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中國茶之源

中國茶發源於幾千年前,神農雖然是個神話人物,但地方史《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而那時為公元前1066年左右,也就是說茶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當時的茶品是作為貢品進行流通的而非平民百姓所能飲用。

而古代中國民間最早自由貿易茶葉的記載要到西漢時期,其中《僮約》記載“武陽買茶、烹荼盡具”這一記載證實了西漢時期中國茶已出現種植流通品飲,而這一地區正是我們今天的四川地區。

經歷千年的變化,中國茶也隨著時間的更迭,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廢團茶興散茶的政策,中國茶開始出現了多樣化製作工藝的茶,直到今天我們將其統稱為中國六大茶。

而中國茶之源也可以總結為: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明廢團茶興散茶。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六大茶類

中國茶根據其不同的發酵度被分為六大茶類他們分別是

零發酵(發酵度0%)——綠茶(代表有:黃山毛峰、西湖龍井、安吉白茶)

微發酵茶(發酵度5%~15%)——白茶(代表有:福鼎白茶、政和白茶)

微發酵茶(發酵度10%~25%)——黃茶(代表有:君山銀針、霍山黃芽)

半發酵茶(發酵度8%~80%)——青茶(代表有:武夷巖茶、鐵觀音、臺灣高山茶)

全發酵茶(發酵度80%~100%)——紅茶(代表有:正山小種、祁門紅茶、寧紅)

後發酵茶——黑茶(代表有: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六大茶發源時間

中國茶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

而不同的茶類發源的大概時間也是截然不同的。

歷史記載的產物與如今的六大茶也是略有一些出入。

原因便在與六大茶類的演化其實都是在製作綠茶“失誤”的情況下催生而出。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慢慢“進化”成我們現在杯中最完美的一杯茶品。

也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色彩口感分明的六大茶類。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綠茶——3000年左右

綠茶是古代中國至今品飲人數佔比最多的茶類之一,其特殊的零發酵工藝使得綠茶茶湯鮮爽度高,茶湯茶葉通體為淡綠色為主。

歷史記載蒙頂山是人工種植綠茶最早的地方,地方史《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而那時為公元前1066年左右,也就是說綠茶距今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白茶——1800年左右

史料記載福鼎青年尹珍帶著家鄉的“荼”前往儒學大師許慎家中拜師,遭遇刁難以咀嚼“荼”解渴,大師聞其香邀請其進行沖泡,其外觀如銀針一般湯色透亮。香氣四溢。

這一體驗也自此改變了許慎對“荼”的理解,在《說文解字》中豐富了“荼”的色香味將其用檟、茗、蔎來進行註釋。

由此可證白茶距今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黃茶——1400年左右

史料記載唐代最富盛名的貢茶——蒙頂黃芽與壽州黃茶是因為其茶樹芽葉發黃而得名黃茶,並不是其發酵工藝而進行悶黃工藝而得名,雖與當代黃茶定義略有出入。

但不同時期對其定義的不同,歷史記載最早的黃茶是以當時茶湯及茶葉顏色來論定其為黃茶,由此佐證黃茶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青茶——1100年左右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品,品類繁多是六大茶類中較為特殊的一類茶品。

青茶起源於福建,在宋代福建的北苑貢茶就是福建最早的貢茶,在一千多年前北苑貢茶的品類就有十餘多種,自明廢團茶興散茶後烏龍茶的發展發生了急速的改變,工藝也不斷的演變,形成了我們今天所喝到的烏龍茶。

由此佐證烏龍茶距今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紅茶——400年左右

紅茶的發源地在中國武夷山,也是世界紅茶的鼻祖,其發源的時間在明代由武夷山茶農江某發明,並命名為“正山小種”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後經由萬里茶道被帶入安徽祁門,當地茶農胡某借鑑了武夷山紅茶的製作方法加工出了現今的祁門紅茶。

也由此佐證紅茶距今四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黑茶——1300年左右

黑茶的鼻祖是藏茶,茶更是遊牧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歷史上茶馬互市的歷史悠久,從明代開始設立茶馬司以茶治邊,也形成了特色分明的南路邊茶以及西路邊茶。

其中最為歷史悠久的是四川雅安生產的雅安藏茶,從明嘉靖年間開始有明確的歷史記載,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也由此佐證黑茶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中國茶起源論及中國六大茶類是如何區分界定



希望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的瞭解中國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