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借殼入市生變 新公告隱現上市公司新方向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吳春波

3月12日,信陽毛尖(00362:HK)發佈了董事及項目總監委任公告,其或將收購新業務的計劃隱現其中,記者梳理發現,新的業務可能與毛尖茶葉之間並無關聯。

而在這之前,信陽毛尖已於2月28日中期業績報告中披露:已終止茶葉分部業務。作為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沙濤曾經希望通過港股上市企業整合信陽當地毛尖茶產業資源的計劃正遭遇曲折。

而就在一年前,信陽毛尖也曾與信陽當地國資簽署相關協議,擬引入當地茶葉資源資產,沙濤也曾公開表示,確認收購“信陽毛尖”是一次“基本成功”的併購,並將大力發展茶葉相關產業。

一年後,不僅引入信陽當地國資計劃遲遲沒有進展,其獲取港股信陽毛尖第一大股東的股轉計劃,也因為“協議業績未實現”而不得不再推出新的投資方案。

“信陽毛尖”借殼入市生變 新公告隱現上市公司新方向

新任職董事或帶來新項目

信陽毛尖要賣蜂蜜?

3月12日,信陽毛尖發佈公告,該公司董事會任命林必田為公司執行董事,委任田恬為公司項目總監,其中林必田為深圳市前海田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前海田田)總經理,而田恬則為該公司持股比例30%的股東。

“信陽毛尖”借殼入市生變 新公告隱現上市公司新方向

有意思的是,兩位新任職人員均無基本工資,但可收取年度酌情獎金,林必田的獎金規模不超過其介紹之公司新收購業務所產生稅前純利的3%,且於任期12個月內不得超過400萬港元。田恬的獎金規模不超過由田女士介紹之新業務所產生的除稅前純利1.5%。

公告顯示,林必田今年41歲,於2000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擁有超過20年企業財務及資訊科技經驗。田恬現年29歲,擁有超過十年種植、養殖及食品加工等經驗,畢業於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現任咸陽田田科技種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咸陽田田)董事。

3月13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聯繫信陽毛尖相關負責人,採訪新委任董事及相關情況,但截至目前仍未獲得回覆。

企查查數據顯示,咸陽田田成立於2004年,由張庚蓮持股85%、田恬持股15%,與前海田田股東一致,但持股比例有差異。

在經營範圍方面,前海田田主要為貿易方面,如供應鏈管理、蔬菜、水果、蜜蜂、農資銷售及初級農產品的批發與零售;市場營銷策劃、投資興辦實業、經營電子商務、國內貿易、貨物及技術進出口等方面,而咸陽田田的經營範圍除了果蔬種植、蜜蜂養殖之外,也涉及苗木繁育、農資銷售、保健品等方面。

咸陽田田的核心資產是創立於1987年的田田農場。田田農場官網信息顯示,該農場現在全國有50多個原生態種養殖基地和4個現代化生產加工基地,並在深圳寶安區成立了田田農場運營總部,建立了“農場到餐桌”的食材供應鏈。

但田田農場官網展示的產品中,並無蜂蜜及其加工品以外的其他產品。

企查查企業輿情信息顯示,2019年10月份,咸陽田田曾舉辦“借力香港資本市場上市籌備會”,而且志在必得,並將以全蜂產業鏈集團的形象亮相港股市場,同時提出“擬以借殼的方式實現上市”。

此次“借殼上市”是否就是信陽毛尖公告中提及的或將收購的“新業務”。記者撥打咸陽田田和前海田田在企查查上工商登記的備註手機號碼求證,但無人接聽。

“信陽毛尖”借殼入市生變 新公告隱現上市公司新方向

張庚蓮及田恬投資設立企業圖譜

毛尖業績不及預期

“茶”相關業務被管理層“終止”

信陽毛尖是否要在茶葉業務基礎上開闢新的農產品業務,真實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實際上,此次委任公告發布之前,信陽毛尖已經終止了其茶葉業務,而與此同時,沙濤希望實際控制信陽毛尖的股權轉讓計劃也因“協議業績未實現”而不得不終止。

時間回到2018年1月份,彼時沙濤的間接全資子公司Dragon Wise Group Limited與中國天化工附屬子公司Prosper Path Limited訂立了股份轉讓協議,後者擬以8580萬港元(以發行2.2億新股支付)的總價格收購信陽毛尖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陽毛尖控股)之全部已發行股本,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名稱改為“信陽毛尖”。

同時,雙方還簽署了業績相關協議,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6個月,信陽毛尖控股虧損不得超過人民幣500萬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信陽毛尖控股實現的淨利潤不少於人民幣850萬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信陽毛尖控股需實現無虧損;截至2020年6月30日兩個年度,信陽毛尖控股需實現淨利潤不少於人民幣2150萬元。

2018年10月15日,信陽毛尖發佈公告稱,沙濤將認購這些股份,認購價格降為0.315港元/股,較認購協議時價格折讓約5.97%,收購價格也降為6930萬港元,交易完成後,沙濤以持股比例16.5%成為僅次於信陽毛尖的第二大股東。

2019年4月份,信陽毛尖單一第一大股東陳遠東與公司單一第二大股東沙濤先生訂立有條件買賣協議,協議業績如期實現,陳遠東將向沙濤按照0.915港元/股的價格轉讓1.46億股公司股份,交易完成後,沙濤將持有3.66億信陽毛尖股份,約佔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7.51%,成為公司單一第一大股東。

在2019年4月25日記者會上,沙濤表示,從投資者角度來看,這次收購過程是成功的,信陽毛尖的化工業務將會淡出公司主業,由“大健康產業”取代,未來公司還會發展茶產業、食品、飲料及旅遊業,將在當年下半年以茶葉融入飲料,進一步發展公司的茶產業。

根據信陽毛尖財報信息,截至2019年6月30日,信陽毛尖控股實現稅後累計經審計虧損約為人民幣416.5萬元。這個數字遠低於此前協議約定的盈利人民幣850萬元,而陳遠東與沙濤之間簽署的股權轉讓協議也自動失效。

在中期業績公告日之前,信陽毛尖管理層已決定終止茶葉分部業務。

根據信陽毛尖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收約為1.5億港元,較去年同比減少23%;實現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達4700萬港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19%。

“信陽毛尖”借殼入市生變 新公告隱現上市公司新方向


“毛尖資產”注入無進展

信陽毛尖或重新佈局

但此時沙濤進退兩難,不僅在於其已經成為信陽毛尖的第二大股東,也可能與信陽當地毛尖資產遲遲無法併入上市體系存在關聯。

2019年1月22日,信陽毛尖發佈公告,該公司已於1月20日與信陽毛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陽投資)訂立合作框架協議,同意結成合作夥伴關係,就資本市場對接信陽經濟發展等領域開展合作。

根據框架協議,從2019年1月20日至2022年1月17日,信陽毛尖及信陽投資擬就下列各項進行合作,如:信陽投資將進入香港資本市場並通過多種方式入股信陽毛尖,擬成為信陽毛尖的策略性股東;雙方與信陽地方政府將協調及磋商信陽國際茶城的土地、規劃、建設等手續,從而最終將信陽國際茶城合規併購入信陽毛尖;信陽投資與地方政府將推動條件成熟的相關茶葉貿易及知名茶葉企業積極與信陽毛尖合作。

公告顯示,信陽投資註冊資本為20億元,屬信陽市財政局全資擁有,雙方的合作也意味著,信陽當地國資毛尖資產批量注入信陽毛尖上市體系的開關已經打開。

信陽毛尖董事會認為,信陽市國資和政府的策略性入股,將為信陽毛尖集團上市公司體系市場開拓和盤活信陽毛尖品牌價值帶來更多助力,如引導更多當地茶葉企業對信陽毛尖集團的認同、引導更多信陽當地國資毛尖茶葉企業進入上市公司體系,實現信陽毛尖產業的整體上市,實現毛尖茶產業與資本融合發展。

但截至中期業績發佈時間,信陽毛尖與信陽投資的合作仍無進一步的進展,信陽毛尖茶葉分部的虧損也達到約人民幣416.5萬元。如無信陽當地國資的支持,信陽毛尖可能在獲取毛尖茶葉資源方面面臨更大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2月13日,信陽毛尖與軟銀綠色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軟銀綠色)訂立了策略性投資框架協議,為支持信陽毛尖發展符合綠色、可持續要求的新經濟業務,軟銀綠色將按照當時的市況及資金使用情況,對信陽毛尖做出不少於5000萬美元的策略投資,投資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認購債券和股權等。

公告顯示,信陽毛尖主要股東沙濤在軟銀綠色擁有間接權益,軟銀綠色為沙濤之關聯企業。


而這次投資協議支持的新經濟業務到底是蜂蜜業務還是其他新業務,記者將持續追蹤。

責編: 徐一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信陽毛尖”借殼入市生變 新公告隱現上市公司新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