不是做英語老師,那麼結果會怎樣?

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敗得很慘,英語33分;第二年高考,英語55分,依然名落孫山。第三年,偶然又必然,他考進北大。進入北大後,分進了“語音障礙”C班。口音不行,那好,我背單詞好了。除了背誦了全套的新概念英語,還是把一本厚厚的英漢詞典背了個透,成為老師和同學口中的“活字典”。最終把自己逼成了中國最出名最有錢的英文詞彙老師。

俞老師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筆者認為是:精品思維。

什麼叫做精品?在一個點上突破,做到極致,就叫做精品。

精品思維:揚長避短,做到極致。

回應題目:如果俞敏洪老師用學英語的方法去做交易,那麼他一定能成為中國最成功的股票操盤手。

熟識筆者的股友都知道:論做T的技術,我敢說第二,呃…一堆人會出來說自己是第一。那好吧,筆者姑且稱自己是“中國做T技術第二厲害的人”。正因為在這點上取得的精品突破,讓我在交易進階路上擁有了更大的信心和作為。

1

對於交易的思考,先來做個簡單的算術題:

假設你的交易成功率是50%,每筆盈利的交易盈利幅度是90%,每次虧損虧損的幅度是50%,請問十輪交易後,你的本金變成多少?

A.530% B152% C77%

在盈利水平(90%)遠遠大於虧損水平(50%)的情況下,答案居然不是A或B!

建議你還是自己動手算算。

算完你就該明白,為什麼你每天看似很熱鬧地進行交易,最後非但沒有盈利還要倒貼。你對交易的錯誤認知,來自於你對交易的常識性理解失誤。

交易的模式很多種,用持股週期長短來分,可以分為短線交易者和中線交易者。彼此之間先不急著建立鄙視鏈。每種方式都必然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陷。在全面瞭解的基礎上,才具備定點突破的可能性。

如果俞敏洪老師決心成為最好的股票操盤手,那麼他一定辦不到?

2

超短線交易者盈利模式:盈虧相當的情況下,超高的交易成功率

短線雖然有抓到大牛股的概率,從長遠來看,盈虧額度大概是相當的,也就是你賺錢的額度大概相當於虧錢的額度。對於做日內交易的期貨交易者來說,這個概念容易理解。我看過不少日內交易的高手,成功率無限接近100%,這種炒單高手,雖然每次盈利的幅度很少,可是憑藉超高成功率,一年能達到十倍以上的收益額。對於股票交易員來說,就有些困惑了,理論上一筆盈利的交易要抵得上三筆虧錢的交易才能確保自己的本金不斷增加。A股T+1制度極大地制約了這種交易方案,日內不能糾錯,隔日跳空大幅高開或大幅低開,都制約著這種交易理念的實行。

有股友跟我說:理想的交易是——賺9%,虧3%。

問題是為了湊到9個點的收益,經常失去了賺3個點5個點的機會,坐了過山車。為了等待虧損的幅度收窄到3個點以內,以至於被套更深。

根據筆者長期的戰鬥經驗,能給短線交易者出的合理交易建議是:經常性空倉,大幅減少交易次數,提高入場標準,抓大放小,提升交易的偶然性。

由於市場波動的隨機性關係,交易的次數越多,盈虧的概率逐漸趨向拋硬幣的水平——正反面概率對半。簡單來說就是:你一年拋十次硬幣,可能十次都是正面朝上,你一年拋一萬次,正面朝上的次數必然和反面朝上的次數相差無幾。

記住,提高入場標準,提升短線大幅盈利的偶然性。

如果俞敏洪老師決心成為最好的股票操盤手,那麼他一定辦不到?

3

中線波段交易者盈利模式:交易成功額是第一位的,交易成功率是第二位的

你做對還是做錯,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當你賺錢的時候,你究竟賺了多少,當你虧錢的時候,你究竟虧了多少——喬治·索羅斯

中線交易者從時間成本來看,遠遠超過短線交易者。既然付出瞭如此大的時間成本,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換取超大的盈利空間。用時間來換空間,這就是中線交易的最核心理念。

索羅斯看法至少說明了兩點:第一,即使像他那樣的交易大師,犯錯也是常見的事。第二,盈利幅度遠遠超過虧損的幅度。

很多人認為,高手就是必然不犯錯的。這是神化了他人,否定了自我。索羅斯在《金融鍊金術》中全景展示了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買賣外匯的頭寸實驗,浮虧是常態,最終還是取得了超高收益。

中線交易者要實現穩定盈利,至少有兩步需要做到:第一步,控制回撤率。第二步,提升盈利空間。

如果做到這兩步?

通過【試倉-增持-減持-空倉】完整交易鏈條控制自己的交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倉位管理來控制回撤率。很多人沒有試倉的習慣,一上來就是全倉懟,套住了就安心做股東等解套。我不止一次地在文章中提到索羅斯的交易習慣:如果我想買1億美元股票,我會先買4000美元。

中線交易者必須具備'底倉思維',也就是先試探性建立小部分底倉,例如1至3成,在持股過程中,尋找增持的交易窗口。風險絕對可控。

在控制回撤率的基礎上,如何讓盈利空間最大化?

期貨中線交易者的答案是:輕倉長抓。

這個建議同樣也適合股票中線交易者。筆者就是“三成倉位打天下”的實踐者和受益者。除了更合理的倉位,更長的持股時間。提升盈利空間還有個關鍵環節:較低的持倉成本。

如何實現較低的持倉成本?筆者的做法有兩個:1.計算市場平均持股成本,在股價低於平均持股成本的時候建倉。2.高拋低吸,做低持股成本。

計算市場平均持股成本和高拋低吸的方法,筆者在其他文章也提到,在此省略一萬字。

如果俞敏洪老師決心成為最好的股票操盤手,那麼他一定辦不到?

4

只要你參加任何一個股票群,你都會發現如下現象:

無數人在短線和中線的交易方式中搖擺不定。中線交易者在持股過程中,逐漸失去耐心,尤其受到短線交易者頻頻抓中短線強勢股的強大感官刺激,最終放棄原來的中線交易原則加入短線衝浪的隊伍中來。短線交易者遭遇了一些列的短期交易損失打擊,逐步喪失交易信心,渴望加入中線穩健交易的額隊伍中來。

短線交易者嫌棄中線交易的最大心理基礎是:中線賺錢慢。

中線交易者嫌棄短線交易的最大心理基礎是:短線成功率低。

要不,你犧牲賺錢效率,提高賺錢成功率;要不,你富貴險中求,犧牲賺錢成功率,追求賺錢效率。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筆者貪心一點,兩個都要,也就是所謂的“中短結合”,這就是解決糾結的最簡單方式。

如果俞敏洪老師決心成為最好的股票操盤手,那麼他一定辦不到?

無論你採取何種交易方式,需要明白一點:節奏是交易的靈魂。

受歐美“防疫先進國”的股市崩盤影響,A股近期也遭遇到較大沖擊,反覆進行暴力調整。在這種市場背景下,不管你是短線交易者還是中線交易者,節奏失誤和倉位失控的人容易招致重大損失。

所謂交易節奏,也就是進出市場的時機或節拍。

你是追漲的還是低吸的,都不要緊。你是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也無關緊要。緊要的是,在你的一畝三分地裡,必須展現你對市場波動規律的超高理解。併為此制定非常嚴格的交易體系和標準。像流水線一樣做交易,精準、高效。像繡花一樣做交易,精準、細緻。

5

要成為一個頂級的操盤手,首先必須堅信採取任何的交易方式都能獲得驚人的成功。不要再為究竟短線交易更賺錢還是中線交易更賺錢,這樣無謂的爭論浪費時間了。你要做的是,全面深入瞭解每種交易方式的利與弊,並下定決心在一個點上發力。

這就是老俞的“精品思維”。交易者一樣可以效仿俞老師,先從一個點突破,以點帶面。在交易進階的路上,一個點一個點地尋求突破,不斷打怪升級,最後具備和大BOSS決戰的實力。

如果俞敏洪老師決心成為最好的股票操盤手,那麼他一定辦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