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開篇說的四大部洲,如果按地理位置分,分別對應現在什麼地方?傲來國又在哪?

我就是竹韻


唐僧要在長安也就是大唐所在的南贍部洲去到靈山所在的西牛賀洲取經,那我們就把中國看做南贍部洲,把印度看做西牛賀洲。

悟空坐皮筏艇從花果山所在的東勝神州漂流到了隔了一片東海的南贍部洲,所以,我推斷東勝神州是在琉球,菲律賓,澳大利亞一帶

再說說北俱蘆洲,既然在南贍部洲也就是中國上面,應該就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一帶。

當然了,不可以把小說當真,娛樂娛樂就好了。


一隻落單的小福煦



要想知道西遊記中說的四大部洲,按地理位置分,分別對應現在什麼地方,我們就要先搞清楚西遊記中四大部洲分別所處的方位,那要到原著中去慢慢找尋。

見原文中幾處:

1、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日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喚為花果山。2、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3、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4、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裡,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從上面西遊記原文中我們可以分析出猴王出世的花果山所在的傲來國是在東勝神洲的東南部海外的一個島國。東勝神洲在最東部;南贍部洲在傲來國的西北部,東勝神洲的正西部,與東勝神洲之間隔一重東海;西牛賀洲在南贍部洲的西部,與南贍部洲之間隔一重西海。而北俱蘆洲顧名思義在北部,與南贍部洲之間隔一重北海。這也符合古人認為中華大國在大地中心的觀點,因為南贍部洲正是我大唐國所在。西遊記中四大部洲方位圖如下:



要分析西遊記中四大部洲對應現在什麼地方,有一點我們要注意,西遊記成書於明朝,明朝古人地理知識的侷限性很大,只知道中華天朝是大地的中心,東邊只知道海外有日本倭國,南邊是茫茫大海,西邊是西域諸國、天竺國、波斯國等,北面是遊牧民族苦寒之地。

知道了古人地理知識的侷限性,再從上面四大部洲方位圖,以大唐國在南贍部洲定位,我們就可以結合現代世界地圖來分析西遊記中四大部洲對應現在什麼地方。分析成圖如下:



南贍部洲在中心,即大致現在我們的中國天朝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國土。東勝神洲即現在日本國及周圍海域、島嶼。西牛賀洲即現在我國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古西域諸國)及尼泊爾、印度等印度半島國家(因釋迦牟尼誕生地即現在尼泊爾境內)。北俱蘆洲即現在外蒙古國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而傲來國根據方位應該是現在的琉球群島。

至於西遊記中四海。東海、南海即現在的東海、南海。北海在漢朝蘇武牧羊所在地即現外蒙以北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貝加爾湖。而西海即今天青海省的青海湖。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謝謝大家!


活著JS修行


《西遊記》所說的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西遊記開篇就說了,世界是由四大部洲組成的。

原文為:感盤古開天闢地,三皇治世,五帝定論,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這是由於古人(吳承恩)對世界的認知有限,基本上不知道今天的地理方位,所以才根據佛教的傳說想象出了四大部洲的地理概念。

不過,這種想象並不完全是憑空臆想的,有很多東西也是比較貼近現實的。如果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那麼這四大部洲分別是今天的哪些地方呢?

首先來說說這東勝神洲,這是書中描寫比較細緻的地方。書中提到的東勝神洲由大海和小島組成,是一片廣袤無垠的淨土。石猴孫悟空出生的傲來國就位於東勝神洲,因此人認為東勝神洲大概就是今天的太平洋西北部,包含了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以及臺灣列島在內的大片地區。



北俱蘆洲在書中的描寫很少,有人說這裡就是印度以北的喜馬拉雅山脈,也有人說這裡代指印度半島以北的所有地區。不過在書中來看,北俱蘆洲是妖魔橫行的地方。

西牛賀洲是西天大雷音寺的所在地,也是唐僧一行人取經的終點,這裡遠離中土大唐。那應該就是指今天的印度半島或者說南亞次大陸(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


南贍部洲就不多說了,應該是中土大唐所在。因為提到了南部瞻洲有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等中國名山,明顯是指中土所在。


世界人文通史


作為小時候一天看八遍《西遊記》的童鞋,我很積極回答這個問題。在對比現在的世界地理位置之前,我要更正一下大家對四大部洲的讀法,正確的讀法應該是:東.勝神州、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

《西遊記》中的世界是由道教的十洲三島和佛教的四大部洲以及山海經中的部分大陸組成,但作者也沒有完全脫離真實的世界,所以我們可以從《西遊記》中對應現在的世界位置。

現在梳理一下,東勝神州和傲來國的是海外的一個仙島也是一處國土,這裡說的是中國的海外,因其國土較小,所以稱為:傲來小國,但此國特別繁榮。

傲來國靠近大海,位於東勝神州海洋東面,而花果山在傲來國相隔兩百里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花果山四面環水且屬於傲來國國界。花果山可以潛入東洋大海深處,從花果山入東洋大海向西航行,受東南風便可抵達南贍部洲。孫悟空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唐太宗李世民稱孫悟空為外國人。

我推測,花果山位於日本九州島,而傲來國便是日本四國島裡。

為何這麼說?

首先四國島四面環海,九州島也是四面環海,九州島在四國島西面正好相隔二百里,從九州島可以潛水到東洋大海海底深處,九州直北下正式日本本島,水簾洞正是位於日本本島。

從日本九州島出發,在東海向西航行,連續東南風,便可到達朝鮮半島,也正是花果山西北岸,

這樣就解開以《西遊記》世界對應現代世界的位置了。

  • 東勝神州,包括太平洋中的全部島嶼,包括庫頁島、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齒舞諸島、北海道島、日本本島、九州島(花果山)、四國島(傲來國)、鬱陵島、竹島、中國東海釣魚島諸島、臺灣島和周邊各小島。
  • 西牛賀洲,包括明朝烏思藏在內的整片西域。

  • 南贍部洲,由永樂時期大明、朝鮮半島、東南亞組成。
  • 北俱蘆洲,由韃靼、瓦剌、鬼利條及周邊國家組成。以上所對應的現代世界位置,是個人推測並無篡改歷史,原著中的世界也並非現在這樣。比如山海經中說的扶桑不是說現在的日本,而是指日出之國的意思,如果有不足之處還望提點。

大國布衣


問題:西遊記中開篇說的四大部洲,如果按地理位置分,分別對應現在什麼地方?傲來國又在哪?

在《西遊記》的開篇就介紹了西遊世界中有四大洲:

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從文本中可以看出,這四大洲分別處在東南西北地界。

在第八回如來召集弟子們講課,說到唐朝人世風日下時,這樣說的:

“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佛祖提出要送經到南贍部洲,就安排觀音去那裡找取經人,這說明唐僧就出在南贍部洲,大唐也就處在南贍部洲,但是唐僧取經又是從東往西,那南贍部洲一定在西牛賀洲的東邊。



孫悟空的花果山是在東勝神州,他學藝是到西牛賀洲的菩提學院,菩提祖師這樣形容兩個洲的距離,說東勝神洲到我菩提學院隔了兩層大海,那南贍部洲就在東勝神州和西牛賀洲之間。那我們給四大洲定定位:

(1)南贍部洲

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

南瞻部洲就是大唐疆域,現在我們除新疆、西藏之外,到東海的地區。



(2)西牛賀洲

“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西牛賀洲就是唐僧要取經的目的地古印度為核心的佛化國家,現在的印度、尼泊爾地區。



(3)東勝神州

東勝神州與大唐隔著東海、稍稍往東南,為何這樣說呢?在第一回,美猴王辭別花果山,去海外尋仙,書中寫到

“也是它運至時來,自登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瞻部洲地界”

這說明東勝神州的傲來國在南瞻部洲的東南,應該位於我國的臺灣島。而傲來國花果山,或者是緊鄰大海的連雲港,或者是緊鄰臺灣島的琉球群島。



(4)北俱蘆洲

“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餬口”

北俱蘆洲是以牲畜為食的北方遊牧民族,應該在蘇武牧羊的外蒙和西北利亞一帶。

佛經中記載的四大部洲

在許多佛教經卷中都記載著這四大注入洲的分法和描述,在《長阿含經》中,就記載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山,它叫須彌山,山的周圍有七座金山,七座金山之外是浩瀚的大海,四大洲就飄在鹹海中。


我就是竹韻


西遊記的世界,是採用佛教中的世界觀的(當然,有經過改良,將道佛兩種世界觀進行融合)。

佛教中,世界是這麼劃分的:

首先,世界的中央有一座巨大無比的山,叫“須彌山”,這山共有110萬公里高(高到宇宙當中去了)。

山上有三十三重天,最上面一層,帝釋天佔著,是宇宙第一護法大神。

中間山腰上,有四大天王佔著。

須彌山的地底之下,那更是大了去了,(總共幾百億公里,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而西遊記說的四大部洲,就在須彌山山腳下。

山腳下,有無盡的鹹海,海上有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這一點倒有點像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地球模樣,水多地少)。

而猴子出生的花果山,就在東勝神洲,傲來國。因為古時候,大家的世界觀都是錯的,所以地球上沒有對應的地方。

硬要說個地方的話,我頂一手“思密達“或者山東半島吧。


吳謀


我來回答一下。

在我看來,《西遊記》作為一部集合儒釋道三家概念、名詞於一體的“大雜燴”,有點像明代的網絡玄幻小說,根本談不上學術上的嚴謹,畢竟不是做學問,而是講故事。所以,對於儒釋道文化的闡釋,僅採用了“民科”的理解層次。

ps:當然,《西遊記》作為一部經典神話小說,已經非常非常偉大,現在的網絡玄幻小說,根本無法和它相提並論,但也沒必要苛求它在學術上有多嚴謹。

1、事實上,吳承恩老爺子對四大部洲的描述,確實有點“自由發揮”,或者說進行了改造。但是為了推動情節發展,簡化一些概念,也能理解。

我們先看看《西遊記》中,是怎麼定位四大部洲的,主要集中在第一回裡。孫悟空的誕生地是傲來國旁邊一個大海中的一座山裡——花果山,而傲來國就位於東勝神州。

如圖示:

然後,孫悟空就“飄飄蕩蕩, 徑向大海波中, 趁大風, 來渡南贍部洲地界。”注意,孫悟空登上南瞻部洲,是“連日來東南風緊”,把他送到了西北岸前,抵達南瞻部洲。也就是說,《西遊記》裡的南瞻部洲在東勝神州的西北方向。

如圖示:

可惜的是,在南瞻部洲參訪仙道,無緣得遇。於是,他便飄過西海,到達了西牛賀洲。

如圖所示:

至此,四大部洲已經出現了3個: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注意,孫悟空從東勝神州漂洋過海抵達西牛賀洲,按照菩提祖師的說法,是隔兩重大海,一座南瞻部洲。表面上看,東勝神州與西牛賀洲不相連,其實,從後面孫悟空保護唐僧取經之路可知,南瞻部洲與牛賀洲仍有陸地相連,而孫悟空拜師學藝走的是海路而已。

所以,按照《西遊記》的書法,下面這張圖是比較可信的。

吳承恩老爺子這麼一說,大家也就這麼一信吧。大體上,四大部洲就圖上的樣子。

2、其實,四大部洲的概念,來自佛教,跟《西遊記》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關於這一點,我看前面沅汰、HuiNanHistory等幾位老兄已經闡釋很清楚了,我就不贅述了。


媒體任


“四大部洲”所對應的是佛教的世界,不是人間的世界,人間的世界只是佛教世界裡微不足道的一粒沙礫般的存在。

佛教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須彌山由金、銀、琉璃、水晶等四寶組成,須彌山的周圍是鹹海。須彌山頂上是欲界六重天,即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道之上是色界二十二重天。色界天道之上又是無色界四重天。到達無色界最高處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最純粹的精神世界。

下圖佛教壇城,中間須彌山,下面四大部洲。

欲界包括六道,就是常說的六道輪迴的那個六道:天,人,阿修羅,鬼,畜生,地獄。剛才講到欲界天道在須彌山頂,欲界的人道就是散居於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分列於須彌山四方的鹹海之中,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東勝神洲形如半月,人壽二百五十歲,日從此出;南贍部洲形如車廂,人壽百歲,中夭者多;西牛賀洲形如滿月,人壽五百歲,多牛馬、珠玉;北俱蘆洲是正方形,人壽千歲,無中夭者。

欲界六道中的阿修羅道居於須彌山巖窟,或在鹹海海濱或在海底。地獄道在南贍部洲的兩萬由旬以下。一由旬十一公里左右。鬼道在南贍部洲下五百由旬。畜生道在南贍部洲與人同居一部。

下圖小世界諸天圖解

佛教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一千個中千世界,一箇中千世界有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有一千個須彌世界。一須彌世界即一世界,一世界有九山八海四洲。在佛教的世界裡人類實在是太渺小,小得幾乎是不值一提。如果按這個標準來說,我們在現實生活裡的世界恐怕只是一個須彌世界裡的某一洲而已,最有可能也就是南贍部洲。要是這麼說起來,其它三洲都不一定在太陽系。

孫悟空所在的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是三島之來龍,十洲之祖脈。三島十洲那又是道教的無上境界了,據說也在大海宇宙空間之中,不知道怎麼和佛教的世界對接。總之反正不在地球。

下圖頤和園四大部洲建築


沅汰


西遊記中開篇說的四大部洲,如果按地理位置分,分別對應現在什麼地方?傲來國又在哪?古典名著《西遊記》介紹了傲來國和花果山的方位:傲來國和花果山在大海里。

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綵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全國各地多個城市自稱西遊記文化的發源地,但是符合《西遊記》開篇詞“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的地理方位,只有江蘇連雲港一處。康熙50年(公元1711),海水東退,連雲港花果山由海島成為陸地。

接下來說東勝神洲,《長阿含經》卷十八說∶“須彌山東有天下,名弗於逮,其土正圓,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圓,像彼地形。”此洲有三事殊勝∶土地極廣、極大、極妙。由書中描述可知道這東勝神洲是由大海和小島組成,廣袤無垠,具有仙靈之氣,是很多道教大佬修仙之地。孫悟空出生的傲來國就位於東勝神洲。有說法認為傲來國就是今天的日本,花果山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島。道教的聖地蓬萊仙島也位於東勝神洲,在今天山東沿海一帶。那麼東勝神洲的大致範圍就出來了,大概就是今天的西北太平洋,東海、黃海和渤海以及往東延伸,日本以西的這一大片海域和島嶼。

西牛賀洲,《阿含經》稱“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瞿陀尼是西牛賀洲梵語的音譯,意思是指貿易牛。那這個地方很明顯就是指今天的印度半島。我們都知道,印度牛的數量比他們的人口還多。而且取經團隊的目的地大雷音寺正是位於西牛賀洲。菩提祖師的道場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也就是孫悟空拜師學藝的地方,同樣位於西牛賀洲。

南贍部洲,南贍部洲有四座佛教名山,分別為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華山。這四個地方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這個地方很明顯就是唐朝的領土,書中也交代的很清楚。

北俱蘆洲,關於它的記載很少,傳說是冰天雪地的荒野,不適合居住。但是有很多寶物吸引大批人前去冒險。一種說法北俱蘆洲就是印度以北的喜馬拉雅山脈。還有一種說法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居住地。

關於四大部洲概念的產生,一是古人對世界的認知有限,基本上不知道今天的西方世界。所以四大部洲基本上都是位於今天的東亞以及南亞一帶。但是我們卻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


易彥銘


《西遊記》中的四大部洲都在哪裡呢?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地理劃分?


四大部洲:佛教的世界觀

四大部洲,其實是來自於印度佛教的概念,梵語寫作caturdvipa。

在古印度佛教的觀點看來,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sumera)。圍繞著須彌山的是鹹海,海上有四大部洲,也就是人類生活的世界。這四大部洲分別是:

東勝神洲(purvatideha)。地形如半月。

南瞻部洲(jambudvipa)。地形如車。

西牛賀洲(aparagodaniya)。地形如滿月。

北俱蘆洲(uttarakuru)。地形如正方。


東勝神洲與傲來國。

嚴格來講,四大部洲論是不能和現實世界對應起來的。這是佛教世界的觀念。

但是,如果迴歸到《西遊記》的內容,大概可以確定這幾點地理方位:

西牛賀洲是如來佛祖居住的西天。

南瞻部洲是唐僧所在的東土大唐。

那麼,東勝神洲應該在哪裡呢?還是根據《西遊記》的記載,孫悟空外出求師時:

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

也就是說,東勝神洲在南瞻部洲的東南,大概方位應該如下圖:

再強調一遍:不要把小說內容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